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5|回复: 7

范震飚著《敲韵堂诗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9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02 编辑

旨在学习及传承古典诗歌的《敲韵堂诗存》于2008年11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集作者范震飚近20年所作旧体诗(七律、五律、排律、绝句、古风)450余首。兹将此书序言附录于下:不薄今人爱古人(自序)
中国,诗之大国。现在,无论新诗还是旧体诗,都持续着强劲的长势。中国新诗由“西风东渐”发端,历经近百年,应当说已经形成了它整体繁荣、又风格多样的景观。新诗没有格律的约束,伸缩裕如,意到笔成,颇为快哉。然则,放马由缰固然很好,散漫无序、一览无余则不可,其内在的律动,依然须十分地小心,不能别样地背离它运行的轨道。
至于今人写旧体诗,历来有“旧瓶装新酒”一说。“旧瓶”,说的是形式,即从唐代始逐渐定格的严谨的韵律,如五七言绝句、律诗;以及发展到宋代的词,都有明确的讲究,出韵或者脱律,均为败笔(个别情况,比如看重意境,不想因辞害意;或者说,非此一字恰切,数番转换后依然感觉味寡,百思而无可替代云云。庶几可以例外)。归根结底,作品的成功与否,还是要从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否优美、丰厚、耐品,而做出相应的美学评价。
几乎所有文章的精到处,都在于产生一种教读者心领神会的“亲切感”。而优秀的古典诗词,从古至今,一脉相承,自有它天然去雕饰的典雅的神韵。从遣词到意境,由景入情,由情转思,由作品的形式及内容所共同完成的境界,同归于诗歌审美的高度。以愚所见,假如我们脱离了今古不变的思想感情,或者有意地避开个人的体验,不想向读者传达个人独到的人生感悟及思索,而是堆砌、或把玩现成的辞藻,浮光掠影地应付了事;或者更甚,将非诗性的东西误认为“新酒”,诸如标语口号、新闻语言,随意参合其间,想一想,还有什么审美可言?那些非诗性的东西,不单为古人所排斥,即使现代诗人,也在极力地回避,原因就是,诗歌不能背离它固有的诗性品格。
诗歌,应该是文学的最高点,所谓纸短意长。假如把写作看成很轻松的事,随意地打油,甚或连打油都不是,就像顺口溜,张口就来,满纸与时俱进的套话流行语——其于诗也,非距千里而何焉?有人担心,新人使用古韵,还不是一瓶陈酒?诚然,拘泥于死亡的词汇,无能地徘徊于古人反复用过的语言,或是生涩聱牙,喜欢“掉书袋”,总教人查字典,自以为得其所哉,这样的东西,的确迂腐不堪,就算是陈酒,也变了味道。但是,假如我们的写作,既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视野独到,意在出新,让人读来明白晓畅,“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又何愁不能推陈出新?
此外,目前的“新韵旧韵”之争,有的朋友误以为“新韵”即“新酒”,其实,纠缠于所谓外在的形式,争来争去,很可能舍本求末,导致看重形式而轻视内容。大概没有人认为新韵不好,因为实际上,使用新韵,照样会生产优秀的作品。同样,使用古韵,一如珍视瑰宝古董然。人们既然舍不得珍器,何以偏偏对古典诗歌的传承不以为然?(新与旧,也理应是个人的取舍,他人何须干预?)现代诗,算是从形式上彻底解放了,然则,评价作品的标准依然没有变化,内容决定形式,作品的内涵,即“含金量”,总是第一位要素。
我曾这样的写过:“论句何谓者?吟成俱可亲。纵横齐万象,细致察涓尘。用事达圆熟,运斤归朴真。不拘书袋重,但惜古风淳。或曰怀长物,曷从安此身?翕然兼雅俗,俯拾即家珍——《排律.文心考》”诚然是个人的体会,也希望与有识者共论之。
当然了,使用古韵(指平水韵),经常会觉得束缚,也会发生凑韵的情况,然则,为什么古人却能应付裕如?历览优秀的古典作品,无不亲切自然,直达心灵,这样的艺术效果,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假如我们初涉时感觉蹩脚,却能够在千辛万苦的历练后,从必然中获得了自由,其乐将何如?因此说,韵律不是束缚,而是法度。无论是谁,从来就不可能舒舒服服地写作(天才可能除外),不管你写作时怎样苦恼,辗转反侧,几番推倒重来,这是你自己的事,没人同情。但是,你拿出来的作品,却要让读者感觉轻松愉快地回味。
古人说过,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易识字,易颂;又说,诗发乎情,止乎礼仪。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过;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靡丽过美,则与情相悖。或云,古人之作,其法虽多端,大抵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必一虚,叠景者意必二——寥寥数语,尽得诗家精髓:在有限的格律内,得到自由的舒展,写作的秘密,大致就是如此。
从个人的角度看,我历来主张“不薄今人爱古人”。古典诗词不可能断脉,不会以某个人的意志或偏好为转移。它永久的美,将留给今人和后人丰厚的精神财富,并吸引有识之士、诗词才人继往开来,香火真传。我也不赞成某些幼稚的改革家,对于旧诗古韵,横挑鼻子竖挑眼,非要“砸烂旧世界”,刻意毁其貌,残其骨、弃其血肉任意为之。“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和未来”——艺术的辩证法,理应作如是观。
是为自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02 编辑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02 编辑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02 编辑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02 编辑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02 编辑

真诚感谢朋友们,新年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02 编辑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02 编辑

再次感谢朋友们,新年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09:52 , Processed in 0.07531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