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6|回复: 5

莫燅珠诗歌:淡雅与静美组成的诗风画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 16: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莫燅珠 于 2018-4-3 15:53 编辑

淡雅与静美组成的诗风画面
                  ——浅议诗人莫燅珠的组诗
                        谭家尧
摘要:当代诗歌其诗风的不确定性受欧美西方诗歌的影响较深,笔者一贯主张当代诗歌的意象最好组合成动静结合的画面,或者富含哲理妙趣横生。诗行错落有致、句式与段落整齐而美观、读之抑扬顿挫,充分彰显中国诗风的特点。这三条标准是中国新诗的基本元素,从这三条标准来评判一个诗人作品的诗性和意境的奇妙,担当一次网上邂逅的人文责任。
关键词:诗风;画面;主体意识;鉴赏
莫燅珠,本名王延志,夷陵区某高级中学教师,现为凤凰诗社副社长,凤凰诗社亚洲总社社长,中诗网副主任编辑。我与王延志从未谋面,网上往来也很少,主要是听久哥说过几次,说莫燅珠的诗歌如何如何,于是就认真来揣摸燅珠的诗歌,感觉诗人在寻找灵魂的安静,想独处、想自由、想把绽放安放在有唯美画面的视听世界里,又想把灵魂投放在淡雅的柔情之中,联想的哲思在空灵的棋盘上腾挪出任你漫游的空间,所以我说,莫燅珠的诗风是——

