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山城子

百年新诗百首选学(系列 1-100)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16: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加雕琢的语言也显张力——百年新诗百首选学[42]
学习人:山城子(李德贵)


选:

《黄河》
非马


挟泥沙而来的
滚滚浊流
你会找到
地理书上说
青海巴颜喀喇山

但根据历史书上
血迹斑斑的记载
这千年难得一清的河
其实源自
亿万个
苦难泛滥
人类深沉的
眼穴

非马(1936~ ),美籍华人科技工作者,诗人,艺术家。原籍中国广东,生于台湾。威斯康辛大学核工博士,曾任职美国阿冈国家研究所,从事核能发电安全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业余写诗,著有诗集《在风城》、《非马诗选》、《白马集》、《笃笃有声的马蹄》、《非马短诗精选》、《非马的诗》、《非马集》等15

种,散文《凡心动了》、《不为死猫写悼歌》及译著《法国诗人裴外的诗》、《让盛宴开始—我喜爱的英文诗》等多种。主编《台湾现代诗四十家》《台湾现代诗选》及《朦胧诗选》等,作品被收入一百多种选集,包括两岸的中学及大学教科书,并被译成十多种文字。曾获『吴浊流文学奖』、『笠诗创作奖』、『笠诗翻译奖』、『伊利诺州诗赛奖』、芝加哥『诗人与赞助者诗奖』及世界诗人英文诗奖等。曾担任北美中华新文艺学会、芝加哥华文写作协会、《新大陆诗刊》、《东方杂志》、《诗天空》、《常青藤》、《文心社》、《北美枫》、美华论坛及中国诗歌翻译研究中心等顾问,《新诗界》及《国际汉诗》编委,《当代诗坛》编审等。多次入选《国际作者及作家名录》。

学习:

非马先生的的诗歌语言,是不加雕琢的书面语,读来明白如话。请看《黄河》的第一节,仅
用一个“溯”字拎起来,我们就看到了这浊流的发源地“青海巴颜喀喇山”。朴实而明白。
第二节转折,用一个“但”字。“血迹斑斑的记载”张力很大,你会想到许多许多。
“源自”照应第一节的发源地,却不再是巴颜喀喇山,而是“亿万个 苦难泛滥 ”直指中国苦难的漫长的封建社会。这样,语言的张力进一步加强。然诗人还嫌不足,用“人类深沉的 眼穴”将张力推向极致。这回就不仅限于中国了,而是整个人类遭受过和还将继续遭受的自然的和社会的深重的压迫。
这是何等神奇的语言张力呀!

2008-11-6于辽西乡间网吧临屏
2013-1-20纳入百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16: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素材写大题材的典范——百年新诗百首选学[43]
学习人: 山城子(李德贵)

选:
《鱼寂寞》
//观云忘我

小鱼儿在水中吹着泡泡
一个两个叁个。。。。
好像一串串省略号
“小鱼儿你省略了什么?”

静室无风
池水不起涟漪
清澈的水、沙子、石块
“你不知道小鱼儿的寂寞?”

“不是有水就可以满足鱼儿的生存么?
不是有铒就可以让鱼儿裹腹?”
“小鱼儿还没有偶呢
小鱼儿还不知道水有多么辽阔?”

什么是浪啊什么是潮汐?
珊瑚、虾米、大鱼、鲨
——如原的水草在水底迢遥……

送氧泵鼓起更大的水泡
小鱼儿吓了一跳
浅的池沿如龙门
小鱼儿一跃而过

睁大两只惊讶的鱼眼
扑腾了两下鱼尾
“小鱼儿知道么?
鱼池外不是海洋是陆地!”


观云忘我:本名卢兆玉。男,网络诗人。2009年末创办〈大诗界〉网站,任站长。兼任网络月刊〈大诗界〉主编。

学习:

其实寂寞的不仅是小鱼们,还有工薪阶层退下来的那些老人和提前五年内退的半老人。儿女们都在外生存或发展,重新成了两口之家,都闲的发慌---为了排遣,一部分人天天搬麻“金武馆”,把一部分气泡和饵,做国民收入二次分配流到民间。另一部分人坚持走路,回来顺便逛市场买菜,到家造厨,然后把电视看看。再一部分年纪大的就找个地方摆龙门,一摆就是半天。每月两千元或以上的社会保险衣食无忧,只要都好好活着,就是老年社会的一道寂寞风景线。

别样的寂寞者不入那三伙儿---而是设法把池子移到海滩,天天可以嗅到海洋的气息,呼吸海风的新鲜。看一看海上的风光,不敢下海,只是在滩上编织心中的流云与虹彩,与虚拟对望着安闲。例外自然是有的,退休之后跑到民企高薪顾问,进而**资产,然后壮大发展,办N个分公司。几年过去身价就成了数百万
大鲨鱼了,就生活在大海大洋,不再跻身池子里面。但他及他们都有了观赏小鱼的强烈欲望。一池池地操办。那些为他们打工的就“在水中吹着泡泡/ 一个两个叁个。。。。”无数个产品,无数智慧与血汗,极小一部分是分得的氧与饵,绝大部分喂养了那些大鲨。而小鱼们仅是两点一线,游过来游过去,跃龙门是在班闲……这样的一辈子或许也叫寂寞。但不是每条小鱼都做换位思考,也许性格就喜欢“静室无风/ 池水不起涟漪”。毕竟这也能温饱,也安全。平安是福,寂寞也是福哩!

