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6|回复: 3

网友点评刘合军诗集《外来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5 18: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秋野珺雪 于 2019-1-6 09:29 编辑

网友点评——


城春草木:刘合军的诗意之旅

无疑,合军是这个时代的不合时宜者,当众声喧哗,在或颂歌高奏,或“举皆太平”的狂欢中,他却于人群中孤独转身,开始了一个人的诗意之旅。
    “一棵树被拖进了风烛残年,虫子就掏空了它”。他对这个时代,有着本能的抗拒。 人间的晦与暗,芒与刺,罪与罚,当拔剑踌躇,四顾苍茫,在“时间的俘虏”里,他走出了一个人的“孤独的盛宴”,粗糙尖厉夹带着呼啸的语句,犹如平地惊雷,果敢地向时代叫板。
    他是这个世界的质疑者,追索者,伤怀的是城堡的“旧时之灯”与现实之殇。“要么我什么也不是,要么我是一个民族”;当“幽暗的灵魂哭泣喊叫”时,在求索与幻灭中,唯一可慰的,是备受折磨的精神之光,而他目光所注视的,是大地上那些被遮蔽的艰辛的劳作者,卑微如草芥的苦难支撑者,行走于漫漫长夜的独旅者,然而,他血液里奔流的,却是澎湃的巨澜,骨子里挺着的,永远是那股倔劲。因而,伤悼与缅怀,流逝与苍茫,构成了他诗写的永恒主题。
    一个真正的智写者,他不会熟门熟路地走向指定的门牌,他必定经历一场悲壮的赴蹈,他灵魂的奔赴必然迎向地狱式的淬炼,其后劲的爆发力一定是绵柔沉遒,坚实果决。所以,合军有诗云,“地上喷出火焰,烧出灵魂的证词”。这样的证词,是刀锋与枷锁,是海水与火焰,是沸腾的勇士之血。
    “上帝赐给了我人间,我却为灵魂奔波”。合军这样的个性诗人,他的诗当然不是为某些人准备的,他从不“刻意”自己,更不“刻意”他人。他拒绝的是“日常的平庸”,不屑的是“合理的诗意”,而其“反抒情”文字,早已与读者形成了一种遥远的默契。
红力:自然的启示
——读刘合军《这棵树病了》
    读得诗越来越多,便对诗的质地越来越挑剔。对诗歌语言的表达也越来越挑剔。往往很多诗是一读它的语言,便不想再读下去。有些虽然免强读下去,但由于诗意的表达或许是没有新意,或许是过于平淡而味同嚼蜡,读而即忘。
    但刘合军的《这棵树病了》一读便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带给我深深的思考。我家小区物业昨天通知最近几天小区要给树木统一打药,以防治美国大白蛾病虫害的蔓延。我也经常看到小区里某棵树被挂上了吊瓶。但我从来没有想到会存在这样深刻的一首诗。我可能就是诗中所说的麻木的众草吧。《这棵树病了》所包含的隐喻是明确的,也是丰富的。它是来自于自然之象的启示。一棵树的死亡有很多的原因。风烛残年是一种宿命。但蛀虫的侵害却是一种不幸。一棵树一旦染上蛀虫,就难逃枯死的厄运。而蛀虫似乎从不在乎这些。
    我更想说的是,刘合军在该诗中所呈现的想象力。“天空堆满石头”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如果真是天空堆满石头是不是随时有砸下来的危险。如果天空堆满了石头,那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的荒凉。但诗人仿佛真的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并且用这样的景象启示我们。让我们有种人人自危之感。即使麻木的众草恐怕也难逃厄运吧。当一片叶子被迫从窗户的缝隙飘下时,也许我们都是麻木的。但“不久还会有许多青春的叶子/像白鸟一样落下来”,这就是即将发生的事实。这就是一片树叶和一树树叶的关系。当蛀虫出现时,哪一片树叶都别幻想逃脱厄运。我们都将是我们麻木的受害者。即使虫子也一样,当他们贪婪地刨根时,当他们祈祷自身万寿无疆的时候,他们也一样难逃毁灭的厄运。
自然的启示就在那里。自然的启示就在刘合军这首《这棵树病了》的诗里。

