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9|回复: 18

汉语现代广义微型诗简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1 18: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语现代广义微型诗歌简述

    短诗越来越受到诗友们的重视,不外乎三方面原因:1.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大多数岗位工作的技术含量增加,大集群劳作的场面逐渐减少,人们逐渐强化了重视技术的社会思维逻辑。在普通人思维里,技巧和智慧的权重越来越超过体力和力量规模,这是科技带给人们的一个重要直感。而短小诗歌写作和欣赏,都侧重技巧,受到人们偏重的关注和喜爱。2.短小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智慧、灵巧的语言技法,也往往能够靠灵机一动写就,其修改、构思过程通常不需过多笔墨记录,短小而便于脑海中构思,适合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娱自乐。3.短小的诗歌,阅读起来容易进入,适合人们用不多的脑容量快速接受、产生共鸣。4.短诗虽然注重技巧,写好很难,但入门的门槛却不高,能够满足大家信手拈来的个性化抒情。因此,短诗、技巧型诗歌受到诗友们广泛关注,是理所当然。上述原理,在微型诗欣赏的学习中,笔者也做了类似梳理。

一、现代诗歌短诗发展状况。
    在中国诗歌网,有个活动是中诗短牍的十行内短诗歌征集活动,举办多年来,始终受到诗友们的高度关注。中国流派诗歌网的微诗板块开创之后,一直是该论坛回帖量最高的。最近几年网上还出现了截句诗歌写作潮流、中国微诗网,都说明短小诗歌写作和欣赏,是现代诗歌领域极富探索性的区块。几乎所有大中型诗歌论坛,都推出了不同形式的短诗专版。
    要实质性地提高短诗的受众量,进而尽可能地复兴现代诗歌、推进其发展,一是要关注电脑科技发展对图像、音频、视频诗歌的促进作用,二是要充分挖掘诗歌的发展潜力、尤其是短诗的发展潜力。微型诗之所以受到关注,就是因为诗歌领域的专家们对短诗寄予厚望。
    但我们关注国内的诗歌论坛,会发现微型诗或短诗写作确实对现代诗歌起到了促进作用,效果却未尽如人意。为什么呢?短诗、微型诗、音像短诗的发力,还存在什么缺陷?根据笔者最近的网络阅读观察,专家们已经将目光投向了短诗结构领域。而本文侧重于超短诗歌的系统性结构梳理,也就是广义微型诗的学习,就是基于此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8: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水岸 于 2018-2-24 16:34 编辑

二、与现代诗歌文化相关的十六种短小文本实例。
    下面先列举了十六种与诗歌相关的文体实例,尽可能寻找与广义微型诗相关的文本,分别是:(狭义)微型诗、截句、汉俳、俳句、打油诗(三十五字以内)、三句半、祝福语、诗词接龙,还有广告语、诗化谜语、谚语、格言、提示语、绕口令、惯用语、歇后语等文本的实例。本文将根据这十六种文本,尝试梳理各种文本的特点、广义微型诗的框架轮廓。

◎截句:廖保平作品                   ◎截句:树才作品

皱纹是远远的梯田                     只要能睡着
目光里的玉米、捣鼓长势喜人           悲伤就还有救
比我写诗还要深情的盼着秋天到来       那睡不着呢
——————————

◎微型诗:春天的旋律                 ◎微型诗:气球二首
文:江北诗怪                         文:言心
春风拉着二胡                         1
所有的绿都伸出了耳朵                 骄气十足
雨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                 最怕困难的针头
                                     2
                                     一旦泄气
                                     耷拉着脸皮
——————————

◎汉俳:温家宝作品                   ◎汉俳:赵朴初作品
                                    
春到瑞雪迎,                         绿荫今雨来,
宾朋齐聚自东瀛,                     山花枝接海花开,
世代传友情                           和风起汉俳。
——————————

俳句:海子作品                     日本俳句、连歌:
在白色夜晚张开的身子,                                        松尾芭蕉日俳作品
我的脸儿,就像我自己圣洁的姐姐。                    古池呀,青蛙跃入,水的音
                                                                                    种田山头火连歌作品
                                                                                    晨空何等清,云飘碧空间
——————————