说性格决定命运。你有了按规律猎取的性格,就借着雨天飞到海洋去迎接浪排,去感受潮汐,当然你就不会寂寞了。因为,你要忙着把自己做大。因为你知道,海洋虽宽广无边,毕竟是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地方。但千万不要不依规律的那种动物性格,想一夜暴富,于是铤而走险。须知这样的情景,正是观云君提醒的“鱼池外不是海洋是陆地!”那可就连摆尾吐泡的自由都没有了,生存也成了问题。

说“小鱼儿你省略了什么?”我想省略的是不是这个:人类社会正在经历必然王国,必然王国的国王是价值规律。能认清自身的价值在价值规律中的地位,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自身的劳动力与活的知识是价值,实现价值就必须交换。这是必然王国铁的规矩。一无所有的你只能拿出你的体力与脑力来换得你生存与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料件。你能满足于你交换的所得,你就做一条池子里的小鱼;你的所得比较丰沛,有了积蓄又不甘寂寞,你就下海吧,或许可以长成大沙或巨鲸。而生活在无法寂寞下来的狂澜巨浪的大海大洋里,那时你会供上个佛天天香纸焚烧祈求海啸不再来。而人类的自由王国还搁置在一位大胡子的书里。我执信“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才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当今人类社会距离那个入口还很不确定地遥远。毕竟当代的发达国家数量有限,有限的几个到没到那个“高度”也不好测量。自以为“进入”的那个阵营已经又“必然”回去了。
但必然王国也只有一个必然的归宿——那就是成熟之后而质变为自由王国。那时,没有了私有制,因而就没有了私有观念,没有了剥削,就没有了阶级;没有了阶级,就没有了国家,没有了国家,就没有了政党。而政治的长期淡化,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必将消除社会与自然对于人类的双重压迫。因而根源不在了,宗教就会解体。交通与信息业的高度发达,经济生活的全球一体化,必然导致人类共同文化心理的形成。因而,民族也会随之消亡。科技的高度发达,必将转化为不可估量的生产力,从而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使那个全人类“按需所取”的理想得以实现。那时,谁也不是小鱼了,也不是大鲨鱼或鲸了
——而是一个个真正的人,一个个创造美并欣赏人生之美的自由自在的人。自然,我们只能想想了——唯一可以做的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为自由王国的到来铺路,无论是物质的砂石,还是精神的水泥。


以上之论,我很相信,观云忘我肯定也相信。毕竟他只用观看池里的小鱼这样小的素材,隐喻出这样的大题材,无论如何都是诗界的继往开来之举。善于用小素材而写大诗者,那就是大诗人。仿佛不动声色,其实已经把人类命运的走向,在简短的琐事描摹当中隐含得十分透彻。

2010-12-16于黔中文化村
2013-2-15纳入“百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16: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疆的诗的召唤——百年新诗百首选学[44]
学习人:山城子(李德贵)

选:

  《春回大江》
//孔祥忠

春天先是睡在树叶上,随着春雷
一下子跌入大江
从此,春不再脆弱
不再轻手轻脚小心翼翼
她乐在江面,翻起悠悠浪花,唤醒沉睡的岛

她轻晃芳香,熏醒梦境中的水鸟
打开门窗,让阳光进入船舱
她抛洒露珠,浸润码头的草地和树林
让白发苍苍的村庄
与闪电一起苏醒,绿得露出原来的模样


孔祥忠:男,著名网络诗人,网名天荒一隅。其作品反映祖国北疆半个世纪以来生活的变迁与历史的沿革。其特点具有一种浓郁的北方江村朴实厚重灵动的语言风格。在网络先后主持选编网刊《诗半月》和《当代诗卷》,以及网络图书《当代诗卷-年卷》,具有广泛的影响。


学习: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抒写的中国大农业革命的礼赞,虽然全诗没见有一个“农”字。诗,就是要在手法上绝对地不直陈。就像一树的鸣啭,却不见鸟影,但那“春”的双重身份,分明暴露了诗人深深倾注的情感。
双重身份,一是大自然的春,这是明的身份;而“三农”则是被暗喻了的春。原先她们在生产队的树叶上“睡”着,“联产计酬”承包的“春雷”一响,哈!就汇成洪流如这滚滚的大江了。
于是她不再“脆弱”——是的-国民经济的基础越来越壮实了;于是她不再“小心翼翼”——是的-先前小心翼翼也还是不能温饱。而今,尽可以恣肆江面唤醒大地——就是诗中说的那个“岛”了。
江村诗人孔祥忠明里写春、写江,暗里是写中国“三农”已然全新的面貌。“轻晃芳香”-是无数的小麦、玉米、大豆和高粱扬花时节的摇曳吧?“抛洒露珠”-那是“阳光”照耀下焕发出来的空前的生产积极性的写照吧?“绿得露出原来的模样”-那是政策的温度、湿度、养分都适宜的条件下原本可以呈现的“模样”啊!这样妩媚的抒写,可见诗人深挚的历史的眼光。
一滴水可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句诗可触摸到诗人诗性技艺的高超。请看“她轻晃芳香”-这只可意会的美丽,是揉拟人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技巧,再揉暗示与偏正双重比喻于后半句,就是“熏醒梦境中的水鸟”。
想一想吧,一行诗或一句诗,凡五用积极修辞格其艺术质地如何不美妙呢?

2011-2-7于上海宋园路
2013-2-15打磨纳入“百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16: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感人的一首地震诗——百年新诗百首选学【45】
学习人:山城子(李德贵)

选:
《手机上的母爱》 (八行迷你诗13组)
  ——悼念一位震亡的母亲
  巫逖

  “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
  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生离死别
  这最后的一笔
  血!
  滴在手机上
  滴在女婴的心坎上

  生离死别
  这最后的一道呼吸
  呼在手机上
  呼在三个月大的小脸上
  生离死别
  这最后的一跪
  跪向苍天
  跪向大地

  生离死别
  这最后的留言
  平凡的话语
  伟大的诗篇
  平凡的母亲
  伟大的母爱
  生命不在
  母爱在

  生命的云彩在天堂里漂泊
  母爱永远在大地上延伸
  小月亮
  深藏在妈妈的胸膛
  甜甜地睡
  甜甜地梦
  甜甜地呼吸
  甜甜地笑

  生离死别
  这部手机上的绝笔
  让所有读诗的人
  纵横瀑布
  让所有的母亲
  泣不成声
  你的跪伏姿势,定格为
  孤儿瞻仰的母亲塔

  你是一座塔
  你享用入住中国圣母院
  你树碑立传
  在“512震亡烈士陵园”里
  你用年轻的生命,写下
  母爱的遗言
  写下母亲的伟大
  留下爱的绝笔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
  一页一页地翻
  一页一页地读
  我翻着,我读着
  母爱——
  天下第一爱
  你承继了中华文化传统
  你配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爱,已不能完全把你表达
  爱,就注定了女儿是一朵
  永不凋零的玫瑰
  八级地震又怎么的
  也不可从你的怀中夺走
  她,每迈出一步
  都会低吟着妈妈的诗
  “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世上有多少玫瑰可以长留
  有,你的女儿
  世上有多少梦可以甜蜜
  有,你的女儿
  世上有多少爱的诗篇可以千秋
  有,你手机上的遗言
  世上有多少姿势八级地震不倒
  有,你的跪伏

