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1|回复: 2

从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7 17: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说起
  
东风料峭,乍冷还寒,柳梢枝头嫩芽和新绿,在晨曦里闪亮。我知道春天已经挡不住了,正含蓄地一点一点蔓延开来。近来老朋友从日本归来,我们谈到了日本的樱花和日本的文化,自然就谈到了周作人先生翻译的日本平安朝才女清原【(即清少纳言)“少纳言”日本古代职官名】出色的随笔《枕草子》。草子其实就是用草做成的纸,《枕草子》的意思就是放在枕边随意翻阅的书。

《枕草子》描摹的那些印着人迹的清霜,飘浮着雾气的山岚,夏夜草地上翩然飞舞的萤火虫,春天如云灿烂的樱花,.....都那么令人感动。她在“四季的美”中写道:“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种感受和理解,源于心中始终荡漾着一种优雅和快意,飘逸着一种散淡和轻灵,在不经意之间,用最朴素的情感去捕捉自然景致中闪亮的一个瞬间,以最平和的心态描绘细微生活里内在的纹理。

“秘密去会见情人的时候,夏天是特别有情趣。非常短的夜间,真是一下子就亮了,连一睡也没有睡。无论什么地方,白天里都开放着,就是睡着也很风凉地看得见四面。话也还是有想说的,彼此说着话儿,正这么坐着,只听见前面有乌鸦高声叫着飞了过去,觉得自己还是清清楚楚地给看了去了,这很有意思。还有,在冬天很冷的夜里,同情人深深缩在被窝里,听撞钟声,仿佛是从什么东西底下传来的响声似的,觉得很有趣。鸡声叫了起来,起初也是把嘴藏在羽毛中间啼的,所以声音闷着,像是很深远的样子,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啼叫,便似乎近起来了,这也是很有意思的。”“黎明的时候忽而看见了男人所忘在枕边的笛子,也是很有意思的。等他后来差人来取,包了给他,简直是同普通的一封信一样。”“在月光非常明亮的晚上,极其鲜明的红色的纸上面,只写道‘并无别事’,叫使者送来,放在廊下,映着月光看时,实在觉得很有趣味。”......

安谧中的萌动,尽性后的哀静,日本人的心理一如暗夜的神秘,熹微的晨光,难以捉摸。当年的悸动早已平息了,忘了情人留在枕边的气息,那一竿竹笛子忘不了;忘了两人拥吻的滋味,飞过的乌鸦深远的啼叫依然环绕。

读《枕草子》你会被清少纳言那颗纤尘不染的唯美的天才之心所倾倒,会被她所构筑的那个清澈透明的世界所陶醉。你也一定会明白,沉淀在日本文化传统中的精髓、根本和内涵,是如何植根在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的。清少纳言的《枕草子》闪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和灵性之光。正如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过“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读《枕草子》你一定会奇怪为什么有的物象或景观本身并不出色,却挖掘出那么多思想内涵和荒诞意象,那种琐碎真的值得如此的牵挂和流连?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说明了历史上日本民族早把中国文化中乐观旷达,温柔敦厚,包容万物,经天纬地的胸襟抹去了。

周作人先生在《关于清少纳言》一文中说:“《枕草子》是在中国文学中找不到的一个非常奇特的随笔集。”竟管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写得如此诗情画意,但是太多的琐碎和卑微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清少纳言心理的狭窄,和些许的无聊。全没有中国文化那样生活的情趣,更没有中国文化那种宏大和博爱,日本文化绝对缺少尊严与庄重。

《枕草子》书中对逝去过去的莫名的留恋,和感受到时间边缘可见的惊叹。这些对微妙的耽溺,对细致的缱绻,就是川端康成一再感叹的所谓的“日本之美”。这种美是阴柔纤细和空寂哀惋的,这种淡雅幽玄的悲伤,无言之美的颓废,造就了妄自尊大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的民族文化和悲剧意识的民族习性。

川端康成从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和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中感受到了传统的“物之哀”精神。我想这是因为这两个女人已经“描写出了日本人独特的精神状态”。【川端康成语】确实我们完全可以从清少纳言在《枕草子》演绎着日本的凄美的细微里,深刻体会到日本固有的阴柔和纤细,颓废和哀痛,又这么极为融洽地体现到一个民族的历史上。

川端康成反复陈述“日本之美”。而所谓“日本之美”究竟是什么呢?六十年代,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发表的那篇著名讲演,虽然谈论的是风花雪月、禅意诗情,但透露出的清寂幽玄的意境,迷蒙着的淡淡哀怨,就是日本之美的核心,这样塑造出来的“美丽的日本”,暗合着当时日本已经空前膨胀了的民族主义思潮,潜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呼应和危险信号。我们应该感到,日本文化早就在柔顺与残酷之间游移,在温和与激进中发展了。而日本人极端矛盾的两种禀性和价值观,也从日本文化中得到滋养,转化成危险的暴戾,形成了磔傲不训、不可理喻、好斗黩武、倨大自尊的日本国民性格。

日本文人一直崇尚“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几千年前形成并流传下来的阴冷,结成了恶之果。难怪川端康成在《日本之美与我》里说:“有思想的人,谁不想自杀?”川端康成终开煤气自杀,川端康成的学生三岛也以剖腹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再如流淌在春上早树作品中的难以捉摸的宿命论思想,传递着一种伤感和凄凉。《挪威的森林》里表达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且止风吟》文章结尾那个哈特费尔德的墓碑上引用了尼采这样一句话:“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等等。 春上早树作品最后一个镜头的终极场所往往是在世界的那一边。

日本东京上野的樱花,总是在花开最灿烂的時节凋落,日本似乎弥漫着凄美,其实是日本的文化人往往是戴着文化面具在实践和表演着暴力。虽然也有真情,但甜蜜温柔里散出的微弱的光,被充斥的冷漠、做作、虚伪和无聊的喧嚣所覆盖了。

我们应该警惕日本和日本人,包括被柔情遮掩着的日本颓废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1 14: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文人一直崇尚“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日本东京上野的樱花,总是在花开最灿烂的時节凋落,日本似乎弥漫着凄美,其实是日本的文化人往往是戴着文化面具在实践和表演着暴力。虽然也有真情,但甜蜜温柔里散出的微弱的光,被充斥的冷漠、做作、虚伪和无聊的喧嚣所覆盖了。
我们应该警惕日本和日本人,包括被柔情遮掩着的日本颓废的文化。
最后一句,点出了要害,也是文章的重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9 0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东京上野的樱花,总是在花开最灿烂的時节凋落,日本似乎弥漫着凄美,其实是日本的文化人往往是戴着文化面具在实践和表演着暴力。虽然也有真情,但甜蜜温柔里散出的微弱的光,被充斥的冷漠、做作、虚伪和无聊的喧嚣所覆盖了。

剖析的很有深度,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9 03:02 , Processed in 0.08574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