◎打油诗                             ◎打油诗  
臭老九,文:郭沫若                   雪诗,文:张打油
你是“臭老九”                       江上一笼统
我是“臭老九”                       井上黑窟窿
两个“臭老九”                       黄狗身上白
天长又地久                           白狗身上肿
——————————

◎三句半                             ◎三句半
冰天雪地不怕寒                       四个美女胆不小,
男女老少笑开颜                       争先恐后往台上跑,
各位老师新年好                       转过脸来你再瞧,
拜年啰!                             都是大嫂。
——————————

◎祝福语
    1.春节到来喜事多,阖家团圆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体健康快乐多;一切顺利福气多,新年吉祥生意多;祝您好事多!多!多!
    2. 生日快乐,祝你今天抬头看见丘比特,出门遇上大美人,低头捡捆百元钞,回家挨顿老婆揍,百元钞票全上交!哈哈!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8: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水岸 于 2018-2-24 16:37 编辑

◎诗词接龙                          ◎诗词接龙
连歌《水无濑三吟百韵》                 春江花月夜
残雪犹未消,山麓罩暮霭;(宗祗)       春  春来江水绿如蓝
山村河水远,梅花发芳香;(肖柏)       江  江畔何人初见月
河风吹柳丛,春色在眼前;(宗长)       花  花落知道少
橹声遥可闻,春潮泛白色;(宗祗)       月  月出惊出鸟
云雾罩夜空,犹留一轮月;(肖柏)       夜  夜来风雨声
——————————



◎广告语                             
    1.百衣百顺。  出自:电熨斗                  
    2.聪明何必绝顶,慧根长留。  出自:生发精     
    3.上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   下联:多吃点少吃点多少吃点   
    横批:进来吃点。  出自:小食店广告。
    4.万水千山,近在咫尺,网络天空,任你翱翔,轻松面对,应付自如。  出自:中国电信。
——————————

◎诗化谜语                                ◎诗化谜语
1.八只脚,抬面鼓,                         2..太阳挂在树顶上
两把简单鼓前舞,                           (猜一字,果)
生来横行又霸道,                           3.二人力大顶破天
骄傲自大吹泡泡。                           (猜一字,夫)
(猜一动物,螃蟹)                         4.老子被吓着,儿子来问罪
                                          (猜成语,大惊小怪)
——————————

◎谚语、俗语
    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2.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 馒头睡。
    3.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4. 生产好比 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5. 马匹不怜皮肉,鞍子何须怜木。
——————————

◎格言警句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战国)庄周
    2.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冯雪峰
    3.公正,一定会打倒那些说假话和假作证的人。 --赫拉克利特
    4.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知识是通向真理的唯一捷径,也是达到真理的最大阻碍。
——————————

◎提示语
    1. 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
    2. 有了喧哗,自己无法心静;有了打闹,别人无法思考。
    3. 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保护草坪
    4. 居高不要“淋”下,爱邻即是爱已。
    5. 你玩游戏可以,游戏玩你不可以;游戏不是人生,人生更不是游戏。
——————————

◎惯用语:
    1.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2.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3.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4.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5.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

◎绕口令
    1.鹅: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 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2.八百标兵: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3.槐树槐: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姑娘 都来了,我家的姑娘还不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歪着脑袋上戏台。
    4.哥挎瓜筐过宽沟:哥挎瓜筐过宽沟,快过宽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
    5.海水长:海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

◎歇后语
    1.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
    2.铜板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3.鲁班门前耍斧头——有眼无珠
    4.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

    如果我们能将上述十六种短小文本,从理论上归纳到微型诗领域(即现代诗歌范畴),将能有效促进微型诗乃至现代诗歌、诗歌文化系统的振兴。在这里,可以借截句诗歌的创立初衷来解释建立广义微型诗群落的原因和意义。
    截句诗歌的创立是为了降低诗歌写作的门槛,获得更多的诗歌写作和欣赏人群,同时也是为了便于社会民众对自我情感的抒发,顺从了这个目标,截句诗歌才能发展壮大。同样的道理,只有顺应人民群众的喜爱,尽可能接纳更多人加入诗歌队伍,才能使微型诗板块做得兴旺些。上述各种亲诗歌文体的拓展类文本纳入广义微型诗范畴,将会扩大现代诗歌的外延,使各种行将步入没落的文本样式链接为一条大船,获得规模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8: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水岸 于 2018-2-24 16:38 编辑

