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8|回复: 10

无障碍诗写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0 19: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障碍诗写的几点思考
姚大鹏

一、 无障碍诗写的特点及欣赏
  
       写点诗,读点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对青年朋友来说,写点诗,读点诗,是提高语言素养和文艺欣赏能力的必要前提,而且无障碍诗写的欣赏也是现代人的素质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学会欣赏无障碍诗写并且坚持实践更是非常必要的。诗,对于青年朋友美好人格的塑造、儒雅性情的培养、高雅趣味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障碍诗写虽然兴起的时问不长,重视它的人也不多,但它的历史是悠久的,起码可以从唐代说起,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以顺手拈来,不胜枚举。在唐初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以口语入诗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真是怀乡诗中的千古绝唱。五言绝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深入浅出,抒发了一种可与后世沟通的普遍情怀,因而超越了时代的限制。今人熟悉的李白的“无障碍诗写”七律,莫过于《朝辞白帝城》、《赠汪伦》和《望庐山瀑布》,都是潇洒的神来之笔。人们都能见题诵其句,实在没必要在引录原文.
值得注意的还有,李白有的作品虽然用典较多,今人阅读需要借助注释,但其中也不乏类似的“无障碍诗写”的片断。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等等,有的已成为今日大众之习用语,人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往往意识不到出自李白的作品。
李白的“无障碍诗写”和诗中的“无障碍句”,实在比而今好多诗人所写的“自由诗”好懂得多,优美得多。这真是匪夷所思的现象,发人深省。后来,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自由体白话诗”,以表明它是区别于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崭新的诗体。
  无障碍诗写是一个独特的民间文体,它有着自己的美学特征,但无障碍诗写毕竟是吸纳了中外自由诗的形式因素和中国古典诗歌文化传统的诗体,因此欣赏它,必须首先了解无障碍诗   写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必须找到中外诗歌能广为流传的共性特征。
    对诗坛而言,“无障碍诗写”诗学理论既是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又是对新诗潮中暴露的隐晦玄奥诗风的扬弃,对推动新诗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努力拆除人为设置的阅读障碍,对新自由诗重新赢得读者和扩大社会传播有积极作用。对理论的发展方向也是有益的建议。
  一、无障碍诗写是什么?
  无障碍诗写主张诗为大众服务,诗是多数人的诗,反对诗只是“少数人写少数人欣赏”的狭隘观点。无障碍诗写是对当前仍在泛滥的“高深莫测”、所谓诗歌难度、晦涩的、低沉的、欧化的、脱离时代的、故作深奥、故弄玄虚的诗歌现象的冲击和矫正。它告诉读者,无障碍诗写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化,是现实生活激起人的情感的产物。
  在古希腊,诗是文学与艺术的总称,如读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就可知,诗,在其中包括了美学和艺术学。在我国古代,诗歌就明显区别于其它文体,如最早期,诗为“韵文”,它区别于散文,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的种类多了,诗又与散文、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本甚至与报告文学作品等区别开来了。
  事实上,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一般都是运用语言文字将审美情感情节化,而诗歌则是借助语言文字将审美情感节律化、人物化,诗的诞生过程,也就是说,无障碍诗写是一个具有外在和内在结构的结合体。诗歌的外在形式结构,主要是指诗歌的分行、分节、押韵;诗歌的内在本质结构,主要是指诗歌的内在情感。诗歌的内在情感,是诗歌形成抒情艺术的根本原因。我国古代已有关于诗歌由“情”而“发”的论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诗·大序》