红朵:惊悚于他的深度意象

刘合军的诗,有着强烈的深度意象特征。诗歌以意象说话,每一句都有着耐人寻味的诗思。他的诗精短凝练、成熟厚重,题材广泛,意有所指,画面感极强。《大海里住着神》题目就富含哲思,整首诗气息连贯,虽是短制却跌宕起伏,流转自如。面对大海,诗人窥见了“故乡的云朵,山坳,羊群/山坳里的土丘,茅草和秋风陪着母亲”,此时,思乡之情袅袅升起。一说到母亲,诗人想必是柔肠百转的,他感叹道:夕阳落下来,整个海面就归上帝/母亲和我都是上帝的仆人/一个沉在水㡳,一个浮在水上。”上帝才是大海的掌控者,这大海不是单纯意义的海,而是包罗人间万象的镜像。这里,我们似乎听到了作为渺小的人的一声叹息,在大海面前,我们是无力的、无奈的。诗人继续展开想象,抒发这种微小之叹:“我用朽木一样的肉体切开水面/听到海鸥叫出伤口疼痛/波涛发出疲惫的呻吟/挣脱黑暗的浪花正死去活来”。“朽木一样的肉体”,人到中年的我们何尝不是?在善感的诗人眼里,海鸥的伤痛、波涛的呻吟、挣脱黑暗的浪花都是自己的化身,所经历的一切疼痛都是上帝的馈赠。最后,诗人笔锋一转,以“星宿散去/大地只剩喧哗/千帆亦旧,尘埃如旧”结尾,简短有力,人世继续喧嚣忙碌,不会因为谁曾痛过而停顿一秒。诗人对意象的采撷仿若信手拈来,其妥帖巧妙令人惊叹。全诗分别阐述了与母亲、与自我以及与整个大地的关系,有点有面,又借用大海的意象把一种无奈和沧桑的痛感寄寓其中。
在《雨不知道改朝换代》中,这雨“滴在坑里,滴在城头都是自己的命/在檐下吊着和绞碎漩涡都成流水/托着那些风云的船去了彼岸/去了轮番飞转的舞台”,是各种人生的囊括,最后都去了轮回的舞台。诗人的神思飞扬,同时也深深地看透了人世,对这些雨,他抱以悲悯之心。这雨,继续下落,我们便看到逐渐放大的镜头,进行了细腻的神态描摹:“趴在菜地里的老农/挂在她的眼角/四野微茫”。老农趴在菜地里,脸上挂着泪滴,为什么作者没有明说,但读者
可以抓住“面目全非”展开思考。由此,诗歌含蓄地有了大容量,叙事诗可以提炼成这样的意象,诗人未加以一字评论,真的十分高妙。这雨,是善变的,既是悲凉的生命象征,也是眼角的一滴泪。这首诗,诗人从面到点,凸显了一位菜农悲伤的面容。
    《山界》则以周遭事物的平静衬托蛙声的不平静,“单薄声音,似乎潜藏不安动机/这个角落,是留给他们申辩是非的场所”,谁发出过这样的不平之音?诗人心里显然想到了此类人的故事,而他们的申辩,显得那样无力,无法掀开这种种平静的表象。“阳光在水上布施了万片荷叶/不知哪一片,是载动他们的船”,阳光是仁慈的,结尾有点亮色,却仍透着无奈。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娴熟运用意象,构筑了特定的场景,并把要表达的情绪合理地安置其中。
    《这棵树病了》,这是一棵病入膏肓的树,有虫子掏空它,有堆满石头的天空砸向它,无辜的叶子只能跳下来,人们的灵魂都已成麻木的众草。这是多么悲哀的叹息,这棵树还卷走了青春的叶子。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在伸长着脖子的看客面前跳楼自杀的女孩,看到了躺在马路上无人施救而被辗轧致死的白衣姑娘,看到了贪婪的眼睛。这个冷漠的社会是由千万片叶子构成的,不该逝去的年轻生命陨落,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使诗人深感忧虑。“而那些啄食的虫子们/才不在乎明天,他们要刨根/祈祷万年不死”,对这些贪腐之辈和以咀嚼他人痛苦为乐的“虫子”们,诗人发出了愤怒的谴责。这首诗是对这个时代的痛斥。
    《远方是零》讽刺了无聊的诗人们相互争论、喋喋不休,其实在刘合军老师看来,写的不过都是失去灵气与担当的文字,分行文字就像“僵死的尸骨”,毫无存在价值。可是,诗人们自己飘飘然,大言不惭地自夸。这首诗非常犀利,读了也让我汗颜。
    如果说,前面几首或悲悯,或暗讽,那么,刘合军老师也含有诗人柔情的一面。《一转身,你就带走了我全部的体温》我解读为一首爱情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丢了什么/找什么,找什么呀/四壁寂静,弹回原声”,那种爱而不得,无处寻找的空落之感,刻画得极为细腻动人。
    刘合军老师的诗,以意象建构诗境,手法多样,其中蕴含的对于社会的反省,对于人类命运的追问,对于弱小者的同情无不给人以精神上的洗礼。同时,诗歌含蓄委婉,曲折丰富,收缩自如,值得反复品味。

