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17|回复: 18

叶橹批评: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3 08: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潜的诗人
如今,庄晓明创作上的成就,不仅得到了周围朋友们的认同和赞誉,也受到了诸如洛夫、痖弦、谢冕、吴思敬、林莽等名家的重视。大诗人洛夫先生将他推为“最值得期待的青年诗人之一”,称他的创作“如划过心灵的一道闪电”。素有文坛伯乐之称的著名诗人痖弦,推许庄晓明是“右手写诗,左手理论的好手”,并推为他心目中的“天才诗人”。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先生评价他是“为数甚少的熟谙古典典籍的诗人”,认为他的创作,“为新诗和伟大的古典诗歌传统的结合,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启示。”
但庄晓明不张扬,不宣泄,他一直在沉潜中修炼着自己。庄晓明曾将自己的写作比作旷野中一株普通的植物,在不同的阶段,吸收不同程度的阳光和养份缓慢而自足地成长。庄晓明不仅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自己的一个高度,而且,他还将诗歌的主干延伸到了随笔、评论、小说寓言的创作之中,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庄晓明1964年出生于江都座落于龙耳河畔的一个名叫庄桥的村子,这一带属于苏中地区著名的水乡。纵横的河道,散落的湖塘,随处满溢的水色,培育了诗人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情愫。而对水乡风情与魅力的描绘,也成为了庄晓明早期诗歌的主要特色之一,他的《武坚的水》《龙耳河》《里下河》等诗篇,都可谓写水的佳作。1982年,庄晓明进入江苏油田工作,浪迹于苏中水乡的湖泊、河流、苇绿之间,使得他与大地一直保持了亲密的接触,亦使得他的诗歌一直保持了清新的灵感这一可贵的品质;而石油,这一极具现代色彩的工业,又为庄晓明的诗歌添加了现代意识与对现代人类命运的思考。他的颇具份量的长诗《石油之问》,无疑应归于这一段生活的酿造。1987年至1989年,他进入廊坊管道学院学习,有利的阅读环境,对国内外诗歌发展潮流的及时掌握,使他的创作又得到了一个飞跃。这段岁月,庄晓明广泛而深入地阅读古今中外经典诗人的大品,并由此来培育自己的诗情,寻找适合自己的诗歌之路,进入了自己的一个收获期,形成了为读者们称道的“清水之风”,语言平澹,清明,然而在诗的整体结构上,又随物赋形,自由舒展。1991年至今,庄晓明离开江苏油田,参予了家乡的一家企业的创办。新的社会阅读,对波澜壮阔的当代生活的参与,以及始终伴随着他的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使他的作品更趋厚重,大气。长诗《瓜洲渡》、诗剧《陷落》、组诗《扬州慢》等,均为这一段时期的重要作品。

第三只眼睛
庄晓明具有代表性的,有着他的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的作品,是他完成于2001年至2002年间的长篇组诗《形与影》。紫金山文学奖是这样评价这部获奖作品的:“组诗《形与影》虚实相生,将关于人生、社会、文化、艺术的思索升华为诗的情致,将哲理思辨的睿智与形象化、意象化的诗意较好结合,传达了十分独特的审美感受。”而我甚至认为,《形与影》这一组诗即使放在全视野的范围内,同当今诗坛的优秀之作相比较也决不逊色。
形与影本是不可分离的“合二而一”的存在,但却有虚实之别,形为实而影为虚。在一般人看来,“形”是不可把握的而“影”则难免有些虚无缥缈。可是庄晓明笔下的形与影,他在落笔时固然是分而述之,但在内里的把握与表现上,则是实而虚之,虚而实之,使你无法把二者分离。从形而上的意义说,形与影只是人的两侧面孔,两个侧面,是灵与肉的“合二而一”。
正因为如此,当庄晓明在“形说”中不断地从“实”的角度剖析或切割“自我”时,那个“形影不离”的“影”看似置身事外,却又无时无刻不在与之同生同在。当“我自虐地割除皮肉”时,“影子从未能使我疼痛”,这只是在“形而下”的意义上的一种表述。而在实质上,应是“可恶的影子”在不断地“将我追逼”,使得“我惟有继续奔逃,永无宁日”。你说,这究竟是“形”实还是“影”实呢?是“形”虚还是“影”虚呢?实而虚之,虚而实之,这正是灵与肉的永远存在的难以摆脱的矛盾。就人的生存状态而言,有感知的是人的躯体,痛苦或欢乐是附着在躯体之上的。但是真正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却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影”,即灵魂。所以当“形”的种种诉说无法摆脱“影”的纠缠时,庄晓明所感受所体悟到的,恰恰是那种锥心刺骨的灵魂的疼痛。所谓“形役于心”,实质上说的还是人的一举一动,无不是在无形的灵魂支配之下行动着的。灵与肉的统一或矛盾,是一种人的生命过程中无所不在永无终止的纠缠,唯其如此,人的生命才显出斑斓驳杂的色彩。庄晓明在悉心体验了生命中的种种无奈与欲求之后,有时不得不以一种调侃乃至自我解嘲的方式来消解它:

哎哟!我差点儿摔着
牙缝塞了块肉,正掏着
分了神。没办法,我总是为
这类小事儿操心。……
            ——“形说”(九)

人生的处境就是这样。清高乎?自爱乎?你仍然不能不为那塞在牙缝里的肉而“操心”着。这就是一种人生无法摆脱的现实处境。
当然,这并不是把人的正当需求和欲望置于哈哈镜前给以扭曲的映照,而是在一种已被污染了的社会空气里,人们的眼睛已经很难辨明何者为清,何者为浊。所谓“我曾绝望,但又坦然了”,正是在经历了许多令人绝望的事情之后,而又不得不坦然的一种无奈心态。“哀莫大于心死”,还是“哀莫大于心不死”呢?这恐怕只有那些在精神的炼狱里经历了几番折腾之后的人,才能够有所了悟的。读者只要仔细阅读并体味“形说”中的“自由歌”“无味歌”“无奈歌”诸篇,就会洞悉庄晓明在写下这些诗行时,他的心情是何等地焦灼而忧虑。
虽然,“形役于心”而心却难以现“形”,可是庄晓明仍然企图以“影说”的方式来使“心”得以具象化。在“影说”诸篇中,庄晓明力图使这种天马行空式的思想和想象的翱翔得以具形和具象。“影说”(五)写到:
  
你看,我像一片云吗
还真有些飘逸的意思
  
可一会儿,又成一只鼹鼠了
躲躲闪闪的,还像自己幽暗的洞穴
  
明天,我将膨胀为一条巨鲨
摇着尾巴,准备一顿饕餮
  
哈哈!我就是人类的哈哈镜
哈哈一笑中,露出人的本形
  
这种借具象为喻像的表现方法,正是为了达到显形而采用的“现身说法”。与前述调侃、自嘲的方式共收异曲同工之效果。
其实,身处当代社会,凡稍具清醒意识者,又有几个人不是如此感同身受的呢?“形说”和“影说”的方式各自申述了自己的感受和观念,几乎是一种“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所陷入的困境,不仅如此,庄晓明还设置了“形对影”和“影对形”的对话,让各说各话转换成互相对话,实际上是一场对灵与肉的诸多矛盾和纠缠的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种种矛盾和纠缠而又不得不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尴尬,正是人类现实处境的尴尬。组诗最后在“形影和歌”中,二者终于“合二而一”,然而,那是“死后,人睡在自己的影子里”。“形与影”的互相对立,恩恩怨怨,最终只能在这种“大团圆”的结局里谢幕了。这是一场人间的悲喜剧,还是人类自身的悲喜剧,恐怕是留给哲学家、社会学家乃至人类学家们一个永远的话题了。庄晓明只是从诗人的感受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人间悲喜剧的点滴印象,正是这种点滴印象所产生的戏剧性效果,让我在读了这组诗后遐思不已,不能不欣羡于他思维的灵动和诗情的丰盈,或者说,他的“第三只眼”的“灵视之光”。
      
