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5|回复: 4

对诗学的一点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7 06: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戴墨镜的阿Q 于 2019-2-17 08:26 编辑

       对诗学的一点探讨

        诗,故名思义是一种以文字的方式去宏扬佛性、佛意,它应该是有禅性、悟性的文体。让人们去崇尚和向往,讲真、善、美,写出本质(内涵)的东西 ,去发人深思,并从中汲取所需的养分,得以教化育人。它是真实存在的,不存在虚拟,而虚拟出来的某一种情或境,也只是为反映某一真实的情感去做铺垫。
        从古至今, 历代都有著名的诗人,他们以一支孤独之笔,写尽生、民情、民怨、民愤。让世人去翻阅、品读历代的生活情趣,这里有仕大夫,有平民百姓,他们各自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畅写民情。诗就这样产生,并得以发展和完善传承。
        无根之木,不可独活。诗也一样,脱离开本质(也就是接地气),仅凭虚构、畅想,文体就失去了滋养它赖以存活的本体,如空中之花,虽然璀璨夺目但持久不了多久。
        诗贵朴实,却能反映生活中的真。从最朴素的语言开始,从臻深的情感处收笔,去感叹或思考 。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让读诗的人产生心的共鸣,达到写作的目的。
        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历朝历代不缺诗人,却缺优秀的诗人,缺少流传千古的名诗、名句。优秀的诗人是孤独的,以孤独的目光洞察尘世,以孤独的内心去感悟人生,直到让他们脱离开熙熙攘攘的人群。所以,就有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的旷世孤独!
        诗人是所有孤独的集合体,他们往往被世人误解、误导而难以接受。所以,诗人又是忧郁、苦闷的,渴望被人理解与接受的矛盾体。他们有一双不同常人的眼睛,常常会在一些看似平常的微小的事物中触碰到灵感,迸发出诗意。这正是让一般人怀疑自己智商的所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就是诗人的目光,因为诗人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诗,与文凭、学识无关, 是一种潜在的智慧,也可以说与生俱来,有一颗天生的诗心,如诗人顾城,在十几岁时就写下了:“黑夜给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向往光明。“的名句。先不说这是不是一次文字的巧合,而这确实是一次先天诗心的体现验证。有人写了一辈子诗,有上万首作品,也只能仅仅是一个数字,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如乾隆皇帝。
        诗,没有派别,无须拉帮立派。不要去执意去批评口语诗,它更接近民生和民情,更有乡土情怀。也决不能容忍口水诗,如果谁能把只有口水味的诗集从扉页开始认真的读完,并津津乐道,应该尊敬他坚定的毅力和顽固不化的决心,一心赴死的人,就是苦海,也能让他想象成天堂。口水诗恰好作到了这一点,随手画出一个圈,它就是发光的太阳,并暗自庆幸与欢喜,认为自己就是伟大的诗人。其实他错了,他只是离诗越走越远。
口水诗以它的易懂、有趣的搞笑,它的低俗而赢得大众的眼球,写口水诗的“诗人”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诗人是孤独的,从内心向外孤独!
        当今社会是一个用钱字说话社会,经济主宰、垄断了人们的头脑。人们也想通过一些趣味、搞笑、易懂的文字来缓解一下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所以言情刊物在泛滥,封面、内容以虚构出一系列美女的生活和所作所为充斥着人们的眼睛。所以就有了艳情诗,下半身诗,即使是一种苗头,却显露出了它的生命力。
        人类太空虚,太好奇了!创造出许多不可能。文艺界一样,频繁的科幻影片,科幻文学等。而诗学犹如一位矜持的女子,保守在自己虚构的三分幽怨里,甚至有些在无病呻吟……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利用诗歌发声(《乐府诗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人们表达思想和爱慕之情是含蓄蕴藉的,常常把情感隐藏在字句当中,唯有品和悟,才能觉察出心声和甜美来,所以诗文又称作雅韵。现在变了,写诗的比读诗的多,仿佛只要以长短句分行的形式写出来就是诗,而忽略了诗的典雅、含蓄,耐品和悟道,使人们失去了对读诗的兴趣。网络诗社多如牛毛,伪诗人之间互相吹棒,又使文章失去了它的可读性,继而慢慢失去了彰显风流的舞台。诗人们不再讲究语言、韵律、结构和内容,是不是真正的能让人去称赞叫好,写出来就是诗,对写作缺乏严谨的态度,不去探讨自己到底那儿缺陷,不去寻找自己的弱点,这也是诗走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诗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想通过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想让人去读懂,理解,也想把心掏出来摆在众人面前。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真正的诗人,首先看他有没有一颗诗心,有诗心的人,会通过自己的文字表露出来。
诗是纯洁的,纯洁的不允许有一点瑕疵,更不能用污秽的语言去亵渎。诗如一位纯情的少女,充满着憧憬,隐含着羞涩。当她如一枝亭亭玉立的青莲站在众人面前,让人去欣赏她的美,她的典雅与高贵。谁还舍得用乱七八糟的污秽语言去玷污她的美?