  这段话实际也告诉人们,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是无障碍的。在诗歌中,总有一个抒情主人公,这个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诗歌将外部世界融化于心,然后以抒情主人公的姿态向世界说话,向人们传递自己心灵的律动。
  诗是心灵的火花,是感情的激流。有人说:“诗不仅容聚了一个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而且以最精炼的形式融现实与理想、时间与空间、感性与理想、情趣与教育于一体。”;美国的兰赛姆也说,诗是“用文字表现的人生经验”;雪莱则认为诗歌是“忠实可靠的传令官”,是“唤醒伟大民族……进行有益改革的信徒”,是“战斗的号角”等等。这些都正面或侧面地向我们表明了诗歌的无障碍诗写内涵。
  一般来说,无障碍诗写和诗一样具有三要素:语言、意象和意境。诗语言是用来表达诗歌思想内容的,诗的意象是局部艺术,而意境才是总体的艺术。
  1、诗的意象
  即是诗中蕴涵深意的审美形象。它必须同时具备形象性和寓意性。即意象是意与象的有机结合。“象”是它的外壳,“意”是它的内涵。象能表意,意藏象中,意与象是一体的。意象之象,包括人象、物象、事象以及幻象。意象之意,包括意念、情感、哲理,哲理是情感的升华。
  诗歌是抒情艺术,哪怕叙事诗、史诗都是重抒情的。但抒情诗也包括形象的描绘和勾勒。诗歌作品常以意象的美来征服读者。如德国诗人歌德的《五月之歌》就给人展现了一系列优美的意象:太阳、原野、树、鲜花、云朵、姑娘、云雀……这些意象浑然一体,人与自然是如此地和谐。
  2、诗的意境
  中外诗歌都讲究意境,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视绘画艺术的空间效果。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其实所有的艺术作品均须有意境,否则,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只是境界有高低优劣之分。诗歌最讲究意境的营造。一首诗可以有多个意象,但意境只有一个。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意境是意与境的复合。就功能而言,意象用于暗示或隐喻作者的某种意念情感以及其变化发展,而意境则用于表现作者的总体精神、气质、情调。意象给人的感觉常是具体的,如前以提及的意象有给人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感觉等具体印象,但意境给人的感觉往往比较抽象,我们常说某诗的意境雄浑、某诗的意境幽远,某诗歌的意境清雅,某诗的意境奇险,等等,指的就是意境给人总体的抽象印象。
  一般来说,诗的意蕴内涵至少有三层:一、心灵对于印象的反映;二、心灵姿势与生命律动的传递;三、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探寻。读者对于诗的欣赏只有领悟到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意义与内涵,才可以说对诗歌有了一种理性的认识,其精神愉悦也就达到了高潮顶点。无障碍诗写欣赏也是这样,最初,我们是被它的生动准确的词语、优美和谐的韵律以及精巧严密的结构等形式美所吸引;其后,我们由诗的形式进入到对诗的意蕴的领悟;当此之时,我们再回过头来重新品味诗的形式美,就比最初的感受要深得多了,从而获得的审美愉悦也就更大更多了,因为我们已经获得了精神的提升、人格的提升。
  诗人们创造的意境不会完全一样,因为意境是独一无二的心灵世界。伟大的或优秀的诗人之所以要潜心创造意境,旨在把读者引入到他幻觉中的一切欢乐和悲伤,同时得到审美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得到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
  3、诗语言
  文学是语言艺术。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有人说,诗语言是特殊的语言,因为它不同于散文、小说等文体的语言。语言除了具备文学语言必备的形象性、生动性、音乐性以外,还要具备强烈的抒情性、高度民主的精炼性和含蓄性,最重要的诗语言要有韵味。古人说诗“深远无穷之味”(范漫《潜溪诗眼》)和“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的《沧浪诗话》)指的就是诗语言的韵味,诗语言要让读者体味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爱伦坡曾说“诗是具有节奏创造的美”,这说明诗不仅是供人阅读和欣赏的,而且是供人吟诵的,它的语言具有可听性,具有听觉美感。
  三、无障碍诗写的特点
  无障碍诗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障碍诗写既注重诗的思想内容,又注重诗的大众语言。主张“有活好好说,有诗好好写”,不撇洋腔,不拿怪调,不搞低俗,尽可能做到雅俗共赏,返朴归真。
