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诗精品赏评(赏析文字)

已有 560 次阅读2015-6-6 22:10

新诗精品赏析

 

外国诗

 

 

现代诗

 

朱湘

采莲曲 \

摇篮歌 \

葬我 \

 

徐志摩

再别康桥 \

雪花的快乐 \

 

郭沫若

炉中煤 \

天上的街市 \

 

刘半农

教我如何不想她 \

 

何其芳

预言 \

 

闻一多

死水 \

 

舒婷

致橡树 \

 

东北民歌

摇篮曲 \

 

王立平

牧羊曲 \

 

琼瑶

一帘幽梦 \

 

罗大佑

童年 \

 

当代诗

 

肌肉诗人

告诉我这样一个地方 \

小草花,孤零零的小草花 \

啊,命运,尽管逞你的威力 \

快来啊,我心爱的姑娘 \

你伤我有多深 \

亲爱的,我没有宝石可给你 \

讥中国现代一些所谓的(名)诗人 \

 

百灵

立夏 \

精灵的呓语 \

山中书 \

硕鼠 \

寻梦通溪 \

 

秋水潋滟

我把话说给春雨 \

偶尔从那里走过 \

老槐树下 \

 

响水滩客

重闻蛙鸣 \

在黑山面对星空 \

我居住过的村庄 \

 

红瘦

爱之语 \

就是因为你 \

 

六月的雨

当我一人 \

雨后的清晨 \

 

挂云帆

月夜 \

 

李太伯

唱吧 唱吧 春天的宝贝 \

 

屈塬 石顺义

天路 \

 

诗歌术语简析

 

 

 

 

 

 

 

 

 

 

 

 

 

 

 

 

 

亡灵起身,歌颂太阳

【古埃及】《亡灵书》

 

向你顶礼,喇神,当你赫然上升!
你上升!你放光!令星空退隐!
你是众神之王,你包容万象,
我们自你而生,因你而成神圣。

*            *

你的祭司黎明出迎,以欢笑洗心,
神风用音乐吹拂你的金弦。
日落时他们拥抱你,当你的羽翼
用霞光点燃起每一根云椽。

*            *

你驶过天顶,你的心中欢愉,
你的晨舟和晚舟都与好风相遇;
在你面前,玛特女神举起命运之羽,
迎着你的火,阿努宫一片喧语。

*            *

啊,你唯一完美而永恒的神!
与太阳比翼齐飞的伟大的鹰!
你的容光在绿榕树间上升,
映在明亮的天河里永远年轻。

*            *

神秘莫测的你,光照万人面,
世世代代更新着你生命之源。
时间卷走它的尘埃,而你不变,
你创造时间,你又超越时间。

*            *

你通过大门,而把夜关在门外,
使沉沦的灵魂们笑逐言开。
诚实者,心静者,起来饮你的光,
你是过去和现在,你是未来!

*            *

向你顶礼,喇神,你唤醒了生命!
你上升!你放光!现出辉煌容颜!
千年万代已逝去,不可计算;
千年万代将来到,你光照万年!

 

《亡灵书》.是古埃及一部古老而宏大的诗歌总集。它好比是给亡灵准备的一部教科书,其中记载着诸神的资料,对诸神的颂歌,灵魂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答,以及护身的咒语等等。《亡灵起身,歌颂太阳》就是对喇神(太阳神)的一首颂歌。

第一节概括的写喇神是众神之王,他创造了一切,包括人类自己。他在黑暗中上升,放光,带给世界无限的温暖与光明。

第二节和第三节写喇神每天的任务就是乘舟在天上和地下的尼罗河中巡视。其中,喇神的女儿玛特女神手持命运之羽站在船头,以审判亡灵们生前所犯下的种种善恶。喇神的到来令亡灵们“以欢笑洗心”,可见喇神是亡灵们最喜爱和最尊崇的神。他的到来,不仅伴随着神风用金弦弹奏的音乐,还有喇神用羽翼所点燃的五彩云霞。从声音和视觉上所做的立体描述,让喇神的形象显得更加生动、鲜明。

第四节是对喇神完美形象的赞美。喇神头戴日轮,常以人身鹰首或鹰的形象出现在古埃及神话中。天河,榕树,倒影,喇神永远年轻的面容,构成了一幅完满而明朗的画面。

第五节至第七节是对喇神超越永生的歌颂。喇神是时间的创造者。日夜更替,四季交迭,不都是太阳的功绩吗?同时,喇神又超越了时间。从过去到现在,直至未来,地球不知要经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而太阳却始终一如既往地发出他的光和热,普照大地上的万千生灵。最后一节“向你顶礼,喇神,你唤醒了生命!你上升!你放光!现出辉煌容颜!”,同第一节相呼应,使全诗首尾贯穿,凝结得更加紧密。
   
这首《亡灵起身,歌颂太阳》,不仅开启了太阳颂歌的先河,其恢弘的气势和淳朴的风骨,更是为后世所难以企及。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民竟然能创造出如此高境界的诗歌,实在令人激动和钦佩。由此可见,艺术的高峰并不总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甚至可以说,科技越是发达,艺术中天真和淳朴的情感也就越是淡薄。

 

 

采莲曲

                            朱湘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在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生,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柳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里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融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朱湘的这首《采莲曲》,写的是从黄昏日落到薄雾月升这段时间里,采莲女驾船采莲的一段生活场景。其中,诗人不但写出了采莲女采花、采藕、采莲蓬等不同劳动的场面,而且还描绘了小河及其两岸的旖旎风光,更向我们微妙的展示了少女羞涩的情怀和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

首节,诗人为我们点明了采莲女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日落时分的黄昏,地点是金波荡漾的小河。小河中如翠盖般的荷叶,似人样妖娆的荷花,以及两岸摇曳的杨柳,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诗境。而采莲女并没有就此停留,她驾着小舟,唱着渔歌,向小河的更远处前行。

接着,采莲女来到了荷田深处,饶有兴致的采撷起妩媚多姿的莲花。清水中的莲花是如此的纯洁美丽,宛若娇羞动人的少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不容忍蜂蝶有任何轻佻的举动。虽然诗人没有直接把采莲女比喻为莲花,但从字里行间的描述中,读者很自然的会把采莲女和纯洁美丽的莲花联系到一起。与莲花的品质相映衬,采莲女清纯而又坚贞的性格,也由此可见一斑。但少女没有在此长久的逗留,在歌声中,她划着小船又前进了。

这回,采莲女来到溪头,打算采挖淤泥中的莲藕。正要采时,却又停手不前。她想到莲藕多丝,并且深藏水中,不就像藏匿在自己心中的那份情思吗?这里,诗人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即指,写出了少女羞涩的怀春之情。虽然她向往着纯真的爱情,但是却羞于表达,这种欲盖弥彰的矛盾心理,不免平添了几分淡淡的忧伤。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采莲女的渔船所做的短暂停留,以及她那抑扬不定的歌声,便是她矛盾心情的最好体现。

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爱情的憧憬,采莲女重又上路。此刻,她的心情似乎轻松了许多,放眼看去,世界万物仿佛也都变得欢快起来。看那柳树,宛如在风中翩翩起舞。喜鹊也在枝头喧噪,好像在迎接她的到来。石榴花落在她的新裙子上,使她的衣服也染上了花香。她一边采着莲蓬,一边唱着歌儿,歌声在风里荡漾,听的游人都醉了。

明月渐升,薄雾拂水,时间如流水般飞快逝去。望着明亮的织女星和牵牛星,遥想着美妙的爱情故事,采莲女调转船头,带着石榴花与荷花的芳香,踏上回家的归程。她渐行渐远,终于消融入一片苍茫的暮色之中,只有那若隐若现的歌声,还时时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纵观全诗,诗人没有做任何的议论与说明,采莲女的容貌、性格以及内心活动的表述,完全熔铸在对意象的描绘中。读者在欣赏意象的同时,便能轻易的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趣。同时,由于语言意象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受个人生活经验和性格气质的影响,每个读者从意象中所得到的情趣,与任何其他人(包括作者本身)所得到的又不完全一致。就算是同一个人,由于他的生活经验和性格气质总是在变化当中,今天和明天所得的情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任何一个人,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只要读起这首诗,总会有不同以往的新的感悟。这种用意象来抒发情趣的表现手法,既是汉语古典诗歌传统中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使诗歌获得永久新鲜生命的最佳方法。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妥帖,简练有力,真正达到了不能增删一字的地步。其中,有些词语的使用,如颠摇、夷犹等,与当代的语言习惯不免相悖,读着有些别扭,这是早期白话文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自然也无可厚非。最后,《采莲曲》的语言稍显雕琢的痕迹,有些形式化。当然,这只是纤介之疾,好比美玉上的一点瑕疵,无损于全诗伟大而完美的形象。

这首诗逢节换韵,韵式大致为aabacccdee。全诗共分五节,每节分十行,节与节之间,每行的字式相当,音步也大致相同。如下所示: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在|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生,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柳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里||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融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有关音步,单竖线“|”表示较短的停顿,称小顿;双竖线“||”表示较长的停顿,称大顿。诗歌的音步是按大顿来划分的。其中,“金丝|闪动||过小河”、“水珠|滑走||过荷钱”、“女郎|要采||又夷犹”这几句属于长||短句式,末步为3字的短步;其它诗节中同一位置则采用短||长句式,为45字结尾的长步,如“耳鬓边||晕着|微红” 、“消融入||一片|苍茫”等等。两种句式犬牙交错,不免稍显冲突。这种情况的产生,应该是作者受国诗的熏陶过深所致。

 

摇篮歌

朱湘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天上瞧不见一颗星星,
  地上瞧不见一盏红灯;
  什么声音也都听不到,
  只有蚯蚓在天井里吟:
    睡呀,宝宝,
    蚯蚓都停了声。
         
  一片片白云天空上行,
  像是些小船飘过湖心,
  一刻儿起,一刻儿又沉,
  摇着船舱里安卧的人:
    睡呀,宝宝,
    你去跟那些云。
         
  不怕它北风树枝上鸣,
  放下窗子来关起房门;
  不怕它结冰十分寒冷,
  炭火生在那白铜的盆:
    睡呀,宝宝,
    挨着炭火的温。

 

朱湘的这首《摇篮歌》,意象清新,音律婉转,是一支真正用文字谱曲的摇篮歌。建议拥有小宝宝的妈妈们,在宝贝儿酣睡之前,可以读这首诗来催眠,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首节,诗人为我们描绘出一片温馨美丽的春景,其中有醉人的花香、轻拂的暖风、明媚的阳光以及哼唱的蜜蜂。诗人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所作的立体描绘,使整个画面显得丰盈而逼真。这样美好的春光,自然会使人熏熏欲睡。

第二节,诗人写的是夏日宁静的夜晚。这时,大地一片漆黑,天上没有星星,地上也没有灯光,只有蚯蚓在轻轻吟唱。不久,就连蚯蚓也停了声,整个世界充盈着祥和与安宁。在这样的氛围下,宝宝能不很快地睡着吗?关于蚯蚓是否会发声的疑问,我特意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答案莫衷一是。有位小学生发表了一篇日记,说他为此专门捉了几只蚯蚓,并亲耳听到蚯蚓在夏日的雨后发出啾啾的声音。我想童言无欺,蚯蚓也许真的会发声吧?

第三节诗人虽然没有直接点明节令,但秋高气爽,无疑是看云最好的季节。诗人把白云比作小船,而宝宝的摇篮又和小船十分相像。在小船悠闲而惬意的摇摆中,宝宝的梦一定会又香又甜。

最后一节写的是冬景。尽管窗外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燃着炭火的小屋却异常温暖。在这漫长的冬夜,躲在暖和的被窝,如果能美美地睡上一觉,那是何等的惬意啊!

全诗选取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典型景物,营造出温馨、宁静、闲适、安详四种意境,它们无不使人恹恹思睡,真正达到了催眠的最佳效果。

全诗中东韵与人辰韵交替使用,规律性不是很强。每节的前四行为长句,好像是妈妈轻轻的哼唱,紧接着就是睡吧,宝宝 两行短句,好像妈妈在催促宝宝赶快睡着,这样的写法使诗中的情景显得真实而亲切。

与《采莲曲》一样,《摇篮歌》中也有一些比较生涩的语词,如温风、炭火的温等。也许这是那个时代习惯的写法吧,我们当代人无法妄加菲薄,大家知道就可以了。

这首诗的音步虽然没有《采莲曲》整齐划一,反倒更自然一些。其中,节与节之间,每行的步数和句式都一样,这和《采莲曲》相一致。每节的前四行是长||长句式,字数都是9字,但字式并不相同。第五节属于短||短句式,字式为2||2;第六行属于短||长句式,字式为2||4。划分如下: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天上|瞧不见||一颗|星星,
  地上|瞧不见||一盏|红灯;
  什么|声音||也都|听不到,
  只有|蚯蚓||在天井里|吟:
    睡呀,||宝宝,
    蚯蚓||都停了|声。

  一片片|白云||天空上|行,
  像是些|小船||飘过|湖心,
  一刻儿|起,||一刻儿|又沉,
  摇着|船舱里||安卧的|人:
    睡呀,||宝宝,
    你去||跟那些|云。

  不怕它|北风||树枝上|鸣,
  放下|窗子来||关起|房门;
  不怕它|结冰||十分|寒冷,
  炭火|生在那||白铜的|盆:
    睡呀,||宝宝,
    挨着||炭火的|温。

 

葬我
        朱湘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


葬我在马樱花下,
永作着芬芳的梦
——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鸣咽过孤松
——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这首诗从表面来看是诗人为自己写的一份遗书,但实际上,它表达的是诗人对于的追求和向往。

首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荷塘夜景。其中,水蚓是指水中的蚯蚓。拖声是指拉长声音吟唱。陆地上的蚯蚓据说在夏日的夜里会吟叫,而水里的蚯蚓是否会发声我就无从知道了。不过,就算抛却科学的事实,纯粹以艺术的眼光来看,水蚓拖声的意象还是十分清新动人的。第三四行有些费解。绿荷叶的灯指的是什么呢?细细想来,唯一的解释就是荷花了。不过荷花本身并不能发光,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据此来看,这应该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妙就妙在诗人为荷花添了几捻灯芯——时暗时明的萤火虫,使得被萤火虫照亮的荷花仿佛是荷叶的彩灯一般。诗人的这个比喻新奇而大胆,初见十分突兀,细想又觉在情理之中,令人叹绝。

荷花清丽绝伦,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被誉为花中君子。荷花的这种性质和朱湘本人清高孤傲的性格十分相像,因此,朱湘对于荷花的偏爱,也就不难理解了。清新、美丽、静谧、祥和的荷池是诗人的最爱,也是诗人理想中的最佳福地。

第二节,诗人又给出了另外两种次要的选择,一是葬身马樱花下,二是葬身泰山之巅。前者是阴柔美的象征,后者则是阳刚美的代表。无论是哪一种风格的美,都是美的,而只要是美的,那就是诗人所喜欢的。

最后一节,诗人给出了最后一种选择,那就是烧我成灰,投入泛滥的春江,与落花一同飘去,无人知道的地方。春水和落花不但是凄美的代表,同时还是自由的象征,这反映了诗人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和对自由生活的无限神往。不幸的是,不久后的一天,朱湘竟然实践了自己的预言,在传说中李白投江的采石矶,纵身冰冷的江水,结束了自己年青的生命。当然,朱湘的死和他本身性格的缺陷有关,并不是他写这首诗的本意。

诗中共描述了四个意象或意象群:荷花池、马缨花、泰山、春江落花。它们是四种不同风格的美的代表,也为我们带来了四种不同意境的美的感受。它们通过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这一主题得以贯穿起来。

全诗分三节,每节四行,隔行押韵,韵式为abcb,前两节为中东韵,第三节为江阳韵。音步划分如下: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


葬我在||马樱|花下,
永作着||芬芳的|梦
——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鸣咽||过孤松
——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在绿荷||叶的|灯上也可以划分为在||绿荷叶的|灯上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所说的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也就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简称。徐志摩曾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两年。1928年,他故地重游,在归途中写下了这首《再别康桥》。

诗人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和事件,在表现康桥美景的同时,又抒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向往,以及再别时的惆怅之情。

在第一节中,诗人连用了三个轻轻,这是为什么呢?诗人又见到日思夜想的母校,心情一定十分激动;怀念起从前美好的时光,心中一定充满了甜蜜;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心里定然又溢满惆怅;想到相逢不久即将别离,心中必然充斥着感伤。然而,这一切的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言,只用了三个轻轻,就把它们囊括其中。同时,轻轻两个字的重复使用,也为全诗奠定了一个舒缓而略带忧伤的抒情基调。第一节的最后一行,点明了时间是在黄昏。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后面相关的景物与事件都和黄昏这一时间段息息相关。

第二、三、四节,诗人分别描绘了康桥有代表性的三处景物,——河畔的柳树、河中的青荇以及榆荫下的一潭。由于时处黄昏,柳树染上了夕阳的余光,摇身变成了金柳,仿佛新娘般艳丽娇羞。倒影投波,明艳绝伦,令诗人沉吟不已。康河的水十分明净,水中青荇历历可见。爱屋及乌,诗人因为热爱康桥,所以对康河里的水草也充满了柔情,宁愿化身其中,以期能和康桥永远在一起。而榆荫下的潭水,景色更加绚丽。只见夕阳中的霞光与绿色的浮藻揉碎在一起,红绿斑驳,宛如彩虹般灿烂。

有这样美的景物,怎能不令人心向往之?于是,诗人在第五节中,便有了撑篙寻梦、星夜放歌这一浪漫且有些近乎疯狂的举动。这一事件的描述,也许是诗人真实的回忆,也许是诗人虚拟的想象,当然,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是诗人深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第六节又回到了别离的主题。文笔大起大落,而转折处却极其自然,丝毫看不出人为雕琢的痕迹。而第七节中的四行仿佛更是浑然天成,把诗人的情感推上了高潮: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高潮处不是放歌,而是沉默,意味悠远。柳永在《雨霖铃》中写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苏轼在《江城子》中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手笔。顺便提一下,顶针手法的运用,是使六、七两节行文流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又连用了两个悄悄,暗示心情的黯淡与忧伤。同时,运用反复的手法和第一节相呼应,把惜别的惆怅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朱湘的《采莲曲》一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是以写境为主。也就是说,诗人没有直接吐露心扉,而是借助意象来间接传达,同时,诗人的情趣和所描述的意象之间水乳交融,这些都使诗歌的意境显得十分浓郁。这也是《再别康桥》使人合卷难忘、回味悠长最主要的原因。

这首诗共八节,每节四行,隔行押韵,逢节换韵,韵式为偶韵abcb。每节的第一、三行稍短,第二、四行稍长,抑扬有致,节奏感很强。全诗语言婉转流畅,好似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矫揉造作的痕迹,比《采莲曲》稍嫌形式化的语言略胜一筹。唯一的缺陷,就是全诗很难划分出一种有规律的音步,这一点,就不如《采莲曲》之铿锵有致了。

其中,“波光里的|艳影” 、“软泥上的|青荇”等,虽然单独成句又单独成行,但由于有轻声字“的”存在,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再分的6字短语,因此只能读成一步。其中,“的”作为轻声字其实等同于“|”,朗诵时不必在“的”后再做停顿。因此“的”后其实不必再标注“|”,之所以还标上,是为了方便阅读和理解。如下所示: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
  飞扬,飞扬,飞扬,
——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
  飞扬,飞扬,飞扬,
——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
  飞扬,飞扬,飞扬,
——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
  消溶,消溶,消溶
——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雪花,并借助雪花的口吻和动作深切地表达了对于爱人的向往与恋慕。

首先,诗中的雪花,是拥有诗人生命的雪花,因此他不仅具有自然雪花的纯洁无暇、自由潇洒,同时还拥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的方向。那么,雪花有怎样的理想?他奋斗的方向又在哪里呢?