         诗学是文学的一分支,同样也是一种人们对爱情、生活、理想的表达方式。古代人保守,通常把爱情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赋以音韵,以一种氛围借丝弦之音弹奏出来,从而让诗意体现的不露声色,这就是诗的力量,从柔弱处打动人心。
        诗学又是禅学,是讲禅性的。参禅悟道,使人们读出作人处世的哲理,同时又是一种静态的呈现。心要净,要静,静的能感觉出心的跳动,静的没有杂念,要对每一喻体,要有恭敬之心,崇尚之心,赞美之心。
        步入庙堂,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敬畏,是感恩。因敬畏感恩而缄口不言,唯有在心中祈福,这也就是诗的初步写作,而经文又是一册册醒世铭言的诗学文字。学诗不可不读佛,自有禅音在其中。所以,真正的诗学,是不允许有艳诗,下半身诗出现的,即使隐含,也都是对诗学的亵渎,因为诗中有佛音。佛门总隐立在高山之上,密林之中,以幽静和高远彰显佛法的神圣,这也是诗学的神圣之处。
        不可乱折花草,它正潜心修行。不可妄言乱语,恐扰僧人诵经。诗,本身就是一种度劫自身的文体,写诗就是一种自身的闭关修行。诗让人孤独,知音会越来越少,足下的路也会越走越窄。所以起初写诗的人很多,而到最后不离不弃,坚持写作的却没有几人。
        写到这里,让我想到了斧头和铁轨,让我想到了那些自杀的诗人。想到了不被世人认可,让寂寞和孤独墔垮了意志的海子,姑且不去谈论他的死因,这是对已故之人的一种尊重,只说他对现代诗学的贡献与成就,在短短的几年,就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佳作。他默默无闻的短暂一生,而至今又有几人能真正读懂他的内心?没有去过大漠的人不知道大漠的荒凉和海子,没有见过大漠荒凉的人更无法读懂他的诗作。他的一首首诗,无不是体现出哪个时代的民生和乡土风情,也把一个活生生的自己裸露给世人!
        而他终究还是不被世人所理解和接受,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只用了短短的一瞬,用血写完了他留给人世的最后一首诗。铁轨是冷的,而他用热血所抒写的每一首诗却活了过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制造出了这中国诗学的一大悲剧?文化大革命对文艺的一次浩窃!在那个读书无用,上山下乡,知识溃乏的时代,能读懂他那高意象的诗,实在太难了,难到他不被人理解,这就无形中给他指出了一条孤独之路。不光是那个年代,就是如今,对他和他的抒情诗仍然是众说纷纭。
        物质文明致使精神文明的消退,如今的诗人,有的除过情诗不写,除过情诗不读。风花雪月下,暖室清茶中。写诗吟诵的诗人,谁愿意背着干馍去塞漠,去了解风土人情?只是在空调底下干嚎罢了。诗和远方只是一句说辞,当作抬举自己的修饰手法。唯有走遍大江南北,感受过大漠的荒凉的人,才能吟诵出有价值的诗作。虽然情绪有些激动,而夜宿废墟之下,眼望苍穹,感受自身孤独的人,如果他能就地身临其境写诗,他的诗一定会有许多人去读……
           诗人是孤独的,优秀的诗章也是如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世人认可和接受。唯有通过时间,去一点一点验证,去感悟,才能被予以认同。而这时间,也大概在数年或数十年、百年之后。
       诗,是能照亮人的,有潜在的光芒,如一盏深夜里的灯光,给人们指引方向。写诗的人就是提灯的指路人,而光不属于他自己,属于能看见光的人。诸多的人蒙蔽着眼睛,摸索在漆黑的人生路上,至死也没弄明白他匆匆走过的人生!