  无障碍诗写与新自由诗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浮于无障碍诗写摒弃生活表面的口水诗,因而无障碍诗写特别注重深入生活,深入民众,反映民众。并从民间学习并吸收鲜活的口语。使诗具有厚重的生活气息。无障碍诗写的语言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能经常运用的语言(即使是书面语,也一般是明白晓畅的)。无障碍诗写讲究艺术含量,讲究手法和技巧,使其更具审美价值。主张诗是美语、智慧语。但诗中不应玩弄技巧,堆砌技巧,炫弄技巧,甚至布设技巧迷宫制造阅读障碍。主张无技巧技巧,求一个真字,真实、朴实、大众化、民族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障碍诗无写就是以这种自由化的语言是符合表达现代生活的复杂性和现代人的现代性体验的,而且也是和新诗的大众化密切相关的。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无障碍诗写的语言虽然是大众化的白话文,但并不意味着无障碍诗写的语言就缺少美感。古典诗词从它的生成来看,主要是文人文学;而无障碍诗写则不仅仅是属于少数文人的,而且也是属于大众的。无障碍诗写的产生与大众的要求,与读书和教育有着紧密內在的关联。
  障碍诗写的语言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抒情性的语言,一种是象征性(哲理性)的语言,还有一种是叙事性(叙述性)的语言。抒情性的语言主要是表达抒情主体的感性的情绪、情感,抒情性障碍诗无写往往是以情感为线索的,其内在的结构是情感结构。象征性的语言主要是表达抒情主体的形而上的思考,即理性的思索与哲学的观点。而叙事性语言呢,则一般描绘的是事象,是生活细节,是直接的行为方式,叙事性新诗往往有时间线索。有些新诗以以上一种语言为主,而兼其它两种,有些新诗则是一种语言。比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诗,用的就是哲理性语言,而他的《三代人》则用的叙事性语言。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里就用的是抒情性语言和叙事性语言。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田间的《赶车传》、冯至的《蚕马》和当代诗人王家新的《临海的房子》、于坚的《0档案》、西川的《厄运》等等,就是以叙述性语言为主,诗中均有人物和故事成分,有的甚至还有人物的对话。而卞之琳的《断章》则是形而上的哲理语言,好像与抒情和叙事都不怎么沾边。
  2、无障碍诗写追求现代情感与现代意识
  无障碍诗写之所以为“无障碍诗写”,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无障碍诗写的情感是现代人的情感,现代的意识,现代人的体验,现代人观照生活的方式。前已述及,诗歌是抒情艺术,是表现艺术,它表现的是人的内在世界,人的情感,人对生活的内在思考与心灵体验。有人说“诗是心灵的火花”,指的就是诗具有强烈的情感。无障碍诗写无疑是抒情抒事的艺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抒情性”和“抒事性”。更何况中国诗歌有一个抒情的传统,我国古代有“诗言志”,“诗缘情”之说,这与外国人认为“诗是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和“愤怒出诗人”等观点是一样的。无障碍诗写的现代情感和现代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如郭沫若的《女神》就是典型的现代意识、思想的奔泻。再如“朦胧诗”代表诗人北岛的《回答》、舒婷的《神女峰》、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都是现代意识的大众化表达,它们传达了现代人的社会思考、爱情观、价值观、女性意识和时代意识,等等。
  3、无障碍诗写的特点与局限
    作为个体的人很难超脱时代而独立存在。能够超越时代的只能是自然、真理和芸芸众生普遍皆有的情感,以及表现这些的文学艺术作品。诗是时代的先声,因此诗人注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直充当时代先锋的诗歌当突然跌落在物质和金钱面前,瘫软在地一塌糊涂,“诗人也会”成为时代的弃儿,挣了几个小钱的人们兴高采烈地诋毁诗歌诋毁诗人。如果说泛政治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搞得大家都谨小慎微清心寡欲,那么泛商业化则膨胀了人们的欲望,搞得全国各地到处都是物欲横流,诗人与诗歌的尊严丧失殆尽。