    三、对十六种文本样式的简单介绍。
    截句、汉俳、俳句、狭义微型诗的相关学习,详见《浅析汉语现代截句诗歌》和《微型诗欣赏》两篇文章,在此不再做详细介绍。下面对打油诗、三句半、祝福语、绕口令、诗词接龙,还有诗化谜语、歇后语、谚语、格言、广告语、提示语、惯用语等文本做简单介绍。

    1.打油诗简介。
    打油诗,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 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正统文人往往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打油诗正如爱因斯坦给卓别林的信中写道:“你的电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而显得同样伟大。
    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打油诗流传开来。对社会丑恶黑暗现象讽刺的功效,过去往往受到格外推崇和凸显,但打油诗也能同样能歌颂真善美,也能成为普通情感交流的诗体,这方面的挖掘、完善,显得比较重要,是推进打油诗发展的要点之一。
    打油诗具有相当广泛的民众基础,我们应该给打油诗应有的正统地位,将其列入广义微型诗范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8: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水岸 于 2018-2-21 18:41 编辑

2.三句半简介。
    2.1.三句半的由来。
    三句半的来历:三句半是中国民间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以说为主的韵文体曲种。起源于嘉庆年间,山东峄县西部陶馆附近的运河号子,然后由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曲艺形式——三句半。三句半一般押韵、同调,诙谐搞笑,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
    2.2.传统三句半的特点。
    2.2.1.首先说明,三句半并不是单纯写在纸上逗趣的文字,它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看似简单的三句半能起到烘托气氛,活跃现场,吸引观众的效果。 三句半由4人演出,每人说一句。
    2.2.2.由于最后1人一般只说两个字,故称“三句半”。三句半,关键在于半。半,严格来说只有一个字或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字多则味淡了。这一两个字要求很严,必须压韵,简捷,诙谐,合意,并出忽意料。一经丁喊出,逗得观众哈哈大笑才行。
    2.2.3.三句半不仅要押韵,而且要求很严。具体来说就是:一、二、四句必须押韵,“一韵到底”,是把写诗歌 或快板的押韵方法用到三句半中了。
    2.2.4.三句半不仅要押韵,而且要“同调”,即押韵的字不仅要韵母相同,而且音调也要相同,但第三句的音调不能与其他句相同,只有这样,观众听起来才会感到和谐悦耳。
    2.2.5.在实际创作中,最费脑筋的就是这个“半句”。常常因找不到合适的“半句”而不得不放弃前面好不容易想出来的三句。所以有时就先确定最后的“半句”,然后再写前面的三句。
    有些人以为,既然是“半句”,其字数就是前面每句的一半。三句半的“半句”不是其他句子的一半,而是要少于一半,才能使人明显感觉到“半句”。很多人写的三句半的“半句”中,有不少是三个字或四个字,甚至有五个字的,这样根本无法体现三句半的灵魂──“半句”。
    为了突出三句半的特点,给观众一个“新鲜、奇特”或“诙谐”的效果,三句半的“半句”应该以两个字为主,当然也可以用一个字,但不容易表达需要的思想。如果用两个字找不出合适的词(韵母和音调都受控于前2句,的确很难),也可以用三个字,但应尽量少用。至于四个字和更多的字数是必须避免的。“儿化”音中“儿”不算字数。如“没门儿”算两个字。
    2.2.6.前三句的字数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以七字为主,也可以是五字或六字,超过七字的最好不用。少于五字也是不行的。
    2.2.7.三句半和诗歌一样,也有“句式”和“平仄”等要求。换句话说,不是每句的字数相同就可以,必须符合一定的句式才行。如“我们还没有吃饭,抓时间快把活干”虽然都是七个字,但不能用在三句半中。七字的句式一般有2种:“二二二一”及“二二一二”,六字的句式“二二二”其他句式都不行。最好能考虑一下“平仄”,懂格律诗的人容易掌握,一般人比较难掌握,一般只要注意每句词的音调有所变化就行了。如果都是同一音调,听起来就不舒服。
    2.2.7.正宗三句半表演,一般是8至10节三句半的文段。
    2.3.将三句半引入诗歌领域时,为了考虑更多人能顺利抒写,有必要对上述传统、正宗的三句半创作原则进行修改。笔者尝试列举如下:
    作为诗歌形式的三句半,我们可以适当忽略表演效果方面的因素,同时要使三句半更适合于广大人群抒写,重点是在格律方面的要求放宽。就像汉俳,有格律体汉俳,也有风体汉俳(不讲究格律、白话文)。本文列举的两个汉俳例子,赵朴初先生写的是格律汉俳,温家宝总理写的则是风体汉俳了。因此下面重点就如何改造传统三句半的格律要求,做梳理。
    2.3.1.诗歌领域引入三句半,目的不在于表演,而在于抒情或说理。更注重单节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写三句半的时候,只写一节,完整达意即可。三句半就变成了一种类似打油诗,却又富有独立特点的微型诗种类。
    2.3.2.三句半前三句的每句5至7字,每句字数相同,这个特点不宜变动。因为5至7字的句式最适合汉语语言特点,从诗经到绝句、律诗,到宋词,诗歌类的文体基本都是如此短少字数。
    这个原因在于文字出现之初,抒写在青铜、泥陶、竹简、丝绢上,字少信息量大成为首选的书写语言习惯。而后书写纸张较多后,出现了小说、散文,但中国诗歌的语言依然是每行、每句字少为主的风格(包括现代诗歌),这就足以说明汉语与人的气息和快速理解力之间存在某种该关联,形成了少字数的音节、表意方面的语言特点了。这个习惯至今还是完好保存,不宜改变。因此,三句半前三句每句5至7字的规则,不宜改变。
    2.3.3.传统三句半最后一句基本在三字内,是为了集中形成戏剧化效果。笔者认为引入诗歌领域时,最后一句4、5字是可以接受,从而降低写作门槛。当这样的三句半不是表演的剧本,而是抒写文字诗歌时,增加第四句的文字,有利于增强这种诗歌文体的抒情和说理的内涵、外延。
    2.3.4.传统的三句半要求一、二、四句押韵,而且一、二句同声调,利于表演时朗朗上口,这个规则可以适当放宽,制约朗读时基本顺畅,不必过于苛求。
    2.3.5.传统的三句半要求前三句每句形成一定的音节节奏,比如:七字句式“二二二一”及“二二一二”,六字句式“二二二”,其他句式都不行。这一点可以适当放宽,只要阅读时基本顺畅、不拗口,即可通过。
    2.3.6.根据上述修改,就可以把三句半顺利引入现代诗歌广义微型诗范畴,降低了写作人群的准入门槛,又基本保持了三句半独立的文本特色。当然,这是个人孔见,宗旨是模仿汉俳、截句的创意,尽可能吸引大家写三句半,并保持三句半自身基本的语言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8: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水岸 于 2018-2-21 18:42 编辑