        一、安静的诗风在细雨中沉淀成优美的画面
       安静的诗风,是经过岁月洗涤沉淀后的坦然心境。带着这种心境写诗,与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1]的统摄宇宙万千事物的心境是相通的,在哲学家看来,万物只能“存在于心中”,然而这种哲学的唯心之重于唯物,与诗人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是两码事。诗人的唯心之重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和风细雨般对着天空、对着自然、当然也对着人诉说。在诉说的时候用清丽的画面把山川呈现出来,把山川中的故事表现出来,把诗人的情感寄托给自然,自然的诗性如顺风而鸣的笛声,又像草原的牧歌,所要表达的空旷与安静从田埂上、从火旁边、从山顶上、从云崖间悠悠而来。所谓画面感,依赖的仍然是通感。风没有形体,情感没有形体,诗人依靠比喻为情感赋形。诗人是用意象跳舞,舞者是用肢体语言表达,舞美与诗美都是同样具有画面的感染力,都需要观者打开想象的翅膀。以莫燅珠的诗作《月色突然有了重量》为例,说说安静的诗风为我们建构的诗境是怎样在动态中愈显沉静之美呢?“属于季节的丰盈已经枯萎/一些声音也已冬眠/原野上/矮下去的目光一次次清瘦”古人对于月色的印象大都会有“月色如水”的描绘,莫燅珠忽然想到“月色突然有了重量”之后的假拟自然,自然的世界一切都会打乱,常态成为变态。常态的季节是四季分明的轮回,所有的自然秩序不会在动乱中变得没有规则。月色如果有了重量,季节枯萎、声音冬眠;原野上再也看不见柔和的月亮在云中穿梭,或者在群星的包围中以最亮的形态呈现。目光贴着地平线平视,也许月色不是普照而只能下沉,失去月色的圆月还有平静的月色之美吗?诗人的起兴之笔是在安静的动态音乐中完成的,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咆哮与愤怒,也没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之风,纯净的构图,好像一抹凝固的假象风景,高悬于自然,反观逆自然而动的形态。“乐音轻颤,风声裹紧了寒山/雪地狼轻踩夜的痕迹/折射的光蜷缩于西域/封印的传说在午夜醒来/庭院静卧,炉火映红窗扉/矮墙边,月色突然有了重量/跌进栅栏/整个北方,在雪地里柔软了一下”,这时候的乐音和风声一起锁住了冰冻的寒山,禁锢的形态不是顺风顺水的流连光景。雪地茫茫,大雪覆盖的森林、雪地狼悄无声息的足迹……想象中还有许多安静的镜头可以在这茫茫雪地上演自然的生态之戏呀。没有鬼哭狼嚎,一切在柔美的静夜展开铺陈之念,折射的光是物理性的、封印的传说是思想性的,如今成为东方神话的网络游戏在静夜中复活。试想一下,万籁俱寂,雪域高原,庭院静卧、炉火正旺,一切有生命、有思想的动物在这般寂静的世界真的就是不动之物?诗人有很多留白的地方也是在安静的环境里让你自个儿展开联想。
    宁静的心境是需要修炼的。因为只有用宁静的心态才能洞察不宁静的世界,诗性自然,以自然为意象实现自身智慧的联想,气氛也许不需要烘托就能把波浪滔天的内心世界抚平之后,安安静静地放在那儿。意识的流动往往是即兴的、不由自主的,诗人如何拿捏不由自主的断想,以主体意识为根本,围绕主体把意象的展开发挥到极致,塑造出广阔而纯美的意境,把一江春水变成和风细雨,这是需要建构功力的。如莫燅珠诗歌《听雪》,雪明明是视觉看到的,诗人偏要说是听到的,标题由一般性的视觉习惯转移到听觉,这种通感的运用是诗眼的音乐性表达。在辽阔的疆域,顺着风/以低于视线的姿势匍匐/清空丰收的事物、疯狂的雷电/清空枯萎,以及南归的羽翅”,辽阔的疆域,视野如此开阔,起笔如此恢弘,而心气儿又显得是那样平和。人们习惯顺风而呼,如雷贯耳,诗人不是那样狂呼的山汉子,是“以低于视线的姿势匍匐”,与茫茫雪地融在一起,对自然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在固定的姿势中,用匍匐的虔诚之礼来表达对雪地的热爱。
土地安静下来/一些动物进入梦乡/裸露的身体也含蓄地遮掩/在北方以北,信使风尘仆仆”。在自然文学中,对自然的看法和认识贯穿始终。爱默生指出:“在丛林中我们重新找回了理智与信仰”;梭罗声称,“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缪尔认为:“在上帝的荒野里蕴藏着这个世界的希望。”[2]利奥波德把从荒野中得到的精神享受视为一种比物质享受更胜一筹的高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像言论自由一样不可剥夺的人权。在自然文学的“荒野意识”中,包含了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成分。就理性而言,茫茫大地上的荒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是人类原始意识与情感回归的精神寓所。千百年来,中外诗人无不把情感托付给山水田园。于是,当代诗人自觉地维护“荒野意识”,守卫人类的精神家园。“宁静无价”或许是身处物欲横行、动荡不安的现代社会中的自然文学作家对“荒野意识”最精辟的诠释。
    自然文学的风格又与艺术密切相连。笔者最近习惯于把诸多文学现象用画面来联想,用歌声来哼唱,用情感来演绎。这种联想式的第二次创作不仅能够诠释作者的用意和用心,还能结合画面和情感演绎出新的艺术思想来。这种文学与艺术密切相连的文学形式展现出一种中国唐代诗人王维所描述的那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诗歌是由意象组成的,意象是诗的细胞,是构成诗的具体元件。任何一首诗都是由几个或一组意象组合而成。意象组合就是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把若干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集而精致的意象群,使它们产生隐喻、对比、反衬、递进、象征等艺术效果,实现比各部分相加之和的价值大得多的整体价值(通过一系列意象组合让读者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从而使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作者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所有的听觉都失眠了/覆盖悄无声息/词话折叠,炉火映红窗扉/纷纷扬扬的归途一次次扑进眼帘/童年的游戏堆满村口/儿时的歌谣一遍遍踩响/红鼻子,红酥手/梦里归去,所有的脸庞白里透红”(莫燅珠《听雪》)听觉、词话、炉火、归途、童年的游戏、儿时的歌谣、红鼻子、红酥手、梦、所有的脸庞等意象在诗人的脑海里不停地转换、闪现、叠加、一幅幅的画面造就了思想者如在梦中悠游一般,茫茫雪地在诗人的意象转换中再现雪地的生命之灵。