第二节,诗人并没有紧接上文,告诉我们雪花的理想和奋斗的方向究竟如何,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从反面来描述雪花的动态。这种欲擒故纵的表现手法,就是所谓的诗文贵曲。这样做的结果,使诗人的情感显得更加委婉、深厚,也更富于感染力。

第三节,诗人终于写出了雪花奋斗的最终目的地,原来那是一座朱砂梅盛开的花园,其间居住着诗人心仪的女郎。诗人虽然没有直接描述女郎的形象和气质,但通过对雪花与红梅这两组意象的描写,我们很自然地能想象到娇美的面容和清高的性格。

最后,诗人以雪花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指明雪花的理想,同时抒发了诗人在爱情来临时的喜悦和激动。

全诗分四节,每节五行。前三节的韵式为aabbb、ccbbb、ccbbb,以江阳韵为主韵,每节第四行为反复句飞扬,飞扬,飞扬;第四节变江阳韵为中东韵,第四行的反复句也变为消溶,消溶,消溶。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是因为前三节的雪花都是飞扬着的状态,而在第四节中雪花已开始消溶。这就告诉我们,形式服务于内容,永远要随着内容的不同而变化。同《再别康桥》一样,这首诗的音步也比较随意,如下所示: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
飞扬,||飞扬,||飞扬,
——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
飞扬,||飞扬,|飞扬,
——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
飞扬,||飞扬,||飞扬,
——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
消溶,||消溶,||消溶
——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炉中煤

——眷恋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记得郭沫若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象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 …… 《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本诗中,炉中煤象征诗人本身,年青的女郎则象征祖国。诗人以炉中煤的口吻向年青的女郎倾诉衷肠,强烈抒发了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全诗从表面来看,好像是一首情感炽烈的爱情诗。如果抛开副标题不看,那么,人们很可能会把年青的女郎看作是诗人真正的爱人。而有了这个提示,则诗中的每一行语句都具备了双关的意味,由情人指向了对祖国的眷恋。这也是本诗构思的新颖所在。

诗人用炉中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激情,非常贴切生动,是本诗构思的又一个亮点。首先,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形象地象征了诗人献身祖国的激情;其次,炉中煤鲁莽的外表下却蕴藏着火一样的心肠,是诗人谦虚的自我写照;最后,炉中煤活埋在地底多年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了诗人冲破旧制度的束缚,决心要把祖国建设地更加繁荣富强。

全诗共分四节,每节都已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有一唱三叹,余音袅绕的表达效果。而首尾两节之间的呼应,不仅增加了回环往复的旋律美,更使全诗在形式上得以统一、完整。每节五行,第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音步的排列没有什么规律,可知作者并没有先入为主。具体划分如下: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借《天上的街市》抒发了自己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当他在《上海印象》(诗集《女神》)中写到满目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柩,到处是游闲的尸,淫嚣的肉,天上的世界便成了他寄托理想的福地,是他得以与现实世界相对抗的精神支柱。

   街灯与明星的相似点是繁多和明亮。首节,诗人通过街灯与明星的互喻,把天地连成一体,很自然地把我们引入飘渺的夜空,激发起我们无边的遐想。

  二至四节,诗人描绘了想象中街市上的奇景。其中,诗人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字,这种肯定的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那美妙幻境的无限神往。在那美丽的天街,既有世上没有的珍奇,还有许多像牛郎织女一样的情侣在自由闲逛。诗人甚至还能举出证据来证明:你看,天上的那朵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哩。

本来,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被阻隔在天河两岸,一年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但在本诗中,天河变得浅浅的,也不怎么宽广,已不能再妨碍情侣们自由往来。诗人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千年的不幸与悲哀,把幸福永远地还给真心相爱的人们。这就是诗人理想中的世界,在那里,没有痛苦,没有丑恶,没有忧伤,只有无尽的闲适与美好。

全诗共四节,逢节换韵,韵式为偶韵abcb。音步的处理比较随意,划分如下: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诗是诗人旅居英国所作,最早发表时题为《情歌》,后来才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据作曲家赵元任透露,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爱国之情,而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思念情人的情歌。因此,这里姑且以诗人思念祖国的感情为线索来做这篇赏析的文章。

全诗共分四节,每节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以景物的描述来引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就是古诗词中起兴的表达手法。这种手法用得好不好,一、要看诗人描述的景物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有没有相通的地方,使得情恰能称景,景恰能传情;二要看这些景是否能自成一幅完满自足的图画。在这首诗中,刘半农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两点。

首节,诗人写的是白天的景致,长空万里,浮云舒卷。所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漂泊异乡的游子。诗人旅居英国伦敦,远离祖国何止万里,不正像那漂泊不定的浮云吗?与此同时,微风轻拂,吹乱了他的头发,更吹动了他思念祖国和亲人的心绪。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是诗人情到深处不得不发的心灵的呐喊!

第二节,诗人描绘的是夜晚的美景,只见如银的月光笼罩着浩渺的海洋,天水一色,辉煌而壮观。诗人在这一节所传达的意境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表现的意境非常相像。其中,明月更是古人在诗词中寄托乡思首选的物象。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诗人如何能抑制对祖国深切的思念?

第三节,流水落花,燕舞鱼翔,无疑是春天的景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落花飞燕是春天的标志,而惜春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更是词人骚客永远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诗人此时远在异乡,想向燕子询问家乡的消息,无奈又听不懂燕子的话儿。面对流水落花春去也 这令人伤感的一幕场景,能不更加地怀念故乡以及故乡的亲人吗?

末节里,暮色残霞,枯树摇曳,野火连天,显然是冬天的景致。这些意象把我们引入一种凄凉悲壮的境地。前三节描绘的都是些美好的景物,思乡的感情虽然沉重,但因为环境的愉悦,还可以稍稍减轻一些悲愁的情绪。到了最后一节,残酷的冬景令诗人的思乡之情显得更加悲苦、更加强烈。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次又一次的反问把诗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除了第一二行和第七八行失韵外,整体韵式为aabb、ccbb、ddbb、eebb。 音步的划分也很有特色,每节的前三行都是短||长句式,字式分别为2||5、2||5、2||6第四行都是长||短句式,字式为4||3。每节的末行都是教我如何不想她。这种节间句式与字式的对称还有节间的呼应,不仅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节奏感,而且还从声音上把分散的诗节凝结成一个整体。如下所示: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其中,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如果按照语言的自然节奏,应该划分为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预言

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像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著,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预言》称得上是一首写得比较好的朦胧诗。所谓朦胧诗,通常是指诗歌主题的模糊隐约,或者不确定性。原因有三种:一、意象跳跃,之间缺乏连贯;二、情趣属个人特定,不易为大众体验;三、意象与情趣之间仅有隐约的暗示,而无明显的关联。我之所以把《预言》称为朦胧诗,主要原因就在第二种。

的确,仅从文本上来看,我们很难明确地指出这首诗的真正主题。诗人所说的年轻的神到底是指什么?是指爱神吗?或者就是诗人心仪的姑娘?又或者是诗神缪斯?假使看做是深挚的友情大体也说得过去。但是,既然我们要做赏析,那就一定要找到一个最贴切的主题,能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接近甚至一致。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这是一首爱情诗。联系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和背景,我们得知:《预言》首发于《燕泥集》,这本诗集是何其芳在1931至1935年大学期间写成的。1932年夏,他爱上了自己的表姐杨应瑞,这段短暂的恋情由于父亲的严厉反对而夭折,这不幸的初恋很可能就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动力,其中,当然也包括这首《预言》。因此,我们不妨就以爱情诗为主题来做这首诗的赏析文字。

首节写爱情女神的到来。所谓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这里采用的也是这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首先为下文营造声势,创造氛围。虽然爱神的脚步如叹息般轻柔,但诗人却能在林叶萧萧和麋鹿细碎的蹄声里分辨得清清楚楚。这就说明,诗人早就在企盼爱神的到来,在预言(所谓预言,或许就是指曾经的梦境)中早已听到并牢记爱神的脚步声。这两个有关声响的意象,同时还提供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那就是渺无人烟的神秘森林。很快,爱神由远而近,甚至能清晰地听到她银铃般的歌声了。尽管这时还未见其人,但从那如银铃的歌声里,我们可以想见她超凡脱俗的清新与美丽。首节着重声音的意象,而声音具有隐约若是、朦胧两可的性质,这也和诗人面对爱神来临时恍惚如梦、犹疑不定、患得患失的情绪相一致。

第二节描写了爱神栖息的天地,同时也是诗人向往的乐园。这一节中几乎都是视觉的意象,如月色、日光、春风、百花、燕子、绿杨等等,场面很美,很温馨。诗人虽然没有从正面描述爱神的形象,但通过详细描写她生活过的环境,则她本人的形态和气质如何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旁敲侧击的写作手法,比起直接抒情和正面描述,显得更加婉转含蓄、摇曳生姿。这样的场景一定曾经出现在诗人的梦里(这和题目预言又联系起来),因此,才会有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诗人所描绘的温郁而明丽的南方的景物,与他见到爱神时欢欣愉悦的心情也恰相融合。

第三节里,诗人请爱神停下小憩,以便倾诉自己对她深切的思恋。诗人请爱神坐的不是一般的椅子,而是虎皮铺就的褥子。之所以用虎皮来修饰,不仅是为了同密林的环境相映衬,同时也是为了增加诗歌的声色之美,即所谓因情敷采。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葡萄酒和夜光杯。试想,普通士兵喝的酒怎么可能会是葡萄酿的美酒?而装酒的杯子更不可能是夜光的宝杯。同虎皮的褥一样,这些都是为了艺术的要求而进行的夸饰。以上是题外话了,下面转入正题。此刻,为了迎接爱神的到来,诗人用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点起火堆,在火堆旁唱起沉郁又高扬的歌。通过这组意象,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诗人多年以来因等待所致的忧郁和苦闷,以及他对火热爱情的执着与坚忍,并希望借此来打动爱神的心。

第四节的不要前行,表明爱神并没有被诗人的痴情所感动,这就令诗人感到无比震惊与恐慌。于是,诗人便描绘了一幅神秘森林的真实而可怕的夜景,企图借此劝阻爱神留下。这幅画面鲜明、生动、新颖,震撼人心,相信每一位路过的读者都会在脑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它的鲜明表现在描绘出了景物独有的性状和特征。如古老的树,它的树皮上有野兽一样的斑纹,而树藤则是半生半死的、像蟒蛇一样交缠着。它的生动则表现在视觉与听觉的立体描写,使人有身在其中的真实感觉。它的新颖,表现在这些意象是诗人的独创,前人还从来没有这样写过。如形容密林里的寂静: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这一节的景物写得越是恐怖吓人,就越能表现诗人对爱神离去的不安与绝望。

第五节一定要走吗,表明诗人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虽然爱神执意离去,但他却没有丝毫的怨愤与责备,相反,却自告奋勇地为她引路,为她歌唱,给她手的温存,并用深情的眼睛给她力量和勇气,鼓励她不要害怕,勇敢前行。如果这时诗人用绝望的语气以写尽心中的悲哀,或者用沉痛的笔调来抒发无尽的柔情,我们自然无可厚非,并且相信这样写也一样能获得成功,达到很好的效果。然而,诗人此时就像一座隐忍不发的火山,他的心态表面上显得平静而旷达,他所做的行动也极富自我牺牲的精神。相比之下,我们发现:后者却能更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所忍受的无比的痛苦与绝望,以及对爱情无比深挚和纯粹的情意。所谓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节写爱情女神的离去。虽然诗人表面上做出了十分大度的妥协,然而当爱情真的远去的时候,诗人毕竟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悲哀与失望。同首节相照应,爱情女神像微风一样轻轻地来、又轻轻的去,没有留下一句话,只留下无边的寂寥与伤痛。这样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咀嚼和回味的空间。

这首诗的意象多用想象中的虚景和幻景,现实和梦境仿佛混合在一起,大背景是一片幽远而神秘的森林。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则是诗人由初恋的憧憬、犹疑、甜蜜转为失恋的惊愕、痛苦、绝望等复杂迷茫的感情。诗人的情感和所描绘的意象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创造出来的意境也显得虚幻迷离,充满神秘的色彩。虽然初恋和失恋并不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却是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的经历,因此,虽然这首诗里抒发的只是诗人一时的独有的情趣,然而,只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反复地咀嚼,还是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并产生共鸣的。

全诗分六节,每节六行,逢节换韵,韵式没有太大的规律,音步大致为三步,句式也以短||长||长和长||短||长为主,字式不定。这些和作者提倡的每行的节拍(音步)大致相等和押大致相适的韵一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里有几处欧化的语句,如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做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等。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的白话文还未完全成熟,如果现在还这样写,就不免要为人所诟病了。最后,试着划分一下音步: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像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著,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辛辣讽刺与无情诅咒。死水在这里象征黑暗腐败的旧世界。

首节,诗人点明了死水的基本特征:这是一个藏污纳垢的绝望世界。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说明它已没有被拯救的任何希望,而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则是绝望之余的愤激之语。

二至四节,诗人分别从视觉、嗅觉、听觉上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死水世界。在这里,铜锈如翡翠,铁锈似桃花,油腻织罗绮,霉菌蒸彩霞。此外,还有绿酒相伴,青蛙鼓噪。这种表面的繁华热闹,恰好证明了死水肮脏、丑恶的本质。这里的死水简直就是花红酒绿、醉生梦死的旧世界的一个翻版!