     3.祝福语简介。
    祝福语在社会发展中已经不是仅限于在节日和宴会上出现,常见的情侣互发手机信息祝福,天气冷暖变化问候祝福,朋友日常间的鼓励祝福,每天的清晨问候祝福等等。祝福语已经各种各样,可以是感动的,兴奋的,幽默的。在这些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增进和友善的交流。
    3.1.祝福语分类:朋友祝福、爱情祝福、 纪念日祝福、成功祝福、节日祝福、搞笑祝福、整盅祝福等等。
    3.2.祝福语应用场合:
    3.2.1.在聚会、宴会、烛光餐等庆祝的场合,参与者对主角直接的祝福。这类祝福呈现直白、简短、精炼的特征。
    3.2.2.网络祝福:网络祝福符合现时代特点,具有时尚感。网络在普适人群、传播领域、即时速度等方面都有书信、电话不可比拟的特点。将祝福通过互联网铭记、传播在网络世界,将祝福永恒记录,代表和体现了祝福的美好性、浪漫性、永恒性、时尚性和环保性。
    3.2.3.短信祝福:通过手机短信、QQ短信等通讯工具对朋友发出的祝福语言。这类祝福非常突出浪漫性。
    3.2.4.贺卡祝福:通过书信,贺卡等写下对朋友的祝福语言,用邮寄方式送到被祝福方。
    3.2.5.送礼祝福:通过赠送礼物,在礼物上面印上或者礼物本身象征的意义来表达你对朋友的祝福。
    3.3.祝福语与诗歌的关系:
    祝福语从语言修辞上来说,多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意境追求真善美。虽然语言修辞相对简单,但要撰写一则好的祝福语,不是容易之事。这些特点与诗歌极其相似。
    祝福语一般来说数十字,短的祝福语可能十来二十字,因此可纳入广义微型诗歌范畴,能扩大一部分人群对诗歌的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8: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水岸 于 2018-2-21 18:42 编辑

