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6|回复: 2

怀化:那一场偶然的相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9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怀化:那一场偶然的相遇


??怀化,那一场偶然的相遇
  
   这是一个适合探古访幽的日子:往冬天走得不远,凉凉的风里尚有太阳暖暖的味道,恰如我走过的那些个古巷里,古意盎然之中嗅得到的那抹现代的气息……
   这是一场没有谋划的遇合,没来得及在网上仔细查找关于它的资料,就懵懵懂懂地一脚踏了下去,等踏过的地方步步生出莲花的时候,我才知道走过了一段多么美妙的路!
   周末,怀化,那一场偶然的相遇
  
  【千年铁树/文庙/节孝祠/青石板路/根雕】
  
   清晨,一场大雾笼罩着黔阳城,在一片朦胧之中来到黔阳镇镇政府所在地,看不清来时的路。仿佛踏上一处仙境,纱蔓笼罩之处显出仙台楼阁。
   在这儿做个小官应该是很幸福的——镇治所在地,竟然就是古城的钟鼓楼。院子左边一株千年铁树,右边一口千年古井,就是最现代的人从里面走出来,怕也要多出几分历史的厚重。这株铁树原本是雌雄同株的,雄的在百年前不知所,独留雌的抵挡着岁月的风霜。90年代,雌铁树也被偷卖到了上海,被追回后继续在原处守望历史,人们立了块石碑记载它的来历。我走过去,看它交错的叶脉,仿佛一部编年史的目录,那些它经历过的物和事,氤氲在一片苍绿中。而它近旁的钟鼓楼,默默地,骨架依旧但色彩斑驳。文革的一场大火,蜿蜒着吞没了这座楼,现在的骨架,其实也是“修旧如旧”的仿造品了……我不喜欢一切仿造的,我喜欢历史本来的颜色,所以,我宁愿在它近旁不足百年的石级上遛达,看巷子的小女孩呵着冻红的双手玩栏杆边的石狮子。
   走出镇政府,下了石级,仿佛错踩了时间的隧道,一下子跌入了明清年代。脚下的青石板路延伸向各个巷子,每条巷子都有着青砖高墙的古民居,我一时不知道从那个角度开始,才能走进它的韵脚!幸亏有导游的大喇叭惊醒了我,遂跟随着她,先来到了文庙。文庙保存得不够完整,也是在文革中遭遇了浩劫,正门的高墙上还留着文革的标语。倒是侧门边还留着一块石碑,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充分显示了这里昔日的威严。黔阳是个地灵人杰之所在,历代出过不少的进士和举人,随后走进的近旁一户民居,墙上仔细地裱着几幅图表,细一看,原来是“黔阳历代文举人表”、“黔阳历代武举人表”等,足可想见它原来的辉煌!
   出了节孝祠,回头望它的青砖高墙、金字黑匾,以及那一丛开得正茂的红花黄菊,我真愿时光就在此停滞。可是,它不会停滞的,千年光荫都是这般流失!那些曾经的文进士武举人,都已见不到今时的喧嚣……
   这样的感慨,原本就不是我一个人的——出了小巷,拐上一条宽阔的青石板路,旁边一座楼,竟然就叫做“今月楼”!这座始建于清嘉庆八年的藏书楼,楼主李也是清代举人,有感于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特命此名。一种穿越时空逢了知己的喜悦,刹时充盈了我的心房!
   随意走过去,又是一处古旧的巷子,举起相机,拍出来的画面却似曾相识。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恰同学少年》的拍摄地,难怪眼前的街道巷陌,我总觉得在哪儿见过。踏着青石板路朝巷子里走去,落眼处尽是诸如“渤海世第”、“状元府第”这样的大户人家。昔日里高高门槛阻绝的风光,隔了几个世纪再去看时,样样都老成了风景!
   根雕是这座古城里而今最盛行的艺术。节孝祠如今成了根雕艺术馆,还有一个“然翔馆”也是满陈着各式根雕。馆主一再向我们介绍他的名为“仙根”的作品时,我感兴趣的是他馆门口陈列的两根黑木头。旁边有人惊叹:“啊,阴沉木!”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名字,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道,阴沉木原来是有名的“东方神木”,价值超过名贵的紫檀,因久藏地下,能防腐防潮,是制作棺木的最好材料,清代皇室把它当作专用之材。他馆门口的这两根,若真是上等的阴沉木,我不敢估它价值几何!而其他的诸如虎啊狮的根雕,更是随意散布在院子的角落里。我想,这里之所以盛行根雕,是不是因为它与古城有着神秘的契合?那些看似腐朽的树根,在地下埋藏那么久,巧手雕琢之间便成了精美的艺术品;而这沉寂百年的古城,一旦开发出来,便闪出了它耀眼的光华!
  