二、句式与段落的艺术建筑之美与适宜朗诵的音乐性
    作为建筑物,房屋本身就是人们的寄生之所,被诗人词者引入古典诗词当中去,艺术魅力在于建构一组一组由多个意象组成的诗行。诗行的排列整齐或长短相间、错落有致,这是指诗歌的艺术建筑之美。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3]20世纪30年代又出现了中国现代派诗群(中国现代主义)、汉园三诗人、七月派 ;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九叶诗人)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朦胧派(今天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20世纪80年代有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新世代,后新诗潮)、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出现了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21世纪初归结为下半身写作、荒诞主义、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垃圾派、80后诗人等等。[4]如今的现代诗歌,自“五四”以后不断发展变化,诗歌已经差不多快散文化了。著名诗人贺敬之在一次讲座时,十分激动地说:“现代年轻人写诗已经没有中国风格了,一首诗像说平话的,没有韵味儿,实际是把散文用诗歌的形式排列在一起。”[5] 针对这种现象,在大学讲授文学的教授们除开撰文和课堂呼吁外,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的确,写什么风格的诗歌,那是诗人自己的自由,脑袋是别人的,思想也是别人的,怎么走路你能干涉了别人?好在,有一批年轻诗人,重视诗歌的艺术性架构。以莫燅珠的诗歌《我在丁香的背面》为例,分析诗歌的建筑艺术形式——

我知道你的颜色。那斑斓的绽放
在远端,可以隔空触摸
视觉迷离的距离,与
羽翅一起煽动

嗅香的人,匍匐于季节
轮回的容颜未老
缱绻处,窗扉重启
谁在青石端坐

给我一个立面,在弧度上舒展
那些蓝调探出姿势
沿着幽深,剥离紫色的胴体
一支小号低眉,听花开的声音

    整首诗歌三段,每段四行,字数长短相间。在古汉语的诗词格律中,五言诗、七言诗的每一行是字数完全相等的(等长);而词曲的各行是字数多少可以不同的(不等长),所以又称词曲为“长短句”。类似地,在外文诗歌、现代汉语诗歌中,也区分“等长诗行”与“不等长诗行”。 如果一首诗的每一行的音步数全都相同,称为等长诗行;如果一首诗的各行的音步数有所不同,称为不等长诗行。现代诗通常的手法,是采用长短交错的诗行,不强求每一行的音步数都完全相等;但是,在不整齐中也有规则,在交错中也有匀称。这样就能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美,变化中求匀整的美。

我知道/你的颜色/那斑斓的/绽放(四音步3442
/远端,/可以/隔空/触摸(五音步12222)
视觉/迷离的/距离,/与(三音步2321)
羽翅/一起/煽动(三音步222)

嗅香的/人,/匍匐于/季节(三音步3132)
轮回的/容颜/未老(三音步322)
缱绻处,/窗扉/重启(三音步322)
谁在/青石/端坐(三音步)

给我/一个立面,/在弧度上/舒展(四音步2442)
那些/蓝调/探出/姿势(四音步2222)
沿着/幽深,/剥离/紫色的/胴体(五音步22232)
一支/小号/低眉,/听花开的/声音(五音步22242)

       由此看来,莫燅珠的诗歌在诗歌的建筑形式上追求的是散而不乱,自由灵活的长短交错形式,朗诵时像高低起伏的音符,时而跳跃,时而温婉,如泣如诉。
    诗歌是供人们吟唱的,有了韵,就会前后一气,紧凑和谐,富有音乐美。故陆时雍也曾说,诗歌“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死”(《诗境总说》)。完全散文化的现代诗风靡一时,几乎背离了有韵之规。我们看看,有生命力的现代诗,基本没有无韵之诗。徐志摩的名篇《再别康桥》是新月派提倡诗歌“三美”的代表作、闻一多的诗歌《死水》、舒婷的诗歌《致橡树》、海子的诗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戴望舒的诗歌《雨巷》、北岛的诗歌《回答》……这些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哪一首是无韵的呢?我所说的有韵和无韵,是指诗歌句尾的韵脚的落韵,还有一类现代诗,也许没有落韵的音乐美,但在诗行的语境与语气上有一定的音乐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在诗歌中称之为隐蔽的音乐性。莫燅珠的诗歌基本上属于把音乐性放在诗行中,落韵自由,读起来还是能够找到音乐的感觉。

