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2|回复: 4

夏寒:读组诗《历经黑暗的花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8 08: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秋野珺雪 于 2018-12-18 08:38 编辑

东边的日出,是躲在西山的光芒
——读组诗《历经黑暗的花朵》

夏寒


最近,读广东诗人刘春潮的组诗《历经黑暗的花朵》,使我想起了智利当代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说的话:“诗人的生活必然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反映,这是艺术的规律,也是人生的一条规律。”,刘春潮不仅仅是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位画家,具有这样双重背景的人创作的诗歌,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在诗里表现出“画”,我甚至敢于相信他的画里也一定有“诗”的存在。因为,一个成熟的诗人和画家,是逃不出艺术规律和人生规律的,刘春潮当然也不能例外。
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情画意”,一种是诗情里的“画”,还有一种是画意里的“诗”,另外一种是自然风光里二者兼而有之的“诗情画意”,而我要说的是前二者,也就是诗情里的“画”和画意里的“诗”。就像这组开篇之作《雨》:

“雨落在风中
雨落进雨里
雨落入水塘
满满一池空

这首仅仅20字的小诗,也许是200字,甚至2000字也难以抵达的深度,可在一位诗人兼画家的笔下,却达到了一个新的异样的高度。我猜想,他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其心里一定也在用画笔构思和描摹:让雨在风中落下,再让雨在雨中浓郁并交织成雨线,最后再让雨落进水塘,于是“雨”则变为“水”,而“雨”变成“水”之后,“雨”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满满一池空”也就顺理成章了。可是,这“空”真的是“空”吗?当然不是,这“空”即是“满”,再进一步推论,如果到了最后,用的不是“空”,而是“满”会怎样呢?我在此不妨直言了,这首诗成功与否关键就在这一个字,如果说绝和妙也在于这一个“空”字,这个“空”字,是表现由“飞落的雨”变为“池塘的水”的蜕变的过程。这首诗虽小,但却饱含着一个大道理,饱含着一个深刻的思索,是“雨作”之绝唱!
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就像刘春潮所写的自然界中的《藤蔓》《两只蚂蚁》和《黑暗》是否在印证这个理论呢?很显然,诗人在赞美《藤蔓》积极向上的精神,写出了隐藏的一种思想“有的人被不合理地限制着发挥能量;有的人尽管被限制,但并没有被真正限制住”,藤蔓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是“它们永远在漫过/自己的头顶的路上”,在“不停地”追求和进取,当然,作为自然界的物种,它融入自然(对人而言是社会),也应该与人类和谐共生。因此,即使有时被限制了,但依然可以“长出想象”,这首诗寓意深长。而《两只蚂蚁》呢?它们在沙漠偶遇,用触角碰了碰对方,然后背道而驰,由于各自走了不同的路,因此:

“一个在沙漠边界
迎来了日出
另一个
坠入了黄昏

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人,走不同的路,会遇到不同的风景;人,走不同的路,也会有不同的命运”。刘春潮的诗,大多都很短小,但行走在这“短小”的路上,我们却要走走停停,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行。相反,如果你走马观花地掠过,那么所收获的恐怕也只有虚无,就像《黑暗》,在黑暗的角落抽烟/每吸一口/火光便照亮一次/脸部的黑暗”,这是对人生的思索,“当黑暗停止/黑暗会渐渐蔓延/成为更大的黑暗”,这是把思索进一步递进,“当黑暗停止/黑暗会渐渐蔓延/成为更大的黑暗”,至此,已经攀升到了对生命思索的高度,“当烟火彻底熄灭/黑暗却随黑暗消失/黑暗无所谓黑暗”,试想一下,当人的生命终止,被划上句号的时候,“黑暗”还存在吗?即使有“火光(烟火)”,我们也是看不见的,因而“黑暗(也)无所谓黑暗”,这首深刻反映“生与死”,写“阴阳”两界的诗是深刻的,当人到了另一个世界之后,“黑暗(也)/只剩下白本身”了。在这个世界上,该“黑暗”的时候,必然要黑,正如该“光明(或烟火)”必须光明是同样的道理。

