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5|回复: 15

[日常交流] 世上会有你的时代 作者 | 刘琼 主播 | 冰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5 17: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4sQc5Uxbge7HneUP#rd
世上会有你的时代
作者 | 刘琼  主播 | 冰瑶

我看东西很快,第一遍会通读一下。遇见特别喜欢、欣赏的,就会保留下来慢慢看,拿出来反复品味。一些朋友知道我这个习惯的,常常来找我推荐读物。因为他们不愿意冒险、也没时间浪费去读那些不知深浅的东西,万一要是看了一篇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东西呢?基本上,找我比较靠谱,我说这个东西还行,他们才会去看看。所以我的功能大概就是一个“试读机”。我看东西的范围很杂:小说、戏剧、诗歌、理论、电影、游记、杂记、图片、专业书(哲学、历史、生物、地理、历史、军事,甚至材料学、建筑、医学……)。最近跟人推荐比较多的就是饶彬的诗歌,同领域里,最近很喜欢的,就是他的诗集。

我曾经跟饶彬说,希望他一直写、一直写,写到最后成为中国的泰戈尔。后来越读他的诗,越有一个想法在脑子里,那个印象是法国诗人兰波,就是写《醉舟》的那个。饶彬的诗,很多时候让我想起兰波,想起欧洲印象派的那一波人:隐晦、尖锐、色彩丰富、感情丰富(这个感情丰富不是单指多愁善感,而是说他诗歌里的感情色彩很多元,有暖色、有冷色、有激昂温暖、也有颓废消极……),对现实的疏离感、平淡漠然的描述、客观地描摹等等。

但他现在还不是兰波。他没有兰波用词那么“狠”,那么“出框”,那么不留底线和后路。说起来,饶彬的诗歌里仍然带着中国传统的“中庸中正”,甚至透过一些比较尖刻的词句后,还有一些长者敦厚垂范的味道在;一种“我看透了,但是我不跟你们计较”的意味。这已经是符合了诗人的第一要素:站远一点、站高一点、尽可能远离凡尘俗世,别掺和进来,看看、记录、就好。




另一个就是他诗歌里的模糊性。这也是我常会因之想起兰波等一批印象派,甚至想起俄罗斯女诗人吉皮乌斯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兰波很多诗也是没有确切的年代痕迹的,它们只具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但是不具有时代烙印。不像有的诗,虽然曾风靡一时,但很快随着时间的逝去而凋零。他们的诗歌(兰波,吉皮乌斯,饶彬,还有很多很多伟大的诗人),是闪耀着语言的美丽和智慧的美丽,能流传很久,引起共鸣很久的。

我也曾经把他的诗称作为哲理诗,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但是我认为,就算他当时自己写的时候并不认为是在讲一个道理,或者包含了什么哲理,但是实际上创作出来了,很多东西也就自然存在了。也许会脱离创造者的掌控和初衷,成为一个独立的东西,对于欣赏的人来说,赋予第二次生命,给它不同的解读。流传的时间越长,范围越广,解读会越多元化,那么这个作品离原作者就越远越淡漠,原作者也就越来越失去对它的掌控。一些好的东西就是这样,能穿越时空被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人解读。那证明这些东西都有最本质的智慧在里面,比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比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这样的智慧写出的词句,才会一直流传下去。不计较年代,不计较宗教,不因人种、政治背景、故事等等——流传。饶彬的很多诗歌具有这种特质,而他这个人,也初具能写出流传百年作品的能力。我很期待他能领悟这其中的妙处,并突破自己的极限,达到大道所期。毕竟,能坚持几十年做一件事,而且本身还有能力,是一定会得有所偿的。




我还觉得,饶彬的一些诗,与其说是哲理诗,不如说是小品诗。很多都能很具象地描绘出一个画面,或童话美好、或荒诞奇异、或现实沉重。写的人固然需要想象力,读的人,也未必不需要一点“有心”,才能去领略一二。就好比再好的茶,也渴望一条干净而敏锐的舌头来品……

与哲理诗冲突、矛盾的一点是,往往饶彬的很多诗里,并没有太明显的主题,也就是说,他的文字的诉求主题是什么,其实并不清楚。很多诗歌既不是直接写爱情,也不是在吐槽泄愤,或者别的什么主题。通篇就是淡淡地描述,犹如写日记一般,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只不过用的是诗歌的体裁,诗人的自我语言而已。而这种仿佛掌控密码的记录方式,才是最令人羡慕和惊诧的吧。毕竟这年头,写个几千字的狗仔文案不稀奇,花精力写这些短小精辟的晦涩文字,还真是有“闲”人哩!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不靠激情写诗。所以他文字下流畅的情绪很少有极端的,大部分都是平和的、淡然的,文如其人。但随着日月沉淀,也会透出淡然内里尖锐地刺痛出来。读了,多读几遍,甚至有“心戚戚然”的同感来。