        诗以一束光,以闪耀的语言,去剹穿一个人的内心。让人为之震撼,为之动情,所以,诗又是一把闪着光芒的利剑,时刻准备去宰割软弱的人性,这是诗的本能。
        诗,又是有生命运,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是人给了它灵魂。谁曾见过一花一草活着跳上纸页?但它们通过诗人的眼睛,再通过手和笔,就在纸页上活过来了,就接取黎明时的一滴甘露,花草开始传情,百虫开始说话。所以,我们得感激让这花草百虫说话传情的诗人。
        诗,也是唯一能让花草百里说话的文体。既然诗有存在的生命力,就必须要呐喊,要讴歌,喝出内心的声音。不是服饰店里的塑料模特,空有一副皮囊,去任意包装。这本身就失去了诗的存在意义。她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去接受着人们的歌颂和赞美,低吟浅唱!她隐藏在每一位诗人的心里,活在世人的目光中。
        诗学和学诗不同,就如牛和牛皮纸不同一样。
         诗学是一种文化,一种观念和学问,一种指引人们方向的学识。而学诗是走在路上的探索者,一类摸着石头过河的人。其中有一部分人会到达到彼岸,获得成功,一部分人则会溺于其中。诗学没有峰顶,没有极限,而学写诗的人有自己的峰顶。每一个取得的成就,只能是达到了某一高度。诗没有时代,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的去阅读,品悟古人留下的精典。
        我们都在学诗的路上,不可孤芳自赏,孤独称王,要心诚,志诚。一念生亦一念灭,一切均在一念之间。要勤奋,纳百家之言,广结良师谊友。往往会让自己走出拥挤的人群,走上成功的捷径。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位学写诗的人,都应该获得别人的尊重,尊重写下的每一首诗。因为,每一首诗都是发自笔者的内心,如果执意去抹杀他人的诗作,这无异于替诗学犯罪!
        我们要有虔诚之心,去品悟每一首诗作。虽然各自的品味不同,会有挑剔,但百味之美食总有一味适合自己的口粮。要读就要用心,去读、去品、去悟,读诗如参禅,书读三遍,其意自现。不要去浏览诗的大意,要去品悟诗的内心和发出的声音。当你沏一茗茶,用心去品读一首诗时,诗人就在冥冥之中和你倾心长谈,向你诉说他积郁的心事。他会和你握手或道别,你会感到翻页的声音是多么的悦耳和谐,他会带着你去赏山看水,去阅四季,去听风雨和浪花在大海里的说话声……。
        亦或是坐在寂静的黄昏下,陪你看日落星出,一同去感悟人生。和你共赏月光,你早忘记了男女之别,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感恩这苍茫的人世又多了一个知心的友人!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学写诗的人用情和爱,认真,严谨的写好每一首诗,对得起每一位读诗的人的时间和眼睛。让人读出诗中的世界和内心。所以,我们更应该把一颗赤子之心坦露出来,引起读者的感同身受和心的共鸣!
        最后,祝福每一位和我一样学写诗的步行者,我们都是在求知路上跋涉的苦行僧,赶赴在朝圣的路上。我们的每一步都是在修行,要有不见佛主不死心的意志和决心。桂冠不是为个别人特意设置的,桂冠属于每一位坚持不懈的人。
        诗学如佛学,我们走在求取经书的路上,要虔诚,心净,心静,不可浮躁,避开尘世的纷扰,不争名利,不堕落。诗学的殿堂,神圣之光一定会普照在历经磨练的人身上,留下不朽的诗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7 17:5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赐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8 09: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贵朴实,却能反映生活中的真。从最朴素的语言开始,从臻深的情感处收笔,去感叹或思考 。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让读诗的人产生心的共鸣,达到写作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12 23: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16 13:08 , Processed in 0.09613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