只蝶痴梦:他的诗歌语言气象万千

喜欢读诗人刘合军的诗由来已久。喜欢读的原因不止是诗人诗歌中流露出的对世界透彻的洞察,对生命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那种对丑恶的无情鞭挞。还有一点深深吸引我驻足的是诗人诗歌语言中的万千气象。
    比如诗人这首《大海里面住着神》这首怀念母亲的诗。被诗人用不落窠臼的奇绝意像给予读者以清新的心灵冲击。他写伶仃洋的深水里浮着故乡的云朵,山坳,羊群这视觉意像的看似自然而然的颠倒,却显现出诗人深厚的诗歌功底。浑然天成的意像打开了诗歌的格局。
    “山坳里的土丘,茅草和秋风陪着母亲/夕阳落下来,整个海面就归上帝/母亲和我都是上帝的仆人/一个沉在水㡳,一个浮在水上”。在这里的海是黑夜里的黑暗之海。诗人用这种方式写他与母亲一个沉在水底,一个浮在水面的阴阳两隔。接着诗人写到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痛“我用朽木一样的肉体切开水面/听到海鸥叫出伤口疼痛/波涛发出疲惫的呻吟/挣脱黑暗的浪花正死去活来”。在这里,海鸥的嘶叫,波涛的呻吟以及浪花挣脱黑暗的死去活来,都是诗人对母亲怀念之烈的挣扎。最终,“星宿散去/大地只剩喧哗/千帆亦旧,尘埃如旧”。诗人在黎明之后,才度过了这漫长的怀念母亲的黑夜之海。大海里住着的神,就是诗人摧心怀念的母亲。
    诗人在他的《雨不知道改朝换代》一诗中,也是在用他独特的意像来表达自己的乡愁。他以雨滴滴在世界的不同角落的各种形态的不同命运,来呈现异乡游子的不同命运。而打向老农的雨滴,像极了游子扑向母亲怀抱的身影。而挂在她的眼角的是母亲思儿的泪水,还是雨水?是妻子期盼的泪水,还是雨水?四野微茫中是诗歌意象的苍茫。这今古不变的雨,有着千古不变的乡愁。
    诗人在《山界》一诗中,所呈现出的平静中的不平静。令世间生命众生求度的场景宏阔地展现出来。诗人在写青蛙的生存状况。而真正映射出的却是芸芸众生在世间的生活。他们在看似平静的现实中,会遭遇怎样的不平静?他们申辩是非的场所又在哪里?而阳光布施给青蛙的万片荷叶,是否可以度众生去平安幸福的彼岸?   
    《这棵树病了》与《远方是零》这两首诗写作时间诗人虽然相隔了二十几天,却有着极其相似的语言气象。虫子掏空的树。天空堆满 的石头。这两首诗歌纷纭并列的一些意像,立体而多维。诗人诗歌的造境艺术在这两首诗中可略见一斑。而其诗歌内涵中对黑暗的鞭挞与嘲讽也是锋利如刀的。
    诗人在《一转身,你就带走了我全部的体温》 中,所营造出的沉闷 压抑的气氛。让生命清醒地感觉到了一种痛的真实。一种对生命的反思,对世界的审视。那只灵魂的小鸟,是诗人的生命之灯。
    诗歌意象的新奇与诗歌语言的迤逦。是诗歌 生命的常青树。诗人刘合军的诗歌生命,有着长青的大趋势。