最后一节,诗人得出结论: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而面对这一沟令人作呕的死水,诗人避之犹恐不及,又怎么肯染指其中呢?所以他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诗人这样说并不是因绝望而妥协,而是希望像死水一样的旧世界能尽快恶贯满盈,自取灭亡。

一般来说,诗歌适宜表现宇宙人生中那些美好的、令人感到愉悦的事物,但这并不表明,丑恶就一定不能入诗。早在十三世纪的法国,大诗人维庸就在《美丽的制盔女》中把丑的形象引入诗中。二百多年后的罗丹,也以同名雕塑著称于世。而闻一多的《死水》,更是以丑为美的新诗范作。要想写好丑诗,必须掌握好两个要领:其一,不要掩饰和回避丑恶,要用艺术的真实加以描述;其二,对于丑恶的描述,一定要持着鞭挞或警示的态度。做到了这两点,那么,丑的也可以在诗中变成美的。

 全诗分五节,逢节换韵,韵式为abcb。但首尾两节失韵,实属缺憾。当然,如果那时世界可以读成jiai,则另当别论了。此外,漪沦现在看来属于生造词,应当用涟漪代替。

这首《死水》曾被人讥讽为豆腐块体,这种说法不免信口开河,有失公允。全诗不仅在句式和字式上整齐划一,音步的停顿也十分和谐自然。唯有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如果按照语言的自然节奏应该划分为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除了这一句外,其余诗行基本都能实现音义的完美结合。如下所示: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在这首《致橡树》中,表达了自己(同时也是新时代的女性)对于爱情新的认识与追求。

从开头到不,这些都还不够!,是全诗的第一部分。诗人用了六个比喻,表达了对于旧爱情观的不满与鞭挞。攀援的凌霄花比喻借对方的权势或金钱来炫耀矜夸的女人。痴情的鸟儿是指对男人讨好献媚的女人。泉源比喻虽然温柔体贴,但却软弱无为的女人。险峰则是指比较强势的女人。至于日光春雨,则比喻只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却缺乏独立平等主张的女人。由于比喻所能引申出的意义多种多样,因此,以上所作的推论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其他人如果认为这些比喻有不同或更深的其它意义,我完全理解并支持。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却又终身相依,属全诗的第二部分。诗人把自己(即新时代的女性)比喻为一株木棉,并借助对木棉和橡树的形象,以及它们的动作和性格的描写,给出了对于爱情全新的解释。诗人认为: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情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有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的区别。同时,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他们之间不仅有爱的缠绵,而且还有共同的语言和理想。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他们彼此独立,有着各自不同的品性与气质。最后,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他们荣辱与共,不仅共享成功与幸福,而且在困难的时候相濡以沫,彼此激励。

结尾数行是诗人对所向往的爱情的总结,那就是,——理想中的爱人,不仅形象美(伟岸的身躯),而且品格美(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最后一句,诗人写得有些含混,不太容易理解。我认为,诗人表面上说的是足下的土地,实际是指深扎土地中的树根,也就是爱人内心深处的那些美好的东西。

全诗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全都以意象入诗,并没有直白的表述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木棉和橡树是本诗的两个主角,全诗就是围绕这两个主体意象进行铺垫渲染的。而实际上,诗人却主要是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来传达情趣的。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炫耀自己、绝不学、也不止、我们分担、我们共享等等这些词句,就是直接用来抒发感情的,只不过不是直接用在人上,而是用在物上,借助物来间接传达。其实,这就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托物言志的创作手法。这种直接抒情与意象暗示相结合的表现方式,既使人能够直逼作者的本意,同时又不至于流于直白,因而很容易做到雅俗共赏。当代,还有许多人把这首诗看作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实在令人费解:难道以拟物的写法来传达诗人的情趣,就是朦胧的定义吗?一般来说,诗中的意象占得比例越大,诗的意境相应也就越浓。在这首诗中,虽然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冲淡了诗歌的意境,但由于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说出的话语又极其巧妙恰当,所以也自能达到一种诗的胜境。

这首诗的语言流畅自然,既没有形式化的弊病,又摈弃了散文化的倾向,十分难得。其中,整句和散句的交错排列,对称和反复手法的使用,是使全诗语言摆脱散文化的重要手段。至于语言的流畅,则要归功于铿锵一致的音步。

全诗通篇压“衣鱼“韵,有时较密,有时较疏。当代诗人刘聪美曾经做过研究,只要韵脚间的音节不超过32个,就不会明显减弱押韵的声音效果。否则,它的韵味会越来越淡。当音节超过40个以上时,音乐的效果基本上就荡然无存。我不知道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少,但在《致橡树》中,韵脚间最多还没有超过32个音节的。

总的来说,这首《致橡树》,虽然在意境上稍显淡薄,但真挚深沉的情感却可以弥补过来。全诗虽然在语言的简练上略嫌不足,但各种格律运用得十分娴熟,使全诗充溢着浓郁的音乐气息。再者,本诗作为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的诗作,有点儿“啰嗦”正是它的本色呢!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在她所处的那个年代,就为我们阐述了这样一种健康而超前的爱情观,足以作为年青人学习与模仿的榜样,这也是最值得我们欣赏和赞叹的。唯一不足之处,在于有几处完整的诗句却做分行排列,读起来有被撕裂的感觉。如“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以及“像刀、|像剑-也像戟”。正确的读法应该是这样的:“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像刀、|像剑||也像戟”。后者因为是在大顿处转行,还可以接受;前者是在小顿处转行,就失去了分行的意义了。如下所示: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摇篮曲

                            东北民歌

 

月儿明,风儿静,
树叶儿遮窗棂。
蛐蛐儿,叫铮铮,
好比琴弦儿声。
琴声儿轻,调儿动听,
摇篮轻摆动。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
睡了睡在梦中。

夜空里,卫星飞,
唱着东方红。
小宝宝,睡梦中,
飞上了太空。
骑上个月,跨上个星,
宇宙任飞行。
娘的宝宝
 ,立下大志,
去攀科学高峰。

报时钟,响叮咚,
夜深人儿静。
小宝宝,快长大,
为祖国立大功。
月儿明,风儿静,
摇篮轻摆动。
娘的宝宝,睡在梦中,
微微露了笑容。

 

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发现东北民歌《摇篮曲》有好几个版本。对比之下,感觉上面的这种最为精致,流传也最广,便决定把它拿来作赏析的文字。记得朱光潜说过:民歌都活在口头上,常在流动之中。它的活着的日子就是它的被创造的日子,它的死亡的日子才是它的完成的日子。所以,我现在的做法无疑是在盖棺定论,宣布它的死期。可是,面对这样优美动听的诗歌,我又怎么忍心置之不顾呢?

全诗以妈妈对宝宝的爱为主题贯穿前后。

首节描绘了一幅月夜的柔美画面,烘托出一片安适祥和的氛围。月明风静,点明时间是晚上,天气晴好。蛐蛐儿叫,点明季节在夏末秋初,此时东北夜间的气温最是清爽宜人。在这样迷人又舒适的夜晚,伴着蛐蛐儿铮铮的琴声,听着妈妈哼唱的小曲儿,摇篮里的宝宝能不很快地睡着吗?

中节写宝宝做的一个梦。当然,并不是宝宝真的做了这样一个梦,而是妈妈对自己孩子的一种寄托和期望。其中,卫星飞唱着东方红是实景。1970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名字就叫东方红;而这颗卫星向地面反复播放的歌曲,就是那首非常著名又同名的《东方红》。在《东方红》优美曲调的引导下,睡梦中的小宝宝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小小的宇航员,翱翔宇宙,骑月跨星,脸上洋溢着一副踌躇满志、逍遥自在的得意神情。虽然这些描写的都是幻境,但幽默风趣,童心盎然,富有浪漫的色彩,和妈妈希望宝宝立下大志,去攀科学高峰的理想也恰相一致。

末节续第二节,写夜深人静,而妈妈仍然陪着宝宝,还没有入睡。妈妈的辛苦,以及妈妈对宝宝的爱可见一斑。报时钟,响叮咚,是说机械的座钟逢整点便叮咚报时,声音清脆悦耳,同时表明夜晚越来越深。月儿明,风儿静,摇篮轻摆动,是重复句,与第一节相呼应。虽然景物依旧,但这时的宝宝不是刚刚闭眼,而是早已经睡熟,你看,他在在梦里还微微露了笑容

这首诗有多处儿化音,儿化有表示小、亲切和喜爱的感情色彩,使诗歌的语气也趋于平缓柔和,这些都与本诗的主题相融合。全诗三节,每节八行,节与节之间每行的音步、句式和字式大致相同。每节第七行都以娘的宝宝开头,是反复的语句。这种形式的诗体,就是我所谓的叠沓体。全诗通押中东韵,韵脚自然。音步划分如下:

 

月儿明,||风儿静,
树叶儿||遮窗棂。
蛐蛐儿,||叫铮铮,
好比||琴弦儿声。
琴声儿轻,||调儿动听,
摇篮||轻摆动。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
睡了||睡在|梦中。

夜空里,||卫星飞,
唱着||东方红。
小宝宝,||睡梦中,
飞上了||太空。
骑上个月,||跨上个星,
宇宙||任飞行。
娘的|宝宝
 ,||立下|大志,
去攀||科学|高峰。

报时钟,||响叮咚,
夜深||人儿静。
小宝宝,||快长大,
为祖国||立大功。
月儿明,||风儿静,
摇篮||轻摆动。
娘的|宝宝,||睡在|梦中,
微微||露了|笑容。

 

其中,四字音步的字属儿化音节,相当于小顿|

 

牧羊曲

王立平

                 

     日出嵩山坳 ,

  晨钟惊飞鸟 。

  林间小溪水潺潺 ,

  坡上青青草 。

  野果香,山花俏 ;

  狗儿跳,羊儿跑 。

  举起鞭儿轻轻摇 ,

  小曲满山飘 。

 

  莫道女儿娇 ,

  无瑕有奇巧 。

  冬去春来十六载 ,

  黄花正年少 。

  腰身壮,胆气豪 ;

  常练武,勤操劳 。

  耕田放牧打豺狼 ,

风雨一肩挑。

 

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二者统称为诗歌。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歌词。由于歌词有音乐来掩映和装饰,因此就算直白、浅陋一些,人们也不以为意。但是,如果有人据此就武断地把诗和歌词认定为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文体,认为它们是一母同胞的两兄弟,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诗就是还没有谱曲的歌词,歌词也就是已经谱曲的诗,它们本来就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有时穿着外套,有时光着屁股罢了。而且,只有当它们光着屁股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看清它们的胖瘦美丑。我们不能因为歌词有音乐的华美外套,就可以原谅它长得比较丑,可以在选美大会为它敞开绿灯。当然,王立平的这首《牧羊曲》天生丽质,称得上是歌词中的佼佼者。

第一节描写的是嵩山脚下的美丽风光和牧羊女放牧生活的动人场景。晨钟暗指嵩山著名的佛教圣地少林寺。这幅充满生活趣味的画面不但色彩绚烂,还充溢着动听的声音和芬芳的气味。动词的贴切运用,更让整个画面动感十足。这些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这一节的意境显得十分鲜明、生动,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第二节概括地写牧羊女的年龄、气质、性格和理想。她的年龄是十六岁,她的气质是无暇有奇巧,她的性格是胆气豪勤操劳,她的理想是耕田放牧打豺狼(当然,这里的豺狼主要暗指坏人)。由于这一节用的是说明的手法和叙述的语气,泛泛而谈,既缺乏真挚的抒情,也很少意象的描绘,因此,相比第一节而言,诗味平淡。

全诗分两节,每节八行。节间对称,也就是上下两节的行数相同,每行的步数、句式和字式一致。押遥条韵,一韵到底,韵式为aaba。每行的步数都是二步,是为整齐;有短||短、长||短两种句式,短||短句式又有2||3和3||3 两种字式,是为变化。整齐中蕴变化,这就使本诗的节奏既铿锵有致,又跌宕生姿。此外,每行的末步都是三字短步,这和国诗的传统一脉相承,音乐的味道很浓。试划分如下:

 

日出||嵩山坳 ,

晨钟||惊飞鸟 。

林间|小溪||水潺潺 ,

坡上||青青草 。

野果香,||山花俏 ;

狗儿跳,||羊儿跑 。

举起|鞭儿||轻轻摇 ,

小曲||满山飘 。

 

莫道||女儿娇 ,

无瑕||有奇巧 。

冬去|春来||十六载 ,

黄花||正年少 。

腰身壮,||胆气豪 ;

常练武,||勤操劳 。

耕田|放牧||打豺狼 ,

风雨||一肩挑。

 

一帘幽梦

                     琼瑶

 

我有一帘幽梦

不知与谁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

欲诉无人能懂


窗外更深露重

今夜落花成冢
春来春去俱无踪

徒留一帘幽梦


谁能解我情衷

谁将柔情深种
若能相知又相逢

共此一帘幽梦

 

这首诗是同名电视剧《一帘幽梦》的主题曲,曲调婉转、幽怨,十分动听。同时,《一帘幽梦》也是琼瑶写的一部非常著名的言情小说。我没有读过这部小说,很有可能会影响对这首小诗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当然,这首诗本身具有独立自足的完整生命,就算单独拿来欣赏也未尝不可。

这是一首闺怨诗。古时的闺怨诗多为反映少妇和丈夫的离愁别恨,最有名的要数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而《一帘幽梦》描写的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一帘幽梦语出秦观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在这里象征少女独有的百转柔情,如春情、友情、愁情等。

首节直抒胸臆,写少女虽有柔情万种,但是既无人可诉,也无人能懂。语词间透露着失落、寂寞和淡淡的忧伤。

中节写乍暖还寒的春夜,那些早开的花儿纷纷凋落。能感知到更深露重,表明少女很晚还没有入睡,则她孤寂的心情可想而知。落花成冢是坟墓的意思,不仅用来比喻花儿落得很多,也使少女凄凉的心境显得更加沉重。而面对春来春去俱无踪的无奈,联想到时光如水、青春易逝,而自己的一腔柔情却依然无可寄托,惆怅之情更甚。通篇无一字言情,而情感却像斟满杯子的酒一样满溢而出,这就是运用意象的妙处。

末节同首节呼应,抒发了少女的憧憬和希望。两个问句的使用,既强调了理想中的那个,同时使行文更加活泼。其中,情衷属于生造词,应该是衷情的误用。情(ing)衷(ong)可以通押,因此,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说,用衷情更贴切一些。此外,本来是相逢而后相知,而诗中却说若能相知又相逢,这是为了迁就韵脚而作的调整,稍微高明一点儿的读者都能看得出来,因而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

全诗分三节,每节四行,节间对称。一韵到底,押中东韵,韵式为aaaa一帘幽梦在每节中都有反复,但位置不同,主要起强调的作用。音步为二步,句式以短||长式为主,只有每节第三行为长||短式,这就使节奏显得更加摇曳多姿。划分如下:

 

我有||一帘|幽梦

不知||与谁|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

欲诉||无人|能懂


窗外||更深|露重

今夜||落花|成冢
春来|春去||俱无踪

徒留||一帘|幽梦


谁能||解我|情衷

谁将||柔情|深种
若能|相知||又相逢

共此||一帘|幽梦

 

童年

罗大佑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道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

 

我的姐姐比我大九岁,因此,我的童年就是在她《童年》的歌声里度过的。那时,我就特别喜欢这首歌。如今,我又为我九岁的女儿放了这首歌的MV,她看得十分入神,听得也特别认真。当罗大佑唱到第三节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时,她脱口说道:这好像是说我耶!我不禁莞尔失笑,——的确,我的宝贝女儿特别恋玩儿,不太喜欢学习,做题老是出错,老师们都叫她小迷糊。由上可以看出,这首歌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十分强大的。我想,除了优美动听的旋律之外,歌词中所表现出来的真挚的情感和对童年生活所作的真实而深刻的描述,更是这首歌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每节的最后一行点明这一节的主题。

首节写等待游戏的童年。知了的叫声刺耳又单调,好比学习的枯燥与无聊;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使人感到一种无尽的空虚和寂寥;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唧唧喳喳用得非常生动,而拼命二字,则把老师的用心良苦与学生的无可奈何形象地传达出来。

第二节写爱零食、爱漫画,以及在心里初恋的童年。福利社是指附属于学校的小型商店,该词在台湾的影视、歌曲中较为多见,在大陆则被称为小卖部。师生可以在福利社买到饮料、零嘴、文具等物品。作者先说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接着却说口袋里没有半毛钱,这种尖锐冲突的现实令人在苦笑中透着无奈。诸葛四郎和魔鬼党是台湾六十年代最有影响的一份漫画杂志《漫画大王》里的人物。童年时的作者,最关心的不是学习,而是漫画故事里的人物与情节,——其实儿童时的我们又有谁不是这样?第三行写初恋的情结,虽然作者只用了一个简单的心理动作,却将初恋时的那种患得患失的忐忑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第三节写迷迷糊糊的童年。前两节讲的都是学习之外的事情,那些是儿童的天性使然,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我们的小主人公自然也明白那些是不好的,学生的主要任务当然还是学习,因此不免产生了内疚和不安的情绪。在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对立中,童年的美好时光就这样不知不觉、迷迷糊糊地度过。如果我们用心去读,就会发现第一行写的是一天,第二行写的是一年,这和第四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正好对应起来。实际上,基本上每节第四行的三个短句和前三行都有这种对应关系。这首诗表面上读来轻松自然,但剖析过后却又显得处处谨严,真正有芙蓉出天然的美妙与极致。

第四节写好奇、幻想而孤单的童年。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却也能引起孩子们好奇的猜想。孩子们最愿意看的那些神魔鬼怪的故事,自然也就有了对它们的猜疑和幻想。不知道别的孩子是怎样想的,反正我听我的女儿很肯定地说过,她相信世界上是有鬼怪的。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虽然寥寥几笔,但无疑却是孤独的内心世界的一幅绝好写照。

第五节写盼望假期、盼望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第一行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田园风光,令人想起了在假期里曾进行的愉快的远游,抒发了孩子们亲近自然、向往自由的迫切心情。彩虹代表每个孩子心中的梦想,那是用水彩蜡笔和万花筒也不能描绘其万一的。所以,孩子们都盼望着明天,其实也就是盼望能尽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一张成熟与长大的脸,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必再听大人们喋喋不休的唠叨,这正是每个孩子最大的心愿。

这首诗每节的前三行都是对童年意象的描述,第四行则是对这些生活片段所作的总结。由于这些意象具有童年生活的典型性和形象性,因而更能打动人心,使人百读不厌、经久难忘。

全诗分五节,每节四行,通押言前韵,韵式自由。语言近乎口语,稍显冗长,因此,这首诗更适合吟诵,而非吟咏。尽管诗句的节奏和散文的节奏相近,但从整体来看,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节与节之间相类似的语法结构:前两行都由两个诗句组成,每行大体为四步;第三行大体也是两个诗句,大致为五步;第四行由三个短句组成,音步为四步。这种节间的对称可以使全诗形成一种广义上的节奏,同时也可以把涣散的诗节凝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下面,试做音步的划分: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道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

 

告诉我这样一个地方

肌肉诗人 

 