  把生的希望从死神嘴唇边抢出来
  把死的定格毅然决然地留给自己
  每一个伟大的母亲都会这样做
  而你是在震亡危难中杰出的代表
  你把母爱的标题举得最高
  你把母爱的诗篇写得最好
  你的三行诗是当今
  最伟大的中国微型诗

  所有的母亲都不会嫉妒
  所有的母亲都不约而同地认同
  因为母亲们的胸怀相通
  因为母亲们的胸怀博大
  母亲们以最高的亮点
  将送你一程
  送你走好
  送你——走好!

  四千多个孤儿
  他们都爱天堂里的母亲
  他们都深沉地悼念自己的母亲
  真正抚育他们的不是金钱
  是母爱
  真正温暖心灵的不是豪华
  是母爱
  是——母爱!

  安心上路吧,母亲
  共和国总理已经发话
  政府就是“三孤”最好的家
  八级地震塑造了你的高大
  明月装饰了你的形象
  你装饰了女儿的梦
  安息吧,妈妈
  九泉之下
 

  巫逖:海外著名华语诗人。出生於马來西亚,五十年代初回国求学,畢业后,在铁道部属下任工程師。后移居澳大利亚。业余寫詩為樂,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华文詩刊、詩報。現為澳洲彩虹鸚国际华人作家笔会荣誉会长、中国黃河文艺促進会顧問等。出版《天伦乐雪梨》等七部詩集。现居悉尼,笔耕不辍。
    诗观:诗,没有沉默的权利。

学习:

  自“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华人的网络诗歌,就不约而同地锁定了“抗震救灾”这个一时间成为“唯一”的题材。许许多多的华语诗人含泪悲情滚滚频频挥笔而就,各大网站诗歌列表发帖量骤增。其中澳洲国际华人作家笔会名誉会长巫逖先生,是令我感动的许多华人诗人之一。虽年近七旬,却老当益壮,无时无刻不就屏抒发他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之爱。他的诗作以每天两三首的数量连天累加,至5月24日已经贴出30余首了。最新贴出的这篇可谓是“长歌当哭”,竟是由13首“八行迷你诗”联袂同抒的一篇长达104行的长诗了。成为长诗,排列起来的13首(原本没加分标题的)就自然成13节了。

  巫逖先生以《手机上的母爱》为标题,且以被救援医生发现的手机上的遗言“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 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为开头,以“生离死别”的反复为背景,层层深入地讴歌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澳洲国际华人作家笔会理事曾庆怀先生第一个留言说“我是含着泪水吟读完这首充满**的诗。作者怀着深沉的感情赞美遇难的母亲,歌颂伟大的母爱,让人感动,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灾区人民的关爱。”
  是的,凡是含着泪水写出来的诗歌,读起来也一定潸然的。“跪向苍天 / 跪向大地 ”那年轻母亲的“跪”姿,不是通常的“跪”的含义,而是为了救护孩子向苍天向大地,也就是向大地震的宣战呀!这里巫逖先生写出了英雄母亲的凛然大气!所以这种“跪伏”的姿势,就成为一座母亲的丰碑,诚如诗人写的“你的跪伏姿势,定格为 / 孤儿瞻仰的母亲塔”。我想在这样的塔里,就是这位母亲的灵位,或仙位,乃至神位。
  巫逖先生反复吟咏这位母亲的“绝笔”与“伟大”,但没有停留在一味地讴歌上,而是寻找所以能留下“绝笔”,所以这样“伟大”的民族根源——这就是“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
  …/…/ 母爱——/ 天下第一爱 / 你承继了中华文化传统”。而这种继承,恰恰是现实的弘扬。这个意思巫逖先生这样表达“你把母爱的标题举得最高/ 你把母爱的诗篇写得最好 /
  你的三行诗是当今 / 最伟大的中国微型诗”。
  巫逖先生的这首长诗,大量地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格,极大地增强了感染力。请看:“小月亮/ 深藏在妈妈的胸膛/ 甜甜地睡 / 甜甜地梦/ 甜甜地呼吸”——这是伟大母爱的指向点;“将送你一程/ 送你走好 / 送你——走好!” 真情就这样通过反复真切地流于出来的呀!“真正抚育他们的不是金钱/ 是母爱 / 真正温暖心灵的不是豪华 / 是母爱/ 是——母爱!” 伟大的“母爱”就是这样被一再强调,而更显其伟大的!

  有网友说,对这种以大地震为素材写出来的诗章加以评论“是残酷的”,我已经体会到了,所以不能再往下说了!就为这位千百诗人同声讴歌的年轻的母亲默哀吧!我在默哀中分明看到:“来不及落泪你已轻扬直上九霄/ 天国里久虚着的“母亲神”仙位待你入席/ 男女两列仙班跪了一堂向你扣首大拜/ 即便都是神仙了也都愿意做你的儿女/ 可是最后一念仍然在灾难的凡尘/ 你透过昏黄的尘埃下望汶川大地/ 说孩子你放心吧人间所有的母亲都是你的母亲/ 长大了也不必到我遇难的地方伤心……”(《大地震中诞生的“母亲神”》末节)

  2008-5-24于黔中文化村
  2013-2-20整理纳入“百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16: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朴实疏朗的感性美——百年新诗百首选学[46]
学习人:山城子(李德贵)

选:
《不吃鱼的女人》
文/ 冬 箫


在海边遇见一个女人
一个不吃鱼的女人

前年她丈夫死了
她说:“鱼里有我的丈夫”

她放生过
所有搁浅在泪水里的鱼

她余下半个身体望着大海
另半个在水中潜泳

(选自诗集《江南的湿度》)