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诗坛自然也无法免俗蠢蠢欲动,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江湖时代”,民间与官方对峙,主义与旗号林立,流派与流氓横行,中国诗坛山头林立分化加剧,诗歌语言的低俗化、粗鄙化、玄秘化、复杂化以及诗歌写作的专业化    诗评家罗振亚在研究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历史时,指出现代诗的西化道路存在诸多弊端。“现代诗繁盛之初已隐伏着不可救治的危机,随时光推移,弊端愈加显露。”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忽视本土特征,不敢面对现实,膜拜于弗洛依德、尼采、叔本华等足下,经营潜意识;艺术上挖空心思地追求繁富意象,语言晦涩牵强,妄想以西化脱胎换骨,重造中国诗歌,结果多数作品蜕化为用中文写的西方诗。”这是发生在台湾20世纪六十年代的现代派诗歌现象,而后来大陆的现代诗歌运动却并未打破这个魔咒,一些所谓先锋诗人反而在“西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趋势加剧,普通读者无法阅读新诗的现象日益突出,备受诟病。
  4、新自由诗阅读障碍的成因有三点
  一是新诗语言的发展趋势被神秘化、专业化写作风气裹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语言夹生现象。从诗歌发展演变的角度来看,诗歌语言由简洁走向繁复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毫无疑问的。纵观中国诗歌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诗歌语言一直处在发展嬗变之中,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日益丰富化、复杂化。从《诗经》的四言句式,到唐诗的五言、七言律诗,再到宋词、元曲的长短句,诗歌语言由简洁走向繁复的发展演变脉络一目了然。因此,在20世纪初叶诞生更加自由和复杂的“新诗”是时代发展使然,这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更是中国古代诗歌传统面对现代西方文化挑战的必然反应,还是中国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型发展的诗歌表征。
       虽然新诗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其语言的发展嬗变却非常迅猛,大有“一日长于百年”之感。现在的问题在于,新诗语言在走向“繁复”的过程中,被神秘化写作风气裹挟,陷入朦胧晦涩拖沓玄奥的歧途,如“不是诗人写诗,而是诗自己写”,还有苏格拉底的名言“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一种天才与灵感”等等,都产生了严重的误读和误导。而学院派诗人的精英化创作取向,则使诗歌的专业化程度、复杂化程度更高,再加上大量使用象征、隐喻、通感及“深度意象”等艺术手法,使缺乏新诗知识的人很难阅读和理解这类作品。近年来流行的经验叙事类诗歌创作,则使诗歌句式的建构更加复杂拖沓,造成了更为严重的阅读障碍。
       二是一些诗人缺乏理论修养、结构意识和概括能力,把堆砌的意象材料当作正式作品发表,读者很难把握作品主题与诗意造成阅读障碍。关于“诗是什么”这个诗歌创作的基本问题,现在居然陷入不可知、不可定义的怪圈,可谓一百个诗人会冒出一千个定义,弄得读者和青年诗人莫衷一是。因为有些诗人虽然理论素养不高,但却喜欢以抒情诗人的激情或先锋诗人的癫狂信口开河,一会儿一个定义,或者断章取义胡乱“命名”,致使诗歌观念谬误流布甚广。鉴于此,最近我在网上倡议要重视无障碍诗写重视诗歌的语言与结构问题,“诗是用语言艺术建筑的精致结构”。结构是诗人成熟的重要标志,这样定义是希望从结构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诗歌语言问题。它提示作者,不是随便一写就能成诗,必须从主题、内容、意象和构思等全方位进行精心营造,才能完成一件真正的作品。过去讲“诗是语言的艺术”,后来又有人进一步强化语言的作用,说“诗到语言为止”,“语言即思维”等等,都很有道理。但这样描述诗歌语言容易造成误解,结果就出现很多华而不实漂亮优美的句子,上不沾天下不挨地的意象碎片,絮叨饶舌庸俗不堪的生活记录……以为这就是“诗”。其实,这些只是诗歌大厦的一些基础材料而已,如果不构建起来,它就成不了诗歌作品,就像我们面对钢筋、水泥、石头,不能说这就是高楼大厦一样。遗憾的是,这个诗歌创作的基本常识却长期被一些诗人忽略,一些内在逻辑混乱结构缺陷明显的诗作竟堂而皇之招摇过市,其不良影响的后遗症在网络诗歌的泛滥过程中得到了最大的释放。
