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72|回复: 14

非凡的一般之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6 11: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庄晓明 于 2019-5-6 11:33 编辑

   《一般之歌》是痖弦先生最具魅力的诗篇之一,也是百年新诗史上最具魅力的诗篇之一。这首诗平易朴实,又异常深刻,尽管只有19行,但足以堪当“伟大”二字,即使痖弦先生没有写作他的长诗《深渊》,没有写作他的那两首获得广泛声誉的短诗《红玉米》《如歌的行板》,仅凭这一首非凡的《一般之歌》,就可以在诗史上留下自己不会抹去的印迹。然而,简朴、深邃的诗,总是在它的时代被忽视,陶渊明的诗如此,痖弦的这首《一般之歌》亦如此。
   从三十年前初次读到《一般之歌》,到今天准备为它写点东西,这首诗的魅力场一直存在于我的身边,使我时而回顾——这就是真正的杰作的效应。或许,还可以就此延伸一下,来寻觅当今诗坛的杰作,如果不耐烦这样漫长的时间,也可以把时间压缩,你把初见便被打动的作品,每天读一遍,连着读7天,如果到了第7天,这首诗仍在吸引你,那么恭喜你,你遇到了一首真正的杰作。当今那些被诗坛吹捧为杰作的诗,尤其那些所谓获“大奖”“一等奖”的诗,基本都是初读时被打动一下,第2天后,便如同嚼口香糖了。至于那些第一眼就没有吸引你的所谓“杰作”,建议就不要理睬。
   痖弦的这首《一般之歌》,对于有些初学写诗的人,或许还有这样的阅读情况,就是与这首诗相遇后,觉得其不错,也很好读,乃至读后有这样的想法:噢!这首诗够平易的,我也能写。然而,当他写出自己的作品后,却发现与痖弦诗的魅力效果直是南辕北辙,他不得不再回头琢磨痖弦的诗,竟愈发觉得其神秘了。是的,构成一首杰出之诗的魅力的,有着一些无法说清的东西,就如同面对人的复杂的生命。这对于诗评家来说,是一个悖论,因为他的命运就是要与一首首诗对话,进入其复杂的内部,所以我还是要勉力地来解读痖弦的这首《一般之歌》,我相信,一首诗之所以能有持久的魅力,肯定地有它的一些诗意触须,探到了我们共同的生命深层,在某种意义上说,解读一首杰作,也是在探索评者自己的生命——尽管永远无法探透。
   如同美国大诗人佛罗斯特的《步入》《雪夜林边伫步》等最杰出的短诗,表面上是描写大自然的风光,实际是某种“死亡”的寓意,痖弦的这首《一般之歌》,表面上描写的是人们常见的一般性的生活场景,实际上是一首深邃的人类“存在”之诗,哲学之诗。《一般之歌》的“一般”,并非仅表层的、常见的意思,它更指向着一种生命存在的本质,一种人类生活的普遍规律。

铁蒺藜那厢是国民小学,再远一些是锯木厂
隔壁是苏阿姨的园子;种着莴苣,玉蜀黍

将“铁蒺藜”放在诗的第一行的起首,似乎突兀,与诗篇要呈现的“一般”显得不够协调,但这里显然是有着诗人布局的深意的。“铁蒺藜”是指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布撒障碍物,用来迟滞敌方的行动。诗人醒目地置于诗首,实际上就是提示了一种“界线”的存在,“界线”的“那厢”,是国民小学,锯木厂,苏阿姨的园子,莴苣,玉蜀黍……一个人类世俗生活的场景,而“界线”的这边,自然就是虚无,死亡了,是人类不愿面对,或有意回避的另一个世界。这里,我们不妨多问一句,这“铁蒺藜”的界线是谁所划的呢,显然不会是上帝,因为上帝是不屑使用这种人工制作的障碍物的,而且,他一直给人类留了一道窄门,要他们向死而生,走向永恒;那么,就只有是人类中的“智者”了。“铁蒺藜”这一边的虚无,或死亡,则是芸芸众生不愿面对的,他们不能承受太多冷酷的真实,以影响他们的世俗生存。至于诗人为“铁蒺藜那厢”所列出的人类世界的一些事物,也各有象征意味:“国民小学”——人类文明的生长方式;“锯木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种蚕食,掠夺;“园子”里的“莴苣,玉蜀黍”等——人类日常饮食的需要;“邮政局”——人类信息联系的需要;“网球场”——人类的运动及娱乐的需要;“车站”——人类出行的需要。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元素一般组成了人类世俗社会的场景。

至于云现在是飘在晒着的衣物之上
至于悲哀或正躲在靠近铁道的什么地方

如果说,“铁蒺藜”界线那厢的人类世俗世界,是以一种水平轴上的散文式的悠闲、轻松描叙出来的,但到了“至于”排列的两句,起了变化,诗的展开开始向形而上的方向脉动了。大师的手笔,或者说富有魅力的诗篇,就是这样在一弛一张中,推动着诗思的运行。天上的云“飘在晒着的衣物之上”,本是极富诗意的情景,并引人仰望;“悲哀”躲在“靠近铁道的什么地方”,本应是引起人类的恻隐,悲悯,并反思各自的生存——但皆被随后的一句“总是这样子的”无所谓给抹平了,诗的脉动又滑到水平轴,并继续无望中下滑。痖弦的诗以戏剧性著称,可以品味一下,这三句诗的声音,显然是属于有所期待而又无奈的诗人自己的。