他或许也有过迷茫失望的时候吧,故而他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可怜可笑的帝国/找寻不到百合花的美丽/痛苦的麦地/维系着短暂的光芒/刺痛眼睛的惊雷/不相信时代的结束/不相信/影子是/黑夜的代言人”(《死亡的梵高,海子或者诗》)。再或者如呢喃般地写出这样的词句,“有人/要化作泥土/沉寂下来/有人/要变为海水/咆哮起来//有人/只是成为叶子/昏黄后枯萎/枯萎后飘落/然后/在风中舞蹈/舞蹈后/不知所踪”。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甚至比正常的情绪还要克制、理智。诗人需要有感情,甚至比一般人更需要情绪的刺激。饶彬的诗歌里,一直都体现得很克制。这弥补了他认为的激情不足,充满了理科生的逻辑理性的结构。

再来就是他对文字的掌控能力,愈发的炉火纯青。仔细看他的文字风格,从创作初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变化不算大(我指的是风格,不是说文字功底,文字功底进步很大)。可以说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有很沉稳的质地。《浪.男孩》创作于1991年,全诗如下:越过礁的高度/浪流泪了/泪滴在/曾战胜过的礁上//越不过天空的高度/浪流泪了/泪流在/海边男孩的脸上//男孩不愿哭/捡来贝壳/盛泪水/招来云彩/擦泪水。

这首诗里,就是饶彬最有特点的写作风格:上帝视角叙事,画面奇幻,想象力非凡,言词简洁,却寓意深刻。描画用力,却淡淡着墨。力不用尽,余韵绵长。




再来看这首《候鸟》:眼睛的前面/还飞着/眼睛/扑腾的羽翼/挣脱精神的家园/回家 回家/青的山 绿的水/胀红脸的杜鹃/布满黄昏时的天/飞行着的视线/调整回家的航程/矫健的翅膀/是离家后的收获/一年也是一次人生/天大 海大/山高 水远/妈妈说/有翅膀才有家/飞过山 飞过峡/眼睛的前面是眼睛/越过眼睛的/那就是家。它是饶彬2001年的作品,前后相差十年,诗人的情怀没变、气质没变、思维没变、细微的观察力没变。变的是更宽阔的视角,更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词语的役使能力。

写诗需要哪些能力?除了文字功底外?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想象力,其次是情怀。嗯,虽然我是一个极度鄙视卖弄情怀、喜欢煽情的人,但是我还是要坚持这一点:没有想象力,没有超脱的情怀傍身,写不出真正的诗。饶彬的诗令人惊艳的一个地方,就是他的想象力。他写的内容涵盖的极广,几乎没有他没写过的元素;思维的跳跃性大,从天写到海,从树叶写到动物,从人性写到自然,他每天都在观察、思考、总结、记录。被他的眼睛打量到的东西如果有知觉,该是多么惊恐的一个自觉!反正我是不愿意他来观察我的,别给我写诗!最怕那种被放到显微镜下分析的感觉了,草履虫也有羞耻感的。