相对上述的诗歌而言,他的《风声》《种石》更为抽象,他写风看不见的魂魄/穿越我的身体”,这种虚实结合并以拟人的写法,为诗歌增强了极大的感染力,“石头怀孕/可我打不开/它的铁石心肠/不会走漏半点风声”,这石头已经活起来了,而《种石》的创作手法,似乎与《风声》有某些异曲同工之妙,眼泪种下的石头/开出了花”,紧接着“花朵盲了的双眼/才看见你”,诗人构建的这种虚幻的场景拉到现实之中,在“石头和泪水捏出的宇宙/容不下一个我”中打开了一个新的宇宙空间,尽管“容不下我”,但完全可以容下“我的思想”和诗歌的空灵,就像《盲人的春天》,诗人从盲人的角度写春天“在心中发芽”一个“藏着”的“阳光”,以及“读不懂的密报”(是什么呢?当然是:初春的绿芽),在干什么呢?答案:“正酝酿一场风雪”!

“桃花盛开时
美,便没了次序
春天去意已绝
历经黑暗的花朵
自带光芒

究竟何为风,又何为雪呢?桃花盛开,是春风催开的,“风”并不见,但隐藏在桃花盛开里,而桃花即为雪。这首诗第一节的“正酝酿(的)一场风雪”,是在第二节开头的“桃花盛开时”,在“千树万树桃花开”的春天里被淹没,美当然没了次序,写到这里,诗人笔锋一转“春天去意已绝”,即刻在美中产生了忧患意识。接着,又从盲人的眼里写到“历经黑暗的花朵/自带光芒”,黑暗,是制造光芒的工厂和平台,诗人用盲人的看不见“他梦中的花朵/有名有姓”,反衬出了世界的美丽、世界的光芒,尤其从黑暗中走出的花朵自带的光芒,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正如泰戈尔说的“思想以自己的言语喂养它自己,而成长起来。”,

这里的《芒果花开》澎湃之后,归于平静,铺满芒果花的草地,如我日渐破碎的山河与《冬雨我用一张白纸/预埋下这个冬天”,“随后我吐出/两个烟圈/看它们在空中碰撞 撕扯/最后同归于尽”,同样是“言语喂养思想”的。

我不得不承认,《一只专心致志吃草的羊》深深地打动了我并与我内心在不停地碰撞,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因此,我牵头,我们联袂搞了音乐诗剧《天边草原有一只羊》,受到了读者、听众的普遍欢迎与关注。刘春潮以平静的方式叙述真的很远的那种孤独,那种孤独的远;“真的很美”的那种风吹草低的美。虽是极普通的文字,却让我深深感到那情那景使人心疼并感动着,“一只羊在专心致志的吃草/完全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诗意是你说的/它不理会这些/一只专心致志吃草的羊/它只关心眼前的事物”……这幅画面,也许是许多人都想往的环境和生活。
这只羊的生活,代表着一种美好;这种环境却又是一种孤独的美好:

“一只羊在专心致志的吃草
它细细咀嚼着脚下的青草
连同游移在草叶上
细碎的阳光

诗人刘春潮反复渲染“一只羊在专心致志的吃草”,把读者的心境、思绪一步步带到草原,让你慢慢地去感受草原,感受草原上在吃草的羊以及周围的环境,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动,尤其“它细细咀嚼着脚下的青草”“连同游移在草叶上/细碎的阳光”,把诗意推向了咀嚼“游移在草叶上细碎的阳光”之上。这里要说的是“阳光”能咀嚼吗?当然能。因为它是“游移在草叶上”的,因此,咀嚼了草叶,也就咀嚼了阳光,咀嚼了阳光,羊的心中则充满了阳光,那只羊心中充满的阳光,也同样会使我们的心中得以明亮……

如果说刘春潮的组诗《历经黑暗的花朵》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么就是“东边的日出,是躲在西山的光芒”,我为什么这么说呢?他的诗,往往是表面看似是浅显的,实则是在浅显中隐藏着巨大的玄机。他写东,而你不能被迷惑,一定要学会到西边去寻找答案;他说“东边的日出”,而你一定要在西山上去寻找它的光芒。这使我想起了德国哲学家尼采说的一句话“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那么,反观刘春朝的诗,是否对于有些看不懂或似懂非懂的读者正是如此呢?
2018.12.15,20:38