冬箫,本名邱东晓(1968.10—),汉族,浙江海宁人,大学文化。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获《诗潮》杂志社“2007年度•中国诗潮奖”(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中国诗歌》杂志“2011年中国网络十佳诗人”之首,浙江省2010年度全国期刊发表奖。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先后在《上海文学》、《北京文学》、《诗刊》、《星星》、《长江文艺》、《诗选刊》、《诗歌月刊》、《扬子江》、《诗潮》、《诗林》等海内外文学刊物发表诗作千余首,入选《最佳诗歌选》等多类诗歌年度选本。诗集《江南的湿度》曾获全国性著作奖。

学习:

对于江南的土地、人文、生活,冬箫有着一种“享受与快乐”(见后记)的阳光理念。正是这,决定了他诗文本的明白朴实疏朗,从而显示出一种温润的语言感性美。这与极少数的怀着阴暗心理要骂人又没有泼妇勇气的人,故意晦暗艰涩起来,有天壤之别。而作为一位“善意、平和与亲切”(刘川语)的诗人,冬箫他不可能让他的读者面对文本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这既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也是对读者负责任。
八行的小诗,文本极明白,读起来琅琅上口,却是个简洁而感人的故事。主人公的丈夫死于海,且没有打捞回来。她认为被鱼给吃掉了,所以不吃鱼,且放生鱼。这样一位善良的日夜思念丈夫的女人形象,就很感性地,氛围着温润的海风,站立在读者的面前了。这本来是写一篇小说的素材,却被诗人简缩成一首小诗,而透出了明白朴实疏朗的感性美。


《妻》
文/ 冬箫

她睡了
这是她的美丽——
她不再唠叨

我感到了空寂
像秋天一声不响的田野

我宁愿她醒来
可她又会太累

(选自诗集《江南的湿度》)

这首的语言明白到了直观。“她睡了”“ 不再唠叨”“ 又会太累”,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仅仅几句疏朗的情感流露,就把妻的出于挚爱的关怀(唠叨),与勤奋(只要醒着就会连续劳作),以及丈夫对妻子的爱,就完全表达出来了。很有个性的恩恩爱爱的诗的夫妻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2013-2-23整理学诗笔记于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17: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成就真的诗歌——百年新诗百首选学【47】
学习人:山城子(李德贵)

选:
《哥哥》
玉上烟

哥,你又瘦了
焦虑,藏在刚长出的白发里
你一直在吸烟。我想起了小时候
送给你的第一张贺年卡:
哥,我愿是一缕轻烟,久久地缠绕在你的身旁
情书一样

我一直不敢看你的眼睛
也不敢看你肥大了的衣裤
最近你的身体更差了。我一直看着窗外
刚下过雨,玻璃窗上的雨滴
一滴挨着一滴

你说父亲不在了,长子如父
你有权力管教我。哥,你不懂我
我也不想让你疼。等平静下来
我就向你认错:我会对炊烟再爱一些
不再沉浸酒和诗歌

你说你恨极了我高傲的样子
哥,不是我有意识抬高视线
哥,我一低头
眼泪就流出来了

玉上烟:原名颜梅玖。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2009年开始写作,作品见《诗刊》、《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 等多家刊物。诗作入选多家选本。现供职于某报社。


学习:

说“哥,你又瘦了”。
这样的故乡口语,一听,那颗妹妹的心,就生动在亲情里边了。这亲情很绵长,伴随着妹妹的成长呢。可是哥哥“又瘦了”,“ 身体更差了”,妹妹如何不担着一颗心呢!
“我一直看着窗外/ 刚下过雨,玻璃窗上的雨滴/ 一滴挨着一滴”我想,这就是做为妹妹的泪,正向心里边儿淌呢。肯定生活不是很殷实,顾不及身体。弱势吧?我想。而还因观念的不同,而操着妹妹的心——好端端的妹妹,女孩子家家,你干麻要“沉浸酒和诗歌”呢?观念不同是不好交流的,尽管相互那样地亲情又动情。但,为了哥哥的身体,妹妹在流泪的心里还是决定,给哥哥认个错。
“你说你恨极了我高傲的样子/ 哥,不是我有意识抬高视线/ 哥,我一低头/ 眼泪就流出来了”。就这样心里边一口一个“哥”地叫着,那是血缘的亲情,呵护被呵护的、爱戴被爱戴的亲情啊,就这样被抒发出来了。
于是,哥哥的形象,妹妹的形象,就象我的故乡北镇城里的双塔一样,很显眼地很人文地树立起来了。
如果文章一定要有扣题,那我就说,只有真情,才能成就真的诗歌。
最后向玉上烟问一声好——网上又认识了一位老乡。

2009-12-3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2013-2-23纳入百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网上老师学习——百年新诗百首选学【48】
学习人:山城子(李德贵)

选:
《中年》
// 马兆印

人到中年,听到温度往低处
掉,听到火车拉响
笛声,提速,中年的赞美
就慢,那些放弃的事物
已无动于衷
家住水里的稻子
在谷仓,偷偷开花
迁徙的人
把影子扔在田里
炊烟在屋后瘦,溪前
不说话的香樟
守着方言,守着一碗
社保,等春风
等白花花的尘世

2009-12-26

马兆印:男,福建著名诗人。《诗三明》论坛版主,《诗歌蓝本》执行总监。出版两部诗集:《在铁路上写作》、《内心的瓷》。
诗观:在和平年代,诗歌就是诗歌!