精神陷落的碎片
  庄晓明的另一重要作品是他的五幕诗剧《陷落》。他把诗剧《陷落》的打印稿交给我“指教”时,我虽然表面上说了些支持他探索的客套话,但在内心里实在是有些疑虑的。“诗剧”一词在时下的诗坛实在是一个久违了的概念。人们知道《浮士德》是诗剧,《凤凰涅槃》也是诗剧,但这些“剧”都是不在舞台上演而只存在于阅读者心目中的“幻境”的。于坚的《0档案》不以诗剧名之而却被搬上过舞台,据说效果不错,不过我想大体上也只能是少数人才能欣赏的艺术。所以我对《陷落》不能不持有疑虑。但是当我进入庄晓明所设置的“戏剧情境”之后,却又不能不被他那种诗性的“现场感”所吸引并引发共鸣了。
  我对庄晓明的接触和了解可以说不算少了,多次的交谈使我对他“身在商海,心恋缪斯”的生存状态多有认知。他曾经对我说过一些相当沉重的话:一方面是在一个小镇上经营企业的艰辛,必须面对种种“关系”而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另一方面为了生存而必须获得的经济利益往往使他感受到内心的激烈冲突。因为他内心深处一直受缪斯的吸引而向往诗意的境界,所以对现实中一些丑恶的事物难以接受。了解这一点,对于他之所以用“诗剧”的形式来表现他的现实感受和体验,将会有更深入的体会和把握。
  被命名为“五幕诗剧”的《陷落》,实际上写的只是一具精神幽灵“Z”在不同场合中所面对的斑驳陆离的社会现实。之所以说他是一具精神幽灵,是因为他始终是徘徊或者说是悬浮在社会现实之外的。从他的亮相“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到最后吟唱着:

   现在,我是如此的孤独,
   立于这荒凉的群山之间,
   但在如星辰的光芒,
   撑破自己的躯壳之前,
   还得赶许多的行程

  我们所看到的,始终是一个被置于社会现实边缘的人。他或许也可以称之为我们这个现实社会中的“多余人”,因为他同样只是有思想而无行动的弱者。
  为了给这具精神的幽灵,这个现实社会中的“多余人”以种种观察体验的机会,庄晓明让他去“见世面”,在“人流”中结识“卖”和“众痞子”,试图买到“宁静”或者“死寂”。继而是在城市的边缘又被挤到了“人流”和“涡漩”之上。这里的各色人等都在追求着各自心目中的“理想”,然而却都是不着边际的空想。从“疯子”到“科学家”,几乎都在呈现着一种“向下的滑行”又“多么愉快”的精神陷落的不同形式。第三幕可谓是当今世态百相的呈现,“公仆”“暴发户”“小业主”“伪劣商品制造者”“讨债鬼”“贫贱者”“诗人”“泼妇”“皇帝”“小姐”“小丑”等轮番上场独白,展露一个个扭曲的灵魂。这一幕实实在在是《陷落》中最具“现实性”的一幕,我甚至怀疑这些都是庄晓明的生活积累的某些片段的再现。第三幕的最后,“更多的角色急不可耐,拥挤一团,忽听哐当一声,讲台争抢中翻倒,舞台灯光熄灭,黑暗中传出混乱的咒骂声,撕打声。”显然充满了寓意。
如果单纯从“剧情”的角度对《陷落》进行观察,第三幕或许可以说是一次转折性的安排。此前的“Z”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者和灵魂的游荡者,而在第三幕同当今社会的各色人等的相遇,见世面之后,他在这个人间炼狱中得到了熏陶和冶炼而终于成为另外一个“Z”。那么,此后的他又将如何对待自己的灵魂呢?对此,第四幕和第五幕分别作了具体的和幻梦的描述。
  当“Z”“什么都有了”之后,“这些所谓的成功之花/ 皆滋生于所作的罪孽/ 罪孽愈是深重/ 花朵便绽放的愈是艳丽”。类似的话,庄晓明曾经多次对我谈及,所以我对他的这种写作心态,是深有了解的。也许正是基于对“罪孽”的回避和逃离,庄晓明才不断地试图从缪斯之神身上吸取洗涤灵魂的圣水。在第五幕中设计的“神”的出现,自然只是一种幻梦式的内心独白。用“神”的眼光来俯视大地和现实的一切,自然是感到了这种“欲望焰火”的可恶和可惧,甚至意识到“我的宫殿全部坍塌之日/ 亦是人类完全毁灭之时”的世界末日的来临。
  诚然,当人类不再受理性的控制而一味为满足欲望之火而肆意妄行时,心目中不再有“神”的威严和崇高,一切理想的光辉均被视为浮光幻影,任意践踏那些属于人性光辉的品质,那么,人类的存在价值当然是值得怀疑的了。当“神”无可奈何地感叹他“或许,我是老了”时,当“神”返身犹疑地说出“或许,我还会换一件衣袍回来”,又挥手“明儿见”时,不正反映出庄晓明自己思想深处的极大的困惑与探究吗?
  写出《陷落》这样一个“不合时宜”而独特的诗歌文本,对于庄晓明来说,不啻是一种艺术探索中的冒险。以我对这一诗歌文本的阅读感受而言,我似乎从中读出了一种处于当下情境中的诗人灵魂被撕扯扭曲的尴尬状态。一方面是现实的利益所驱动所造成的物欲横流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是极力想摆脱这种状况而追求灵魂的提升与净化。这两极的合力正在作用于一具现实的灵魂,它们的撕扯乃至妥协,最终会重新塑造出什么样的“新人”呢?这也许还是一个暂时无法给予明确回答的问题,而庄晓明恐怕也正在为此而深深地饱受灵魂的折磨和痛苦,并在这折磨和痛苦中体现了他的智性深度。
  作为探索性极强的诗歌文本,作为一份反映和表现我们时代诗人灵魂的现实素材,诗剧《陷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当人们阅读这样一个诗歌文本时,我想更应当深深地思索一下产生它的现实土壤所带来的那些因素。