告诉我这样一个地方
那地方有这样一个姑娘
温柔,美丽,善良
她心里有这样一个念想
念想着像我这样一个情郎
 

太阳啊,你爱在高天游荡
你可见这样一个姑娘
月亮啊,这样一个姑娘
你可曾见她,郁郁地靠着窗
念想着像我这样一个情郎

告诉我这样一个地方
那地方有这样一个姑娘
温柔,美丽,善良
我要去寻访,我要去寻访
不管她在多么遥远的地方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爱情的想象和向往。诗人理想的爱人不但温柔、美丽、善良,而且彼此情投意合。与一般单相思的爱情诗相比,诗人不仅单方面的抒发了对爱人的倾心和恋慕,还独辟蹊径,从对方的角度反过来进行印证(她心里有这样一个念想,念想着像我这样一个情郎)。这就使诗人心目中的爱人形象格外鲜明、生动、丰满。这样写,把诗中的意象变成了电影中的蒙太奇画面:一会儿是苦苦寻访的诗人,一会儿又变成了郁郁地靠着窗的姑娘,两者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于是,诗人的心中充溢着甜蜜与幸福的同时,不觉又涌上一丝淡淡的惆怅与忧伤。
    太阳和月亮这两个形象也十分有趣。它们仿佛是诗人的两个老友,终日为诗人寻找着姑娘的身影。在诗人日夜不休的寻访与追问中,诗人那颗备受思念煎熬的愁心跃然纸上。
    运用反复和顶针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爱慕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婉转悠长,是本诗的又一个特点。其中,不仅有首尾两节的呼应(告诉我这样一个地方,那地方有这样一个姑娘:温柔,美丽,善良)与诗行间的重叠(我要去寻访,我要去寻访),而且还以这样一个姑娘、像我这样一个情郎这样的诗句等把全诗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顶针在诗中的运用,则起到使行文委婉流畅的作用。
    这首诗一韵到底,韵脚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音步的处理也十分到位,读来铿锵有致。试做划分如下:

告诉我|这样||一个|地方
那地方|有这样||一个|姑娘
温柔,||美丽,||善良
她心里|有这样||一个|念想
念想着||像我|这样||一个|情郎


太阳啊,||你爱在||高天|游荡
你可见|这样||一个|姑娘
月亮啊,||这样||一个|姑娘
你可曾|见她,||郁郁地|靠着窗
念想着||像我|这样||一个|情郎


告诉我|这样||一个|地方
那地方|有这样||一个|姑娘
温柔,||美丽,||善良
我要去|寻访,||我要去|寻访
不管||她在|多么||遥远的|地方

全诗的诗行是由二步和三步混合组成的。这里所说的,也就是音步,是以大顿||为标志来划分的。虽然诗行间的音步不是十分整齐和对称,但读来并无诘屈聱牙之感,相反,却十分流畅自然。这是为什么呢?在宋词中,柳永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也没有明显的音步可循,但同样富于音乐的魅力。这就说明,只要诗人在诗句或诗行中,能够有意识的使用一种有规律的音步,而这种音步又富于音乐性,那么,自然就会有一种铿锵有致的节奏在里面。以现代汉语为媒介所产生的自由诗,要想表现出浓郁的音乐感,也就是所谓的内韵,这应该就是所要遵循的潜规则吧?

 

小草花,孤零零的小草花
                           肌肉诗人


小草花,孤零零的小草花
为何学我垂着头,郁郁望地下
一滴露沾上了你的脸颊
莹莹的,像是我的泪花

可是那些高傲的花儿,不愿
与你为伴,离你远远地开
可是那多情的迷人的蝶儿
匆匆飞过,对你不理睬

可是你在等待,那美丽的姑娘
小素手把你摘,柔发上把你戴
你苦苦等,像我一样等待
任你苦等,她却迟迟不来


    在这首诗中,诗人咏物感怀,抒发了对于爱情的憧憬和无奈。诗人的情感十分深挚,表现在诗歌中,那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草花是孤零零的,郁郁地垂着头,脸颊上还有一滴泪珠。花儿离它远远地开放,蝶儿匆匆飞过,毫不理睬。尽管命运是这样凄惨,可是,它仍在苦苦地等待,只要有一线希望,它都不会放弃。诗中的每一个语词都围绕主题展开,真正做到了情与景的两相契合。诗中的小草花其实就是诗人的化身。身为草根,诗人虽然遭遇坎坷,但不卑不亢,对爱情和理想始终保持着美好的希望。这种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赞赏与学习。
    诗中的第二节用了一个断句不愿-与你为伴,离你远远地开。断句是现当代的许多诗人惯用甚至于滥用的手段。不管诗句的语法结构如何,也不管朗读时的停顿怎样,人为地强拆硬断,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而如肌肉诗人的这个断句,在书面上能使诗行的排列得以整齐有致,在朗读时也能和诗句中自然的停顿相合,因此,这样的断行是可行的。
    也许诗人在写诗时并无意于音步的使用,但凭着他对音乐的敏锐感觉,音步的处理却十分到位。试做划分如下:

小草花,||孤零零的||小草花
为何|学我||垂着头,||郁郁|望地下
一滴露|沾上了||你的|脸颊
莹莹的,||像是||我的|泪花

可是|那些||高傲的|花儿,||不愿
与你|为伴,||离你||远远地|开
可是||那多情的||迷人的|蝶儿
匆匆|飞过,||对你|不理睬

可是||你在|等待,||那美丽的|姑娘
小素手|把你摘,||柔发上|把你戴
你|苦苦等,||像我||一样|等待
任你|苦等,||她却||迟迟|不来

这首诗臻于完美,我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只有一处可做小小的商榷:可是你在等待,其中可是与前文有两处重复,改为而你还在等待,似乎更好一些吧?

 

啊,命运,尽管逞你的威力
肌肉诗人

啊,命运,尽管逞你的威力
尽管对我施展你的伎俩
唤狂风来卷我,使冰雹来袭我
但你却灭不了我心头的光亮

任你在爱神耳边播弄我的不是
教唆他用种种酷刑把我磨折
任你派遣贫困给我套上枷锁
我心头依然不灭那一团火

不管你把我扔进怎样的泥潭
赏心悦目地瞧着我滚翻
不管你在我头顶布置怎样的黑暗
我心灵之光终将一一驱散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却依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理想矢志不移的坚定决心。

一般人面对命运的捉弄,大多俯首帖耳,任从摆布。但诗人不信命,不服命,甚至要和命运决一死战:啊,命运,尽管逞你的威力,尽管对我施展你的伎俩。因此,小小的狂风和冰雹,自然不在话下了。但命运很快使出了两招杀手锏:失意的爱情和贫困的枷锁。普通人有此一项便已很难承受,而诗人面对这双重打击,却毫不气馁。最后一节,诗人那番豪气干云的挑战式的宣言,充分表露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相信命运听后也一定会无可奈何,自惭形愧。

这首诗堪称当代诗坛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浪漫派的诗作更擅长以深挚的情感力量打动读者,喜欢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较少运用意象做间接的暗示。有人认为这样的诗歌已经过时了,还有人认为这样的诗歌比较平直,容易流于浅薄。我想:只要人类还有情感,那这样的诗就永远不会过时。当然,人和人之间总是有差异的,——有人喜欢情感的直接流露,有人喜欢含蓄地表情达意,但只要他表达的是真实、深沉的感情,那么,无论是哪一种诗的形式,都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过,前者容易流于平直浅薄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这,也就对诗的构思和语言的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肌肉诗人的诗作向来不乏精巧的构思和机智的幽默。在这首诗中,把命运拟人化,把它看作是高高在上的有思想的神,是构思中的一个亮点。很难想象,人和神作对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才能办到!他既能在爱神耳边拨弄是非,又有派遣贫困的无上权力,至于把一个凡人扔进泥潭,在他的头顶布置黑幕,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而最后,竟然是人取得了胜利!可见,他所付出的努力和经受的痛苦,必定是无比沉重和巨大的。这样写的结果,使得主题更加鲜明与突出。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自然,浅显易懂。其实,这就是诗歌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有人看不起这样的诗歌语言,认为这就是押韵的口语,只能流于打油诗之列。那么,就请持这种态度的诗人写两首这样的打油诗出来,看看是不是能很轻易的写好?这就好比画鬼容易画狗难,越是看似容易的事情,要想做好反而更难。最后,试做音步的划分,如下:

 

啊,||命运,||尽管||逞你的|威力
尽管||对我|施展||你的|伎俩
唤狂风|来卷我,||使冰雹|来袭我
但你却|灭不了||我心头的|光亮
 

 

任你||在爱神|耳边||播弄||我的|不是
教唆他||用种种|酷刑||把我|磨折
任你||派遣|贫困||给我||套上|枷锁
我心头||依然|不灭||那一团火

 

不管||你把我|扔进||怎样的|泥潭
赏心|悦目地||瞧着我|滚翻
不管||你在我|头顶||布置||怎样的|黑暗
我心灵|之光||终将||一一|驱散

 

其中,但你却|灭不了||我心头的|光亮,也可以划分为但你||却|灭不了||我心头的|光亮,而尽管||对我|施展||你的|伎俩,划分为尽管|对我||施展||你的|伎俩也是可以的。这就说明,只要音步的划分能够做到全诗前后一致和朗读时的流畅自然,完全可以根据感情的侧重而加以调整,不必强求一致。

 

快来啊,我心爱的姑娘
肌肉诗人

快来啊,我心爱的姑娘
快赶来我温馨的身旁
天上照着朗朗的月亮
我眼里闪着脉脉的柔光

让我们手牵手奔向草地
奔向那潺潺的小河岸旁
听河水的喁喁私语
诉说着何样的心肠

让我们在花丛中嬉闹
在幽静而香芬的地方
远远避开喧嚣的人们
全心享受爱情的时光

来吧,我的百合似的姑娘
让我们胸膛偎贴着胸膛
唇贴着唇,那时你会惊讶
你心头燃着怎样的渴望

 

在这首诗中,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爱情画面:朗朗的月光下,潺潺的小河岸旁,幽静的花丛中,只见两情相悦,无比的甜蜜与幸福。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女诗人,因其炽烈坦率的风格,被拜伦称为如火的萨福。纵观肌肉诗人的情诗,同样也以炽热坦率著称,且看:来吧,我的百合似的姑娘!让我们胸膛偎贴着胸膛,唇贴着唇,那时你会惊讶——你心头燃着怎样的渴望? 如此的真实大胆,如此的热情似火,称他为燃烧的肌肉不为过吧?

全诗的基调轻松而明快,语言简朴而平实。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我爱你,但从开头到结尾,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却似乎都在说着这三个字。因此,这首诗真正达到了情与景的水乳交融,使人由情而得景,见景则生情,诗歌的意境自然呼之即来。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首诗也有一些小小的瑕疵,提出来请肌肉君斟酌。我觉得,诉说着何样的心肠一句有些模糊、暧昧。当然,从前后的语境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这就是一种缱绻的柔肠,可是,我觉得诗人还是直接说出来比较好,因为这样才能和全诗轻快的基调恰相融合。此外,喧嚣的人们不太符合语言的搭配习惯。喧嚣一般和城市等比较热闹的场所或者车马声、人声等组配比较自然。在这里,如果改为喧嚣的城市,不仅读来比较顺口,而且还可以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明朗,应该会更好一些吧?当然,相比全诗的伟大成就,这些瑕疵不过是西施背上的一颗小小黑痣,是不足为道的。

最后,试做音步的划分:

 

快来啊,||我心爱的|姑娘
快赶来||我温馨的|身旁
天上|照着||朗朗的|月亮
我眼里|闪着||脉脉的|柔光

 

让我们|手牵手||奔向|草地
奔向那|潺潺的||小河|岸旁
听|河水的||喁喁|私语
诉说着||何样的|心肠

 

让我们||在花丛中|嬉闹
在幽静||而香芬的|地方
远远|避开||喧嚣的|人们
全心|享受||爱情的|时光

 

来吧,||我的||百合似的|姑娘
让我们|胸膛||偎贴着|胸膛
唇|贴着唇,||那时||你会|惊讶
你心头|燃着||怎样的|渴望

 

 

你伤我有多深

          肌肉诗人


你伤我有多深
只要你看看我的脸庞
那苍白,那憔悴
谁见了不起恐慌

怎么,你竟不为所动
那你听听我的歌声
和那冥府里回响的
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还不能摇撼你的心肠
好,你来,贴近我的胸膛
你听,你听
那颗痴心碎裂的声响

                                          

这首诗是诗人对曾经伤害他而至今仍深爱着的女人所做的控诉。

首行便直切主题:你伤我有多深?接着,诗人分别用他苍白而憔悴的脸庞、凄凉如地狱的歌声举例说明。然而,她却依然不为所动。我们形容一个人悲痛到了极点,常说心碎了。于是,诗人便请她贴近我的胸膛,亲耳听听自己那颗痴心碎裂的声响

全诗层层深入,把自己的伤心绝望,对方的冷酷无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然而在诗人心碎的同时,可以看出,他仍旧深爱着对方,非常在乎对方的反应,希望她能回心转意,哪怕仅仅说几句安慰的话呢!

这首诗的语言近乎口语,读起来感觉十分亲切。意象虽然略显单薄,却十分鲜明、生动。而它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还是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真诚、深挚的感情。同时,夸张手法的深入运用,是本诗的一个亮点,它对于主题起到很好的渲染的功效。

全诗共分三节,每节四行。一、三节为江阳韵,第二节为中东韵,韵式有abab、aaba两种。音步二至四步不等,比较随意。因此,这首诗属于格律比较宽松的半格律诗。如果这首诗连节与节之间的行数也不能对称的话,那就只能划归为自由诗了。当然,格律宽松并不意味着品格更低,相反,好的自由诗(或半格律诗)对比好的格律诗,前者显得更加摇曳多姿,别具一种亲切自然的韵味。最后,试做音步的划分:

 

你伤我||有多深
只要|你看看||我的|脸庞
那苍白,||那憔悴
谁见了||不起|恐慌

怎么,||你竟||不为|所动
那你|听听||我的|歌声
和那||冥府里|回响的
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还不能|摇撼||你的|心肠
好,||你来,||贴近||我的|胸膛
你听,||你听
那颗|痴心||碎裂的|声响

 

亲爱的,我没有宝石可给你

肌肉诗人

亲爱的,我没有宝石可给你
我能给你的只有我整个的心
我不能像那骄傲的富翁
随心所欲的把你装扮一新
但只要你向我心中观望
你会看到一个光芒四射的女神

亲爱的,我更不能像那富翁
让你有吃不完的美味佳肴
我只能给你我蓬勃的诗篇
每一篇都用浓稠的爱烹调
只要你把它们细嚼慢咽
你就会尝到那回味无穷的味道

 

在这首诗里,诗人对所爱的人表达了深切的爱慕之情。

那么,诗人究竟是怎样来表达的呢?他既不能像富翁那样,用各种珍奇的珠宝把所爱的人装扮一新,也不能让她有吃不完的美味佳肴。所有这些物质上的东西,诗人都没有能力给予满足。但诗人深爱着对方,把她视为心中的女神,为她奉献上一首又一首爱的诗篇。诗人在这里把诗篇比喻成能吃的美味佳肴,用来烹调的不是火,而是浓稠的爱。新奇而巧妙的比喻,是本诗的一个亮点。

珠宝终有褪色的时候,美食也有吃腻的那天,然而,诗人的爱却是永恒的,而用爱烹调的诗篇却能百读不厌,并且流芳百世。相比之下,诗人精神上的财富更显得弥足珍贵,也更应该能打动姑娘的芳心吧?如果单独描写诗人对姑娘的爱,效果很难突出,通过对比,感情就显得更加浓烈,也更容易使人信服。对比的成功运用,是本诗的又一个亮点。

全诗分二节,每节六行,逢节换韵,韵式为abcbeb。每行大致为三步,节奏较为舒缓,更适于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感,同本诗的主题十分相配。而在《你伤我有多深》里,由于表达的是一种不平、怨愤的感情,节奏起伏较大,音步的转换也就特别频繁。我们常说,形式一定要服从于内容,这两首诗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子来比较说明。下面,试做音步的划分:

 

亲爱的,||我没有|宝石||可给你
我能|给你的||只有我||整个的|心
我不能|像那||骄傲的|富翁
随心|所欲的||把你||装扮|一新
但||只要你|向我||心中|观望
你会|看到||一个|光芒||四射的|女神

亲爱的,||我|更不能||像那|富翁
让你有||吃不完的||美味|佳肴
我只能|给你||我蓬勃的|诗篇
每一篇|都用||浓稠的|爱||烹调
只要||你把|它们||细嚼|慢咽
你就会|尝到||那回味||无穷的|味道

 

讥中国现代一些所谓的(名)诗人

肌肉诗人

哦,诗歌,这颗繁茂的长青树
   (不过我已看见有黄叶飘落)
我已很久很久没听到传出
   悦耳的鸣啭,使心儿快活 

但这颗大树却丝毫不缺少
   布谷的絮叨,麻雀的聒噪
更不绝那乌鸦要命的哀号
   好像在把世界末日宣告 

这些喋喋不休的各色鸟等
  个个面黄肌瘦,却自鸣得意
只因没人听它们震耳的轰隆
  便厚颜地嘲骂世人无知

有的可怜虫被淫欲所煎熬
  就像发情的野猫一样浪叫
把胴体和生殖器塞满了诗行
  教缪斯听了也涨红了面庞

有的呢,不知哼些什么鸟语----
  只有天晓得,人怎能知道
它们的叫嚣倒是博得同族
   一致称道:多高深的鸟

最可悲可唾是这样的货色
   听说为了取悦一只母乌鸦
竟突发奇想,扮起丘比特-----
   把毛拔个精光,还装作眼瞎----

一副多丑陋的皮囊,就这么
   赤条条暴露在众目睽睽下
但它既没有爱情之箭可射
   于是就念起蹩脚的诗歌 

瞧瞧你的罪过,我才华横溢的
   黑鸦女士,你和夏娃真是一对
夏娃用苹果,你用所谓的白话诗
   让我们这些凡夫眼界大开 

哦,上帝,我到哪里才听不到
   这一群沽名钓誉之鸟的嚷叫
还有它们之间卑鄙的勾当----
   彼此的奉承,和对异己的冷嘲

"天上的云啊,请带我去吧
   不管去哪处遥远的天涯"——
但这云也是同样的乖巧
   同样怕得加快云步而飞逃

注:最后四句语出海涅《1829年》

 