    4.提示语。
    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描写、规范的作用,提示一下当时应该呈现的状态,具有约束、指引、规劝的意涵。
    4.1.提示语拟写要求:紧扣主题,倾向鲜明;语言简明,注意锤炼词语;语言得体,语气委婉、亲切友善、充满人文关怀,让人能愉快接受;善用修辞,兼顾内容和形式。搜狗百科相关条目列举了提示语诸般写作技巧,如下:
    4.1.1.对偶形式:采用对偶句式是编拟提示语时最常用的方法,如“呼出来的是烟,损人;吸进去的是毒,害己”。这类提示语有节奏有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感,也便于记忆。
    4.1.2.谐音双关:利用谐音、谐义赋予词句几层不同的意思,从而收到耐人寻味之效。如两条节水提示语“珍惜我,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吧!”“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很好的利用了谐音双关,深刻地阐释了节水的内涵。
    4.1.3.对比手法:运用对比手法拟写的提示语,往往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一棵大树,可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干万棵大树”(森林防火提示语),数字的对比,令人触目心惊。
    4.1.4.拟人修辞:拟人化可以使枯燥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能增添提示语的审美效果。如“把脏东西喂给我吧,大地妈妈刚换了件干净衣服——垃圾桶说”。由于采用了拟人化手法,使内容变得更为真实、具体、形象、感人,收到的效果是单纯陈述所达不到的。
    4.1.5.经典语言:运用经典短句、诗词、名言、歇后语、成语等作为提示语。编拟时可直接引用,如:保护耕地的宣传语“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就是引用了《增广贤文》里的名句; “居高不要‘淋’下,爱邻即是爱己”等,对成语稍加点化,即成为耐人寻味的提示语。经典语言琅琅上口,为人熟知,让人感到亲切,有利于迅速传播。
    4.1.6.质朴语言:用日常通俗朴实的口语、俗语作为提示语。有的自然亲切,如“喝酒莫醉,醉了还有啥滋味”“不随地吐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有的则平中见奇,某餐馆有一则提示语,内容是:吃不了请兜着走。这句话是由俗语“吃不了兜着走”补充而成,俗语的原意是“够呛”、“吃不消”,而这里用直解义取代俗语的原义,可谓妙趣横生。
    4.1.7.押韵口诀:由字数相等并且押韵的两句话或多句话作为提示语。如“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这种口诀不是经典语句,而是创作自行设计出来的,其主要目的是使人易读易记。
    4.1.8.幽默手法:运用幽默手法,使内容更加容易地被观者接受,使人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迪,留下较深的印象。如“我很弱小,不能承受您大脚的亲吻——小草”,人们都不禁为这善意的幽默莞尔一笑,在回味中受到教益。
    4.1.9.字词巧排:通过字词的巧妙排列,造成语音,语义上的循环往复,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如“你玩游戏可以,游戏玩你不可以;游戏不是人生,人生更不是游戏(网吧)”等都属此类。
    4.1.10.提问技巧:运用问题作为提示语,以激起人们的思考,增强感染力。如“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构思新颖,提问巧妙,发人深省。
    4.2.提示语与诗歌的关系。
    4.2.1.提示语和祝福语一样,可以看做是一种特定题旨的微诗,而且比祝福语更接近于广义微型诗歌范畴。因为提示语往往不会超过三十字。
    4.2.2.提示语和祝福语的写作,还有一个特点:语言要保持温馨、友好的氛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8: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水岸 于 2018-2-21 18:43 编辑

