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53|回复: 121

试就看不懂的诗问题谈点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2 07: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明柳 于 2016-12-12 08:29 编辑


文/清明柳


        很长时间以来,社会上不少人包括中诗网的诗友,对看不懂的诗展开了批评,甚至抨击。但究竟什么样的诗是看不懂的诗,却莫衷一是。而我所见到的往往都是些较为零碎的牢骚的文字。
       诗,别人看得懂,才能明白你说了什么,才能理解你的诗意。如果看不懂,猜不透你的心思,就枉费了你诗写的一番苦心。毋庸置疑,诗必须要让读者看得懂。
    细想,一首诗看懂与看不懂,原因很复杂,既有作者的原因,也有读者的因素。一首诗确实很糟糕,让人看不懂,当然是作者的问题。但一首很好的诗也未必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懂,这就是读者的问题了。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懂?看不懂的并不能因此否定它是一首好诗。
    一般来说,文化程度低,对诗歌的理解会存在着障碍。而文化程度高,哪怕是博士生,也未必形象思维就一定好,同样对诗的理解存在着障碍。当然也有例外的,如有的人并未读多少书,但具有形象思维的天赋,不仅能写出出色的诗,而且对诗的理解也很好。从这一点看,对诗的看懂与看不懂就不能以自己懂不懂来衡量。
    确实现在存在大量看不懂的诗。而这些看不懂的诗不是因为它特别优秀,如唐诗宋词般,而是难以让人恭维。产生看不懂的诗的原因,对诗作者而言其实也不复杂。无非是遣词不准确,意象不统一,前后跳跃、断裂不合理等等。无论作者主观愿望如何,但它造成了艰涩难懂。
     解决看不懂诗的问题,首先还是要解决诗作者的问题。诗作者是看不懂诗的源头,诗作者的问题解决了,看不懂诗的问题也就能比较好的解决了,至少看不懂的诗能减少。但要写出看得懂的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诗作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珍爱自己,完善自我。
      诗写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样式与风格,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都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露。既然写出诗,主观上又是要给别人看的,就是在推销自己艺术化了的价值观,就是在袒露自己文学水平达到的一定高度。让读者理解你的诗,你的愿望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写每首诗,无论是大情怀的还是小情怀的,都要以严肃的态度,去斟词酌句;都要以热情问世的精神,去端正诗风。诗既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写出有艺术水平的又容易读懂的诗,是诗作者的一种为社会和读者着想的责任感。反过来说,认真去写对社会和读者负责任的诗,也是个珍爱自己,完善自我的过程。而那种装腔作势,花里胡哨的卖弄,让读者去猜心思,自以为高明,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既糊弄不了读者,更会影响读者对自己的观感。
       二、要形象达意,意象准确。
    诗是侧重形象思维的文学艺术,诗意要靠形象来塑造。客观存在的物象能成功的运用为立意之“象”,即意象,是一首诗成功的重要一环。意象组合的和谐,就能很好的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古典诗词在意象运用上,是我们今天诗写学习的典范。如《天净沙·秋思》,分别将枯藤、老树、昏鸦三个物象叠加而成意象,表现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情绪,使一个落寞、思乡的天涯孤旅跃然纸上。
    意象运用之妙在于准确。意象运用不准确也是造成看不懂诗的原因之一。意象运用不准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张冠李戴,或者以不堪的物象象征美好的人或事等。二是借助的喻体形象不鲜明,缺乏相似性。把“愁绪”喻成“一江春水”很贴切。如果喻为“炉中铁水”就让人难以接受了。三是描述性的意象杂乱堆砌,不统一,不达意,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诗要说什么。四是以久远年代的不为人熟悉的意象,来表达今天的情绪或情感,虽显知识渊博,但绝大多数人因陌生而看不懂。这犹如写一个生僻不用的汉字让别人认。
       三、要思维连贯,跳跃适度。
      诗有别于散文的最大特点,是跳跃性。没有跳跃性的诗,就可能缺乏生动,凝练和意蕴。但这种跳跃性必须是合理的,符合思维的习惯,具有连贯性,并且要围绕主题进行跳跃。语言的跳跃性与思维的连贯性是有机统一的,据此展开的跳跃,读者才能与诗合拍,才能读得懂。
    跳跃性的问题,主要是转换“留白”空间过大,“断裂”不合理,缺乏内在的联系。有的诗友象玩文字游戏,任性跳跃,本来就是一首小诗,却在诗里反复“折腾”,把诗折腾得支离破碎。有的诗友自觉对跳跃性感觉良好,采取了大跨度的跳跃。在他自己看来跳跃是有内在联系的,是合情合理的,但由于别人与自己不是处于一个环境下,对自己的思绪过程很陌生,而且对跳跃性的感觉又因人存在着差异性,于是他人对自己的诗,在理解上就如云里雾里了。
       跳跃性过大,或不合理,是造成看不懂的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诗读起来感觉不错,但就是理解难,问题往往出在跳跃性上。
       人们对跳跃性的理解力差别很大。同样一首诗,有的人理解不费劲,有的人却不知所云。这里面最主要因素就是对跳跃性的感觉不同。
       四、要正视现实,理性诗写。
    置身于社会,各种问题和矛盾交织,不如意的事很多。特别是对社会性的问题看法偏执,而又不敢直白地表露;或者自己家庭或身边的人直接受害于某种事件等,心情处于惊悸、恐怖、苦闷、激愤之中,而苦苦的求索却又不得其解。表现在诗写中,往往采用象征、隐喻、反讽、变形、通感、暗示等艺术手法,来深藏而又要表达对社会不满的主观认知,于是这样的诗艰涩难懂是必然的。20世纪80年代北岛、顾城、舒婷等人,对当时社会持批判态度,但又不能锋芒毕露,是写出所谓“朦胧诗”的根本原因。而这些朦胧诗很多都显得艰涩难懂。
       今天政治清明,社会民主与开放前所未有,我们的诗写应该真诚与坦然起来,不必去效仿朦胧。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运用哲学的观点看问题,在自己身边或在一些地方发生重大事件时,能把握住个别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减少偏激的看法,让自己的心情阳光起来,使自己的诗写通透起来。  