       诗人的概括能力薄弱,也是制约当下诗歌创作并造成阅读障碍的重要原因。诗歌创作是形象思维,很多诗人不太注重概括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创作中容易陷入“象征森林”而迷失方向。著名评论家陶文鹏曾指出,北宋诗人曹勋和美国诗人艾略特分别用人比喻月亮和黄昏,创造了新奇感人的独特意象,可见古今中西杰出诗人的诗心是相通的⑥。曹勋的诗句是“落月如老妇,苍苍无颜色。”艾略特的诗句是“黄昏,像一个躺在手术台上/刚打过麻药针的病人。”不仅如此,我还从两个诗句的比较阅读比中发现了现代诗人的通病,那就是只讲比喻,只造意象,但不言比喻或意象所包含的诗意,让读者自己领会,这就容易使读者陷入比喻迷阵。曹勋的诗句前半句是比喻,后半句是概括,很容易阅读和理解。但艾略特的诗句全是比喻,简化后就是“黄昏像病人”,至于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诗意,那真的很发散,很难猜。现在,很多诗人的作品都是艾略特这个模式,这显然是概括能力薄弱的表现,也是创作观念歧迷的表现。
       三是新诗的建行与分段复杂化,人为地制造了阅读障碍。中国当下流行的经验叙事类诗歌,其建行与分段模式有复杂化趋势,往往是一个完整诗句或词语,却要拦腰斩断进行换行,还把标点符号甚至句号留在句子中间。更极端的,有些半截诗句中间还要分段,这对不了解新诗建行分段规律的读者而言,感到不可理喻,人为地制造了阅读障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借鉴了西方诗歌的建行与分段模式,这样的处理使阅读和视觉感到摇曳多姿,丰富斑斓。但是缺点也相当明显,无形中为新诗阅读设置了一道很高的门槛,不懂现代新诗分行规律的人,根本无法阅读和朗诵,让人望而却步,严重影响了新诗的传播,也加重了人们对新诗和诗
      对中国诗坛而言,“无障碍诗写”诗学理论既是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又是对新诗潮中暴露的隐晦玄奥诗风的扬弃,对推动新诗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新诗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诗学理论主张却争奇斗艳,流派众多,从新月派、象征派到现代派、创世纪,从朦胧诗、非非主义到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等等,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一夜之间曾经冒出过百余个诗歌“主义”。但在众多的诗歌流派中,从读者阅读的角度建立的诗学理论一直都是盲点。纵观中外诗歌发展历史,所有伟大的创新都是继承和超越的结果。古典诗歌技巧在新诗创作中的运用娴熟自如,进入到“自由自在”的天地。如《站牌》对古诗意境的化用,无丝毫牵强或斧凿之痕,可谓炉火纯青。这是“无障碍诗写”诗学理论对古代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新时期以来,新诗发展一日千里,成绩很大,但问题也很多。其中最大最要命的问题就是诗风隐晦玄奥造成的阅读障碍,让广大读者对新诗退避三舍。而无障碍诗写阅读,既注重诗的思想内容,又注重诗的大众语言,继承中国古典诗词和五四以来优秀的诗歌传统,重视学习外国诗歌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并为我所用。注重和尊重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欣赏趣味。让诗歌返朴归真,做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这是很有远见的,对当下愈演愈烈的隐晦玄奥、芜杂拖沓、庸俗恶搞等不良诗风,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和矫正。这是一个老诗人诗歌良知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无障碍诗写”“要想提高,就必须踏踏实实地生活,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固步自封。有些同志单纯地去追求技巧,改土腔唱洋调,看不起原来受工人群众欢迎的快板民歌,一味去追求文绉绉的自由诗。原来的生动、明快的语言没有了,原来朴实的感情、浓厚的生活气息不见了,这是一条歪路。……有些同志感到工厂生活单调,写的东西就是机器和人,其实工厂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工人的内心深处有着一个永远挖掘不完的最丰富最崇高的精神世界。”⑩ 这是在泛政治化时代的诗论,虽然时隔半个世纪,但其中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不过时,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睿智的洞见和长期以来的坚守,当面对更为汹涌的不良诗风,无障碍诗写才会有新的跨越。
      4、“无障碍诗写”拆除了阅读障碍