    5.绕口令简介。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一种汉族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绕口令是汉族民间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覆、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5.1.绕口令的产生与发展
    绕口令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 歌谣,其中,已经有了绕口令的基本成分—— 双声叠韵词。由此推想,很可能在文字出现以前,绕口令就已经萌动于汉族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之中了。
    随着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祖先越来越注意汉字字音前后各部分的异同现象,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声叠韵词。屈原的徒弟楚国作家宋玉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九辩》,大量采用声韵相通的词,使语句音节错综变化,读来音韵谐美,情味悠长。不少文人还在喝茶饮酒的时候,即兴编上几句,当作酒令,或者教给儿童念诵。保留至今的古代绕口令,差不多都是文人模拟汉族民间绕口令作的。
    汉族民间流传的绕口令保持和发扬了通俗浅显的特点,越来越完善,并且被搜集整理出来。清朝末年,意大利驻 中国的官员韦大利搜集的《北京 儿歌》(1896年出版,英汉对照本)中,就有绕口令《 珑塔》。何德兰搜集的《孺子歌图》中,也有绕口《秃丫头》。
    “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现代文学越来越接近下层人民。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绕口令的 思想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20世纪60年代流传的绕口令《赔钵钵》:“你婆婆借给我婆婆一个钵钵,我婆婆打烂了你婆婆的钵钵。我 婆婆买来一个钵钵,还给你婆婆。你婆婆说什么也不要我婆婆赔钵钵,我婆婆硬要把买来的钵钵还给你婆婆。”这就反映了60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新的时代气息。
    5.2.特点概述
    5.2.1.绕口令的特点是将若干双声、叠韵词汇或者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和容易混淆的字有意集中在一起,组合成简单、有趣的韵语,形成一种读起来很绕口,但又妙趣横生的语言艺术。
    绕口令多是诙谐而活泼,节奏感较强,富有音乐效果。有的用方言朗读更具浓郁乡土特色, 毛泽东同志生前也喜欢绕口令。有一次,他跟 中南海文工团一个姓余的 四川籍女兵学起了川语绕口令:“一出南门走六步,碰到六舅和六叔。好六叔,好六舅,借我六升六斗好绿豆。过了秋,再还六叔六舅六升六斗好绿豆。”川语的“六”和“绿”与“陆”音近似。 毛泽东越念越感兴趣,并把“过了秋”念为“收了秋”,经此无意中一字妙改,把谷豆收获的景象体现了出来。
    5.2.2.绕口令是语言训练的好教材,认真练习绕口令可以使头脑反应灵活、用气自如、吐字清晰、 口齿伶俐,可以避免口吃,更可作为休闲逗趣的语言游戏。
    5.2.3.结构方式:绕口令的结构方式有对偶式和一贯式两种。
    5.2.3.1.对偶式两句对偶,平行递进,如《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对偶式的绕口令最有名的是汉族民间流传的绕口联,如:“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这副绕口联同音异义,颇为绕口,实属巧对妙联。“求自在不自在,知自在自然自在;悟如来想如来,非如来如是如来。”上联下联各列出四个“自在”和“ 如来”,而四次出现的含义各不相同,耐人寻味。
    5.2.3.2.一贯式的绕口令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句句深入,如:“远望一堆灰,灰上蹲个龟,龟上蹲个鬼。鬼儿无事挑担水,湿了龟的尾,龟要鬼赔龟的尾,鬼要龟赔鬼的水。” “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宝宝敲破鼓,妈妈拿布补,不知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
    5.2.4.绕口令的思想性
    传统的绕口令,多只注重字句的谐音,而忽视它的思想内容。如今,汉族民间文艺工作者在创作绕口令时,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有的具有益智助思的作用,如《数狮子》:“公园有四排 石狮子,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史老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又如:“一些事没有人做,一些人没有事做,一些没有事做的议论做事的做的事;议论做事的总是没事,一些做事的总有做不完的事,一些没有事做的不做事不碍事,一些有事做的做了事却有麻烦事;一些不做事的挖空心思惹事,让做事的做不成事,大家都不做事是不想做事的做事;做事的做不成事伤心,不做事的不做事开心。”此类的绕口令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辛辣味,起到了鞭挞假、丑、恶,歌颂真、善、美的作用,赋予绕口令崭新内容和艺术“笑果”。
    5.3.绕口令与诗歌的关系。
    绕口令与现代诗歌的关系明显,是特别讲究双声、叠韵词汇或者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和容易混淆的字有意集中在一起,组合成有趣的韵语,修辞手法多用同韵词、近音(同音)词、形成回环叠踏的特别语言。而且绕口令的字数大多在百字内,三四十字的绕口令占多数。可以看成是特定语言修辞的广义短诗,打油诗、或微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8: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水岸 于 2018-2-21 18:44 编辑