学习西方浪漫派诗歌,尽数得其精髓,又能和现代汉语水乳交融的,非肌肉诗人莫属。有位叫朵渔的做过这样的评价:我很同情你,包括你的拜伦、海涅。你一定是读这些大师读多了,没消化好。要说肌肉诗人读拜伦、海涅读多了,这我信;但要说肌肉诗人没消化好,我就有异议了。纵观肌肉诗人的全部作品,情感无不真诚而深挚,没有一丝一毫的扭捏作态,所用的语言也极其平易自然,仿佛人人心中都想得到,但却不是人人笔下都可以写得出来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谓是肌肉诗人诗作的最佳写照。其次,构思的新奇、精巧,也是一般人所望尘莫及的。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中也有些许的瑕疵。朵渔说肌肉诗人读拜伦、海涅没消化好,大概就是指诗中有一些欧化的词语和句式吧?当然,这只是白玉微瑕,无损于整体的伟大形象。况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风格,别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呢。

除了爱情诗之外,讽刺诗(主要是针对一些伪诗人)是肌肉诗人新诗作品的又一大主题。而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这首《讥中国现代一些所谓的(名)诗人》。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诗坛比喻成一棵繁茂的常青树,而把栖息在这棵树上的所谓诗人比拟成各类鸟等。这些鸟儿既有絮叨的布谷、聒噪的麻雀,还有哀号的乌鸦等等。它们有的唱着淫曲,有的则故作高深,哼着谁也听不懂的鸟语。     第六节到第八节是针对赵丽华的口水诗和为口水诗引发裸诵丑闻的卫道士所作的批判。其中扮起丘比特,把毛拔个精光,是说在西方绘画和雕塑中,丘比特多为裸体,并有一对翅膀,而裸诵者则连翅膀上的毛也拔光,真正是一毛不挂装作眼瞎是指裸诵者戴着眼镜。

总结起来,肌肉诗人将矛头投向了三种:淫诗、苦水诗和口水诗。这些是当代诗坛的恶疾,是彻头彻尾的伪诗。诗坛之所以会有这许多伪诗和伪诗人,肌肉君认为根本的原因是名利惹的祸。因此,只因没人听它们震耳的轰鸣,便厚颜地嘲骂世人无知,而他们所作的勾当,除了彼此的奉承,便是对异己的冷嘲

全诗运用多种手法,既加强了讽刺的效果,又显示了诗歌语言的机智和幽默。首先,诗人把那些伪诗人比拟成各种鸟儿,并付之以鸟的语言和动作,读来趣味十足。还有词类活用,将各色人等说成各色鸟等。还有正话反说,如我才华横溢的黑鸦女士。以及夸张的运用,如在最后一节,诗人说连云朵都不愿听这些鸟儿的聒噪,怕的加快云步而飞逃。每当读到这里,我总是忍不住会心一笑。

总之,肌肉诗人的这首《讥中国现代一些所谓的(名)诗人》,以其辛辣、幽默的笔触深刻揭示了当代诗坛的种种丑行,并深入剖析了这些丑行得以盛行的内在原因。这首诗好比黎明前敲响的刺耳警钟,足以震醒梦魇中的人们;这首诗又如同一盆当头的冷水,使得大醉的酒徒能突然间清醒。说它是诗坛第一讽刺诗,当不为过!下面,试做音步的划分:

 

哦,||诗歌,||这颗||繁茂的长青树
   (不过||我已看见||有黄叶飘落)
我已||很久很久||没听到传出
   悦耳的鸣啭,||使心儿快活 

 

但||这颗大树||却丝毫不缺少
   布谷的絮叨,||麻雀的聒噪
更不绝那乌鸦||要命的哀号
   好像||在把世界||末日宣告 

 

这些||喋喋不休的||各色鸟等
  个个||面黄肌瘦,||却自鸣得意
只因没人||听它们||震耳的轰隆
  便厚颜地嘲骂||世人无知

 

有的|可怜虫||被淫欲所煎熬
  就像||发情的野猫||一样浪叫
把胴体||和生殖器||塞满了诗行
  教缪斯听了||也涨红了面庞

 

有的呢,||不知哼些||什么鸟语----
  只有天晓得,||人怎能知道
它们的叫嚣||倒是||博得同族
   一致称道:||多高深的鸟

 

最可悲可唾||是这样的货色
   听说||为了取悦||一只母乌鸦
竟突发奇想,||扮起丘比特-----
   把毛||拔个精光,||还装作眼瞎----

 

一副||多丑陋的皮囊,||就这么|
   赤条条||暴露在||众目睽睽下
但它||既没有爱情||之箭可射
   于是就念起||蹩脚的诗歌 

 

瞧瞧||你的罪过,||我才华横溢的
   黑鸦女士,||你和夏娃||真是一对
夏娃用苹果,||你用||所谓的白话诗
   让我们||这些凡夫||眼界大开 

 

哦,||上帝,||我到哪里||才听不到
   这一群||沽名钓誉||之鸟的嚷叫
还有||它们之间||卑鄙的勾当----
   彼此的奉承,||和对||异己的冷嘲

 

"天上的云啊,||请带我去吧
   不管去哪处||遥远的天涯"——
但这云也是||同样的乖巧
   同样怕得||加快云步||而飞逃

 

音步的划分既有助于朗读时的流畅,还有助于记忆。但由于这首诗中句式的繁复多彩,音步的划分自然也有多种可行的形式,因而特此声明:上述的标准只代表我个人的意见!

 

立夏

        百灵

风吹落叶满地
乍暖又生寒意
真个鬼天气
连续两周大雨

花在野外等我
我却误了花期
忙于做生意
哪有这等情趣

行人匆匆来去
车辆阵阵鸣笛
坐在店子里
学那太翁钓鱼

无事翻翻书籍
古典诗词赏析
昏昏然欲睡
梦里偶得佳句

 

百灵的这首小诗,看似平常无奇,却十分生动、细腻地向我们传达出诗人微妙的内心世界,读来亲切感人。

首行风吹落叶满地,可能会使人费解。既然已经立夏,又不是深秋,怎么会有落叶满地呢?这样的情景,我是有亲身体会的,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遇到过。但不管怎么说,这样写终究和生活中的常识相悖,会使有些人心生疑惑。这就告诉我们,我们最好能写一些常见的景物和大众化的情愫,这样才更容易得到普通大众的共鸣。在这里,我要补充一句:尽管是常见的和大众化的景物,但却是熔铸了诗人独特情趣的,决不是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

真正的诗人大多特别留意季节的转换和天气的变化。一阵风吹过,一场雨下过,也不免要引起他们一番唏嘘喟叹。因此,尽管已经立夏,但天气反复无常,乍暖又寒,接连两周的大雨,引得诗人感叹连连。

诗人到底感叹些什么呢?与一般大众不同的是,诗人惦念着郊外的野花,渴望与久违的大自然重新亲近。对于自然的热爱,也是大多数诗人的本性之一。然而诗人在这里没有直接说想念郊外的野花,反过来把野花拟人化,说成花在野外等我,我却误了花期,仿佛野花和诗人是早已熟识的好友,并且有约在前,而这次是诗人失约了,这就使行文显得十分生动活泼,同时也更沉重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烦恼。当然,不仅仅是大雨阻隔了诗人的行程,即便没有大雨拦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生意,也使诗人不得不压抑发自内心的这种情趣。诗可以怨,也正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冲突,才造就了古往今来无数感人肺腑的好诗。

面对痛苦,诗人没有消极悲观,而自会在闲暇中娱乐、充实自己。由于连续两周大雨,诗人的生意清淡(姜太公钓鱼,愿者有几人?)。店外行人匆匆来去,车辆阵阵鸣笛,十分热闹,进而更衬托出店内的冷清。但诗人并没有让时间虚度,而是翻翻书、读读诗,娱乐的同时又增长了知识。甚至昏昏欲睡之际,梦里还得了一首好诗,反倒令人羡慕了。最后一节写出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这首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宛如行云流水,毫无滞涩。一韵到底的韵式,也增加了它的流畅度。而每节6656的字式,于整齐中蕴变化,也与全诗轻松、明快的基调相符。可以说,这首《立夏》真正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最后,试做音步的划分:

 

风吹||落叶|满地
乍暖||又生|寒意
真个||鬼天气
连续||两周|大雨

 

花在||野外|等我
我却||误了|花期
忙于||做生意
哪有||这等|情趣

 

行人||匆匆|来去
车辆||阵阵|鸣笛
坐在||店子里
学那||太翁|钓鱼

 

无事||翻翻|书籍
古典||诗词|赏析
昏昏然||欲睡
梦里||偶得|佳句

 

这首诗每一处音步的间歇都和语句的自然停顿恰相一致,真正做到了音步处理的最高境界。

 

精灵的呓语

            百灵

我是一只小小的精灵
躺在一片树叶里打盹
树叶是座欢乐的小城
里面住着亿万个生命
 

我们汲取日月的光明
我们享受雨露的滋润
我们只有单纯的欢心
我们没有深奥的理论

你看你看树叶的造型
胜过人间每一件精品
你看你看树叶的脉纹
胜过人间每一片市井

你看你看树叶的安宁
胜过人间嘈杂的环境
你看你看树叶的清新
胜过人间污损的风景

每当秋天树叶子凋零
我们就会把房门关紧
各个精灵都闭目养神
细细品味无边的混沌

等到春天再一次降临
天地万物渐渐地苏醒
我们就会精气神充盈
欢天喜地无比地兴奋

我是一只小小的精灵
喜欢遨游甜美的梦境
偶尔也会唱一唱爱情
吸引那些清纯的异性
 

我是一只小小的精灵
躺在一片树叶里打盹
我的呓语你不许偷听
即使听到也不许追问

 

宇宙可以大至无边,也可以小到无穷。海滩上的一粒细沙称得上十分渺小了,而它却仍然包含着数不胜数的原子。至于原子,还由质子、中子、电子等更小的物质组成。那么,电子是不是就是最小的粒子了呢?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还有比电子更小的层子。层子就一定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了吗?虽然现代科学理论认为是这样的,但未来会不会有所突破,恐怕谁也不敢断言。宇宙就是这样奇妙!所以,百灵说树叶是座欢乐的小城,里面住着亿万个生命,既非危言耸听,也不是夸张的运用,而是确乎如此。

由此可知,百灵所谓的精灵,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有灵气的精怪,而是指另一个世界里真实的居民。这另一个世界,可以是一粒沙,也可以是一朵花,当然也可以是一片树叶。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王国。有人甚至大胆地猜测:既然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如此相像,那么,是不是某个类似地球的电子上,也会有我们无法想象的某种生命的存在呢?这样的想法比异想天开还要异想天开,但细细想来,也并非全无道理。

相对于人类的世界而言,树叶里的世界更加安宁舒适,而居住在其中的精灵也特别纯真可爱。我们汲取日月的光明,我们享受雨露的滋润。我们只有单纯的欢心,我们没有深奥的理论。接着,诗人以树叶的造型、脉纹、安宁、清新,对比人间的精品、市井、环境、风景,结果是树叶里的世界要远远胜过人类的世界。当然,诗人这样写并不是消极厌世,而是希望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与人类的世界一样,树叶里的世界也有季节的轮回。这时,树叶里的精灵就会屏息凝神,静静等待春天的到来。更奇妙的是,精灵们还有谈情说爱的本领。这些人性化的描写,使得这另一个世界显得更加亲切可信。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写一个精灵在树叶的世界里打盹,并且还在睡梦中发出呓语。结尾两句非常发人深思:我的呓语你不许偷听,即使听到也不许追问。诗人也许是想告诉我们:人类的世界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并接受另一个迥然相异的世界的,所以,还是各自在各自的世界里生活,不要互相搅扰了吧?

诗人在《精灵的呓语》中,向我们描绘了另一个神奇而温馨的世界,让人充满遐思与想象。同时,诗人也隐隐地表达了渴望与自然亲近的意愿,以及对自由和理想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语言平白如话,娓娓道来,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韵脚以人辰和中东混杂而成,虽然规律性不是很强,但绝没有以韵害意之处。(后来据作者本人讲,此诗押的是南方的地方韵,全诗为通韵,平仄相间,本来是很有规律的。他还说,以后不会再用地方韵了,会一直坚持用标准音的。的确,新诗的作品要想流传的更广更久,一定要坚持以普通话为载体进行创作。)

音步的划分整齐划一,通篇为二步句,句式为长||长,字式为4||5,如下所示:

 

我是|一只||小小的|精灵
躺在|一片||树叶里|打盹
树叶|是座||欢乐的|小城
里面|住着||亿万个|生命
 

 

我们|汲取||日月的|光明
我们|享受||雨露的|滋润
我们|只有||单纯的|欢心
我们|没有||深奥的|理论

 

你看|你看||树叶的|造型
胜过|人间||每一件|精品
你看|你看||树叶的|脉纹
胜过|人间||每一片|市井

 

你看|你看||树叶的|安宁
胜过|人间||嘈杂的|环境
你看|你看||树叶的|清新
胜过|人间||污损的|风景

 

每当|秋天||树叶子|凋零
我们|就会||把房门|关紧
各个|精灵||都闭目|养神
细细|品味||无边的|混沌

 

等到|春天||再一次|降临
天地|万物||渐渐地|苏醒
我们|就会||精气神|充盈
欢天|喜地||无比地|兴奋

 

我是|一只||小小的|精灵
喜欢|遨游||甜美的|梦境
偶尔|也会||唱一唱|爱情
吸引|那些||清纯的|异性
 

 

我是|一只||小小的|精灵
躺在|一片||树叶里|打盹
我的|呓语||你不许|偷听
即使|听到||也不许|追问

 

     硕鼠

        百灵

大老鼠啊大老鼠
实在太嚣张
偷我肉来偷我粮
叫我恨断肠

大老鼠啊大老鼠
实在太猖狂
抠我地来抠我墙
抠坏我栋梁

大老鼠啊大老鼠
铁笼为你装
让你吃来让你尝
让你贪一场
送你进窂房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为你关门窗
又移桌来又移床
杀你要用棒
送你见阎王

 

读起百灵的这首《硕鼠》,很自然地便联想到《诗经》里那熟悉的诗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中的《硕鼠》传达的是奴隶们反抗奴隶主压迫的呼声,百灵的这首《硕鼠》则曲折地表达了对于贪官污吏的愤恨之情。

大老鼠偷肉又偷粮,这和贪官污吏收取贿赂、鱼肉百姓的行径十分相像。大老鼠挖地又抠墙,这和贪官污吏嫉贤妒能、四处破坏的本性也恰相一致。人们用食物和铁笼诱捕老鼠,这又和贪官们自掘坟墓以致身陷囹圄的经历如出一辙。最后,诗人忍不住对大老鼠的愤恨,直接动起了大棒。这是嫉恶如仇的诗人,因内心极度的气愤而做出的有些过激的举动。用大老鼠来比喻贪官污吏恰如其分,这虽非百灵的首创,但在新诗中能描绘的如此生动,如此惟妙惟肖,百灵首推第一!

和《诗经》中的《硕鼠》一样,这首诗的语言十分平易,几近口语。能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口语写出音乐感极强,形象、生动且又有思想内容的好诗,不是一件易事。这就不但要求作者有真正的生活积累,还要求作者能熟练掌握诗歌的格律技巧,并拥有极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有些人可能会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那就请写几首这样的诗出来!如果连这样的口语诗(注意:不是口水诗)都写不好,那就不要再写让人头疼的苦水诗了吧?

