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9|回复: 3

消费社会清澈回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30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44 编辑

&nbsp; <br> &nbsp;令人注目的一群新潮艺术家出现在中国画坛,&quot;70一 代&quot;,他们的创作显示出某种新的生机,表现出全新的文化姿态,表达了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和生存态度。 <br> &nbsp; <br> <br> &nbsp;<br> <br> &nbsp;70 一年前後出生的艺术家的创作越来越令人注目, 以致於许多批评家认为它已构成了一个现象。由此也产 生了一些新的命名,如&quot;新艺术的後援&quot;、&quot;新视觉&quot;、&quot;新 存在主义&quot;、&quot;70一代&quot;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nbsp; <p> <br> <br> &nbsp;倒不完全是批评家们在&quot;新生代&quot;、&quot;波普艺术&quot;那 已口乾舌燥,无话可谈,找出一个新话题来遮掩当代美术断弦难续的尴尬局面,而是这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的确显示出某种新的生机,表现出全新的文化姿态,至少为昏昏欲睡的现状带来一些清澈之音。 &nbsp; <p> <br> <br> &nbsp;我个人认为,如果新潮美术试图关注和表达意识形 态社会问题,而&quot;新生代&quot;艺术则更多地捕捉到社会转 型过程中的问题的话,那麽,70年一代的创作,更能显示消费社会的特徵。一个以消费为核心的社会需要自己的艺术,70年一代的创作可谓恰逢其时。 &nbsp; <br> <br> <br> &nbsp;把这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看成一种文化现象的依据之 一,是他们有着和前几代艺术家完全不同的文化记忆 。新潮美术家的文化记忆基本上是政治化的。&quot;文化大革命&quot;、上山下乡等政治事件构成了他们创作的思想和知识前提。如果没有这些事件,新潮美术不会把自己捆绑在政治的战车上,&quot;理性&quot;、&quot;大灵魂&quot;、&quot;启蒙&quot;、&quot;终极关怀&quot;也不会成为艺术本体。 &nbsp; <p> <br> <br> &nbsp;新生代艺术家虽然以反理想的姿态出现,但却和新 潮美术家有着相近的文化记忆。他们对理想的蔑视,对 人文精神的唾弃,对神圣的亵渎,无不染着浓厚的意识 形态色彩。 &nbsp; <p><br> <br> &nbsp;70 代艺术家的文化记忆则与前几代艺术家的完全 不同,他们的意识形态逐渐淡化、在消费价值观日趋强大的空间中构成自己的文化记忆,&quot;文革&quot;等政治事件对 他们而言只是一些遥不可及的神话,一些由文字、图片 组成的奇怪的仪式。而消费社会的种种事件、经验却实 实在在地构成了他们价值观,形成了他们的文化记忆。 &nbsp; &nbsp;<p><br> <br> &nbsp;文化记忆的不同决定了70一代艺术家既不可能具有新潮艺术家那样自以为是的责任感、理想和形而上学表情 ,也不可能像新生代艺术家那样,以对人生、人文精神亵渎来表达自己的意识形态立场。 &nbsp; <br>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30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44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郎天才在 2005/03/30 03:04pm 第 1 次编辑]<br><br> &nbsp; &nbsp; <br> &nbsp; <br> <br> <br> &nbsp;表面看上去,他们和新生代艺术家一样,都注重在消费社会中的体验,并把这种体验作为创作的唯一源泉。但从根本上讲,两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新生代艺术调动并夸大日常经验,是为了解构和嘲弄人文理想。而70一代艺术家则完全是唯经验而经验,他们表达的只是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一切,完全不带任何理想或反理想的政治矫情色彩。他们的作品看上去散漫、多元、多样、驳杂,既无类似的主题,亦无相近的风格。从这意义上讲,他们是一些真正的个人经验崇拜者。 &nbsp; <br> <br> &nbsp;70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大都具有某种观念性,他们似乎也刻意地以此显示自己的思考性特徵。但这种思考和观念完全建立在日常经验之上,而非先验性的。因此,即使在观念的层次上,也很难在他们的作品上找到某种一致的,永 性的东西。 &nbsp; <br> &nbsp;作品中的观念大都源於他们对消费社会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他们以此建立了他们值得骄傲的&quot;精神的实验性&quot;。很显然,这类观念既是对新潮美术的永 观念、终极价值、先验理性这些价值观的拒绝,又是对新生代艺术反理性、夸大世俗化状态的反拨。 &nbsp; <br> &nbsp;虽然,在这一点上,他们的做法尚显稚嫩,但这却是他们超越前几代艺术家,建立自身艺术一个切入点一个突破口。 &nbsp; <br> <br> &nbsp;<br> &nbsp; &nbsp; <br> &nbsp; <br> <br> <br> &nbsp;70一代艺术家对艺术样式、形式似乎采取了为我所需的态度。他们不再追求样式、形式的革命性,而是尽量扩张既有样式、形式的表现性能量。在创作中,他们往往是&quot;架上&quot;、&quot;架下&quot;并举,广告画法、学院派画法、传统技巧、现代图像制作技术随意使用。也许,他们并没有一流的绘制、制作技术,对作品形式的整体控制也显得力不从心,但其形式的实验性是值得称道的。和他们比起来,新生代艺术的语言就有些循规蹈榘,小心翼翼了。 &nbsp; <br> <br> &nbsp;<p><br>70一代艺术家大都游离於传统艺术体制之外,从未享受这种体制的诸般好处。因此,在全国美展和一些大展上,很难看到他们以整体面貌出现的作品。从边缘开始,是他们的命中注定,能否到达中心,则要看他们在自由的、民间化的艺术体制中的坚守力。某一天,他们的作品也许会成为主流,那时胜利一词的含义将是多重的,不仅是艺术家、作品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他们赖以存在的自由艺术家体制的胜利。<br> &nbsp; <br> &nbsp;<p>沉寂、枯燥的当代美术界或许因他们的出现而重现生机。但目前,他们所构成的不是一个现象,而是一个&quot;朦胧的现象&quot;。一切都尚难以预料。不过,希望在於,既然消费社会需要用自己的艺术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生存态度,而这一重任又落到了70一代艺术家的肩上,他们有甚麽理由不继续前行呢?<br> &nbsp; <br> <br> &nbsp; <br>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30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44 编辑

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31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44 编辑

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0 00:57 , Processed in 0.07763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