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1|回复: 7

热捧和冷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4 09: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异想天开 于 2017-11-14 09:30 编辑

                                                              

                                 热捧和冷观
   
      环境温度逐年递增的热效应,时刻成为地球隐患。
     其实,社会生活中某些风行的热效应,远在大自然之上。各种热炒、热捧、热吆喝的膨化中,是形形色色的热膨胀,足以令人神昏气短、眼花缭乱。岂止身边的鞋帽衣袜枕头被单加之高深莫测谁也说不清的什么祖传、秘笈再加之什么美国宇航局的高科技,转瞬间就成了美颜妙方顽症克星、延寿灵丹与此相应,由物及人由小到大,各式各类的招牌,什么家、什么星、什么名人、什么大师,不也是巍巍乎、煌煌然不一而足?由热而燥,由燥而狂,由狂而乱。前不久国内一百多篇专家学者的科研论文因着某些不端就被一家国际知名学术期刊集体封杀。虚火过旺之际,恐怕还是要多来点清凉贴为好
     大约两年前,有位医科博士后的海归到文学网站遛弯。从他的发帖中我看到一段著名诗评家的论述。首诗以"只一泡尿功夫/黄河已经流远”而闻名:所以闻名,自然离不开诗评家的推波助澜。评家评曰:这是解构艺术,将国人的文化"朝拜仪式"端了个"底朝天",同时消解了历史文化霸权和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叫人领教诗歌如何"四两拨千斤"了。诗人一泡热尿,评家一番热捧,如此热热闹闹,五千年文明的传统文化就如此这般的“解构”了!记得我当时跟了帖
     “一个人,一个民族,总该有点敬畏与信仰才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然你能"只一泡尿功夫/黄河已经流远",那也能一泡尿功夫/家乡已经远去,父母已经远去了。如果再来一泡尿,没准自由女神便瘫软如泥了。——那美国人是什么态度?.....如此贾环式顽劣心理的恶作剧,实在太煞风景!”——更不必说,自二战以来,黄河就成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浴血抗争的文化符号、精神象征
两年过去了,我对自己的表述又作了冷思考,担心之偏颇、偏激于是找到全诗,原来题为“车过黄河”同时看到诗人自己明确宣告:《车过黄河》是“以其真实的身体性对黄河的文化意义所做的一次还算干净的解构,一次性完成”。         
    此时,我才感到自己的担心完全多余。甚至可以说我的解读还不够充分。
    正如市场购物,既要看广告,也总要看货色。老实说,单纯读诗,我多少还看出点积极疑义,而当面对诗人和诗评家一番热炫,反倒油然而生一种疑惑。
    细细读来,《车过黄河》构建了文化倾向和生理需求的二者角力;而主人公倒向后者。这首诗分明带有某种“反文化”的色彩,然而也极其有限。比如,尽管你有生理上的刚性需求,但就可以破坏“不能随地大小便”的厕所文化吗?。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诗歌典型形象的选取和概括来看,无论是“领袖风采”或“诗人架势”,既不能体现黄河文化的特色,也不能反映黄河文化的特质,又凭什么说这就代表了黄河文化,并且一泡尿之下就被彻底解构,搞了个“底朝天”?把尿盆扣向未必黄河文化的“黄河文化”,就很难说这不是某种特别的迎合了
    诗歌现场中,对黄河文化解构、嘲弄之力的热捧,是“热捧”之一面;另一面,对于某些西方文化的热捧,则很有不遗余力尊崇和膜拜的倾向。
单看庞德的《在地铁车站》吧。短短两行,的确是首很不错的诗,未必不可经典视之。但多年以来,多种声音无限尊崇的热捧,乐此不疲,我就惶惑:不就是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吗?有什么深奥丰厚之谜、超迈脱俗之姿?当时不能理解,几十年过去了,仍不理解,
      有人说它是资本主义腐朽社会的写照。拙眼看来,其基本意象也就是诗歌本身语言信息的自然传递,颇近于古老国土上耳熟能详的“人面桃花”,“一枝梨花春带雨”等等。相对其不免膨化而又长盛不息的尊崇热浪,记得两年前,本人在《<地铁车站>及其它》一帖中略有微词,但实感底气不足。前不久,又见“其内涵之丰足可容纳一部乃至几部长篇.....,”之论,更为诚惶诚恐。慌忙百度一番,终于得见庞德本人的大实话,这只是特定场景下,感情火花的瞬间点燃,经过长时间酝酿而闪现出美的追忆和留影。原来如此!
      经典的价值取决、存在于自身的内蕴与显现,而非他人过度的热情挥霍。美,在于她的黄金分割,在于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正所谓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毫无节制的热捧,只能是本欲褒之,实则损之。经典可以是街头巷尾的热议,也可以是遗世独立的清冷。
     《地铁车站》之所以成就崇高地位,大约主要因它在西方文学史上洞开了诗歌表现手法的又一扇门窗。而在中国呢,这意象展现是否可以追溯到诗经年代,比如仅《节南山》开篇两节:“节彼南山,维石岩岩”之于“赫赫师尹,民其尔瞻”、“节比南山,有实有猗”之于“赫赫师尹,不平为何”,由“兴”之象,而弹跳至本意之象,由此及彼,从而实现意象转换?
      透过某些“热捧”的信号,不难看出某种文化自信的丧失。丧失自信,也就丧失自立;丧失自立,也就势必丧失最后的自主和自尊....
    还是回到正题上吧。对于一首诗,一部作品,或者一种文学现象的认识,往往充分议论、讨论乃至争论的天地。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作出怎样的品评,其出发点都应是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逻辑的,而不应是主观任性的发泄下,各种大词、形容词满天飞的热膨胀。
    就此而言,文学评论恐怕还是应该强调科学性。多一点“文本”,少一点“我本”;多一点独立思考,少一点盲目跟风;多一点严谨务实,少一点虚热浮燥!
   
                                                                                                           14:08 2017/11/11 星期六
附原诗《地铁车站》及《车过黄河》

一、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杜运燮


二、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 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作眉檐
  眺望 象个伟人
  至少象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帐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4 14: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首诗,一部作品,或者一种文学现象的认识,往往有着充分议论、讨论乃至争论的天地。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作出怎样的品评,其出发点都应是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逻辑的,而不应是主观任性的发泄下,各种大词、形容词满天飞的热膨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4 14: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4 15: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评论恐怕还是应该强调科学性。多一点“文本”,少一点“我本”;多一点独立思考,少一点盲目跟风;多一点严谨务实,少一点虚热浮燥!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09: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梦的江南 发表于 2017-11-14 14:52
感谢分享!欣赏问好!

仅为个见,难免浅陋。承蒙版主关注并支持,十分感谢。顺祝编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袁辉 发表于 2017-11-14 15:12
文学评论恐怕还是应该强调科学性。多一点“文本”,少一点“我本”;多一点独立思考,少一点盲目跟风;多一 ...

主任光临,不胜荣幸!十分感谢关注与支持。顺祝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08: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觉得地铁口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09: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情丝 发表于 2017-11-20 08:41
没觉得地铁口好

谢谢版主光临并直抒己见!
根据百度搜索,地铁站口的一连串面容吸引了诗人,而突然出现一张特别美丽的面容,真正点击了诗人的兴奋点,捉笔成诗。就此而言,对于该诗实在不必过度解读。
天天快乐,顺祝编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9 15:35 , Processed in 0.08668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