这首诗的音步和前面的新诗作品相比,结尾由4、5字的长步转为3字的短步。以3字短步结尾的新诗继承了国诗的风韵,音乐感更强了。如下所示:

 

大老鼠啊||大老鼠
实在||太嚣张
偷我|肉来||偷我粮
叫我||恨断肠

 

大老鼠啊||大老鼠
实在||太猖狂
抠我|地来||抠我墙
抠坏||我栋梁

 

大老鼠啊||大老鼠
铁笼||为你装
让你|吃来||让你尝
让你||贪一场
送你||进窂房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为你||关门窗
又移|桌来||又移床
杀你||要用棒
送你||见阎王

 

      山中书

           百灵

我乘白鹭,已回山中
那等待我的是一棵千年古松
松树底下,竹楼一栋
花草的清香伴着那薄雾朦朦

夜幕降临,月影重重
有两三狐媚闹哄哄前来争宠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闪闪的烛光映照着如花笑容

旭日东升,导引气功
最好的早点是那清露和晨风
田螺姑娘,浣纱河中
暗地里为我做了鸡蛋炒野葱

松骨嶙峋,虬枝如龙
我常常嘲笑这位不死的仙翁
谈笑古今,其乐融融
看花开花落任凭那风起云涌

小鸟飞来,忧心忡忡
说一位民工为了验肺而开胸
草木皆惊,我亦震动
差点失落了手里的美酒一盅

世事纷乱,人心难懂
早已经违备女娲造人的初衷
寄语诸兄,各自珍重
且不要辜负这片纯净的天空

 

注: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来证明自己所患确是职业病。

 

读起这首诗,不能不让人感叹百灵丰富而新奇的想象力。在本诗中,作者化身成一位修道有成的神仙,吸风饮露,乘云驾鹤,以古松为友,狐狸为婢,终日里琴棋书画,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悠然生活。如果把《山中书》的前四节单独拿出,也能够独立成诗,而且不失是一首有完整意境的好诗。但如果这样,现实的批判力量不免尽数消失,——而本诗的主旨却恰恰体现在最后两节,前面所有的描述其实都是为最后两节内容服务的。

那么,最后两节中作者究竟向我们说了一些什么呢?他只用一句话就震撼了早已看破红尘、宠辱不惊的得道神仙:一位民工为了验肺而开胸。这件事情的具体经过,作者在正文注释中有详细解释。从中可以见到作者对于受伤害和受压迫的弱势群众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上的一些黑暗角落强烈的不满与批判。

这首《山中书》,初读波澜不惊,渐入佳境,结尾却奇峰突起。前后意境迥然相异,理想与现实的对峙,犹如两座巍峨的高山,使人倍感压抑与难过。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和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些都令我禁不住啧啧称奇。

语言平实却绝不平庸,简练而毫无晦涩,是百灵的一贯风格,这首诗也不例外。全诗以中东韵通押,韵脚自然,完全看不出雕琢的痕迹,显示了诗人娴熟而高超的格律技巧。短句与长句的交错排列,使得行文舒驰有致。最后,再做音步的划分:

 

我乘|白鹭,||已回|山中
那等待|我的||是一棵||千年|古松
松树|底下,||竹楼|一栋
花草的|清香||伴着那||薄雾|朦朦

 

夜幕|降临,||月影|重重
有两三|狐媚||闹哄哄||前来|争宠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闪闪的|烛光||映照着||如花|笑容

 

旭日|东升,||导引|气功
最好的|早点||是那|清露||和晨风
田螺|姑娘,||浣纱|河中
暗地里||为我|做了||鸡蛋|炒野葱

 

松骨|嶙峋,||虬枝|如龙
我常常||嘲笑|这位||不死的|仙翁
谈笑|古今,||其乐|融融
看花开|花落||任凭那||风起|云涌

 

小鸟|飞来,||忧心|忡忡
说一位|民工||为了|验肺||而开胸
草木|皆惊,||我亦|震动
差点|失落了||手里的||美酒|一盅

 

世事|纷乱,||人心|难懂
早已经||违备|女娲||造人的|初衷
寄语|诸兄,||各自|珍重
且不要||辜负|这片||纯净的|天空

其中短句为二步句,长句为三步句。三步句音步的划分历来备受争议,如说一位|民工||为了|验肺||而开胸也可以划为说一位|民工||为了||验肺|而开胸或者划为说||一位|民工||为了||验肺|而开胸,最后一种把诗句划为四步句,也勉强说得过去。而我之所以选择第一种划分法,一是这样划分音步读起来更觉顺畅,二是全诗长句基本上都属于三步句,便不好把这一句单独划为四步句了。

 

寻梦通溪

百灵

寻梦,随一片白云
在这峡谷中漫溯
渴望溪流的尽头
有一条白色瀑布

寻梦,一丘丘水田
结满金黄的稻谷
一阵阵香风飘来
醉了乡间的小路

寻梦,看山里娃娃
在碧波潭边放牧
象一群活泼的鱼
游戏在水草深处

寻梦,大青石旁边
有位貌美的少妇
正兜起一只竹筛
看那虾公在跳舞
 

寻梦,夕阳西下时
一位白头发老母
牵着两头小水牛
缓缓地移着脚步

寻梦,儿时的梦乡
已悄然沉入夜暮
只有蛐蛐的琴音
还在那低吟轻述

注:好友云飞小时候喜欢到通溪玩,长大后常梦见一条瀑布。他说通溪应该有那样一条瀑布。于是,我们骑摩托前去寻找。

 

在《寻梦通溪》中,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如世外桃源般恬静、安详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仿佛把我们又带回了久违的儿童时代,重温那些天真的欢乐、浪漫的幻想,心中在充溢着无边甜蜜的同时,又不觉涌起一丝淡淡的忧伤。

全诗共分六节,每节都以寻梦开头,给那些现实中的秀美画卷笼上了一层轻柔的薄纱,仿佛它们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出现似的。在第一节中,作者点明了来通溪游玩的原因。(在批注中有详细解释)这本来是儿童的天真幻想,但作者与他的好友却童趣盎然,竟然前来找寻。人至成年却依然拥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不仅难能可贵,而且让人羡慕。也许,真正的诗人都有一颗永远也不会消逝的童心吧?诗人把自己比喻成一朵白云,悠闲惬意地在峡谷中飘荡。首句不但写尽了旅途中的心情,也为全诗定下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基调。

第二节至第五节,诗人描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第二节是远景,其中有结满稻谷的水田与香风四溢的小路。视觉和嗅觉的立体描写,使得景物更加鲜活生动。第三节写在潭边放牧的山里娃娃。诗人把山里娃娃比喻成游戏在水草深处的鱼,既贴切,又新颖,令人叫绝。第四节写貌美的少妇正用竹筛捕虾。画面定格在竹筛捞起的一霎间,竹筛里的虾公还在乱跳乱舞,少妇的脸上洋溢着如花的笑靥。整个画面充满温馨与动感。第五节写白发老母牵着小牛慢慢的回家。这预示着诗人的旅程也即将结束。

最后一节写天色已黑,诗人和好友也已打道回府。我想,他们两个一定没有找到想象中的瀑布,但这已经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了。沿路的美景和愉快的心情,这就是此行最大的收获。全诗以蛐蛐的琴音结束,不仅有余音绕梁的效果,蛐蛐还暗喻作者本人,正在为通溪无边的美景而歌唱。写到这里,我已经被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所吸引,真想随着诗人一起尽情地去游玩一番。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对通溪深沉而真挚的感情浸润于生动、鲜明的画面之中,用简练、妥帖而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得诗中的意境喷薄而出,令我们在读诗的这一霎时完全沉浸其中而无暇及它,心儿仿佛生出了一对翅膀,尽情地遨游在通溪的山山水水之中了。其实,新诗要想写出意境,就是这么简单。

全诗通压姑苏韵,韵式为隔韵,即abcb。韵脚都用仄声,非韵脚都用平声。全诗音韵和谐悦耳,富有浓郁的音乐气息。

最后,试着对本诗的音步做一下划分:

寻梦,||随一片|白云
在这||峡谷中|漫溯
渴望||溪流的|尽头
有一条||白色|瀑布

寻梦,||一丘丘|水田
结满||金黄的|稻谷
一阵阵||香风|飘来
醉了||乡间的|小路

寻梦,||看山里|娃娃
在碧波||潭边|放牧
象一群||活泼的|鱼
游戏在||水草|深处

寻梦,||大青石|旁边
有位||貌美的|少妇
正兜起||一只|竹筛
看那|虾公||在跳舞
 

寻梦,||夕阳|西下时
一位||白头发|老母
牵着|两头||小水牛
缓缓地||移着|脚步

寻梦,||儿时的|梦乡
已悄然||沉入|夜暮
只有||蛐蛐的|琴音
还在那||低吟|轻述

其间,看那|虾公||在跳舞 ”牵着|两头||小水牛按照自然的语言节奏划分应为长||短句式,和其它短||长句式的诗行相悖。但因为都是二步,所以不会对节奏的和谐产生太大影响。在碧波||潭边|放牧有割裂语义以满足形式化音步的弊病。这就说明,如果作者在动笔时就能协调好音组和义组的关系,当然最好,否则,就只能牺牲一方来迁就另一方了。

 

我把话说给春雨
秋水潋滟


我把话说给春雨
悄悄的洒入尘泥
让它在地下集聚
化作潺潺的小溪

绕过喧嚣的街市
远离熙攘的沟渠
只在静静的林间
平添鲜活的野趣

滋润山花的烂漫
聆听鸟儿的轻啼
带走飘落的杂叶
珍藏松涛的梦呓

不管它流向哪里
总是在寻找期许
只要淌过你脚下
请存入你的记忆

 

在这首诗中,诗人究竟向春雨说了些什么话?而小溪又到底承载着诗人怎样的期许呢?

请看,这条由春雨集聚而成的小溪,它不喜欢喧嚣繁华的都市,只愿在静静的林间,平添鲜活的野趣。如果把小溪比作人生的话,那么城市和乡村不妨可以代表人生的两种境界:一种是追名逐利,充满挑战与刺激的人生;一种是视名利为粪土,平淡而充实的人生。不过当今世界,有几个能抵挡住名利的诱惑?又有几人耐得住寂寞,甘心去过平淡的生活?诗人借小溪的口说出:我能!这是难能可贵并令人敬佩的。

不过,生活虽然平淡,内容却绝不平庸。你看:可以每天去灌溉烂漫的山花,闲时还可以倾听鸟儿的轻啼。其中,既有日复一日辛勤的劳动,也有劳动之余惬意的小憩。当然,生活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有美好的事情,也有烦恼与不快。前者务必要加以珍藏,后者最好让它随波飘去。

追名逐利的生活也许十分刺激,但狂热过后注定是更大的空虚与伤痛。只有这种平淡却充实的人生,才能拥有更长久的幸福。这些,大概就是诗人向春雨所说的话,也是诗人对小溪(即人生)所寄予的期许吧?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由于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期许,而完全是用春雨和小溪等意象来传达,因而显得十分含蓄蕴藉,也给了读者更多发挥想象的空间。

全诗语言平白而贴切,芙蓉出水,不事雕琢。音韵流畅,通押衣鱼韵。朗声读来,仿佛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深得古典诗词自然而然的神韵。

音步为二步,句式为短||长式,字式为3||4、2||5两种,试做划分如下:

 

我把话||说给|春雨
悄悄的||洒入|尘泥
让它在||地下|集聚
化作||潺潺的|小溪

绕过||喧嚣的|街市
远离||熙攘的|沟渠
只在||静静的|林间
平添||鲜活的|野趣

滋润||山花的|烂漫
聆听||鸟儿的|轻啼
带走||飘落的|杂叶
珍藏||松涛的|梦呓

不管它||流向|哪里
总是在||寻找|期许
只要||淌过|你脚下
请存入||你的|记忆

 

偶尔从那里走过

秋水潋滟

 

偶尔从那里走过
冷风吹打着草棵
河边那一棵老树
飘飘飞落着残叶

 

从前的一池清波
如今早已经干涸
曾经清脆的鸟啼
如今是一片落寞

 

那一道天然斜堤
早已被人工雕琢
自由的野花芳草
被一道篱墙阻隔

 

只有颓圮的石凳
似还有当年颜色
斑斑点点的褐纹
似在默默的诉说

 

风儿轻轻的吹过
吹走了多少岁月
看看天边的白云
悄悄的从此走过

 

全诗以今昔景物的对比,表达了对从前自然美景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对环境恶化的极度忧虑。同时,诗人也曲折地抒发了向往自然、渴望自由的人生理想和时光易逝的淡淡忧伤。可贵的是,诗人既没有做刻板的说明,更没有做枯燥的议论,而是蕴深沉、真挚的感情于景物的描述之中。借景抒情,而读者自能心领神会,使得全诗意境盎然。

首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凄凉图景,为全诗渲染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冷风白草,枯枝残叶,使人感到些许莫名的感伤。

接着,诗人以三组今昔景物的剧烈变化表现自己的三种情怀。其一,以一池清波对干涸,清脆的鸟啼对落寞,表现了对环境恶化的深深忧虑。其二,以野花芳草对人工雕琢,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其三,以颓圮的石凳,传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惋惜与哀伤。

最后,诗人以看看天边的白云,悄悄的从此走过结尾,与第一行偶尔从那里走过相呼应,使得全诗结构更加紧凑。悄悄两字,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写尽了诗人复杂的心情。

这首诗的语言同上一首一样,平实简练,自然天成。全诗通押梭波韵,韵式为abcb。

音步也同样十分整齐,划分如下:

 

偶尔||从那里|走过
冷风||吹打着|草棵
河边||那一棵|老树
飘飘||飞落着|残叶

 

从前的||一池|清波
如今||早已经|干涸
曾经||清脆的|鸟啼
如今是||一片|落寞

 

那一道||天然|斜堤
早已被||人工|雕琢
自由的||野花|芳草
被一道||篱墙|阻隔

 

只有||颓圮的|石凳
似还有||当年|颜色
斑斑||点点的|褐纹
似在||默默的|诉说

 

风儿||轻轻的|吹过
吹走了||多少|岁月
看看||天边的|白云
悄悄的||从此|走过

 

老槐树下

        秋水潋滟

 

还是那棵老槐树
身形已然憔悴
树干皲裂枝桠老
依檐默默低垂

 

树下几个小顽童
嘤嘤笑语翻飞
阶下倚杖老阿婆
老眼迷茫相对

 

少年游子江湖老
阿婆休要怪罪
执手相忆当年事
嘘唏几多感喟

 

孙儿绕膝稚声噪
阿婆老手推推
快到村头望一望
看看你父归未?

 

    秋水潋滟活跃在《东方诗风》网站上,每隔三五日便能见到他的新作。他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同时也不乏精品。这首《老槐树下》,选取的是生活中极为寻常的一幅场景,但他信手拈来,即成佳作,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华。

首节描绘出一株身形憔悴、枝桠低垂的老槐树,用的是起兴的表现手法。在古诗中,起兴有时只是一种惯例,如《孔雀东南飞》的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和正文并无明显必然的联系。而在本诗中,老槐树不仅是诗中的一景,同时也象征饱经风霜的老阿婆。不仅如此,老槐树还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就使本诗的意蕴显得更加深厚。

第二节,诗人以小顽童的嘤嘤笑语对比老阿婆的老眼迷茫。这两处细腻而逼真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农村生活中常见的一幕场景:青壮年外出忙于生计,老阿婆在家便担负起看孩子的重任。一生辛苦,老了还不肯闲着,这就是中国农村所有阿婆们的真实写照。

紧接着,诗人写自己和阿婆相认,共叙旧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以至于很多年都没能再见到阿婆,诗人心中很是惭愧不安。而想起当年的旧事,不免又生出许多感喟。这几行写得情深意切,使人动容。

最后,全诗以老阿婆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结束。其中洋溢着老阿婆对诗人到来的激动和喜悦,表现了她热情好客的淳朴本质。

全诗通压灰堆韵,韵式为abcb。语言朴素自然,好似娓娓道来。音步为二步,句式有长||短、短||长两种,字式分别为4||3、2||4,且节间对称,划分如下:

 

还是|那棵||老槐树
身形||已然|憔悴
树干|皲裂||枝桠老
依檐||默默|低垂

 

树下|几个||小顽童
嘤嘤||笑语|翻飞
阶下|倚杖||老阿婆
老眼||迷茫|相对

 

少年|游子||江湖老
阿婆||休要|怪罪
执手|相忆||当年事
嘘唏||几多|感喟

 

孙儿|绕膝||稚声噪
阿婆||老手|推推
快到|村头||望一望
看看||你父|归未?

 

重闻蛙鸣

响水滩客

 

回到故乡宁静的夜晚
重闻一湾又一湾蛙鸣
仿佛离去多年的朋友
悄然推开了我的窗棂

 

那些淙淙流淌的溪水
还在冲刷往昔的田埂

那些如潮如歌的蛙鸣
一声声抚慰我的归心

 

村口的槐树依然健在
与老屋一样睡思昏沉
树下留着当年的月影
只是不见等我的那人

 

渐次离我远去的乡亲
没有在尘世留下姓名
只有如纱似水的月色
静静映照寂寞的小村

 

只有一声声蛙鸣传来
向我倾诉暌别的苦辛
为我斟满一杯高梁酒
浇湿心中干裂的乡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首节,诗人描写在故乡宁静的夜晚,重又听到久违的蛙鸣。因为宁静,所以蛙声就显得特别响亮;而一湾又一湾,既形象可观,又点明了蛙声的宏盛。接着,诗人用了一个比喻,生动形象的表达了重闻蛙鸣后激动与惊喜的心情:仿佛离去多年的朋友,悄然推开了我的窗棂。 这个比喻不仅形象鲜明,亲切感人,而且没有丝毫造作的痕迹,十分贴切自然。

在第二节,诗人又加入了淙淙的溪水,来给宏盛而响亮的蛙声伴奏。溪水冲刷下的田埂还是往昔的田埂,而归来的游子却已不是往昔的少年。触景生怀,那些如潮如歌的蛙鸣就显得更加亲切动听。

前两节写的是田野,第三节里诗人已来到村口,只见从前的老槐树与老屋依然完好,树下的月影也似当初一样明亮,只是不见了等他的那人。物是人非,诗人的心中不免平添了几分感慨与惆怅。

第四节,诗人写到乡亲们悄无声息地渐次老去,语句间虽有少许伤怀,但更多的却是安宁与平静,表现了诗人面对衰老和死亡时的从容豁达。这是暴风雨过后的安详,更是饱经沧桑后的淡定。只有如纱似水的月色,静静映照寂寞的小村,这个意象和诗人的情愫恰相融合,情景相映,相得益彰。

最后诗人写在蛙鸣的迎候声里来到家中,亲人为他倒满了一杯高粱酒,用它来浇湿心中干裂的亲情。其中,暌别是指分离的意思。暌,音葵。在这里,我想给响水君提个建议:如果用大众化的词语就能表述清楚的,还是不要用生僻的字词才好,如暌别就完全可以用离别来代替。

全诗从田野写到村口,又写到家中,顺序井然。其中,蛙鸣无疑是诗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它在诗中出现了三次,就像一条绳索把诗人怀乡的主题贯穿起来。

