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8|回复: 4

大象于无形,拈花道禅机——张庆超近期诗歌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6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25 编辑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大象于无形,拈花道禅机<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张庆超近期诗歌印象<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和慧平<p> &nbsp; &nbsp;有幸接触庆超的诗歌,缘于《无聊派》诗论坛。斯时牧野和阿角旗帜鲜明地在喧嚣但却落寞的当今诗坛扬起一面诗歌大纛——无聊派。被洋洋数千言的《无聊派诗宣言》所折服,笔者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无聊派》诗论坛的熟客。理所当然,庆超特立独行的诗歌就不容置疑地夺走了我的眼球。<p> &nbsp; &nbsp;庆超的诗,立意深远,惜墨如金,含蓄隽永;意境开阔,诗风高古,禅机四处。不露声色地将娴熟的诗艺化于无形,这正应验了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诗的要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且看他的《苍茫大地》:<p>我的手里,自有叶子和藤蔓的钟声<br>我的肌肤上残存的雪,映照着<br>几个世纪的黎明<br> <br>夜和百姓一起并排躺下<br>这些苦涩的果实<br>风吹动的梦,连着泥土、树枝和鸟巢的鼾声<p> &nbsp; &nbsp;在这首诗里,意象密集却消弭于无形,诸多意象自成世界,浑然一体。老子有言曰:“大象无形”,庆超诗中的象已不再是象本身,它是极度隐喻的,如水中月、镜中花,多影像多歧义的,终了却几近澄明之境。按诗学意义理解,“象”既指物象本身,也指语言之象。缘何?盖因人靠语言成象,象有形而诗无形耳。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万事万物,当其自静而动,形迹未彰而象见矣。故道不可见,人求道而恍若有见者,皆其象也。”对于象,张庆超亦有独到之见解:“……3)感觉的错位。是被感觉的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个体的意识中呈现或分娩了其它被感觉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特性,行为活动,情感色彩。感觉的错位,若集中在象上,会使象非象,象破象,促成象的荒诞。 4)象的荒诞。象与象精神互通时,象不拘它象的合象。此刻,象与象在意识中达成共识,或有了共同的行为,言谈,体验。这时的象与象关系是暖昧的,有时看似乎无因果关系,细品总有一些蛛丝马迹。象的荒诞的意义:在于象与象在对意的推陈出新时,相互的精神合作,是团结一致的,无或少有矛盾和分歧……”(张庆超《个体的个体》) &nbsp; <p> &nbsp; &nbsp;以庆超对象的诠释来解读本诗,叶子、藤蔓、泥土、树枝、果实,手里的钟声、肌肤上残存的雪、风吹动的梦、鸟巢的鼾声,一实一虚,一宏一细,或现实,或荒诞,了无因果却错落有致,相互矛盾却交相辉映。就这样,多个意象纵横交错,构成了象的错位和荒诞,为读者惬意描摹了一幅苍茫大地的黎明写意。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p>白鸽子,在空中抖落羽毛。一滴大泪<br>抖落三滴小泪 ,天空有些湿意。<br>它闭上眼。宇宙。银河。它头顶<br>一团雾的名利,不肯散去。<p>我关灯。来到萤火虫绽放的草地<br>我晃着马尾,想啃些东西。<p>斑驳飘离枝头的一块马蹄铁<br>明亮。妖柔。飘在空中,<br>没有一丝使人迷惑的书卷气。<p>眼停留在一株草叶上回忆<br>我离自己这么近,露珠溢出的光,<br>看我一眼,又看我一眼,<br>充满爱意。<br>(——《我离自己这么近》)<p> &nbsp; &nbsp;我当然是我,既然我就是我,为何我离自己那么近?难道我与我之间尚存罅隙?在这里,我已非我,我是物,已与大地融为一体:<p>我关灯。来到萤火虫绽放的草地<br>我晃着马尾,想啃些东西。<p> &nbsp; &nbsp;世俗的我关掉灯,另一个我从世俗的衣服里走出来,来到萤火虫绽放的草地。在这天人合一的境界里,我是什么、我欲何为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难得抛下世俗的外套,变作一匹与世无争的马儿,晃着悠闲的马尾弯腰吃草。唐代释皎然在《诗式》里说:“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质朴天真,风韵醇正,物我两忘,返璞归真,是本诗的最大特色,也应该是张庆超诗歌美学的最后归宿。末段真是神来之笔:<p>眼停留在一株草叶上回忆<br>我离自己这么近,露珠溢出的光,<br>看我一眼,又看我一眼,<br>充满爱意。<p> &nbsp; &nbsp;宋代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里有精辟论述:“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在我看来,庆超的此段文字当跨入“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者行列。自然高妙,妙在何处却无可言说,写诗若此,则达成高境界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这里,人彻底摒弃了苦苦追寻的名利,摒弃了尘世纷扰与痛苦,摒弃了虚妄的物欲,自己终于做了一回真实的自己,这才发现,草尖上的露珠竟“看我一眼,再看我一眼,充满爱意”。谁说露珠无感情?只要你亲近它,倾听它纤弱的呼吸和喃喃的低语,露珠也会与你交朋友,即使偶尔瞥你一眼,眼神里也充满了爱意。在这里,作者道出了“自然与人和谐发展”乃生命无穷繁衍之真谛,即对世间万物需怀悲悯之心方达“天人合一”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 按王国维的说法,庆超的诗已臻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境矣。<p><p><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和慧平<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005年10月6日草于大理一苇斋<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9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25 编辑

拈花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25 编辑
下面引用由拂晓2005/10/09 12:11pm 发表的内容:<br>拈花微笑!<br>
<br>谢阅,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0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26 编辑

为和慧平兄弟鼓掌,多来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26 编辑
下面引用由白沙2005/10/10 09:28pm 发表的内容:<br>为和慧平兄弟鼓掌,多来贴。<br>
<br>多谢白沙姐,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9 22:33 , Processed in 0.08893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