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2|回复: 1

邱树宏论《新诗为什么看不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2 15: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丘树宏论新诗看不懂


     以下引用丘树宏说——
       ......供了文学、包括诗歌以及政治抒情诗歌,如何适应和利用这种新媒介来改革形式、创新手 段,以更好地繁荣创作和传播作品的新课题、新途径、新目标。而2006年,我曾经在《诗刊》发表《从人文的角度看诗人的社会责任》,同样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近几年来,一直都想专门写一篇文章表达以上的担忧,就在上周,我还特意留下了上面所说那个诗刊今年的12月上、下半月号,分别是非常权威的一个品牌活动诗会的专号和2012年诗歌年选。很不幸,我仔细阅读了这两个专号的诗歌,还是同样完全找不到一首有押韵和对仗的。而且,其中多数诗歌我真的读不懂。
  我历来主张诗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管是诗歌的形式,还是诗歌的内容,都是如此,这是诗歌包括文学的生命。但是,无论如何,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还得有基本的原则,要有本国的元素和特色,这是诗歌更重要的生命所在。
  我非常赞同近期老诗人贺敬之关于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建议,赞同2012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呼唤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呼吁,以及该文作者提出的中国新诗形式的三条基本标准,即:“一是语言简洁精炼,句式与段落整齐而美观;二是必须押韵且有一定节奏,易诵易唱易记,读之抑扬顿挫;三是通俗易懂,富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这三条标准,可以说是中国新诗的特色,是中国新诗的基本元素。当然,也许国外的诗歌,也有这种类似的要求。
  中国自从有诗歌之概念起,诗歌就是一种有韵律有格致的东西,并以此区别于其他文体,只是未曾十分定格,如《诗经》。后来发展成一种格律诗,唐诗时代到达极致,但同时也存在宽韵宽格的诗歌,包括一些优秀的作品,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也有更自由的诗歌。格律限制久了,诗人们便求变,因此有了宋词,更有了元曲,句式自由了许多,但韵律格致还是明显的。“五四”之后,出现了几乎是彻底革命的自由诗,但人们还是隐隐看得到中国诗歌的押韵、对偶等传统元素,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十年,格局基本如此。
  新诗百年,对中国的文学发展贡献巨大。然而应该承认,百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近十年互联网时代以来,中国新诗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让人担忧,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这样,诗歌非诗化情况相当严重,就形式来说,许多所谓的新诗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似乎就剩下“分行”这一丁点儿了。  相对于古体诗,自由诗的生命是自由,它跳出了古体诗的窠臼,让中国诗歌获得了新生,但是,今天的自由诗的致命之处,却是太自由,从内容到形式,自由到虚无缥缈,高深莫测,让人捉摸不到,根本看不懂。
  还要说明一点,我们并不是主张诗歌的形式主义,而是呼吁要有基本格式、基本要求,有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诗体。我们不排斥一些不同甚至是“另类”的诗体,诗歌的大众化和多元化同样是诗歌的生命所在。
  举了上面所说那个诗刊为例子,并不是刻意刻薄它,是因为我太爱它、太崇拜它了。实际上,新诗的这些问题,举国如此,其他的报刊,绝大多数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新诗照这样走下去,将会走进死胡同,甚至走向崩溃的边缘。
  中国新诗,确实是到了需要清醒的时候了!
                                                          2012年12月25日9 7 3 1 2 4 8 :


     总结丘树宏的话就是:新诗看不懂;贺敬之关于新诗三条标准——“一是语言简洁精炼,句式与段落整齐而美观;二是必须押韵且有一定节奏,易诵易唱易记,读之抑扬顿挫;三是通俗易懂,富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这三条标准,可以说是中国新诗的特色,是中国新诗的基本元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6 06: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时候 诗成了浮夸——
                   亩产千万斤的国际笑话

                                                                什么时候 诗成了瞎子——
                   丰收下的饿殍视而不见 竟然开心美化

                   什麼時候 詩成了土高炉炼出的黑渣——
                   人们为它敲锣打鼓   捧着喜报上街贴挂
                   
                                                                什么时候 诗成了墻上的大字——
                   为了捍卫荒诞 义正词严地口诛笔伐

                                                                什么时候   诗成了香袋里的红宝书——
                                                                老中青翻开经文   一边打斗一边口吐莲花

                                                                     香的闻成臭的   嗅觉失灵?
                                                             黑的看成白的   视物昏花?


                                                             后来   诗累了   不开口了——
                                                             沉默是金   不说话不是哑巴
                                                            
                   忽然   诗发出胡说八道的癔语——
                   诗神经病了

                   诗人哪   咱们再也没有好诗了吗?
                                                                         非也

                                                                         如果容许讲真话   以诗国传统为证——
                                                                         我们的作品将顶呱呱

                   什么时候诗啊 能说心里的话?
                   向前看吧   向钱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1 23:59 , Processed in 0.07726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