学习:
谌容曾以一部《人到中年》闻名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福建当代著名诗人马兆印,是先有名,而后偶尔以短诗形式涉及到了这个题材。诚然,这期间有许多文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写过这个题材。关注和关心中年,其实就是关注和关心民族与国家。毕竟中年是国家与民族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应当说他们的整体状态,就是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状态;他们之一部分或大部分的状态,就是国家与民族的局部或大体的状态。先认同这个,我们就容易走进作品的质旨。
从诗中的一些句子看,比如“家住水里的稻子”、“把影子扔在田里”,诗人马兆印应当写的是弱势的中年群体(比如迈入不惑历程的农民工,或下岗的工人)。关注这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是因为诗人的心里装着他们,装着他们而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全然是品格与人性使然。于是,诗人的品格美与人性美,就渗透在一种婉伤的诗意氛围里了。而以这样的氛围交流于读者,影响读者,是让读者的心中也装着这样的中年群体。这是诗的社会功能了。
兼为文学式样和语言艺术的诗,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无疑是赖以艺术性,并同艺术性成正比例增长的。就是说艺术性越高,越能吸引读者来阅来品来共鸣。马兆印的这首短诗给我的感觉,艺术性是很上乘的。我们都知道艺术性的保证在于修辞,尤其是积极修辞。词类活用是积极修辞的重要手段,这手段成就了先秦许多散文大家,也成就了不少当今的中年与青年诗人。我的意思当然包括马兆印在内的。
第二行的第一个字“掉”,所以从首行的句末单独放在这里,无疑是在排列形式上的强调。这样的一个动词,是不改变词性,而改变动作对象的词类活用。这种活用古代没有,而大量地出现在今诗中。这应当是当代诗人对词类活用这种积极修辞方法的开拓与发展。其实也是对民间活用语言的提炼。比如“价格”这个经济名词,在民间早就被“掉”给动作了,还引申为没面子的“掉价”。相同意思的“丢人”,也是不改变词性,而改变动作对象的活用。“温度”毕竟是一种物态物质性状之一测量的名称,使用的动词是“升高”与“降低”。这里不说“降低”而说“掉”,就有了一种如物体的重量的感觉。这里又与通感(以触觉通听觉)、暗喻(以温度暗喻对生活冷暖的感受)两个修辞格揉在一起使用,遂使这开头的诗句显出了别致地准确与灵动。灵动在于词类活用,准确在于通感与暗喻的使用——由触觉变听觉有令人惊心的效果,用温度喻对生活冷暖的感受,可谓天然浑成了。
与动词“掉”的活用相同的,是第九行的“扔”字。“影子”是无法“扔”的,然而就“扔”了。于是影子也就像有形有重的物体一样,具体在“田里”了。既然可以“扔”在那里,影子也就不是影子,而是惦念,是牵挂。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外出打工如何放得下心来呢?作为读者联想到这些,足见“扔”的活用与“影子”的比喻,其张力够有多么大。
至于第十行的“瘦”,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这古已有之,是诗人马兆印对传统技艺娴熟地继承。自然这一“瘦”,那“炊烟”也就不是炊烟了,我们不能不想到留守的人,且一个“瘦”字,又隐隐地道出了生计的艰辛。而最后一行的“白花花”,则是属于定格的词类活用,叫移就格。但这样的移就效果其张力立刻增强——我们想到“白花花”的阳光普照大地,而这样的普照又是一种明确的比喻。诚然,前面复沓了“等”字,这一复沓,诗人的无奈或怨其不争的隐情就排偶在那里了。表明的是更深更理智地关注与关心啊!
没说到的积极修辞还有一、二行“听”的复沓和排偶;第四行“事物”的借代与第五行的拟人;六、七、十一行的拟人;十二行“守”的复沓与排偶。啊哈——十四行的短诗,凡十八次积极修辞,语言如何不显出别致的灵动与张力美来,诗的意境如何不显出婉伤无奈的情韵美来呢?
谢谢五年前就在网上指导我习诗的诗人马兆印,我一直把他视为我的老师和兄弟。谢谢老师这首诗给我的启迪,谢谢兄弟使我又把握了一些如何把诗写成诗的秘籍。

2010-1-7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2013-2-27纳入“百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17: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感的白描之美————百年新诗百首选学【49】
学习人:山城子(李德贵)

选:
《安静》
文/李少君

临近黄昏的静寂时刻
街边,落叶在轻风中打着卷
秋风温柔地抚摸着每一张面孔
油污的摩托车修理部前
树下,一位青年工人坐在小登上发短信
一条狗静静地趴在他脚边

全世界,都为他安静下来

李少君:著名诗人。系海南省文联副主席、《天涯》杂志主编。出版有《李少君自选集》等多部诗集。(现在于诗刊编辑部供职。)


学习:

具有现场感的诗作,大都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的笔法行文,而具体的语言呈现,又都喜欢白描。著名作家、诗人李少君的诗作《安静》与《她们》(发表于《诗选刊》2009年3月下半月),就属于这个品类,且很上乘。
那小伙子给谁发短信呢?我想应当是远在乡下的父母,抑或媳妇或恋人。诗人自然也是这样判断的,所以他让“全世界,都为他安静下来”。这是何等地关注与尊重的倾情呀!
这样的倾情,是运用简洁明白的白描手法勾勒出来的。这一勾,就勾出了极具现场感的城市街头风俗画,勾出了打工者下工后所进行的日常俗事镜头。
这样的倾情,给读者以震撼——还是有人关注和关心着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呀!不仅关注关心,还很尊重,还要感染更多的人尊重他们!这样难能可贵的精神,诗人是通过一系列的朴素意象铺垫出来的,特别是第三行的拟人手法的运用,那是个面,然后顺势跌落到一个点上,最后夸张一个“全世界”,就画龙点睛了。
这样的倾情,给读者以美感;这美感,当然来自现场感的白描之美。


学习:
《她们》:
文/李少君

清晨起来就铺桌叠布的阿娇
是一个慵懒瘦高的女孩
她的小**在宽敞的服务衫里
自然而随意地晃荡着

坐在收银台前睡眼朦胧的小玉
她白衬衫中间的两粒纽扣没有扣好
于是隐隐约约露出些洁白的肉体
让人心动遐想但不至于起歪心

这些懵懵懂懂的女孩子啊
她们浑然不知自己的美
但她们模糊地意识到自己的弱
晚上从不一个人出门上街
总是三三两两,勾肩搭背
在城市的夜色中显得单薄

第一节。细腻的白描,把我们读者也推到了阿娇(农民工)的跟前,与诗人一同享受对于她的好感。
第二节。同样的细腻,又把我们拉到了另一位打工者小玉的面前,与诗人一同享受对于她的好感。
最后一节。感慨评议之后,还是回到现场的白描。最后的一个意象“单薄”,道出了诗人对“弱”势的她们,深切的关怀。
读罢掩卷,我不由默默地祈祷,为那些远离家乡亲人到城市打工的农村的姑娘小伙子们!我这样的共鸣,自然与诗人营造的现场感的白描之美分不开的。