有趣而睿智的诗
庄晓明有相当数量的短诗,可归于哲思诗类。关于他的这些诗歌,我不可能做全面的评价,但是我敢于断言,他们是有着精神积累的。在他或长或短的诗句里,凝聚了他数十年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特别是他以诗的眼光和角度所作出的一些判断,往往有他独到的体验。他是一个钟情于诗的人,但不像有的人那样给诗加上许多不切实际的光环。且看其《诗行》:

一种平面的容器
试图聚拢些什么

一张撑开的罾网
固执地守着虚无

一队不归的大雁
飞着“人”的惶惑

一柄犁头的黑暗开垦
留下的参差田垄

一架徒然攀登的梯子
期待一双手的承接

一座古老的炼狱
裸露的一行行黑色枯木

诗的无奈,诗的尴尬,甚至诗的残忍,均是他刻骨铭心的体验,生命深处的肺腑之言。作为都是热爱诗歌的人,我有时与他讨论一些诗的问题,彼此也常流露出这些情愫。我有时也跟他半开玩笑地说:你不如多写些诗评诗论之类的文章吧,也许比你的诗更有影响。我这样说,可能出于自身的偏见,但从他已发表的一些论文看,的确是有独到见解的。这也许同时证明着,他之所以写下这么多的“哲思诗”,恐怕也是基于对许多困扰着他而又试图解决和回答的问题的思考吧。
作为诗人,庄晓明自然会对自身的“存在感”有许多体察,所以在他的哲思诗里,他的那些对自身的审视的诗,对向死而生的体验,我以为是写得最入心的。且看《我与世界若即若离》:

我与世界若即若离
游戏着走过世界边缘
我举着一面魔镜
世界在里面或倒映,或变形

当最后的时刻来临
我将把这面魔镜
对准自己——看一块活动的顽石
如何终于定型

这首诗对自身生命过程的审视,表面弥漫着一种冷眼旁观的嘲弄意味,骨子里却包含对奇幻多变的世界的深情凝视。一个有自觉的生命意识的人,不但能够客观地认清世界的本真面目,也能深切地体察到世界的无穷变化中,亦隐含着对人的主体的改变。至于如何定型自身,则是需要大限到来之际才能说定的。
在阅读庄晓明这些哲思诗时,我似乎忽然领悟,哲理不是真理。因为哲理的感悟是一种瞬间性的突击或进入,而非冷静严密思考后的结论。只有从这样的角度阅读哲思诗,我们才能领悟到它的趣味和睿智。庄晓明的那些极富“禅意”的“言辞片断”,就充满这一类趣味和睿智。试读其中一节:

他们把世界赶进了一条死巷
却并不准备捕捞
只是高兴地把水搅浑

这是一种对现象的解释吗?这种现象其实是无解的。你只能进入它,无法解答它。人生如此,社会如斯,诗人的职责似乎在做一个永远的忧虑者,或愤世嫉俗,或安贫乐道,全在自身的选择罢了。那种试图以诗的只言片语一定乾坤的想法,只能是一种幻觉。
庄晓明的哲思诗是驳杂而睿智的,因而注定了它的某些不那么优秀的诗篇的存在,但同时更因其睿智而获得艺术的价值和定位。
      