        三、夷陵网络诗歌需要领军人物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文学传播的传统模式。尤其是互联网及自媒体的广泛发展,加之文化资讯的快速全球化,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新世纪各类体裁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及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对文学社会化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和平台。新时期文学创作、传播、评判和选择机制与传统的传播依赖纸刊、编辑的机制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学进入一个相对大众化、社会化,也是民主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多种媒体并存的时代,夷陵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影视作品等多种体裁的创作,需要领军人物。莫燅珠作为夷陵土生土长的青年诗人,身在三尺讲坛,心倾诗歌创作,短短几年,成为夷陵诗歌新秀的代表。无论如何,在新年的初春,我要静心聆听一颗诗心的独白,算是一个夷陵人献上的虔诚之心和殷殷期盼吧。


附:莫燅珠诗歌


月色突然有了重量
/莫燅珠


属于季节的丰盈已经枯萎
一些声音也已冬眠
原野上
矮下去的目光一次次清瘦

乐音轻颤,风声裹紧了寒山
雪地狼轻踩夜的痕迹
折射的光蜷缩于西域
封印的传说在午夜醒来

庭院静卧,炉火映红窗扉
矮墙边,月色突然有了重量
跌进栅栏
整个北方,在雪地里柔软了一下



听雪
/莫燅珠


在辽阔的疆域,顺着风
以低于视线的姿势匍匐
清空丰收的事物、疯狂的雷电
清空枯萎,以及南归的羽翅

土地安静下来
一些动物进入梦乡
裸露的身体也含蓄地遮掩
在北方以北,信使风尘仆仆

所有的听觉都失眠了
覆盖悄无声息
词话折叠,炉火映红窗扉
纷纷扬扬的归途一次次扑进眼帘

童年的游戏堆满村口
儿时的歌谣一遍遍踩响
红鼻子,红酥手
梦里归去,所有的脸庞白里透红


我在丁香的背面
/莫燅珠


我知道你的颜色。那斑斓的绽放
在远端,可以隔空触摸
视觉迷离的距离,与
羽翅一起煽动

嗅香的人,匍匐于季节
轮回的容颜未老
缱绻处,窗扉重启
谁在青石端坐

给我一个立面,在弧度上舒展
那些蓝调探出姿势
沿着幽深,剥离紫色的胴体
一支小号低眉,听
花开的声音


我在黑的夜色里醒来
/莫燅珠


我在夜色里醒来
黑的夜色弥漫着眼神
星空下,夜行的灵魂
挂在窗角,微笑

我也笑。梦里的风衣魔幻
转身之间,抖落一地翅膀
一支轻羽漂浮,蜿蜒缥缈
然后握着我的手

那种余温犹在
温润的触感停留
轻敲眉心,转过一个弧度
身体无声地滑,滑下去



参考资料:
[1]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7-108
[2]程虹,《宁静无价——英美自然文学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347-348
[3] 杨匡汉,刘福春编,《中国现代诗论》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9-90)
[4]李永才,《新诗百年:贡献、问题及展望 ——以现代主义诗歌为例》文章来源于网络文学,百度图书馆。
  [5]丁永淮,《贺敬之对新诗形式的探索和创造——贺敬之诗歌论之一》.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2):53-60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 收起 理由
山城子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 17: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列举的几首诗手法娴熟,有穿透力,意象唯美。论文措辞适当,分析合理。可资可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 21: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茂华 发表于 2018-4-2 17:19
里面列举的几首诗手法娴熟,有穿透力,意象唯美。论文措辞适当,分析合理。可资可鉴。
...

附议茂华——向楼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3 02: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18-4-2 21:41
附议茂华——向楼主学习!!

像山城子主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07: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茂华 发表于 2018-4-2 17:19
里面列举的几首诗手法娴熟,有穿透力,意象唯美。论文措辞适当,分析合理。可资可鉴。
...

谢谢老师肯定。谭家尧现为广东某高校老师,受到其评论,对作者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07: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18-4-2 21:41
附议茂华——向楼主学习!!

谢谢老师,莫燅珠替谭家尧老师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4 12:56 , Processed in 0.08067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