在本诗中,有蛙鸣、溪水、田埂、槐树、老屋、月色、小村等数个意象,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幕完美的乡村夜景。而景物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又造就出生动鲜明的意境,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诗中既有中东韵,又有人辰韵,但都不是很有规律。作者的本意也许是不想以韵害意,不过这终究是一个缺憾。音步倒还整齐自然,划分如下:

 

回到|故乡||宁静的|夜晚
重闻|一湾||又一湾|蛙鸣
仿佛|离去||多年的|朋友
悄然|推开了||我的|窗棂

 

那些|淙淙||流淌的|溪水
还在|冲刷||往昔的|田埂

那些|如潮||如歌的|蛙鸣
一声声|抚慰||我的|归心

 

村口的|槐树||依然|健在
与老屋|一样||睡思|昏沉
树下|留着||当年的|月影
只是|不见||等我的|那人

 

渐次|离我||远去的|乡亲
没有在|尘世||留下|姓名
只有|如纱||似水的|月色
静静|映照||寂寞的|小村

 

只有|一声声||蛙鸣|传来
向我|倾诉||暌别的|苦辛
为我|斟满||一杯|高梁酒
浇湿|心中||干裂的|乡情

 

在黑山面对星空
              响水滩客


这是黑山五月的夜晚
满天星辉抚照着大地
蟋蟀在田野奏响琴声
艾草的清香远远飘溢

所有的尘劳都已安顿
只有我独自面对星宇
感受茫茫夜空的孤独
与这千山万水的静谧

高远的星辰向我瞩目
就像母亲永远的凝视
天涯海角都洒满清辉
而我的心却归于沉寂

星光一闪就是千万载
璀璨的光芒终将消逝
人生犹如沧海之一粟
何处是家何时是归期

千年后这片美丽山水
依旧拥有清风与灵雨
我在此刻写下的小诗
只如流星划过了天际

 

无论是谁,面对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都会感叹人类的渺小,造物的神奇,而心灵在得到净化的同时,也已生出幻想的翅膀,翱翔在无垠的星河之中了。

在这首小诗中,诗人既向我们展示了黑山的美丽夜景,同时发出了对宇宙人生的许多感慨,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无比眷恋。

第一节中,诗人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幕黑山在五月里的夜景。其中有光影交织的满天星辉,还有蟋蟀动听的琴声,以及艾草浓郁的清香。立体化的景物描述,使得画面更显活泼生动。

以下三节,诗人主要抒发了面对星空时的心情。在这种万籁俱寂的静谧环境中,人很容易感到孤独,同时倍感亲情的可贵,诗人也不例外。于是,面对星空,诗人很自然的把星辰比拟成母亲,把星辰的闪烁比拟为母亲的凝视。于是,这才有了何处是家何时是归期的感叹。其中人生犹如沧海之一粟一句我认为有些欠妥。人生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沧海则表现为空间上的广阔,二者并没有可比之处。(后来作者把沧海换为沧桑,虽有改进,但这里并不符合沧桑的使用习惯,感觉还不完美。)

最后,诗人展望未来,抚慰今昔,表达了对黑山的极度热爱和人生苦短的轻轻叹息。

这首诗中,满天星辉茫茫夜空千山万水天涯海角这几个意象,在空间上十分广阔,而永远的凝视千万载千年后等又把时间拓展得十分久远,这些都把本诗的意境推向一个更深广的境界。

全诗语言清新简练,平实自然。通压衣鱼韵,韵式为baca。音步整齐有致,划分如下:

 

这是|黑山||五月的|夜晚
满天|星辉||抚照着|大地
蟋蟀|在田野||奏响|琴声
艾草的|清香||远远|飘溢

所有的|尘劳||都已|安顿
只有我|独自||面对|星宇
感受|茫茫||夜空的|孤独
与这|千山||万水的|静谧

高远的|星辰||向我|瞩目
就像|母亲||永远的|凝视
天涯|海角||都洒满|清辉
而|我的心||却归于|沉寂

星光|一闪||就是|千万载
璀璨的|光芒||终将|消逝
人生|犹如||沧海|之一粟
何处|是家||何时|是归期

千年后|这片||美丽|山水
依旧|拥有||清风|与灵雨
我在|此刻||写下的|小诗
只如|流星||划过了|天际

 

我居住过的村庄

响水滩客

 

我居住过的村庄

贫穷、朴素、大方

像一朵南瓜花

年年开在篱芭墙

 

我居住过的村庄

温和、平静、慈祥

像一头老水牛

天天走在田埂上

 

我居住过的村庄

遥远、偏僻、忧伤

像一河桃花水

夜夜流淌红月亮

 

我居住过的村庄

忠诚、正直、善良

像一只布谷鸟

时时鸣叫在山岗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他所居住过的村庄无比的热爱与眷恋。

与汉语古典诗歌前面写景、后面抒情的普通模式相反,这首诗则是先抒情、后写景,情景彼此映衬,相得益彰。

首节写村庄的贫穷、朴素、大方。当然,这既是写村庄本身,也是写居住在村庄里的人。诗人用篱笆墙上的南瓜花来做象征。南瓜耐贫瘠、抗干旱,生命力极其顽强,无论在房前屋后、地角田头,都能很好地生长。村庄里的人也是这样,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坚强而快乐地生活着。南瓜的花朵虽然没有玫瑰的娇艳、牡丹的高贵,但朴素自然,落落大方,也别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韵致,这和村民们朴实的形象也恰相一致。

第二节写村庄的温和、平静、慈祥,这里主要是指村庄里的村民。走在田埂上的老水牛,恰恰符合这样的特征。在这里,我个人觉得:慈祥是专用于人的,而安详可使用的范围较广,村庄、水牛、人都可以用安详来形容。建议响水君斟酌一下。

第三节诗人接着写村庄的遥远、偏僻、忧伤。桃花流水,水中的月亮似乎也被染红了。诗歌的这个意象让我们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可遇而不可得的神秘境地,充溢唯美的忧伤,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与向往。

最后,诗人写村庄的忠诚、正直、善良,这些完全就是指村庄里的村民了。每到春天,总能听到布谷鸟清脆的叫声,这是它忠诚的象征;布谷、布谷,则证实了它的勤劳;布谷鸟从来不伤害人类,这源于它的善良。而正直好像和布谷鸟并无必然的联系,提出来请响水君斟酌。

全诗首先从正面描述了诗人所居住过的村庄以及村庄里的人,他们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然后又用四个意象加以印证。可贵的是,这四个意象不仅和全诗所要表达的情趣恰相融合,同时还有机的组成了一幅生动完整的乡村图景:开在篱笆墙上的南瓜花描绘的是村庄里的一角,走在田埂上的老水牛则是田野中劳动的场景,这些是村庄白天的景致;流淌红月亮的桃花水是村庄的夜景;时时在山岗鸣叫的布谷鸟则把视野投向了村庄外更广阔的天地。

全诗通压江阳韵,韵式为aaba。音步、句式以及字式虽然行与行之间各不相同,但在节间却是完全对称的,同时还有两处反复的语词,如我居住过的村庄、像一,类似这样的诗体我称为叠沓体。这种诗体很适合表现那些缠绵、悠长的情愫。音步划分如下:

 

我||居住过的|村庄

贫穷、||朴素、||大方

像一朵||南瓜花

年年|开在||篱芭墙

 

我||居住过的|村庄

温和、||平静、||慈祥

像一头||老水牛

天天|走在||田埂上

 

我||居住过的|村庄

遥远、||偏僻、||忧伤

像一河||桃花水

夜夜|流淌||红月亮

 

我||居住过的|村庄

忠诚、||正直、||善良

像一只||布谷鸟

时时|鸣叫||在山岗

 

爱之语

红瘦


亲爱的,请别为我们
暂时的离别而哭泣,
我难得有这样的机会,
可以好好地想念你。

亲爱的,请记住我们
相聚时的那些甜蜜,
当我不在你的身边时,
把它取出细细回忆。

相别的酸、相聚的甜
都是我们的爱之语。
因为你,生活的滋味
才会变得如此美丽。

 

这首诗就像是一颗纯真的心灵在喁喁私语,深情而真挚地诉说着爱情的忧伤与甜蜜。

离别总是让人伤心,但诗人却劝慰对方不要哭泣,因为只有离别才能让我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好好地想念你。诗人的百转柔情,还有她乐观豁达的心态,都在这略显机智的倾诉中彰显无遗。

相聚的日子总是十分甜蜜,而分离正好可以让彼此把它取出细细回忆。在第二节,诗人紧接上文,把分离的意义出人意表地又推进一层。

最后,诗人总结道:不管是相别的酸楚,还是相聚的甜蜜,它们都是爱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尽管前两节诗人讲了许多离别的好处,在这里,诗人还是说了实话,——离别,毕竟还是令人心酸的!但紧接着,诗人又争辩道:也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爱情,有了爱情的酸楚与甜蜜,生活才变得更有滋味,更加美丽。换句话说,酸甜可口的爱情才更有味道。诗人无疑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但因为你,生活的滋味才会变得如此美丽,其中以滋味美丽,感觉有些矛盾,不如把滋味置换成色彩,意思才更通顺些。

这首小诗极少意象的描述,但它读来却清新隽永,仿佛是一朵盈盈娇羞的莲花,别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究其原因,就在于它有着深挚细腻的情感,巧妙妥帖的话语以及流畅自然的音韵。其实,心理的独白也是一种意象,表现为一幅戏景,只不过诗人的形象具体如何,需要由读者的想象力来加以描绘。

全诗通压衣鱼韵,韵式为abcb。音步为二拍,句式有短||长、长||短、长||长,虽然不是十分整齐,倒还流畅自然,划分如下:

 

亲爱的,||请别为|我们
暂时的|离别||而哭泣,
我|难得||有这样的|机会,
可以|好好地||想念你。

亲爱的,||请记住|我们
相聚时的||那些|甜蜜,
当我|不在||你的|身边时,
把它|取出||细细|回忆。

相别的|酸、||相聚的|甜
都是|我们的||爱之语。
因为你,||生活的|滋味
才会|变得||如此|美丽。

 

就是因为你
红瘦


就是因为你
冰封的心重又绽开笑颜
唇角挂向眉边
    
就是因为你
飘雨的天从此一片湛蓝
还有几尾小鱼畅游其间

就是因为你
麻木的我变得烦躁不安
思念让我度日如年
  

就是因为你
热情的烈火重又被点燃
没你的拥抱我无法入眠
  

就是因为你
赋予了我久别的眼泪情感
诗篇终又流淌指间

就是因为你
沉睡的玫瑰终于睁开双眼
还有真爱存于世间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爱情来临的时候,前后判若两人的心情对比,写尽了心中的喜悦、激动与不安。

前两节写爱情带给诗人的欢欣与激动。诗人首先用一个特写的笑脸­唇角挂向眉边,把内心的喜悦表现得惟妙惟肖。接着,她又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扫尽心中的阴霾,重现湛蓝的晴空。天空湛蓝如水,甚至还能看到几条小鱼畅游其中。这个夸张用得十分新奇而生动,把她畅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两节写爱情带给诗人的烦躁与不安。因为思念,诗人感到度日如年;因为思念,诗人甚至无法入眠。在没有爱情的时候,诗人的心是麻木的,从来不知道失眠的滋味;爱情的火山一旦爆发,诗人炽烈坦率的情感,如岩浆般喷薄而出,毫不掩饰,毫无做作,几乎让人不敢直视。这就是真感情的力量所在!

接着,诗人写爱情唤醒了她久别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于是才有了这一篇篇爱情诗的诞生。诗人说她的诗是从指间流淌出来的,这我信!真正的好诗从来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心灵的流露!

最后一节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诗人在前面已经写尽了爱情的酸甜,再说还有真爱存于世间,不免有些忸怩作态。依我看,最后这节不要也罢。对此,诗人卜白有不同意见,他说:关于《就是因为你》的最后一段,我看不是蛇足,而是豹尾。没有这段,是一般的、只有个人情感的情诗;有了这段,是深刻的、富有社会意义的情诗。有了最后一段,诗便显得厚重了。 不管这是不是作者的原意,卜白的解释无疑令这首诗的主题得以升华,比起我片面的理解,在境界上要更高一层,值得嘉许。

全诗共分六节,每节三行,都以就是因为你开头。通压言前韵,韵式为abb。音步的排列不是十分整齐,可见作者并没有先入为主。虽然缺少了一些节奏上的铿锵有致,却也带来了另一个好处,那就是音律的亲切自然。当然,如果一首诗既能做到节奏的铿锵有致,又能做到音律的亲切自然,就更加完美了。试做划分如下:

 

就是||因为你
冰封的|心||重又||绽开|笑颜
唇角||挂向|眉边
    
就是||因为你
飘雨的|天||从此||一片|湛蓝
还有||几尾|小鱼||畅游|其间

就是||因为你
麻木的|我||变得||烦躁|不安
思念|让我||度日|如年
  

就是||因为你
热情的|烈火||重又|被点燃
没你的|拥抱||我无法|入眠
  

就是||因为你
赋予了||我久别的||眼泪|情感
诗篇|终又||流淌|指间

就是||因为你
沉睡的|玫瑰||终于||睁开|双眼
还有|真爱||存于|世间

 

    当我一人

六月的雨

 

当我一人静坐凝眸,
窗外蓝天白云悠悠。
过往鸽子向我点头,
原来快乐没有缘由。

当我一人漫步林中,
绿叶起伏波涛汹涌。
清风拂面野花香浓,
当年女孩依然懵懂。

当我一人溪边濯足,
有群蝌蚪上前问路。
我用石头摆成地图,
希望它们找到幸福 。

 

这首小诗通过对三种不同景物和事件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女孩形象。

首节是在屋内。诗人静静地坐着,眺望着蓝天白云和自由飞翔的鸽子,感到无比的欢欣与快乐。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诗人喜静,热爱自然与生活,具有知足常乐的豁达胸襟。

次节转至林中。同上节天高任鸟飞那种闲适的情调相比,这一节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就有些沉重了。只见树林的上层,天风浩荡,绿叶起伏,恰似波涛汹涌的大海,象征险恶的社会与叵测的人生;树林的下面,清风习习,如同安全又温暖的家;盛开的馥郁野花,则好比那位不谙世事的懵懂女孩——诗人自己。在纷纭复杂的现实世界里,诗人依然保持着一颗纯真的童心,既让人敬佩,又不免升起一种隐隐的担忧。在这一节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都有很生动的描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末节到了溪边。在这一节中,诗人仿佛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中:蝌蚪们来向诗人问路,诗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石头摆成地图,告诉蝌蚪们,这就是通往幸福的道路。诗人通过童心盎然的丰富想象,把一个天真无邪而又善良的女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表面上,诗歌通过对蓝天、树林、小溪的描绘,组成了一幅很新鲜完整的画面。内在的线索,则是诗人的情趣和性格。通过对三组意象群的解读,我们可以见到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她有着一颗未泯的童心;她善良又可亲,热爱自然与生活,有着知足常乐的豁达胸襟。然而,诗人的这些情趣和性格,并不是直接向我们倾诉,基本上是通过对意象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含蓄意在言外情溢乎词。再加上本诗平易可亲而又妥帖的语言,使我们很容易在意象之外得出它们所蕴含的情趣,因此,这首诗的意境就显得十分鲜明与丰满。

全诗共分三节,每节四行,每行都以当我一人开头。逢节换韵,韵式为aaaa连韵。音步也十分整齐自然,如下所示:

 

当我|一人||静坐|凝眸,
窗外|蓝天||白云|悠悠。
过往|鸽子||向我|点头,
原来|快乐||没有|缘由。

当我|一人||漫步|林中,
绿叶|起伏||波涛|汹涌。
清风|拂面||野花|香浓,
当年|女孩||依然|懵懂。

当我|一人||溪边|濯足,
有群|蝌蚪||上前|问路。
我用|石头||摆成|地图,
希望|它们||找到|幸福 。

 

有人认为,太注重整齐的句式和押韵反而破坏了诗的节奏感(疾风)。对此,我不以为然。只要音步顿的合理,韵脚押的自然,那么整齐的句式和韵式只会对诗的节奏大有裨益,何来破坏之说?

 

雨后的清晨

六月的雨


昨夜睡得好沉,
拉开窗帘天有些阴。
推开屋门,
一阵清香扑鼻,
闭上眼细细地闻。
雨后的清晨,
有特别的芳芬。

我心爱的姑娘,
是否也在隔窗遥望?
当她清澈的双眸,
遇到我的目光,
是否羞红了脸庞?
转过身,
慌乱地躲藏。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描写了两个初恋的少年男女微妙的心理历程和感情瞬间。

这首诗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首节写男主角酣睡过后,拉开窗帘,推开屋门,只见天空还有些阴沉沉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诱人的清香。这段描写看上去有些烦琐,似嫌冗余。其实,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引出下文,同时,这些寻常、罗嗦的动作,还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气氛,表明了男主角轻松愉快的心情。空气中一阵清香扑鼻,其中不应该只有雨后泥土和花草的芬芳,还混合有心爱姑娘香水的香气,这也是特别二字的深层含义。

果不其然,当侧首回望时,恰好和姑娘清澈的双眸相遇,只见姑娘转过身,慌乱地藏了起来。那么,姑娘刚才一定是在隔窗遥望了,否则我们怎么可能恰好四目相对?而且,她的脸颊一定被羞得绯红,否则她又怎么会慌乱地转身,急着藏起来呢?表面上,诗人似乎连用了两个疑问句,实际上,这是两个设问句:第二个问句是对第一个问句的回答,而转过身,慌乱地躲藏则是第二个问句的答案。作者之所以这样写,首先是因为的心里还有些猜疑不定,其次,两个问句的使用,还可以使行文显得更加活泼,也就是所谓的揉直使曲

这首诗除了天有些阴(这表明的心里还有一丝忧虑,这是初恋的人们所共有的那种患得患失的情绪)属于写景,其余大多是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诗人寥寥数笔,便将两个少年少女初恋时的的甜蜜、犹疑、羞怯、忧虑等种种微妙而复杂的感情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呼之即出。一般人所谓的意象通常是指画景,其实人物的体貌、言语、表情、动作、心理等也是意象的一种,称为戏景。(如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因此,这首《雨后的清晨》,虽然极少景物的描绘,同样也显得意境盎然。

全诗分两节,逢节换韵,韵式自由。前后两节虽然行数一致,但每行的音步并不严格对称,句式与字式也不能完全统一,因此,这首诗属于半格律诗。最后,试作音步的划分,如下:

 

昨夜||睡得|好沉,
拉开|窗帘||天|有些阴。
推开|屋门,
一阵||清香|扑鼻,
闭上眼||细细地|闻。
雨后的|清晨,
有特别的|芳芬。

我心爱的|姑娘,
是否|也在||隔窗|遥望?
当她||清澈的|双眸,
遇到||我的|目光,
是否||羞红了|脸庞?
转过身,
慌乱地|躲藏。

 

 

月夜

                            挂云帆

 

你如何享用今夜的月光啊,
          我的月一般恬静的姑娘?
          玫瑰儿沾湿了香露,
          竹影儿拍打着幽窗,
          我的月一般恬静的姑娘啊,
          你如何享用今夜的月光?