五月已至
而安安静静接受这些不许吵闹

诗人的声音之后,又响起了另一个声音:万物勃发的五月又到了,一切都在一个循环之中,安安静静地接受这一命运吧!这声音通达,平静,似乎是来自那位全能的造物主的警告或安抚,将诗中下坠的绝望又拉回水平轴。造物者的声音似乎可以有以下理解:1,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无须庸人自扰;2,这样的世界挺好的,就这样过吧;3,你不满意,再吵闹,也没有用,只能乖乖地接受。或许造物主觉察到了诗人声音中的某种不满,有可能引发一种反抗,适时地发出了“不许吵闹”的警告或安抚。而在这警告或安抚中,人类世界的生存状态,一种在“铁蒺藜”包围中的存在困境,清晰地显现了出来。
   《一般之歌》的第二节,进一步深入人类的生存状态,探索他们的命运:

五时三刻一列货车驶过
河在桥墩下打了个美丽的结又去远了

时间清晰地指向“五时三刻”,进一步确认这是人类的世界。但随后的“河”——自然世界的代表,与“桥墩”——属于人类的事物交集了一下,“打了个美丽的结又去远了”,复将诗意引向虚远,同时亦是由实入虚的继续脉动(诗的第二节中之后的脉动,不再赘述,读者可自己品味)。总之,这两行诗在新的视野,呈现了另一种人类的命运——他们只是与自然世界交汇的一个“美丽的结”,无法随河流远去,并借此突破“铁蒺藜”的围困——人类有着自己的局限和宿命。

当草与草从此地出发去占领远处的那座坟场
死人们从不东张西望

但一向为人类践踏的“草”们,却可以不理睬人类的局限,它们四处蔓延,甚至蔓延过“铁蒺藜”的界线,“占领远处的那座坟场”。生命的终结之处,便是死亡,人被埋入土下,腐烂,消散,进入一个不可知的世界。沉湎于活命哲学的现代人类,自然惧怕、远避这不可知的虚无世界。但“草”们不怕,它们的根须还探入泥土之中,汲取陈死人腐烂的元素,注入自己的生长。同时,它们还给活着的人类捎回一个消息,“死人们从不东张西望”,就是说,死人们已安于自己的终结,不再有任何奢望。这消息自然令活人们沮丧,他们现在不停地“东张西望”,试图有所攫取,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最终仍是坠入虚无。一片尽头的灰色绝望中,诗人似乎有些不忍心了,他又站了出来,提醒人们调转视线:

而主要的是
那边露台上
一个男孩在吃着桃子

这是一幅纯真、甜美的画面,吃着桃子的孩子,显然不会去思想“铁蒺藜”的界线,不会想象死亡的终极,他只在意此刻的选择,甜美地品尝桃子和自己的生活。此刻,人类阴暗骚动的心,至少暂时得到了某种安抚。这里的安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存在哲学”意义上的,人类可以有自己的“吃桃子”的选择,并以此抵抗虚无;另一是人类自身的伦理与永恒意义上的,这一点于中国人尤显重要,因为中国人很难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如果要为中国人寻找一种信仰的的话,就是子孙的繁衍不息,这也是一种“永恒”。那么,这个吃着桃子的男孩的身上,就闪着这种永恒的光泽。
经诗人的提示,人类忽而发现了自己身边的“永恒”,按照他们的本能,或一贯做派,恐怕又要来争夺一番了。但这时,全能的造物主的声音又出现了:

五月已至
不管永恒在谁家梁上做巢
安安静静接受这些不许吵闹

第二节诗的结尾,于第一节诗的结尾,有着一种复沓、回旋的意味,令人联想到古老的《诗经》——新诗发展至今,我们是否到了可以打出“回到《诗经》”的口号的时候了?继而可以玩味的是,《一般之歌》第二节尾部的复沓,回旋,似乎少了些第一节尾部的警告、抚慰,而多了些幽默、悠闲:在五月这个万物勃发的季节,你们安于各自的命运吧!不管“永恒”落在谁家,绝不是吵吵闹闹所能得到的,现在你们生存着就好。至于全能的造物主的声音,人类能否听懂,就是另一回事了。或许还可以补充的是,这全能的造物主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听作是死神的声音。
   痖弦先生的《一般之歌》,我们还可以从战争与和平,散文语言与诗性语言的交响诸方面进入,展开一篇新的文章。我相信,对于这首伟大的短诗,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它如此的明白如话,又如此的深不可测,它属于那种诗人和读者都渴求却又不易得到的最高杰作之列。它不仅可以无愧地立于伟大的中国古典诗歌身边,就是与二十世纪的那些世界诗歌艺术大师的同类杰作相比,也决不稍逊风骚。它有着当代哲学的深刻和古老而自由的《诗经》的回声,必将属于未来!

                                                        2019年4月3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1: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之歌

  痖弦


  铁蒺藜那厢是国民小学,再远一些是锯木厂
  隔壁是苏阿姨的园子;种着莴苣,玉蜀黍
  三棵枫树左边还有一些别的
  再下去是邮政局、网球场,而一直向西则是车站
  至于云现在是飘在晒着的衣物之上
  至于悲哀或正躲在靠近铁道的什么地方
  总是这个样子的
  五月已至
  而安安静静接受这些不许吵闹

  五时三刻一列货车驶过
  河在桥墩下打了个美丽的结又去远了
  当草与草从此地出发去占领远处的那座坟场
  死人们从不东张西望
  而主要的是
  那边露台上
  一个男孩在吃着桃子
  五月已至
  不管永恒在谁家梁上做巢
  安安静静接受这些不许吵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6 22: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可以。
这个”一般之歌“的标题是否有些概念化,可不可以有更好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09: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身后眼前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7 11: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谢晓明老师赐稿!遥致谢安!给您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5: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山城子老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8 16: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时三刻一列货车驶过
  河在桥墩下打了个美丽的结又去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1 12: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分析透彻精准,先标记,会再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19 17:50 , Processed in 0.10611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