    6.广告语简介。
    广告文案,是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广告文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就是指通过广告语言、形象和其他因素,对既定的广告主题、广告创意所进行的具体表现。狭义的广告文案则指表现广告信息的言语与文字构成,即广告语。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6.1.广告语的基本构成。
    6.1.1.构成内容:广告语是由标题、广告正文、广告口号和随文组成的。它是广告内容的文字化表现。在广告设计中,文案与图案图形同等重要,图形具有前期地冲击力,使得广告语具有较深的影响力。
    6.1.2.广告标题:它是广告语的主题,也是广告内容的诉求重点。它的作用在于吸引人们对广告的注目,留下印象,引起人们对广告的兴趣。广告标语的设计形式有:情报式,问答式、祈使式、新闻式、口号式、暗示式、提醒式等。广告标语撰写时要语言简明扼要,易懂易记,传递清楚,新颖个性,句子中的文字数量一般掌握在12个字以内为宜。
    6.1.3.广告副标题:它是广告方案的补充部分,有点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标题的补充及让人感觉,前面的不懂,在这里全部让人了解。
    6.1.4.广告正文:广告正文是对产品及服务,以客观的事实、具体的说明,来增加消费者的了解与认识,以理服人。
    6.1.5.广告口号:口号是战略性的语言,目的是经过反复和相同的表现,以便明白它与其他企业精神的不同,使消费者掌握商品或服务的个性。广告口号常有的形式:联想式、比喻式、许诺式、推理式、赞扬式、命令式。
    6.1.6.按文体分类:记叙文广告文案、论说体广告文案、说明体广告文案、文艺体广告文案。
    6.2.广告语与诗歌的关系。
    由于本文尝试探讨广告语与广义微型诗歌的关系,所以重点放在广告语的标题、口号、部分诗化广告正文的学习上。
    6.2.1.广告语的目的是让读者通过广告语的抒情、说理,被说服,让读者掏腰包买商品。这个逻辑线路与诗歌是极其相似的,只不过诗歌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产生共鸣和认同,实现精神上的认同。因此,广告语为了实现文体目标,与诗歌一样极尽语言魅力,运用多种修辞感染读者,同样也是语言雕琢显著的短小文体,与广义微型诗概念相吻合。
    6.2.2.关于广告标语和口号的撰写模式,实际上也就是文本的章法,上述罗列了十三种:情报式,问答式、祈使式、新闻式、口号式、暗示式、提醒式、联想式、比喻式、许诺式、推理式、赞扬式、命令式。
    6.2.2.1.这种分类的基础就在于语言修辞,语言的文法修辞不外乎章法、句法、字词法修辞三大类,上述各种样式分类的实质,主要是基于章法修辞概念上的分类。
    6.2.2.2.但要注意,广告语的标语、口号本身就是相当简短的文字,仅仅几句话,甚至个别字词(标点符号也算字词)。也就意味着上述广告语分类,不仅是基于章法修辞,大多数类别实际上涉及到了句法、字词法修辞的概念,所以给人观感上不单纯是章法修辞为基础的分类。
    6.2.2.3.若是相对较长的广告语,就能很清晰地分解出其中的章法、句法、字词法三大类修辞。
    我们来分析一则理发店广告,简单解析广告语与诗歌一样,包含的丰富语言修辞内容:虽为毫末技艺,确是顶上功夫。
    6.2.2.3.1.如果按照广告语样式分类,这则广告可算作:比喻式、许诺式、赞扬式。
    比喻式:将头发喻为毫末,形成小、平凡的寓意;将头喻为顶,形成顶级、超凡的寓意。由于两处使用比喻,使得比喻的句法修辞,上升为章法修辞。
    许诺式:这个“虽然……却”的转折句,后半句实质是承诺理发技艺高超。
    赞扬式:这句广告语不仅是承诺高超技艺,也是自我赞扬,以提升读者对理发店技艺的信心。
    6.2.2.3.2.具体分析理发店广告语所包含的修辞技法。
    此一句话理发店广告语,包含下列修辞手法:
    ①确通却,是字法错用修辞,达到了句法修辞的效果;
    ②毫末喻技艺之小,顶上喻高超,是比喻。二者还形成了对比,是字词法修辞。由于此广告语是一句话为一篇文章,因而此修辞应理解为章法修辞;
    ③虽然……却,是转折修辞、句法修辞,也是章法修辞;
    ④顶上含理发技术最高之意,是夸张手法、句法修辞,但考虑到与毫末形成对比后,成为章法修辞;
    ⑤前后两句字词性和意涵均对仗,虽为对确是,毫末对顶上,技艺对功夫,前后两句形成了对联式对仗,是章法修辞;
    ⑥暗含比兴的手法,是句法修辞,还应理解为章法修辞(尤指毫末与顶上两词);等等。
    6.2.4.观察其他广告语修辞,一样可以应用此方法进行解析,这些汉语语言修辞手法,同样也是汉语诗歌语言的修辞手法。通过上述解析学习,凸显了广告语与诗歌语言的内在广泛共同性,只是应用场合不同。将广告语纳入广义微型诗歌,是完全合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8: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水岸 于 2018-2-21 18:44 编辑

