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7|回复: 1

老陈醋《匍匐的高度》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6 01: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之岸 于 2018-11-29 12:38 编辑

     匍匐的高度

    作者  老陈醋



桥 拱起
是为了向远方
更长的延伸

爷爷 俯向
一棵庄稼
背上 驮起了子孙

我看到那个朝圣的人
他空无一物
匍匐下的那一刻
大地把他接住
拥抱的那么紧


2018年8月30日









海之岸赏析:

这首作品志趣高远,不得不翻出《高山流水》听听,藏起一点小我。经过高雅音乐和深邃诗歌的熏陶,真的产生了生出一对翅膀的幻想,可见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有多大。“桥,拱起”,这个实物参照司空见惯,桥就是交通的载体,很少会有人把它托举到精神的高度去描摹。可是一旦桥在作者手中拱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这个向上的味道是那么微妙地产生了精神向度。这个桥梁显然不是长江大桥,也不是港珠澳大桥。它显然是老陈醋家乡小河上那座不起眼的小拱桥,它这么多年匍匐在那里,几乎都被遗忘了。走南闯北眼界开阔了的作者,有一天忽然看见了西北方那片广袤的国土上那些藏传佛教的信徒,那么虔诚的跪拜,被震撼了,震撼来自他们真诚地拥抱大地也被大地接纳的动人情景。于是想起了像小拱桥一样躬耕一生的爷爷宽大的脊背,“背上,驮起了子孙//是为了向远方/更长的延伸”。中国人是善于回头看的,无论走多远总有一个家园在等着他,即使你的家乡已经被岁月抹平,或者拆迁,或者并入了异乡,总也无法抹去那份瞩望,因为那里不仅曾经是肉体的家园,更是精神的家园,那是支点,一个人的精神是永远需要托举的。小时候不懂信仰的力量,后来看见人们从几十里路以外赶到敖包山上跪拜,充满了敬意。有一次看了一部专门描写一个藏族牧民朝圣的纪录片,他积攒了很多年的钱,然后用一台四轮拖拉机拉上家当和老婆孩子,赶着几头牛就上了去往拉萨的路。路途上风餐露宿,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的妻子要生孩子难产,不知道是不是神在保佑他们,孩子最终生下来了,就是吃着那几头牛的奶长大,一步一跪拜赶到拉萨朝拜后回到家,那孩子都好几岁了。我觉得他们是用意志品质生活,用精神力量写诗的人。我在荧屏上一路跟随他们的脚步,洒下无数的泪水,那是洗涤我自己灵魂的眼泪。老陈醋的作品把我带入了那个情节,对于宗教的信仰,几乎是个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清的话题,只有“匍匐下去的那一刻/大地”才会“把他接住/拥抱的那么紧”,灵魂的皈依,精神的升华,这些摸不着看不见的事物不是不存在,只是它们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罢了。诗人首先要做到有文化,才能对世间万物有一个合理的审视和正确的理解。然后才能升华精神境界,去理解那些精神层面的事物。文化的修养看似容易却也有难度,有很多人以文化人自居,这本身就有问题。一个有文化的人,一定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虚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只有达到了这样的文化根基,才有触摸精神高度的梯子。读老陈醋的文字,总能感觉到他探求精神层面的痕迹,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诗人不是写出来的,他应该是修炼出来的,有着坚不可摧的骨骼和高昂的头颅。诗的魅力让我想到了如此多的话题,虽然脑子一直在奔跑,时间很晚了,还是打住吧。最后告诉大家一句要紧的话,诗不要写的过满,要留下想象的空间,好让读者的想象奔跑,就像老陈醋这首《匍匐的高度》一样。



匍匐的高度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79745&fromuid=90628
(出处: 中国诗歌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6 09: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之岸诗友辛苦!问好两位诗友,向两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19 23:06 , Processed in 0.11061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