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43|回复: 126

误读:一些老师的佳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2 08: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志良 于 2014-8-12 09:42 编辑

我们常常写诗,有时候可以理解,诗就是给人思考的过程,一千个人也许可以产生一千种不同的理解。诗在字里,字里有句子,句子里有文章,文章外还有文章。这种诗有人给了他一个名字,叫智性诗。这种诗歌应该很难写,如果写得不好,容易进入迷宫,让人不知所云。写得好可以给人美的诱惑。让人读后,一直都在思考作者诗里的过程,就好比一道很难的数学题,你突然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是不是有一种无比的兴奋呢。有些诗给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朱枫老师的诗《翠鸟》就具备这一个特点。一个添字,让整首诗活了。为什么翠鸟成了一朵花呢?难道钓鱼者,钓的不只是鱼,钓的是风景。这是属于我的误读。

附:
翠鸟

图文/朱枫



垂钓者,把一支渔竿
斜架在湖岸边

一只翠鸟飞来
栖在渔竿上
添一朵蓝色的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09: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志良 于 2014-8-12 15:44 编辑

有一些诗,作者通过细心观察,看到一些自然景物的生长过程与人的生长过程非常相似,于是就产生了共鸣,并把这些事物拟人化,让读者阅读到一个励志的过程。刘十六老师的《树桩上的野香菇》就是一首这样的诗,让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诗里的“说,绽,唱”赋予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生命的历程,"拼命"把一个人不惧困难,勇敢向上展现得活龙活现。
    因此看到这首诗,我会想起张海迪,想起那些失学的儿童,也许这首诗,正是给那些身残,心残的人,一种最好的鼓劢,如阳光一般,直射他们的心灵。人,就是要学会自强,学会面对风雨,面对现实,坚持不懈,才能开出耀眼的花朵。


附:



《树桩上的野香菇》

       文/ 刘十六


潮湿阴暗
说服死亡
伤口绽出歌唱


唱响光明
活出香味
感恩天地滋润


再苦不哭
拼命开花
开满父辈肩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0: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学玉 于 2014-8-12 14:17 编辑

有些诗人天生就象一个哲学家,他们的诗没有具体的细节描写,诗是直裸裸的奔向主题,这样的诗作读起来有一种空空的感觉,但有时也能象黑夜里的一点萤光,在你需要的时候,会给你面对黑暗的力量。王学玉老师的诗作《重量》就有一些这样的特点。时光是一杆称,真正的重量不是自身的重量,比如,月球很重,但在宇宙中很轻。宇宙中最重的是人的思想,人的诗作,时光是无法称出它的重量,诗意是层层递进。这样的诗作有点象古诗,至少他继承了古诗的写作方法,世代,平凡,伟大,这里都是跳跃的,这就是诗歌同散文区别的特点之一。

附:《重量》
文/山东王学玉



世代
平凡 伟大
卑鄙无耻
纷纷拥挤在时光秤上
展示各自的重量


心中的月亮地球
很沉 很重
在宇宙眼里
却很轻很轻
如鸿毛


人往往会忘记
自己是几斤几两
放在时光秤上
时有时无
像影子


面对诸多的失重
一首精彩的月光诗
一个思想远瞻的辉煌
凸显了奇异现象
时光秤
陷于无奈与彷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10: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师友,共勉共进!

点评

远握,问好!  发表于 2014-8-12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10: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从不怕读,阅读就有新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10: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赏,受益。
敬茶问候师友。

点评

问好,多批。  发表于 2014-8-12 1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10:2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好!

点评

问好,远握!  发表于 2014-8-12 1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10: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诗歌论坛就缺少这样有鉴赏力,有评论水平的诗人!佩服!

点评

王老师高看,远握。多指点。  发表于 2014-8-12 1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10: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很受益!

点评

远握,问好!多多指点。  发表于 2014-8-12 1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0: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志良 于 2014-8-12 10:45 编辑

有些诗人天生敏感,他对身边的一花一草都倾注了情感,他能把自己融进每个微小的事物,因此,他的情感作让你陷进里面,很难自拔。就如跟着风一样,时而闻到花香,时而看到太阳,时而看到河涨,时而看到叶伤。
周塬老师的诗就具备了这样一个特点,例如:《一茎黄草的自诉》。露珠,阳光,大地,根,天空,旗帜,寒风,山岗,屋顶,篝火,这些细小的事物,在他眼里有形的跟着他的情感发了出来,他的心就象大地一样,春风一吹,各种花朵就开出了最美的姿势。这样的诗作适合大声诵读,越读就觉得越有味。读着读着,你也会跟着他写起来,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天地之大,人之渺小,草之卑徽,如一滴水的蒸发,悄然无声。
       诗人为何写诗,内心纠结,必发出声,寻找同伴,也就寻到了一茎黄草。相似命运,相同的遭遇,诗人用笔行走其中。大地,为何不沉默无声,黄草,你的根为何还那样有力。
     我必须俯下身去,倾听大地的声音,因为我的根在大地。岁月如风似刀,枯萎是最后的神话,伏地是最美的姿势,无边空旷里,我绿色的旗帜,曾飘扬在高高的山岗,一茎苍黄也可以是生命最为华美的诗章,就让风去嘲笑吧。
     诗人在比喻中求活,在拟人中站立,在抒情中茂盛,在理想中壮大。
     诗人是孤独的,他充满幻想,就如黄草,当冰雪与寒风即将到来,希望有人懂得用枯萎编织温暖的屋顶。诗人是高傲的,现实是那样残酷,也就只能就这样俯下身去,像篝火在旷野里渐渐熄灭。
    诗人在比喻中感叹,在拟人中言志,在抒情中获得重生。寸寸枯黄乃至灰槁,天空一样的蓝,一样高远。




附:
附:
一茎黄草的自诉

                   周 塬         

还有什么能够打动我,露珠也将在阳光下消逝
大地沉默无声,根也无力枯萎

俯下身去,倾听是最后的姿势,直到
无力摇动或颤抖,一任风来时无尽地嘲弄

春天和夏季都已远去,人们会忘记身边曾经的绿意

似乎怀想是徒劳的感伤,寸寸枯黄乃至灰槁
天空一样的蓝,一样高远

无边空旷里,我绿色的旗帜,曾飘扬在高高的山岗
一茎苍黄也可以是生命最为华美的诗章

然而冰雪与寒风即将到来,已没有人懂得收割
懂得用枯萎编织温暖的屋顶

就这样俯下身去,像篝火在旷野里渐渐熄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8 22:44 , Processed in 0.08882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