    7.谜语简介。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汉族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是古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无法把谜语的发明权落实到某一个人。2008年谜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1.来由历史
    谜语最初起源于汉族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后经文人的加工、创新有了文义谜。一般称民间谜为谜语或事物谜(因为劳动人们普遍不识字,只能传事物谜),文义谜为灯谜或文义谜,也统称为谜语。
    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经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据《书经》“汤誓篇”中记载:“时日曷丧?予以汝偕亡。”意思是说:太阳呵,你什么时候才丧亡呢?让我和你一同去死吧!相传夏代帝王夏桀暴虐无道,民怨冲天,老百姓不敢明言,私下里用隐语发泄怨怒之情,于是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这首歌谣采用隐喻的手法,诅咒暴君夏桀。夏桀曾说过:“我有天下,如同天之有日,日亡我就亡。”这首歌谣,可以说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萌芽。
    再如见于《周易•归妹•上六》篇的商代短谣“女承筐”,也可算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记录之一:“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它运用传统谜语常见的“矛盾法”,巧妙地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景,又“回互其辞”,使人不易猜着,近似一则谜语。这只是谜语的“ 胚胎”,在当时,也没有类似的专门名称。
    7.2.谜语诞生的文化背景
    中华谜语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完善才形成现今的体系格局。
    远古时代,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偶尔会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不便直截了当表达思想,而要通过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的语言来暗示另一层内容,这就有了“谜语”的萌芽。
    有文字记载的所谓“曲折隐喻”的语言现象,最早出 黄帝时代《 弹歌》诗里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隐示人们制作弹弓、猎杀野兽的情形。
    到了 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谜语雏形已十分流行,并有了名称,叫“ 廋辞”和“隐语”。有的君主喜欢隐语,而不愿意听直截了当的忠言。刘勰的《 文心雕龙》中有“楚庄齐威,性好隐语”的记载。战国后期出现了赋体隐语,其中以 荀子的《附论篇》最具代表性。此赋体已基本具备了汉族民间谜语中赋体谜的特征,大约产生于两千三百年前。
到了汉代出现了射履活动,就是把东西放在器物下面让人猜。我们有时候还把猜谜语叫做射履或射,应该是源于此。
谜语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重大发展。北朝刘勰《 文心雕龙》中写到:“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这一定义一直沿用至今。
    宋代谜语的迅速发展,造就了一批专业谜语和谜社组织,同时诞生了“ 灯谜”。从此开创了汉族民间谜语和灯谜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此时距今大约八百年。
    元明两朝,谜语继宋之后仍盛行不衰,蒙族人照样爱玩谜语。明朝出现了一些研究谜语的论著和收录谜语的专集,其中有 冯梦龙的《黄山谜》, 黄周星的《廋词四十笺》及贺从善的《千 文虎》等。
    到了清朝中期以后,中华谜语进入成熟期,文义谜更是大行其道。人们追求谜语扣合的严谨,逐渐摒弃冗长拖沓的面句,崇尚以大众熟悉的成语或通俗语句为面,加上谜材由原先的文字、事物、人名扩展到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甚至俗语、中药、地名、书名等。极大地扩宽了谜路,促进了谜语的提供和普及。
    到了历史的今天,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又获得新的生命。全国各地的猜谜活动蓬勃发展,各地的文化馆、俱乐部都成立了群众性的灯谜组织,不少地区还成立了灯谜爱好者协会。灯谜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创新,灯谜真正成为扎根群众的艳丽花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18 22:24 , Processed in 0.11271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