黄文庆:天地间无物不可入诗

读刘合军的诗,最深刻的感受是,他和天地作精神往来的自然和随性。天地万物无不具有诗意,没有局限于某一些常用意象而反复洗牌。意象偏僻、荒远和奇异,能把人带入新鲜的诗境。随看现代诗坛,停尸房、纹青、刀刃、火葬厂的烟囱、骨灰、监狱、结婚证、遗像、打炮……等等极端刺激的词大行其道,大家比赛着看谁写得阴损、血腥、恐怖、惊悚,刘合军却远离此种恶俗,真心感物,真心造境、真心寄意。所以他的诗是“无时代病”的诗,是不用极端词作噱头的诗,不人云亦云复制名诗的诗。
    在他的这一组诗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如下几首——
    《大海里住着神》,这首诗里的意象并不繁复,主要有大海、故乡、上帝、母亲和我,可诗人就是通过这有限的意象变幻着诡谲的意境,生发出富有张力和形而上幻觉的诗意。诗歌一开头就营造出让人惊异的画面,“伶仃洋的深水里,浮着故乡的云朵,山坳,羊群”,伶仃洋是写实,也是用典,写出了游子漂泊天涯海角的孤独无依,正因如此,恍惚之间,他把海水里的波光倒影看成了故乡的的图景,由故乡想到母亲,由母亲的风烛残年想到的黑夜降临海上,上帝收复了自己的领地。大海动荡却永恒,无论自己还是母亲,都是容易朽烂的木头或船只,和大海厮守,最后又被大海带走、溶没。无论是母亲还是自己,都会在天海之间,如海本身一样,死灭、转世、再生,成为别的形态。与其说大海里住着神,毋宁说天地的所有时空、所有事物里无不住着神,陶醉、挣扎,幻灭、重生,这就是神的游戏,也就是沧桑的真相。读此诗让人想起坡翁的前后赤壁赋,穿越地狱般的疼痛,终于悟到了物质和生命的真谛。
    《雨不知道改朝换代》,写雨的被存在,写它的命是无常的,并由雨折射人间世事的多变、怪异和荒诞——“轮番飞转的舞台”,“面目全非的戏”。雨仿佛就是日本夏目簌石小说里的“那只猫”,看尽人间真相,自己也被命运尽情摆布。
    《这棵树病了》的中心意象是一棵树,它因虫子掏空、天空的沉重压力、众草麻木、火焰烧毁灵魂的证词而得“病”,而且病得不轻,几乎不可救药。而虫子依然如故,要彻底把它拖入死亡。所以,这首诗所具有的忧患意识是很强烈的,可以让人想到任何一个渐渐被噬空而被拖进风烛残年的事物,通过所指达到无限多的能指。因此,具有了寓言、预言、象征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5 20: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文!欣赏笔尖才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5 20: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军是这个时代的不合时宜者,当众声喧哗,在或颂歌高奏,或“举皆太平”的狂欢中,他却于人群中孤独转身,开始了一个人的诗意之旅。
开头这段不错。作家和诗人应该坚持自己的个性,不能凑热闹,必须忍受孤独,走自己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6 14: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致的评析。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8 16:06 , Processed in 0.10117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