历经黑暗的花朵(组诗)
刘春潮




雨落在风中
雨落进雨里
雨落入水塘
满满一池空

藤蔓

我喜欢藤蔓植物
如果不人为的
加以限制
它们甚至可以
长出你的想象
它们可以不停的生长
不停的  这多好
它们永远在漫过
自己的头顶的路上


两只蚂蚁

两只蚂蚁
在沙漠中偶遇

它们用触角
碰了碰对方
然后,背道而驰

一个在沙漠边界
迎来了日出
另一个
坠入了黄昏


黑暗

黑暗
在黑暗的角落抽烟
每吸一口
火光便照亮一次
脸部的黑暗
当黑暗停止
黑暗会渐渐蔓延
成为更大的黑暗
当烟火彻底熄灭
黑暗却随黑暗消失
黑暗无所谓黑暗
黑暗
只剩下白本身


风声

我看不到风
只是头发在后移
树叶落满一地
还有它们
看不见的魂魄
穿越我的身体

风在吹我
我一动不动
而石头怀孕
可我打不开
它的铁石心肠
不会走漏半点风声

种石

这么快
我用眼泪种下的石头
开出了花

这么慢
我用花朵盲了的双眼
才看见你

这么无常
石头和泪水捏出的宇宙
容不下一个我


盲人的春天

在心中发芽时
它藏着阳光
读不懂的密报
初春的绿芽
正酝酿一场风雪

桃花盛开时
美,便没了次序
春天去意已绝
历经黑暗的花朵
自带光芒

盲人是清醒的
他笔下的苍生
目光如炬
他梦中的花朵
有名有姓


芒果花开

她们来得悄无声息
仿佛一夜间
站满了整个枝头
这些汹涌的花朵
澎湃之后
终会归于平静
这些为结果而来的花朵
注定都是过客
她们过早的涉入
春天的禁区
也将最先被冬雪所覆盖
  多么奢侈的阳光
铺满芒果花的草地
如我日渐破碎的山河
繁花似锦
一片荒芜

冬雨

我用一张白纸
预埋下这个冬天
第一场雨
透明加彻骨的寒冷

我最先抛出一群人
行色匆匆
他们包裹着自己
赶赴着言不由衷的约会

随后我吐出
两个烟圈
看它们在空中碰撞 撕扯
最后同归于尽

我把纸烧掉
有人在季节的拐角处
消失


一只专心致志吃草的羊

真的很远
让人觉得孤独的那种远
我从那里经过
无意沾走两袖花香

真的很美
风吹草低的那种美
一只羊在专心致志的吃草
完全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
诗意是你说的
它不理会这些
一只专心致志吃草的羊
它只关心眼前的事物

一只羊在专心致志的吃草
它细细咀嚼着脚下的青草
连同游移在草叶上
细碎的阳光



    刘春潮,生于云南临沧。白族,画家、诗人。现为珠海古元美术馆馆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秘书长。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展览,获《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等奖项。发表于《美术》等刊物。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等机构及国际友人收藏。
    在美国、德国、芬兰、西班牙、泰国、日本、尼泊尔、澳大利亚等国,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及港澳台地区举办《刘春潮艺术作品展》。被美国时代广场,《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报道。被评为“最具学术潜力和市场价值的艺术家”。应《美术报》之邀,主持“漆画之纬/中国漆画的绘画性”学术论坛;应《美术观察》之邀主持“构建当代中国美术评价体系”学术研讨会;应中国美术家协会之邀,主持“水之纬/中国水彩,粉画的现代性和民族性”学术论坛。诗歌获“全国青年诗人诗歌大赛”二等奖等,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入选《新诗百年》《新世纪诗典》等选本。出版个人诗集《空椅子》《感谢水》《事实如此》。结业于“广东省第九届诗歌高级研修班” 、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期少数民族创作培训班。2016年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广东省作家协会等单位主办“我不能企及头顶上的事物——刘春潮诗歌研讨会”。2018年应邀出席“2018英国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并在艺术节上举办《莲知般若/诗画剑桥——刘春潮漆画艺术展》,获“徐志摩艺术奖”。

    ■夏寒,《中国散文诗》年选主编,当代诗人。在国内外100多家主流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0多篇(首),主编、选编各种出版物60多种。散文诗、诗歌入选权威选本、年度选本60多种(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8 09: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9 04: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佳作分享!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9 07: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佳作妙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9 09:4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诗好评!手机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19 09:32 , Processed in 0.08211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