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2|回复: 3

公木先生与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术 赵雨(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 22: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木先生与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术
                                    □ 赵雨
http://doc.qkzz.net/article/5e18 ... -504e2c54cf6e_2.htm

    不过在二十世纪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桃花源。那时,整个中国社会的主题词是固定的,每个人似乎都只能

在相同的词汇表中斟词酌句,公木先生也不例外。不过在相同的词汇表中仍有斟词酌句的巨大不同。譬如在反胡风运动
留下的诸多文字记录中,也有公木的文章《“抽骨留皮”的现实主义》。你能感受到,在那夸张而怪异的词汇表中,公木
在小心组织和选择语言,尽力绕开过激的意识形态迷雾,尝试直面事情本身。文章分四个段落,仍然保留着学术探讨和学
术批评的话语风格,试图在狂热的时代喧嚣和安静的内心思索之间维持一种艰难的平衡。问题是,倘若整体已经失衡,这
种保持平衡的努力有意义吗?

      “人之生也直”,却必须遭遇曲折,二十世纪学人和学术共同的宿命就是这样的。对公木而言,他的维持平衡的努
力是一种个体道德的真诚。在这种努力坚持真诚的个体道德中,试图相信政治并不必然摧毁学术理性,试图以自己的方式
去弥合信念与现实之间的缝隙。这就是词汇表的语用学,简单的词汇表内部已生长出复杂性的空间。那已经构成了对词汇
表本身的微弱而缓慢的消解。果然,到了1958年,公木被以“右派分子”身份流放东北,罪状是“反对党对文艺的领导”,
“为丁陈反党集团进行宣传”。这以后的漫漫黑暗是公木人生中遭遇的最大的曲折。几乎所有人的学术研究都被强行中
断了将近二十年。
  
回归诗之开端

  晚年的公木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与试图从半自然经济向乌托邦过渡相比,“更大的悲剧尤在于毋容置疑的自信”(8)。
他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名言,对“虔诚者”的“狂热的不能容忍性”,对“把所有不属于它的人斥为叛逆和恶徒”的做法深
恶痛绝。先生的反思从自身始:“我们可以说大都一度变成为这样狂热的‘虔诚者’……我们每个人都在这出以空前闹剧形
式合组成的人类大悲剧中各自扮演了一个角色。”(9)这出悲剧其实不过是对“五四”精神中开放、宽容的精神意蕴的遗忘
与背叛,而先生的反思在某种意义上也不过是开端的重新发现与回归。“以诗开慧,以爱塑魂”,这是先生晚年为诗人黄淮担
任会长的现代格律诗学会撰写的题辞。据黄淮回忆:先生讲“开慧”是与愚民相对应的;“爱”是与仇恨相对应的。如果没有
对开端处的那些美好信念的怀念,如果没有对悲剧经历的沉痛反省,先生怎会惟独标举出“慧”与“爱”作为现代诗学的眉目
与纲领?

  晚年的公木先生不仅在《诗群》事件等敏感的关口都执拗地发出直声,而且在诗学研究中以“衰年变法”的勇气重新审
视既有的思路、材料和结论,在诗经学研究、古典诗歌理论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等领域都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新想法。
具体到古典诗歌研究,公木教授提出:古典诗歌的发展流变作为“文化史路”,展现着先民的“诗性智慧”;古典诗歌研究呼唤
着方法之“整合”,亦应以“文化”为重心。公木晚年曾具体论述《诗经》的发生,认为:由于“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早年,每个
十九岁的儿女都是诗人,他们用诗性的智慧凝结成的精神生产,包括了人类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甚至连他们对宇宙本体的认识
在内。如果从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这个方面来看,后世文学纵然在形式技巧上更臻精巧,却难得再现先秦大文学那么丰厚多彩、
浑莽宏阔了。历史似乎总是在矛盾悖论中前进,当人类在为自己的理性思维不断增强而骄傲的时候,同时也应该为形象思维的渐
渐枯竭而悲哀。”(10)公木以“文化”为重心,穿透三百篇“浑莽宏阔”的形式层面,追索一个民族的青春的生命,它的“形象
思维”的“诗性的智慧”。 这正是对古典诗歌研究的新范式的示例,由语言形式的层面到生命精神的层面再到文化建构的层面,
逐层深化,次第展开。
  所谓“对民族文化源头的发现与回归”,集中体现于公木教授晚年对夏商社会性质的重新判定,并以此为出发点,对“中国型”
社会文化的独特根源做出了新的理解和判断。公木教授在披阅大量历史研究资料后郑重提出:“‘早熟’的中国型古代社会,温暖
适宜的气候,丰厚肥沃的水土,促成农业生产方式的勃兴,夏商周三代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而且中国型的社会没有经历西方式的
奴隶制,而是直接向封建制跃迁,此间不仅古代农村公社井田制的遗存长久存在,社会的主体也始终是自由农工。”(11)这一论断
意味着对原有的学术研究基本框架的拆解与重构,意义深远。“早熟”而“维新”的中国型古代社会,到春秋战国时已届少年时期,
才进入雅斯贝斯所谓“轴心时代”,用公木教授的话说可谓“大器晚成”。雅斯贝斯说“轴心时代”奠定了人类精神至今赖以生存
的基础。公木教授晚年极重视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曾嘱我阅读原典,认真研究。他意识到,毕生致力于疏通古典诗歌和新
诗的之间的生命联系,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古典诗歌的认知不断深入,正是对汉语诗歌源头的发现与回归。公木认为:审美、认知、评
价,或曰文史哲,在早期人类社会文化中是有机浑融在一起的。具体到中国古代社会,“在先秦人的心目中,天是有情有意的天,地是
有德有信的地,大自然中的一切,江河湖海、三山五岳、草木虫鱼、风云雷电,都具有生命色彩,甚至于像道那样代表宇宙本体和事物
运动规律,极其抽象的哲学概念,也同样充满人情味,需要靠审美方式才能够真正体验和深入把握。”(12)这正是中国型社会文化的
根源所在。在遗文《中国古典艺术的自我理解》中,公木提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富于民族性格的美学精神
的确立。”(13)他在文中将这种“富于民族性格的美学精神”概括为“人和”而“天和”的、自由和谐的生命精神。这一命题已提
出,但哲人已萎,如何进一步论证引申,就只能依靠后辈了。
(黄淮转发此贴怀念恩师公木先生2017.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3 09: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先生赐稿!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10: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关注!阿弥托佛!黄淮致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7 21: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木先生是军歌的作者,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学术成就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9 08:26 , Processed in 0.08278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