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5|回复: 2

会说话的饺子(赵月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2 15: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会说话的饺子(赵月明)

    我的名字叫饺子,曾用名许许多多,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但是,我印象最深的只有四个:团子、扁食、娇耳、饺子。
    我出生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东夷地区薛国(山东省滕州市)的一个乡村家庭里。那时候战乱太多,乡下人很穷,吃不起干粮。乡村里的老百姓,就把开水烫好的野菜,用手攥成一个一个的小团子,然后放在面上一滚,再下到锅里煮熟之后,盛出来食用。这就是最初的我。当时,人们就给我起了个名字叫“团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岁月的变化,人们对我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后来,皮和馅变成了我身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孔子在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总是先包上一些,既像现在我,又不像现在的我,放在他们的行囊里,以便饥饿时食用。由于山高路远,艰难跋涉,孔子一行常常在旅途中休息的时候,把他们的行囊当成自己的枕头。可怜的我,都被他们一个一个的压扁了。于是,在食用的时候,他们都风趣地叫我“扁食”。打那,我这个扁食的名字,就在齐鲁大地上传开了,风行了。后来,又传遍了整个中原大地。至今,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还都亲亲地叫我“扁食”呢。
    原先,我既是一种食品,又是一种药品。这些作用,都是逐步被人们认可和喜欢的。特别是那些戎马他乡,南征北战的士兵,对于异地他乡的水土和食品不太适应,容易生病。士兵们总是在出征之前,包上一把家乡的土或带上一些家乡的我,到了异地他乡吃饭喝水的时候,把我和家乡的土各放上一丁点儿,就可以度过难关。
    让我终生难忘,就是我的那个“娇耳”的名字了。那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冻烂的耳朵。有个家是南阳,在长沙做官的名医张仲景,他曾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为此,我因有“娇耳”这个曾用名而荣耀至今。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叫我“饺子”的这个名字。因为,这是大多数人们对我亲昵的称呼。特别是听到“好吃不过饺子”的这个说法之后,我就打心眼里感到骄傲自豪。
    几千年来,我一路风尘仆仆,欢歌笑语。从滕州市的一个小小乡村,走向了才子佳人,走向了贵族皇宫;走向了帝王将相,走向了齐鲁大地;走向了南疆西域,走向了内蒙古;走向了俄罗斯,走向了世界各国......
    几千年来,我一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从包各种素馅到包各种肉馅,从包花生红枣到包硬币糖块,从用各种面皮到包各种形状......我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漂亮。爱吃素馅的,说是素静安宁;爱吃肉馅的,说是日子喷香;吃到花生红枣的,说是早生贵子;吃到硬币的,说是财源滚滚;吃到糖块的,说是生活过的甜甜蜜蜜......
    更让我感到可喜可贺的,是在四十年前的春天,山东省文化局的调查队,在滕州市官桥、张汪两镇的地面上找到了我的祖先、我的老家、我的根。为我的出生、年龄和服务中国人的年节,找到了铁的历史证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2 17: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叙述合理平稳,文字有力,感悟深刻,描写仔细,形像生动,渐行渐进突出主题,想像力丰富,深情动人,内容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情感真挚,作品饱满,跳跃性,逻辑思维紧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2: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感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8 22:18 , Processed in 0.07292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