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3|回复: 1

渔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9 23: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梓谷 于 2018-10-19 23:05 编辑



        我的故乡不是湖村,而是在鄂南的一个小山村。我在家乡的少年时代农村还是人民公社。记得每年到了十冬腊月,生产队都要将将鱼塘用抽水机抽干,或者干脆将塘坝挖开把水放干,将鱼捕捞上来,乡下叫“起鱼”。鱼“起来”以后,按社员全年工分总额分给各家各户。队里分的这些鱼,再称上几斤猪肉,腌制好后,一起挂在烧着柴火的火塘上方慢慢熏烤,这就是当时家乡绝大多数农户人家年货中的核心内容了。


       当鱼塘中的水渐渐变少变浅,养了一年的鱼儿们先是纷纷露出乌黑发亮的背脊,然后在浅水中形成白花花一片,活蹦乱跳,好不令人欢喜。那个年代,乡村对鱼的分类和评价标准,在现在的城里人看来可能匪夷所思。乡民们将塘里的鱼分为家鱼和野鱼。家鱼主要指鲢鱼、草鱼、鲤鱼、青鱼、杆鱼等,而一些在今天被城里人特别看好的甲鱼、乌龟、泥鳅、鳝鱼甚至鲫鱼之类,在村民的眼中几乎就算不上鱼了。我经常看见有社员把从泥水里抓到的乌龟狠狠地甩出去好远!待到塘中的家鱼“起”完后,生产队长大手一挥:“放野!”几十个眼巴巴地等在岸上的孩子呼拉一声,像一群鸭子般扑向塘里的泥水中,开始抢着抓野鱼了。

        这种弄干塘里的水然后抓鱼的机会,一年基本上只有一次,既满足不了乡村少年愚顽好胜的心理,也不符合村民们希望偶尔有点鱼虾来调济一下一日三餐清汤寡水生活的愿望。又何况十冬腊月天气太冷,孩子们在泥水中冻得哆哆嗦嗦,有时鱼还没抓着一条,鼻涕已经吊成一串了。因此,当时村里的伙伴一般喜欢在天气暖和的季节,尤其是是放暑假后,结伴到离村较远的水库或湖泊中去抓鱼。那些地方既可抓鱼,又能戏水。记得当时大家常去一个离家七、八里的地方,准确名字记得不太清楚了,好像是叫小鸭湖或大鸭湖,位置距离现在的车埠镇不远。

        我当时大约小学四年级,星期六放学回家边放牛边把当天的作业做完,星期天如果天晴,吃过早饭,扛上鱼罾鱼罩等渔具,与村里的伙伴们一起出发了。湖的浅水区大约水深及股,大家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用鱼罩或用赶罾拉开阵势,想给鱼儿们来个“天罗地网”,但由于湖面较宽,一百条中最少有九十五条是漏网之鱼。当然,总会有“鱼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时候。当鱼罩中出现撞击感,赶罾里发生弹跳感,那就是最令人激动或者说幸福的时刻了!


        我抓鱼的天赋极差,水平总是遥遥落后于同龄孩子。主要表现为:一是抓得很少。有时累了大半天而所获寥寥无几,比我小两岁的弟弟捉的都比我多!二是反应迟钝。有一次在水中忙了半上午,终于有一条八九两的鲫鱼被撵进了赶罾,我先是手忙脚乱地抓起来,却没顺理成章地放进鱼篓,而是得意忘形地拿在手上向大家炫耀。谁知那鱼一个扭弹,从我手中挣脱,重新回到了湖中,摇头摆尾不再来了!


        这些被当作野鱼的种类中有一种鱼长得很特别:脑袋大而扁,尾巴细而薄,大扁嘴上长着胡须,浑身滑溜溜的胜过泥鳅。特别不好抓,这就是鲶鱼。说来这鲶鱼可是咱们赤壁的名鱼啊!限于篇幅,我在本文中不展开了,有时间我会专门谈一下鲶鱼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0 02: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夜读佳作!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9 01:57 , Processed in 0.07764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