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1|回复: 3

[转帖]诗歌翻译与创作:加强交流 共同致力汉语探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2:04 编辑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18"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width="100%" height="100"><font color="#000080" size="5"><b>诗歌翻译与创作:加强交流 共同致力汉语探索</b></font><br/><hr align="center" width="660" color="#1d7074" size="2"/>2006-3-31 10:02:55 &nbsp;&nbsp;&nbsp;&nbsp;<font color="#000080">刘晋锋</font>&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000080">来源:新京报</font><br/>&nbsp;&nbsp;&nbsp;&nbs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100%" height="100%"><table width="618" align="center"><tbody><tr><td class="textn" background="/books/images/didi.gif"><font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2px;">&nbsp;&nbsp;&nbsp;&nbsp;张枣:现在新的变化是新作家会外语了,这跟以前的时代有些类似。作家作为翻译家和职业翻译家是各有所长的。虽然我自己也翻译,但我只读职业家的翻译,我觉得职业翻译家才是真正的翻译。 <br/><br/><b><center>雄鹰的泡沫PK雄鹰的翅膀</center></b>&nbsp;&nbsp;&nbsp;&nbsp;新京报:翻译界与诗歌界之间要提给对方的问题是什么? <br/><br/>&nbsp;&nbsp;&nbsp;&nbsp;赵振江:读者读到的外国诗人的诗歌实际上是经过我们翻译家进行二度创作之后的诗,我虽然发现诗人更喜欢原汁原味的,但是,出版社不会发表你这种不知所云的译本。那么译者怎么把握这个二度创作?聂鲁达有一首《雄鹰的泡沫》让我思量很久,到底是直译好,还是翻译成大家都能看明白的,譬如《雄鹰的翅膀》? <br/><br/>&nbsp;&nbsp;&nbsp;&nbsp;欧阳江河:翻译成“雄鹰的泡沫”真是太好了!泡沫与雄鹰之间有强烈的反差感,而“雄鹰的翅膀”就一点诗味都没有了。懂和不懂的问题,对诗人和翻译家好像是一个紧箍咒。 <br/><br/>&nbsp;&nbsp;&nbsp;&nbsp;赵振江:我翻译的诗歌,可能我不懂,但诗人懂,而且喜欢。或者是我自己觉得不怎么样的诗歌,诗人们很喜欢。有些我不喜欢的诗歌,如果不是知道诗人们喜欢,我就不会去翻译。 <br/><br/>&nbsp;&nbsp;&nbsp;&nbsp;张枣:我的翻译体会是,初级会外语的人也会翻译诗歌,而我在翻译时,愿意将诗歌独到的语言优美地传递给读者,那么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粗糙的直接的翻译可能更会导致语言与诗歌上的革命,而精微性的翻译最终是满足了翻译家自身的创作欲。 <br/><br/>&nbsp;&nbsp;&nbsp;&nbsp;欧阳江河:翻译家和创作者的取向是不一致的,翻译家要考虑读者,而诗人寻求的是刺激因素。对诗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原创性和陌生感。词语有一定的症候,诗人要离开大家普通的阅读症候。所以,若要对诗歌产生实质影响,那么翻译家就要考虑尖端读者,我建议赵老师以后出书出两个译本,一个是给公众的正式译本,一个是给诗人的最原始译本。 <br/><br/>&nbsp;&nbsp;&nbsp;&nbsp;赵振江:所以,我觉得翻译界与创作界需要交流,因为长期以来外语跟中文分家,翻译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是很少的,我想创作界对此肯定是不满意的,譬如他们认为很多大师的好作品没有翻译过来。 <br/><br/>&nbsp;&nbsp;&nbsp;&nbsp;张枣:俄语法语德语英语中,对重要的诗人翻译得都不够,譬如荷尔德林、斯蒂文斯、庞德、保罗·彻兰,马拉美的诗还没有好的翻译。即使是一些已知作家,翻译得也远远不够,譬如达里奥、巴列赫、霍鲁伯、希梅内斯、阿莱克桑德雷。我想,翻译界和创作界的交流不是个人接触,而是对彼此的关注和进行作品间的交流。 <br/><br/>&nbsp;&nbsp;&nbsp;&nbsp;欧阳江河:布洛茨基有一首诗是说一匹黑马来到我们中间,它黑得比底片还黑,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它的骑手。但它的黑暗没有被挖掘出来,就直接变成光明了。