          我的心已被相思的力量
          强行掳去了另一个地方;
          哀愁注满我空空的胸腔,
          像月光下那盈盈的酒觞。

          你怎样对付今夜的月光啊,
          我的月一般冰冷的姑娘?
          萤灯已熄蝉歌消逝,
          院角黄菊明日染霜。
          我的月一般冰冷的姑娘啊,
          你怎样对付今夜的月光?

          我的心生出梦幻的翅膀,
          飘荡着飞去了你的身旁;
          千杯苦酒换月下的一醉,
          无边的甜蜜却只在梦乡!

 

深秋的月光具有恬静、冰冷的特性,而诗人心仪的姑娘也同样拥有恬静和冰冷这两重气质。恬静是缘于她性情贤淑,冰冷则由于她孤傲清高。诗人通过这首《月夜》,抒发了对心爱姑娘的无限相思,以及对明知不可能的爱情所感到的痛苦与惆怅。

诗人首先描写了姑娘恬静的气质。沾着香露的玫瑰,拍打幽窗的竹影,在月光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安详的画面。紧接着诗人话锋一转,倾诉起对姑娘的相思之情。但诗人非常清楚,这种单相思是没有任何结果的,因而相思的情绪很快就被哀愁所注满。在这里,诗人把一颗愁心比喻成盛满酒的酒觞,既贴切又新颖。

诗人继而又描写了姑娘冰冷的气质。萤灯已息蝉歌消逝,院角黄菊明日染霜,一幅秋虫匿迹、寒霜满天的凄凉画面,和冰冷的月光恰相融合。紧接着诗人又抒发起对姑娘无尽的思绪。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诗人不可能得到姑娘的眷恋,但在酒醉的梦乡却能体会到一丝的甜蜜。然而酒醉终究有醒来的一刻,到那时,诗人只能感到更深更大的痛苦与惆怅。其中对于冰冷的月光,诗人用了对付这样的词,说明这样寒冷的秋夜是很不好过的。同时,我想作者也许还有委婉相劝的意思:姑娘,不要对我这样冰冷,这样会使大家都感到紧张、难过,就请给我一点点温暖吧!

这首诗前头写景,后面抒情,是汉语古典诗歌所惯用的手法。这样既使作者的情感一览无遗,又不失其形象可观,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创作手法。其间所用的每一个语词、每一行诗句,每一处意象,无不和诗人的情愫水乳交融,因而使得诗中意境深厚。

这首诗的语言同样简练贴切,雅俗可赏,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全诗通押江阳韵,同时还运用了反复和对称的修辞手法,把作者的百转愁肠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

本诗的音步为二步,除了第三、四行为短||长句外,其余都是长||长句,如下所示:

 

你如何|享用||今夜的|月光啊,
我的|月一般||恬静的|姑娘?
玫瑰儿||沾湿了|香露,

竹影儿||拍打着|幽窗,
我的|月一般||恬静的|姑娘啊,
你如何|享用||今夜的|月光?

我的心|已被||相思的|力量
强行|掳去了||另一个|地方;

哀愁|注满我||空空的|胸腔,
像|月光下||那盈盈的|酒觞。

你怎样|对付||今夜的|月光啊,
我的|月一般||冰冷的|姑娘?
萤灯|已熄||蝉歌|消逝,
院角|黄菊||明日|染霜。
我的|月一般||冰冷的|姑娘啊,
你怎样|对付||今夜的|月光?

我的心|生出||梦幻的|翅膀,
飘荡着|飞去了||你的|身旁;
千杯|苦酒||换月下的|一醉,
无边的|甜蜜||却只在|梦乡!

 

唱吧 唱吧 春天的宝贝
                                 李太伯


早起的蝈蝈歌声也美
长一曲短一曲让人无法睡
邻家的小妹笑声也脆
一声高一声低让人也陶醉

窗处的天空蔚蓝如水
仿佛有鱼儿从天上游回
蕊中的露珠转动眼睛
伸伸懒腰看见了蝶在飞

唱吧 唱吧 春天的宝贝
镜子里的阳光多么明媚
山下的麦田哟一片光辉

唱吧 唱吧 春天的宝贝
幸福的孩子满面的泪水
告诉我让你委屈的是谁

 

对于这首小诗,我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这个字,不仅表现为流畅的音韵、巧妙的构思,更表现为意象的鲜明、生动与新颖。

首先,诗人用天籁般的声音为我们营造了一场耳朵的盛宴。蝈蝈那长一曲、短一曲的歌声,小妹那一声高、一声低的欢笑,高低错落、长短有致,和谐且富有节奏。于是,全诗便在这种幸福详和的氛围中徐徐拉开帷幕。

紧接着,诗人又用如画的美景给我们献上一盘眼睛的大餐。蔚蓝如水的天空,仿佛能看到鱼儿从天外游回。这个字,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仿佛真有一条鱼儿从我头顶划过。这个夸张用得十分巧妙,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令人叹绝。花蕊中的露珠轻轻颤动,盈盈欲滴,好像是一只狡黠的眼睛。这个比喻本已十分绝妙,而更让人叫绝的是,——这只眼睛,居然还看到了翩翩飞舞的蝴蝶!诗人神奇而丰富的想象,令人叹为观止。本来,蔚蓝的天空、含露的花蕊,它们都是静止的画面,但诗人借助于想象,化静为动,既丰富了意象,又使诗句充满动感,显得十分新颖有趣。
    这样甜蜜的日子,如此美丽的春光,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尽情地歌唱!于是,诗人很自然地发出
唱吧唱吧春天的宝贝这样的感慨。至于春天的宝贝到底指的是春光沐浴下的自然万物,还是作者自己心中的宝贝,我们不得而知,抑或是二者兼有吧?你看,不论是屋里屋外,阳光都是那样明媚,就连最寻常的麦田,也因为阳光的照耀而显得光辉灿烂,变得神奇圣洁。从声音到画面,从近景到远景,诗人所选的每一个意象都非常恰当,——它们从各个方位、各个角度,深刻细致地展示出春天的来临给诗人带来的惊喜、激动、安详、幸福等种种复杂的心情。
    最后,诗人以富有戏剧化的一幕,巧妙地为全诗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并且把主题推向更深的一层。人们常常会有这样奇怪的体验:在极度悲愤的状态下有时竟会狂笑,而在极度喜悦的时候反而倒会哭泣。诗中的那个孩子,就是由于幸福而泪流满面,然而诗人不明就里,反而问道:孩子,你怎么哭了,你可有什么委屈啊?

   
全诗通压灰堆韵,韵脚十分自然。第一节行间的对称,以及唱吧唱吧春天的宝贝的反复吟咏,使本诗的音乐感更为浓郁。下面,我再试着划分一下本诗的音步:

 

早起的|蝈蝈||歌声|也美
长一曲|短一曲||让人|无法睡
邻家的|小妹||笑声|也脆
一声高|一声低||让人|也陶醉

窗处的|天空||蔚蓝|如水
仿佛|有鱼儿||从天上|游回
蕊中的|露珠||转动|眼睛
伸伸|懒腰||看见了|蝶在飞

唱吧 |唱吧 ||春天的|宝贝
镜子里的|阳光||多么|明媚
山下的|麦田哟||一片|光辉

唱吧 |唱吧 ||春天的|宝贝
幸福的|孩子||满面的|泪水
告诉我||让你|委屈的||是谁

 

最后一行告诉我||让你|委屈的||是谁,由于在告诉我后面,通常要点逗号(诗中已省略),因此理应划为三步,这就与上面二步的诗行略显冲突了。不过,诗歌朗诵的时候,为了表示全诗即将结束,最后一行的最后一个音节都要停顿一下,并把声调拉长。如此看来,这所谓的瑕疵也就无足轻重了。

 

天路

                            屈塬 石顺义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

看到山鹰披着那霞光。

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

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让我们来看看一组数据: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涵洞二千零五十座,隧道七座。这样大的投资和工程量,以及施工的难度,都是举世罕见的。因而,青藏铁路也被誉为天路。在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终于全线通车。青藏铁路的建成给青海和西藏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是藏族同胞一致拍手称快的,这首诗无疑表达了人民这样的心声。

首节,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典型的西部风光。蓝天白云,草场青青,还有披拂着霞光的山鹰,把我们带进神奇美丽的青藏高原。山鹰是藏族崇敬的五大神物之首,被誉为神鹰,其地位等同于汉族的龙。

第二节转入正题,写盼望铁路快快建成。其中,作者把铁路比喻成一条翻山越岭的巨龙,十分贴切生动,同时也表现了铁路修建的难度。首节写清晨,第二节写黄昏,传达了作者日夜盼望铁路修到身边的迫切心情。

第三节和第四节虽然较为平直和概括,但还是较真切地抒发了作者盼望民族之间和谐相处以及祝福藏族同胞的生活更加幸福的美好愿望。

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通押江阳韵,前两节的韵式为aaba,后两节的韵式为cada,韵脚和谐自然。音步大致为二步,句式为长||长,划分如下: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

看到|山鹰||披着|那霞光。

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

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这首诗经印青作曲,韩红演唱后,一时传唱祖国南北。然而,网上搜查这首诗的作者,有的说是屈塬,有的说是石顺义,莫衷一是,因此,我只好一并写上。

 

诗歌术语简析:

国诗,原来称为旧诗,是汉语古典诗歌的简称,它包括有史以来直至今日所有用古代汉语及其格律创作的诗歌。

新诗,则是现代汉语诗歌的简称,它是指用现代汉语及其格律创作的诗歌。

格律,是指由节数、行数、步数、句式、字式、韵式、平仄、对称、反复及其它特殊规定所得诗的格式与规则。格律包括音律和形律。音律是指和诗歌的声音有关的格律,它体现在朗诵中。形律是指和诗歌的文字有关的格律,它表现在书面上。

短步,指1-3字组成的音组。长步,指4-6字组成的音组。

,指音步间声音的停顿、延长或加重。“|”表示声音较短的停顿,称小顿;“||”表示声音较长的停顿,称大顿。行末的停顿称行顿,用“-”表示;节末的停顿称节顿,用“”表示。小顿、大顿、行顿、节顿,它们停顿的时间顺次延长。

大顿、行顿、节顿,它们停顿的时间顺次延长。

音步,是指由诗歌朗诵时诗句中有规律的停顿所形成的音组。当然,这里所说的停顿是指一般情况,同时还包括声音的延长与加重。音步划分的依据是大顿,而非小顿。

步数,以新诗诗句或诗行中大顿划分的音组数目为标准,把新诗的音步大致分为六种,即一步、二步、三步、四步、五步、六步。

诗句,是指除顿号以外的标点符号为标志组成的诗歌单位,可以单独为一诗行,或者数个诗句组成一行。

诗行,指诗句的分行,为方便阅读而设置的一种诗歌书面上的排列方式。

吟唱式,完全是一种形式化的音乐的节奏,与自然的语言节奏相去甚远,重音不重义。如五言句221式,七言句2221式。

吟咏式,与自然的语言节奏相近,音义俱重。如五言句23式,七言句223式。

吟诵式,虽然也有形式化的音步的存在,但在音组与义组两相冲突的时候,则通常遵从语言的自然的停顿。以“似梅花落地”为例:吟诵式的读法是“似梅花||落地”,吟咏式则读为“似梅||花落地”,吟唱式则读为“似梅||花落||地”。

句式,指由长短步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诗句的形式。比如在二步句中,共有四种句式,即短||短,短||长,长||短,长||长。

字式,指句式中字数的变化方式。短||短式的字式有2||2、2||3、3||2、3||3。短||长式的字式有1||4、1||5、1||6、2||4、2||5、2||6、3||4、3||5、3||6。

押韵,一般是指诗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似。韵式,是指押韵的方式,常见的有连韵aaaa,随韵aabb,交韵abab,抱韵abba等。由连韵可以演化出隔行韵(也称偶韵),常见的有aababaca,这也是国诗中最常见的两种韵式。韵部的划分可参考于进水先生在《中国韵律诗歌网》提出的十五韵表(宽韵):

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üe
四、开 uaiai
五、微 uiei
六、豪 aoiao
七、由 ouiu
八、寒 anianuanüan
九、文 eninunün
十、唐 angianguang
十一、庚 engingongiong
十二、齐 iü
十三、知 (-i)零韵母zhichishizicisiri
十四、姑 u

十五、儿 er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词性相同或相似的一对句子,表达两个相关或相反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仗,比对偶要求的更为严格,不但字数、结构、词性相同,而且还要求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对称,与国诗中的对偶相类似,也可以理解为对偶原则更宽泛的运用。它不仅应用在诗行以内及相邻两个诗行之间,多组诗行甚至诗节之间也时常能见到它的踪迹。

反复,是指相同词句的重叠或呼应。行内或邻行的反复称重叠,间隔诗行与诗节间的反复称呼应

格律诗,对于节数、行数、步数、字式、韵式、平仄、反复、对称(对仗)等格律全部或有三种以上严格规定的诗歌。例如汉语古典诗歌中的律诗、绝句、词、曲等。

半格律诗,对于节数、行数、步数、字式、韵式、平仄、反复、对称(对仗)等格律只有三种以下严格规定的诗歌,可称为半格律诗。如五七言古诗和楚辞。

自由诗,是指全诗的节数、行数、步数随心所欲,各种句式相间相重,字式也无限制,押韵,韵式不限。总之,如果一首诗的格律找不到一种可循的规律,那么就只有归于自由诗的行列。

叠沓诗,根据节数的不同分为二叠体、三叠体、四叠体、五叠体等。其特点如下:1、全诗分二至五节不等,每节的行数、步数、句式、字式均不限。但节与节之间,每节的行数相对应,每行的步数、句式与字式(字数)相对应。若步数、句式、字式(或字数)有不对应处,则视为拗体;否则,可称为正体。2、运用诗节间对称、反复的修辞手法,达到前呼后应、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3、押韵,方式自由。
新排律:全诗三节以上,每节的行数不限,但节与节之间的行数相同,每行步数一致,有固定或相同的句式,字式不限,押韵,韵式自由。由新排律不同的步数还可以将它细分为二步新排律、三步新排律、四步新排律。二步新排律:每行步数为二步,句式分短||长、长||长两种,字式不限。其中,短||长句式的称二步小排律,长||长句式的称二步大排律。

三步新排律:每行步数为三步,句式包括短||||长、长||||长两种,字式不限。四步新排律:每行步数为四步,句式为短||||||长,字式不限。

情思,包括情趣与思想。情趣是指情感和兴趣,思想则指构思与想象。

具象,不仅仅指眼睛所能看到的宇宙万物、人间百态,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也是一种别类的具象。

意象,是指熔铸了诗人情趣的具象。意象分为画景和戏景。

画景,说是画,其实并不贴切,应该说是一段正在播放的有关景物的视频才对,其中不仅有流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甚至能嗅气味、知冷暖。

戏景,是指描述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人物的体貌、言语、表情、动作、心理等,当然还包括故事的情节。

意象群,由两个或多个意象组合而成。

意象部落,是指情趣相同、题材一致的意象、意象群的组合。

实景,是指诗人在写诗时,观察、感受所得的真实现成的意象。

虚景,是指诗人在写诗时,虽然是通过想象而得来的但在现实中却有可能真实存在的意象。

幻景,是指诗人通过想象得来的且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意象。

意境,是指读者透过情趣和意象而直觉到的某种形象和情境。形象是读者欣赏意象所得的印象,是一幅完整有序的画境或戏景。情境是读者感悟诗人的情趣所产生的共鸣,表现为某种情调和氛围。通过意境的定义,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意境的诞生是读者欣赏的产物,是审美的结果;二、意境一定要在直觉中见出,这就要求意象和情趣一定要做到物我两合、水乳交融;三、意境最终表现为某种形象和情境,也就是饱含某种情调和氛围的画境或戏景。

灵感,是指那些曾经震撼灵魂但已经沉淀的情感,在一瞬间与不经意所得的意象契合无间。

朦胧诗,情趣属个人特定,不易为大众体验,意象跳跃,之间缺乏连贯,意象与情趣之间仅有隐约的暗示,而无明显的关联,这些都会造成诗意的朦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3 16:08 , Processed in 0.14500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