萨福也是我很喜欢的女诗人,就像饶彬自己写她的:世上不会有萨福的时代,萨福不会没有自己的时代。我说,世上将不再有萨福的时代,但是世上会有你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17: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东西很快,第一遍会通读一下。遇见特别喜欢、欣赏的,就会保留下来慢慢看,拿出来反复品味。一些朋友知道我这个习惯的,常常来找我推荐读物。因为他们不愿意冒险、也没时间浪费去读那些不知深浅的东西,万一要是看了一篇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东西呢?基本上,找我比较靠谱,我说这个东西还行,他们才会去看看。所以我的功能大概就是一个“试读机”。我看东西的范围很杂:小说、戏剧、诗歌、理论、电影、游记、杂记、图片、专业书(哲学、历史、生物、地理、历史、军事,甚至材料学、建筑、医学……)。最近跟人推荐比较多的就是饶彬的诗歌,同领域里,最近很喜欢的,就是他的诗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17: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跟饶彬说,希望他一直写、一直写,写到最后成为中国的泰戈尔。后来越读他的诗,越有一个想法在脑子里,那个印象是法国诗人兰波,就是写《醉舟》的那个。饶彬的诗,很多时候让我想起兰波,想起欧洲印象派的那一波人:隐晦、尖锐、色彩丰富、感情丰富(这个感情丰富不是单指多愁善感,而是说他诗歌里的感情色彩很多元,有暖色、有冷色、有激昂温暖、也有颓废消极……),对现实的疏离感、平淡漠然的描述、客观地描摹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17: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他现在还不是兰波。他没有兰波用词那么“狠”,那么“出框”,那么不留底线和后路。说起来,饶彬的诗歌里仍然带着中国传统的“中庸中正”,甚至透过一些比较尖刻的词句后,还有一些长者敦厚垂范的味道在;一种“我看透了,但是我不跟你们计较”的意味。这已经是符合了诗人的第一要素:站远一点、站高一点、尽可能远离凡尘俗世,别掺和进来,看看、记录、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17: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个就是他诗歌里的模糊性。这也是我常会因之想起兰波等一批印象派,甚至想起俄罗斯女诗人吉皮乌斯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兰波很多诗也是没有确切的年代痕迹的,它们只具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但是不具有时代烙印。不像有的诗,虽然曾风靡一时,但很快随着时间的逝去而凋零。他们的诗歌(兰波,吉皮乌斯,饶彬,还有很多很多伟大的诗人),是闪耀着语言的美丽和智慧的美丽,能流传很久,引起共鸣很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17: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曾经把他的诗称作为哲理诗,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但是我认为,就算他当时自己写的时候并不认为是在讲一个道理,或者包含了什么哲理,但是实际上创作出来了,很多东西也就自然存在了。也许会脱离创造者的掌控和初衷,成为一个独立的东西,对于欣赏的人来说,赋予第二次生命,给它不同的解读。流传的时间越长,范围越广,解读会越多元化,那么这个作品离原作者就越远越淡漠,原作者也就越来越失去对它的掌控。一些好的东西就是这样,能穿越时空被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人解读。那证明这些东西都有最本质的智慧在里面,比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比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这样的智慧写出的词句,才会一直流传下去。不计较年代,不计较宗教,不因人种、政治背景、故事等等——流传。饶彬的很多诗歌具有这种特质,而他这个人,也初具能写出流传百年作品的能力。我很期待他能领悟这其中的妙处,并突破自己的极限,达到大道所期。毕竟,能坚持几十年做一件事,而且本身还有能力,是一定会得有所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17: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觉得,饶彬的一些诗,与其说是哲理诗,不如说是小品诗。很多都能很具象地描绘出一个画面,或童话美好、或荒诞奇异、或现实沉重。写的人固然需要想象力,读的人,也未必不需要一点“有心”,才能去领略一二。就好比再好的茶,也渴望一条干净而敏锐的舌头来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17: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哲理诗冲突、矛盾的一点是,往往饶彬的很多诗里,并没有太明显的主题,也就是说,他的文字的诉求主题是什么,其实并不清楚。很多诗歌既不是直接写爱情,也不是在吐槽泄愤,或者别的什么主题。通篇就是淡淡地描述,犹如写日记一般,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只不过用的是诗歌的体裁,诗人的自我语言而已。而这种仿佛掌控密码的记录方式,才是最令人羡慕和惊诧的吧。毕竟这年头,写个几千字的狗仔文案不稀奇,花精力写这些短小精辟的晦涩文字,还真是有“闲”人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17: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不靠激情写诗。所以他文字下流畅的情绪很少有极端的,大部分都是平和的、淡然的,文如其人。但随着日月沉淀,也会透出淡然内里尖锐地刺痛出来。读了,多读几遍,甚至有“心戚戚然”的同感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17: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或许也有过迷茫失望的时候吧,故而他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可怜可笑的帝国/找寻不到百合花的美丽/痛苦的麦地/维系着短暂的光芒/刺痛眼睛的惊雷/不相信时代的结束/不相信/影子是/黑夜的代言人”(《死亡的梵高,海子或者诗》)。再或者如呢喃般地写出这样的词句,“有人/要化作泥土/沉寂下来/有人/要变为海水/咆哮起来//有人/只是成为叶子/昏黄后枯萎/枯萎后飘落/然后/在风中舞蹈/舞蹈后/不知所踪”。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甚至比正常的情绪还要克制、理智。诗人需要有感情,甚至比一般人更需要情绪的刺激。饶彬的诗歌里,一直都体现得很克制。这弥补了他认为的激情不足,充满了理科生的逻辑理性的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3 18:45 , Processed in 0.09376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