      对读者而言,“无障碍诗写”作品主动拆除了人为设置的阅读障碍,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这对新诗重新赢得读者和扩大社会传播有积极作用。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诗人都希望深入探索诗歌艺术并有所贡献,所以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实验,新诗写作的专业化趋势加剧有其合理性。但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而言,往往是通俗易懂晓畅明快含义集中的作品,容易得到读者的青睐并获得最大范围的传播。而那些结构复杂语言怪诞含义晦涩的作品,很难赢得市场。因此,新诗写作语言的专业化趋势与读者阅读的通俗化取向存在尖锐矛盾,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疏离,读者与新诗的误解正在加深,导致读者快速流失。
       这是因为,读者阅读新诗作品希望获得的是诗美的熏陶和人生的感悟,而不是诗的技巧和专业研究。如果作品的语言过于专业化、结构过于复杂,那么读者将无法进入难以阅读,面对此景读者只能放弃阅读乃至对诗歌的爱好。“朦胧诗”出现后,因为解读困难曾掀起了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给这种诗潮命了一个笼统的名字,统称“朦胧诗”,现代诗歌艺术技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读不懂” 问题并未真正解决。现在在经验叙事诗风的冲击下,新诗“读不懂”的问题反而愈演愈烈变成“不知所云”,连著名诗评家单占生都惊呼“啃不动”,由此可见阅读障碍之大积弊之深。其实,不但是读者阅读困难,即便是作者本人也很难说清自己写了什么,一些诗人宣称,不是诗人写诗,而是诗自己写诗。这种把诗歌创作过程和发生机制神秘化的做派,到读者那里则会进一步加深误解,被讥为装神弄鬼或神经病。其本质是,不是诗人在创作时只有一点朦胧的感觉或感悟并未搞清真正的诗意,就是诗人缺乏表现这些诗意的语言与结构能力。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在我看来,这已不是“读不懂”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东西,根本就不是诗,只是一堆诗歌素材或意象碎片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0 19: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解颇深!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0 20: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野一叟 发表于 2018-8-20 19:42
见解颇深!欣赏!点赞!

多谢村野先生赏读留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0 22: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你这篇文章胜读十年书。谢谢你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1 06: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puyu 发表于 2018-8-20 22:28
读你这篇文章胜读十年书。谢谢你的文章。

谢谢老师来寒舍赏读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5 14: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收获多多!祝姚老师创作丰收,佳作连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5 17: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昊易金波 发表于 2020-6-25 14:15
拜读学习,收获多多!祝姚老师创作丰收,佳作连连!

感谢罗老师支持欣赏!下午好!端午节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8 18: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友直叙观点,经验独到,读者受益。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9: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竹雨松风 发表于 2020-6-28 18:57
诗友直叙观点,经验独到,读者受益。赞!

感谢老师支持欣赏!下午好!诗写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30 08: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文,点赞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9 04:38 , Processed in 0.08640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