2009-8-6于黔中文化村
    2013-2-27纳入“百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17: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邃厚重的爱国情怀————百年新诗百首选学【50】
学习人:山城子(李德贵)

选:
《生命的龙吟》
文/ 赵福治
《生命的龙吟》
——写给黄河•赵福治(北京)  

跟着呼唤流动,时隐时现的风   
牵引指尖的混浊,蜿蜒从五行之外溯流而上   
炎炎赶来的记忆,穿梭烈酒   
花草和冰块,以起自巴颜喀拉山的跋涉   
丈量从土到云的距离。吞吐两岸的氤氲   
飘而真实的舞蹈,随阴阳开合   
泥沙俱下的脉络里,我看到有苍茫闪动   

一路穿越村舍,树木,浊泪   
以及辈辈沿袭的犬吠鸡鸣,九曲十八弯的别样情怀中   
前世今生的美丽和沧桑,滔滔而来,鸟化的文字   
用远去书写先人的脊背,在第一粒沙砾里   
马踏飞燕的姿势站立成河道的思索,从左或从右开始   
无须注释,跌岩起伏已注定是历程的理由,水啊   
这天上而来的水啊,谁使你浩浩荡荡   
不眠不休,是世界屋脊皑皑白雪的灵性   
还是寒冷晶莹的坚冰   

无梦的晚上,不能称之为夜   
面河而坐,有红尾金鳞的鱼群楚楚起歌   
这是跳龙门的金鲤吗?补天的女娲从前曾在此走过   
五彩石的黄色,和柳枝的挥洒   
将河水激活。由水到鱼,由鱼到龙   
云外的天火和龙吟伴随岁月,女娲啊   
泥沙落定的光芒里,我们真是你塑黄土以为身   
取河水以为血催生的精灵   

水流声声,鼓荡生命的音符,岁月的芽萌发   
一些意象开始慢慢重叠,季节的铜绿   
如渐凝渐重的云,洒出无数生命的点   
我们用太极,转动四大发明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用一生的感悟,去聆听一种呼声,泛滥的河水   
也曾祭起成吉思汗骑兵的凶悍。弥漫的狼烟里   
也曾闪现帝国唐朝的强盛。而喜洒的东方之泪里   
有诸子百家在岸边的争鸣,将春秋印证。水啊   
这无处不在的水啊,漫过乡土,从子午流柱的切换中   
从二十四节气的更迭中,自西而东,奔腾的热情望日而升

星辰之下,没有一种事物   
同我们如此相通。没有一种铭心   
令我们如此感动,多少年了,从大禹开始   
我们只痴心于一种颜色,我们日复一日   
面朝黄土,旱季的呐喊和汛情的抗争   
使所谓的文化,随圆明园的残缺   
和神州五号的升空而沉淀。在土为道   
在河为灯的情结里,我们植黄花   
种黄豆,我们着一种肤色,我们饮你的水   
古老的国度,古老的民族,唯黄土深厚   
唯黄水滋润,唯黄色斑斓,这神秘的生命之黄   
悬在我们的头顶。而一年一度的春节   
是岸边一颗总也抹不去的红痣,年年动容   

幻奔流以为乳,化涛声以为汁,纵横一万里   
有河图洛书同行,上下八千年,北斗闪烁于苍穹   
黄河啊,我们是游弋于你的鱼啊,生   
长在你的怀抱,死,去领略你的云雾袅袅   
日出而作,为存在而呼吸,沿掌纹的宿命   
日落而息,为情感而漂泊,引洁白月华以为魂   
汲太阳光芒以为魄,决口以磨练   
奋起以心声,于历史的对峙中,看烽烟四起   
狼嚎震空,而谁捧粮过头,以母性之光在云层闪现   
成千手千眼佛之状,扯一曲梵音   
燃盏盏金莲照亮红尘万种   

大象无形,一洼水便潮湿一切,潮湿眼角的纹   
和翻腾的云层。太阳深处的心跳   
延续岁月的不老。深入河流内部,我看到   
一个古老的国度正沿着河道升起,两岸每一片盎然的树叶上   
一个个飞翔的精灵展起双翼,挥动仰天长啸的河魂之帆   
升起字字珠玑的唐诗宋词。老子的道啊   
远古的风,没有那里的血可以浓于这里的水,没有那里的水,   
可以像这里的水化为我们体内奔涌的血。透过沧桑   
血的昭示下,气吞**的秦时始皇和汉时武帝,正风尘赶来   

风是雨的头,那么龙卷风里   
龙是不是风的头。站立水端   
思索的光华透指而出,民谣推动波澜   
从那个早晨开始,当梦中水把窗纸浸透后   
我们不再习惯,在一步或十步之外看河里的水   
而把水放进心里,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又能看到花开,看到辛苦了一夜的露珠   
开始从枝头滴落。还有五星招展的红色   
奔腾在河流之内,像远古啸吟八卦之上的苍龙
(此诗05年发表于美国,先后在国内诗歌大赛上获奖2次,并被几个读本收入。)

赵福治:男,汉族。诗人,诗评家,祖籍河南,1969年生人,为虞城赵氏,宋朝八贤王——赵德芳后裔,现居北京。曾在深山中坐禅百余日,有诗歌《听雪》在首都地铁内展出,为奥组委文化部《2008奥运诗选》编委。曾主编《2009世界华语诗歌大展》和《2009年度诗人作品选》,现为北京《中国诗歌在线》季刊主编[1]。
作品已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台湾和国内的《诗刊》、《星星诗刊》、《绿风诗刊》、《诗歌月刊》、《北方文学》等数十家报刊发表600多篇(首),有诗歌被翻译到国外(英文和俄文)。参与编辑的海内外第一本油画配诗集《藤上风》被美国华盛顿州图书馆定位为“21世纪中国诗歌”;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诗歌学会主编的《中国诗人大词典》。多次荣获全国诗歌大赛1-3等奖。