                                                                                                                                                                                                                   2016-1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08: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毋庸置疑,诗必须要让读者看得懂。
------赞成!这里的读者是指不存在文字障碍的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08: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的跳跃性不能破坏思维的连贯性。一旦破坏,就是另外写了一个主题。对全文来说,是多个内容的杂合。这样,就已经不成为一篇文章,因为一个主题思想统领不了全部内容。另一方面,没有写出主题的作品,也是一种晦涩。没有主题,作品也就没灵魂。这样文字,根本就不成为一篇文章。这是小学生都懂的作文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11: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是很有难度的。我有的时候在写一首诗的时候,就会因为要去避免别人看不懂,而选择使用部分平铺直叙式的表达,并且努力避免使用排比句式。但是最后这首诗出来之后,就像一篇断句散文,毫无光彩。用传统方式写无论是布局结构还是思维都很容易走进那个老习惯,一提起笔就是那个腔调。看似华丽其实没有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才力能写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11: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想,一首诗看懂与看不懂,原因很复杂,既有作者的原因,也有读者的因素。一首诗确实很糟糕,让人看不懂,当然是作者的问题。但一首很好的诗也未必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懂,这就是读者的问题了。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懂?看不懂的并不能因此否定它是一首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11: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过来说,认真去写对社会和读者负责任的诗,也是个珍爱自己,完善自我的过程。而那种装腔作势,花里胡哨的卖弄,让读者去猜心思,自以为高明,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既糊弄不了读者,更会影响读者对自己的观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11: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政治清明,社会民主与开放前所未有,我们的诗写应该真诚与坦然起来,不必去效仿朦胧。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运用哲学的观点看问题,在自己身边或在一些地方发生重大事件时,能把握住个别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减少偏激的看法,让自己的心情阳光起来,使自己的诗写通透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11: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清明柳老师的分析!亮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12: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个栏目里有许多论懂不懂的帖子——其实都是以个人的现有阅历和知识结构,以及所形成的个人的审美水准来划线的。线之外就是不懂,线以内就是好诗。而所论的这些人的这个“线”也七上八下的不统一。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个线的,无论谁也不例外。
且,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线衡量别人(这是必然的),但有人用自己的线要求别人,甚至磨磨唧唧地试图强加给别人,更甚至强加给全世界,也就太过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12: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世界观不同,因而审美观也不相同,就更不必说文化水平、与知识结构的不同了——特别是生活在政治社会里,其政治观念也不一样。个别居心叵测的人,因叵测而不敢直言,于是拐弯抹角(跟含蓄两回事),故意让你看不懂他真实的反动心思。树是静不下来的。

点评

文革余孽  发表于 2016-12-12 1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3 18:19 , Processed in 0.08686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