  【芙蓉楼/龙标胜迹/送别亭】
  
   从黔阳回来一段时间了,我一直在嘲笑自己的无知:去的路上,看路旁的指路牌清晰地标着“芙蓉中路”、“芙蓉北路”,当下心里就犯了嘀咕:怎么能跟长沙的地名如此一致?这芙蓉楼,又是怎样一个春色盎然之所在呢?当下全然忘了那首著名的《芙蓉楼送别辛渐》,总觉得盛唐时期的那个芙蓉楼,只是黏贴在唐诗中的一枚标签,遥远的,触碰不到。却不料会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偶然地遇见。
   越过黔城纵横交错的巷子,出了城门,便来到潕水河畔,河面的冷风扫过来,看景物的心也微凉了一下。王昌龄也是在这样的日子来到这儿的吧?看古城有些萧索的风物,只离家几百里的我尚且涌出一缕思家的伤怀;离家数千里,一贬再贬的他,该是怎样的颓唐呢?
   可是他并没有颓唐,是汀兰,栽到哪儿都是一样的香郁。即算是来到当时的五溪荒蛮之地,这块土地也因他的到来,千年之后尚留存着愈陈愈浓、悠悠长长的余韵……
   在我的印象中,“芙蓉”是一个春光旖旎的词汇,粉粉的、包含着一切充满生机的美好!他的感觉应该跟我类似吧?在他的诗歌中,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而且,据说他夫人的名字就叫做“穆芙蓉”!
   通往芙蓉楼的路尚在修葺之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走进去,倒使休闲的游乐中多了几许朝圣的味道。也的确是朝圣,跳过一道坑,突然一排碑石横亘在眼前,细一看,竟是颜真卿、米芾等人的手迹,心下便有些惶然——这一处宝地,还藏着怎样的奇迹?一位来过此处的同行说:“去看看玉壶碑吧!”遂跟随他一起来到芙蓉楼的正厅,见着了那块著名的“玉壶碑”。乌黑的石碑上刻着一把白色的壶,“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就隐藏在壶身的线条里!大家纷纷拿出相机,在玉壶碑前留影。而正厅中悬挂的王昌龄像,静然孑立,一任身旁人来回往复。出得门来,只觉门框边的一副对联与他颇为切合: “天地大离亭,千古浮生都是客;芙蓉空艳色,百年人事尽如花。”也就因了这样豁达的态度,他才能在失意至极时,尚且广交文贤,留下如许多的诗家绝唱啊!
   再往前走,是一个颇有欧洲建筑风范的门,据说修建于清朝,历经数百年,画上去的龙虎图案仍栩栩如生。门廊上写着“龙标胜迹”几个大字,跨过门便到了潕水边。站在河边,回望芙蓉楼飞檐画栋,美景怡人;河面舟来帆往,碧玉如波;对岸隐现着乌檐白墙的古建筑……好一处“龙标胜迹”啊!面对这样的美景,不由人不诗兴大发,所以,在盛唐的诗篇里,自然找得到它的坐标,王昌龄笔下的那些“楚山明月”,隔着历史与它遥相呼应!
   风大,河面上的雾尚未完全散去,临河而立的那座“送别亭”,却早已鲜明地兀立眼前。冷风横扫过来,吹得亭边衰草伏地,而亭下的流水,匆匆,依旧西流!传说当年,就是在我脚下的这个地方,王昌龄数次送别友人,一边忍不住离愁满怀,一边还必须强装笑颜,安慰离别的兄弟:“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如此送别,真可谓高迈超群!王昌龄的一生,留存的送别诗达52首之多,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这里写就。难怪有人说,潕水边的这座送别亭,在唐诗中占据着奇绝的高度!
   挥别黔阳时,雾散了,太阳将一切都镀上了金釉。沿着宽阔的高速路踏上回程,沅水、雪峰山,这些昔日里阻绝归途的险山恶水,挂在车窗外成为美妙风景。回首遥望江流处那座古城,只觉诗意盎然,要是王昌龄还在的话,又将有怎样的佳作传世?
  
  


转自: http://www.icpdf.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番景象……问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挥别黔阳时,雾散了,太阳将一切都镀上了金釉。沿着宽阔的高速路踏上回程,沅水、雪峰山,这些昔日里阻绝归途的险山恶水,挂在车窗外成为美妙风景。回首遥望江流处那座古城,只觉诗意盎然,要是王昌龄还在的话,又将有怎样的佳作传世?
  
  
欣赏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9-24 11:32 , Processed in 0.11454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