学习:
共和国已经把端午这天法定为假日,今天国人都在享受这个纪念爱国诗人的假期,以种种形式缅怀屈原,并以其爱国的情怀时时不忘记汶川。不忘记汶川,就是心怀祖国,因为自“5.12”以来,“汶川”一时间成了祖国的代名词。网络上几乎百分之百的诗人,都抒写了“情系汶川”的诗作,爱国情绪空前高涨。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阅读了北京青年诗人赵福治的一篇寄托了对祖国深邃厚重之爱的旧作《生命的龙吟》。
这是一篇05年在美国发表,又在国内先后两次参赛获奖的作品。能发表能获奖,就说明参与编辑和评选的诗人们高度地共鸣于祖国之爱。这印证了其爱国的情怀一直都不是诗人们缺乏的——唯此,“情系汶川诗现象”陡然而起,铺天盖地网上那是必然。至于有人诋毁不是“复活”,故作高深状以标榜什么,我大不以为然。其实中国诗何曾“死”过?说“中国诗歌死了”的人,正是看到中国诗歌鲜活了太多的流派,太多的手法,太多的探索,太多的后生诗人,而有一种被淹没的感觉,就突然喊出那么一声轰然。这就像故意引起老师注意的调皮生,突然大喊一声“课堂死了”一样,其实课堂死了,就不存在包括调皮生在内的一堂鲜活的师生了。课堂没有死,中国诗歌一直活得挺鲜活,鲜活的诗歌鲜活的诗人太多,包括说“死了”和说不是“复活”的一些人,也在贡献着中国诗歌空前的生龙活虎。
生龙活虎中,我一直在网上与福治兄弟的文字谋面,因而不断加深着中国诗歌不仅没死,而且一直都在龙腾虎跃着。这虎跃龙腾中,《生命的龙吟》就是无限连续中的一腾。龙是中国的图腾,龙之吟,就是祖国的颂歌。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副题说写给黄河,当然就是写给祖国母亲的。爱国诗篇林立于诗史,从悲情浩吟《离骚》的浪漫,到名山大川太白的豪放;从归天不忘国家统一的《示儿》,到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我们已经读得太多。而如福治这样深邃厚重风格之作,却是孤陋之我仅见的。那么,这篇《生命的龙吟》毕竟是怎样呈现这种风格的呢?这正是我想弄明白的——从而让这一次共鸣,得以鸣出学习的收获来。
◆ 朦胧呈现的意象行走
朦胧呈现,非指朦胧诗体。这是文本呈现的一种手法。大雾弥天,眼前只见空中有一角飞檐如淡墨而现,视者便知那是雕龙画柱的山寺,连同影影绰绰的古松,都在脑海中表象出来了。这就是手法,所见淡墨与影影绰绰就是意象了。
“花草和冰块,以起自巴颜喀拉山的跋涉/ 丈量从土到云的距离。吞吐两岸的氤氲 ”这里单看“花草和冰块”的本意并不朦胧,而喻意的四季周而复始,朝代的兴衰循环,就朦胧在里边了。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黄河的跋涉,就是祖国“龙的生命”的跋涉——繁衍生息的发展脚步;“吞吐氤氲”,吞进去时是衰落,吐出时又兴盛起来。
“马踏飞燕的姿势站立成河道的思索,从左或从右开始 / 无须注释,跌岩起伏已注定是历程的理由,水啊/ 这天上而来的水啊,谁使你浩浩荡荡”。这里的叙述与抒情本身就朦胧着——但中国的历史不论从现在溯向从前,还是自古至今,想一想,一如黄河的流淌一样曲曲折折又跌岩起伏,但生命的行程不可阻挡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的成功,那也是必然的了!
“远古的风,没有哪里的血可以浓于这里的水,没有哪里的水,/  可以像这里的水化为我们体内奔涌的血。透过沧桑 /  血的昭示下,气吞**的秦时始皇和汉时武帝,正风尘赶来 ”啊——黄河之水,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秦皇的意象说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汉武的意象则是复兴大业的实现!“正风尘赶来”那是指日可待的了!
诗贵含蓄。福治就是这样让他长长的文本以“朦胧呈现的意象行走”而实现了含蓄,进而成就了深邃的阅读审美效果。我不想更多罗列例子,已经再三,其朦胧的呈现方法,就切记在我的心里了。
◆ 云集而来的文化底蕴
因为热爱祖国,必然要深入到祖国前人创造的浩瀚的文化典籍中去徜徉,徜徉的结果不仅仅是积累了渊博,同时也会使爱国的情结升华。升华的情结从内心生发出来,诗人必以诗的形式,这时的渊博就自然而然地表象为诗的文化底蕴了。青年诗人赵福治的文化底蕴,在这篇大作中真的就是云集而来。
“补天的女娲从前曾在此走过/  五彩石的黄色,和柳枝的挥洒 / 将河水活。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人说”,中华民族的“造人说”就是女娲柳枝甩泥巴,后来天倾一角又是女娲用五彩石补上去的。这是中国的史前文化——神话传说。这样的意象是诗人在追溯华夏民族的远祖。
“也曾祭起成吉思汗骑兵的凶悍。弥漫的狼烟里/ 也曾闪现帝国唐朝的强盛。而喜洒的东方之泪里/ 有诸子百家在岸边的争鸣,将春秋印证。”这是对中国历史凸显部位概括地援引,籍以情感的转换与抒发。
“没有一种铭心/ 令我们如此感动,多少年了,从大禹开始 /…/…/ 使所谓的文化,随圆明园的残缺/ 和神州五号的升空而沉淀。”在一节诗中,诗人为了说明内心的感动于祖国,意象了“大禹”治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神州五号的升空”,从而含蓄地却又是何等强烈地表达了爱国之情呀!
至于更多文化的云集“春节”、“太极”、 “诸子百家”、“老子的道”、“唐诗宋词”、“千眼千手佛”等等其主要的文化脉络都为其情感的抒发朦胧又清晰在诗行里了。这如何不使文本的阅读效果密实而厚重起来呢?
◆ 传统灵活的积极修辞
有人说“诗到语言为止”,其实是“止”不得的。毕竟诗又是语言的艺术,而其艺术的实现离开积极的修辞是不可能的。福治的这篇诗作,正是他传统灵活的积极修辞的功底,在文本行走的每一步上成就了风格的深邃与厚重。
“牵引指尖的混浊,蜿蜒从五行之外溯流而上”这句里的“混浊”与“蜿蜒”,本义的词性,都是形容,而诗人灵活成了名词的性质。我们知道诸子百家典籍里的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修辞的奇葩。这就是传统灵活到现代了。以下出现的“氤氲、美丽、铜绿、凶悍”等等词汇,都是这样的活用。
“炎炎赶来的记忆,穿梭烈酒”、 “泥沙俱下的脉络里,我看到有苍茫闪动”。这里前句的“记忆”被“赶来”拟人,后句的“脉络”本身就是拟物。以下“马踏飞燕的姿势站立成河道的思索”、“这天上而来的水啊,谁使你浩浩荡荡”、“ 面河而坐,有红尾金鳞的鱼群楚楚起歌”等句,都用了拟人格。有了拟人或拟物的诗句,就必然鲜活灵动起来,这是没有疑义的了。
“水流声声,鼓荡生命的音符”、“季节的铜绿/ 如渐凝渐重的云”这两句是传统比喻格的创造性地运用,前者以“音符”喻水声,而音符又是音乐的借代;后者以“渐凝渐重的云”喻“铜绿”,而“铜绿”本身也非本体,本体被朦胧在“季节”里了。“大象无形,一洼水便潮湿一切,潮湿眼角的纹 / 和翻腾的云层。”这里“一洼水”、“眼角的纹”、“翻腾的云层”都在“潮湿”的活用中完成了朦胧的比喻。
摘出以上的例子,已经足可以让我确认:如果诗人不这样积极之上又积极地使用修辞方法,就不能使诗文本在朦胧呈现的意象里构成深邃的行走,而云集而来的文化底蕴也不能鲜活出它本有的厚重来。那么诗人炽热强烈的爱国之情,就不会有一个美丽的载体了。
2008-6-9于黔中文化村
2013-3-2审核纳入“百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5: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成桃花水的乡思——百年新诗百首选学【51】
学习人:山城子(李德贵)