这可以比喻我们的翻译现状。 <br/><br/><b><center>信达雅之“雅”要落实到何处?</center></b>&nbsp;&nbsp;&nbsp;&nbsp;新京报:是什么原因导致马拉美等大师的诗在中国没有得到好的翻译?这和中国缺乏大师级的诗人有无相关性? <br/><br/>&nbsp;&nbsp;&nbsp;&nbsp;欧阳江河:现在尽管社会很多元化,实际上中文写作突破能力已经疲软,出现很多小诗人,但没有大家。有几个诗人在全世界得到认可,而在中国没有得到认可,譬如阿什柏瑞,他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消极性,但对消极性的美学认识在中国还没有被提到重要程度,这跟诗歌界对诗的认识有关。 <br/><br/>&nbsp;&nbsp;&nbsp;&nbsp;张枣:翻译和创作是共生共灭、相辅相成的,至今中国还没有找到翻译马拉美的语言。如果中国也出现像马拉美那么伟大的诗人,那翻译的难度就不会那么大。也就是说在未来出现好的中文,是未来翻译的必要基础。 <br/><br/>&nbsp;&nbsp;&nbsp;&nbsp;赵振江:问题是,真正的好的汉语在哪?“信达雅”要落实到何处?信是有标准的,达是畅达,雅的标准在哪?记得有一次,俄语系开了一天文学翻译研讨会,讨论出来的结果是要做好翻译,必须俄语好中文也好,得出这个结论需要开一天的会吗?所以这是没法讨论的一个问题。 <br/><br/>&nbsp;&nbsp;&nbsp;&nbsp;张枣:好的现代汉语是在一边走一边被发明,骑着驴找驴。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特别喜欢翻译散文,但觉得把英语结构翻译到中文很难,因为好的现代汉语不存在,现在翻译基本上容易,因为我们和西方基本上同步了,现在可以接受英语的直接说法,中国人也能看明白颠倒语句。 <br/><br/><b><center>一个种族失去诗歌语言是很可悲的!</center></b>&nbsp;&nbsp;&nbsp;&nbsp;新京报:现在诗歌翻译与创作都已经形成一定的格局,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中国诗歌界与翻译界最直接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br/><br/>&nbsp;&nbsp;&nbsp;&nbsp;欧阳江河:现在有一种语言很恐怖,就是操作性语言、电脑语言,或者说根据词典一一对应的行话,现在很多根本不够格翻译诗歌的人去翻译诗歌,那太可怕了。有的人用一种语言翻译所有诗人的诗歌,这是在伤害诗歌。 <br/><br/>&nbsp;&nbsp;&nbsp;&nbsp;这跟媒体有很大关系,因为媒体使用的语言讲究操作性,即一定落到要点,这是思维方式的问题。这也对诗人提出了历史性的课题,诗歌要保持发明性,探索语言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诗歌语言是一个种族的触须,如果一个种族失去诗歌的语言,那是很可悲的!</font><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td></tr></tbody></table>赵振江:目前国内对翻译重视得不够,出现烂翻译是因为认为谁都能做翻译,做翻译不算成果。而且,我自己在翻译过程中体会,我们过于强调普及,以前是强调为工农兵服务,词汇量越来越窄,大家都说套话,我们迁就工农兵最后就全成工农兵了。现在没有为工农兵服务这种说法,但当初的要求导致的后果已经造成。 <br/><br/>&nbsp;&nbsp;&nbsp;&nbsp;张枣:新时期的任务是丰富汉语,这是需要翻译家和创作界共同努力来解决的问题。 <br/><br/>&nbsp;&nbsp;&nbsp;&nbsp;现在虽然是多元化了,但也是一片混乱,这种无序混乱是对以往那种限制性语言的反叛,尤其是网络语言特别突出,其他国家都没有像中国出现那么多网络语言。</td></tr><tr><td align="center" width="100%" height="20"><p><br/>&nbsp;&nbsp;&nbsp;&nbsp;&nbsp;</p></td></tr></tbody></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 20:15:5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2:04 编辑

学习点理论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2:04 编辑

如果能够把那些翻译大家吸引过来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8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2:04 编辑

拜读,观摩名家言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9 21:13 , Processed in 0.07666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