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22-10-14 19:27 编辑
共鸣于咸继芹的《童年的味道》 文/ 山城子 · 【网络精品】 童年的味道 文/ 咸继芹 · 鸡叫三遍之后,狗吠声就有了。回荡在寂静的村庄 乡村的月色,在旭日东升之前,拽回了童年熟睡的梦 · 于是,柳条筐和镰刀怀揣着希冀上路,忙碌后的收获: 箩筐里一棵棵带着晨露的青草,被生产队老黄牛的嘴统一收购 · 磨盘还在转着,转【zhuàn】来了旭日,转走了夕阳 但却无法转走贫穷,转走饥饿,转走童年梦幻般的记忆 · · 【共鸣理由】 · 是看到第二节,决定立刻说说我的共鸣的。我割青草卖给生产大队,那是五十余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读中学,暑期放假,手中没有零用钱,就得自力更生了。生产大队收购喂养马匹的青饲料,是一分钱一斤。我大清早出去,带着露水的青草要割上百斤,用绳子一捆就背回来。背负沉重,汗水淋漓,滋味就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了。那是一个贫穷的时代,虽“三面红旗”呼啦啦飘,但那时的农村,不仅没钱花,饭也吃不饱。我们的花季,实在瘦弱得开不出花来。 · 诚然,既然是诗,一定是语言的艺术化呈现。艺术,通俗地说就是新鲜有味道。“鸡叫三遍之后”让我感到亲切——久违了嘛!不说狗也开始汪汪叫了,只说“狗吠声就有了”不仅简约明白,而且感觉立刻听到了似的。这就是诗的味道。不说“我”如何如何,偏说“柳条筐和镰刀”怎样怎样;不说生产队养牛需要青饲料,偏说“被生产队老黄牛的嘴统一收购”很别致俏皮。最后的“转着”“转来”“转走”的排词,以及接下来“转走”的复沓与排比,都在诗味增强了的氛围中升华了贫穷的记忆,而衬出后来的沧桑巨变。 · 2016-8-27于黔文化村
【中诗简牍(总51卷)第六期作品研讨】咸继芹de一首 研讨者:山城子 · 【榜眼卷】 等你,在六月的古镇 文/咸继芹 · 石板路,延伸着曲径通幽的 古镇。衔接处,一丛柔若无根的 青苔。用翠绿色的等待 填补着无言的空白 · 夏夜流泻的相思,涨满所有的河道 词章里滴落的蛙鸣,跌浮于水湄之上 将葳蕤的故事,折叠 放入,六月梦幻斑斓的夜色中 等你 · 【研讨】 第一节:“等你”,没具体说等谁。但其思念的程度,已经到了“无言的空白”的程度了,聊以“翠绿色的等待”。语言之外,我们已经看到了思念者,在“石板路”上寂寞的徘徊。 第二节:交待是“夏夜”,徘徊中回忆与“你”在一起诗情画意的时候的情景,诗人用“将葳蕤的故事”来概括。遂使诗意显得厚重美丽起来,给人一种情意绵绵的审美感受。 · 2016-8-28于黔文化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