选:
《我总是忘记》
风动

小路
和那些幼小的名字
路边清香的水草丛
闪烁的一朵朵笑脸
红的蓝的白的紫的
那些一同被螃蟹咬过被蜜蜂蛰过的名字
不断的溜过破洞的袋口
那三月的田野
飘香的阳光
风醉醺醺的追赶蝴蝶
让麦田和油菜花笑的东倒西歪
那金色的海洋波涛汹涌
太阳羞怯地躲进薄薄的棉絮
阳光却被夹在阁楼的门缝里

    我总是忘记
铁轨
和那些站台
晨雾 把公鸡叫醒
送走了小路和渡口
火车开动
沿着站台与阳光之间
不断的拉长 拉长
终于甩开了尾巴
那颤抖的自由
站台
冲进了村庄与田野
穿过万家灯火
火车的鼾声中惊醒的站台
清晨的冷风中颤栗的站台
午夜的站台
南方六月的站台
(2004-11-2)

   风动:北美华人诗人,北美中西文化交流协会第一界理事会成员。

学习:
如果说家的概念就是母亲,那么家乡的含义就是童年了。任何人童年的记忆,都远远深刻于后来的匆忙而过。而说“我总是忘记”,就是说“总也忘记不了”,谁让修辞学上有个“反语”的格呢?
反语有庄谐两方面的用法。谐用,在于嘲讽或戏谑;庄用,则是为了强调相反的含义。风动先生这首乡思诗是后个用法,强调它对于生养自己的土地一时一刻也未曾忘记。
《我总是忘记》一诗,是从“酷我 北美枫”网上下载的,我在电脑上读一遍,共鸣一回,连读几遍,则共鸣成一片,挥之不去,流淌成桃花水了。

全诗两节。第一节写童年,第二节写离别。多么真切的童年,多么真切的家乡,然而不得不离别了。童年的记忆太深刻了,离别的记忆更是刻骨铭心呀!
谁没有童年,谁没有童年的伙伴儿,谁能忘记童年的伙伴?作者连同与小伙伴儿活动在一起时的小路、水草丛、叫着各种名字的有着各种颜色的小野花儿、河里的螃蟹、花丛里的蜜蜂,还有蝴蝶都记得真真切切。这种记忆是连同稚气的快乐深刻在心的——风是醉的,阳光是香的,野花是笑的,麦子和油菜花更是笑得东倒西歪……读到这儿,谁能不想起自己的童年和童年的小伙伴儿以及经年地玩在一起疯在一起的情形呢?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我们挎着筐去挖野菜,是谁发现了田鼠洞,立刻围在一处挖呀刨呀,总是在最后一刻田鼠突然窜出来,就追呀打呀乐呀,闹得天上的雁鸣跌落下来。八月秋高,毛豆烧烧。嘴巴鼻子都吃成黑的,互相指着笑一回又一回。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光着屁股在河里打水仗不出来,三九天不光着屁股在野外打雪仗不回家。
——谁能不怀念那花季前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呀!
——深刻的共鸣呀!震荡不起共鸣的诗不是好诗。

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离开童年的土地,也不知道幸与不幸?但离开总有各自的原因。诗人的离开也许是为了把阳光从“阁楼的门缝里”解放出来(第二节出现的“颤抖的自由”就是认证吧),于是就离开了。那离开的刻骨铭心就在意识里流成桃花水了,那飘落的桃花瓣儿,一浪一浪地流去,都幻化成“站台”了。“站台”意象的不断反复和流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让读者想见一个人坐在火车上远离家乡的那种心情的孤独、痛楚,表情的痴呆、无奈,思绪的迷茫、不确定……我也曾有过离开,一次探求生存的离开。一个人八千里路的目标之旅,从火车到火车,坐得腰酸腿痛眼睛冒火呀!从平原进入了大山,一座连一座挡住了视线……不说了那心情——深刻的共鸣呀!震荡不起共鸣的诗不是好诗。
这流成桃花水的乡思啊!感谢风动先生让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梦一样的离开!
2006-6-12
2013-3-6纳入百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5 11:32 , Processed in 0.09601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