诗性感悟的灵光
  庄晓明是我期待的诗评家。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让人感到才气逼人的人,他甚至给人一种拘谨的印象。只有同他深入交谈时,才能够感觉到他的言谈中所透露的智性的深度。熟悉他的人,都能够从他的言行中窥视到一种诗性的智慧。他读书很多,文学领域的知识不亚于高校中文系的教师,对历史,对现实,都有自己的看法。
庄晓明在写诗的同时,大量地阅读着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并且随时有所感悟。他把自己在读诗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诗性感悟写下来,变成了“诗性随笔”,或者说“诗评”。我在读他的这些诗评随笔时,终于了解到他得以在写作上取得巨大进展和成就的根本原因。
  其实,任何一个人,如果想在写作上取得成绩,仅仅靠一时的灵感冲动,或者寄希望于所谓天赋,都是不可靠的。他必须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更要潜心于阅读一切优秀的经典作品,从中吸收艺术养料。庄晓明应当说是在这方面有觉悟的人,所以他才能在不断地阅读过程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我们从他的诗评随笔中可以看到,正是在不断地对古代优秀诗人作品的阅读中,日渐增强了他的敏悟力和洞察力。庄晓明不是那种皓首穷经的书呆子,他对古代诗人作品的阅读,不在于逐字逐句的推敲诠释,而是力图进入他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他对阮籍的“穷途而哭”的解读,自有其独到的体会。由“哭而啸”或由“啸而笑”,甚至以此生发出对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联想。从“朝为吴少年,夕暮成丑老”联想到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乃至洛夫的“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这都是性之所至的随意挥洒,无拘无束,然而从中却贯串着一条诗性的“红丝线”,让人感悟到古今中外诗人们一颗颗共同跃动的“心灵协奏曲”的一致性和丰富性。也因此,他对稽康打铁的嗜好作出如下解释:“音符是自由的,不固定的,如砧上火花的随意飞溅;但有着某种稳定而清晰的节奏……”读这些感悟比起读那些谆谆教导人们如何遵循所谓的“游戏规则”,去谙熟平仄韵律写什么“体”的“诗论”,可谓是裨益良多矣!
  对古代诗人作品的解读,如果只是局限于逐字逐句的诠释并考证字字句句有出处,那只是一种对既有文化积累的展示而不是发展和丰富,只有从新的角度和更开阔的视野中发掘和拓展他们作品的内涵,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所以,庄晓明在他对陶渊明、张若虚、杜甫等人的解读中,处处联系各种文化现象,中外诗人的创作和现实的社会景观等,任意挥洒,兴之所至,看起来有点杂乱无章的味道,实则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诗意联想。在几乎每一篇涉及古代诗人的代表作的阅读感悟中,他都随时想到与某些外国诗人或中国诗人作品的“比附”,甚至同现代诗人或现象的联想,这正是他艺术视野比较开阔的体现。联想和想象的丰富,是一个诗人不可缺乏的品质和素质,庄晓明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之处,不但成就了他的诗,更使得他能够在不断的阅读中获益匪浅。
  在对当代一些诗人作品的阅读感悟中,庄晓明同样表现了他的眼光的敏锐性。他不仅从洛夫、痖弦、昌耀、北岛等人的诗中读出了自己的体会,也从朱朱、肖铁等一些不太知名的诗中读出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这样的诗评随笔,并不是对名家或非名家的全面评价,它是一种灵性之光的闪烁,是一种对人的智力和知识性的衡量和考验。你从中能获得多少“知识”并不重要,而能否从中获得“启悟”,则需要由你自身的“基因”而定了。
在诗歌理论的研究上,我以为庄晓明对“纯诗”的探讨最能显示其功力。把自身在创作过程中的悉心体验,转化成对诗歌理论的研究,必定使得他能发人之未发之创见。他把纯诗看成是诗人的脉动与呼吸,是极有见地的一家之说。
  诚然,庄晓明的这些文章不是什么高头讲章,但是在我看来,读这些文章恰如在炎夏饮冰镇汽水,在晚餐时品一杯“二锅头”,既有止渴之效,亦达微醺之境,实在是烦恼人生中的快事与乐事。有意者不妨一尝,相信不会失望的。
  
                                         2019年5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3 1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欣赏,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0: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大地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3 13: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希望有更多的庄小明,成为明星,,,为世人推崇,粉诗如蚁,成国民老公,大众情人,,,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5: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歌未竟。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3 21: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晓明赐稿_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3 22:2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明诗人好诗耐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09: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山城子老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09: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张学杰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4 16: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庄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8 23:04 , Processed in 0.09467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