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回复: 1

吴棠拆堤建造清河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3 06: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棠拆堤建造清河城
                                          
                                              贡发芹
清代清河县城,又名清江或清江浦。向来没有城垣,也没有哪一任知县提出过要造一座城池。清河水陆交汇,南北要冲,是淮海道、淮关道和江南河道总督府驻地,市井繁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义运动风起云涌,势如破竹。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安徽捻军也迅速发展壮大。咸丰十年(1860年),李大喜、张宗禹等率捻军三万余人,深入苏北,徐州道署徐州知府吴棠立即派出通知河道总督庚长,做好迎战准备。但此时庚长正在宴请从淮安来的漕运总督联英饮酒取乐听歌看戏,大小官员都在作陪,守门人怕扫了总督的兴致而受到责罚,不敢报告。捻军不废吹灰之力,一举攻克了苏北重镇清河县城清江浦,收获大量财物。驻清江浦的河道总督及当地衙门的大小官员因无城池可守,又无丝毫防备,仓促应战,一触即溃,淮海道吴葆晋、通判舒祥丢了性命,蓁大小官员只好都逃进淮安府城里去。
捻军清江浦大捷,给了清廷一次沉重打击。清廷一气之下撤掉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裁河道总督府并入漕运总督府,任命王梦龄为署漕运总督,将徐州道、淮海道、淮扬道三道合一成淮徐海道,升吴棠为淮徐河海道员。不到一年,又免掉王梦龄任命吴棠为江宁布政使,署理漕运总督。清廷对吴棠寄予厚望,希望他守住清江浦,把捻军太平军隔开。曾任清河县令的吴棠,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迁漕运总督府至清江浦,并着手筹建清河县城,用以抵御捻军进攻。先动工在运河以北筑了一道土圩作为防御工事,派兵把守,哪知土圩子刚筑成,数万捻军即直逼圩下,土圩差一点被捻军攻破,双方相持数十天,捻军才撤走。漕运总督吴棠,认为土圩防御功能太差,于是决定在土圩基础上建造一座砖石城,并从海营和漕标营中抽调精锐士兵组建一支城防营,武装守城,戒备森严。大权在握的吴棠,很快筹集十二万余两白银,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春开始动工,当年夏天即大功告成,建成高一丈八尺、周长1273丈6尺寸的砖石城墙,置城门4座,在城上建成二十多座炮台,分兵把守。
吴棠主持建造清河县城时,战争形势紧迫,起防御作用清河城,时间上要求越快越好。清河县地处苏北冲击平原腹地,一马平川,周边无山石可采,到数百里外开山取石又远水不解近渴。造城石料从何而来,成为困扰一大难题。既精明能干又胆大心细的吴棠,决定把取石的目标放在洪泽湖拦洪大坝——高家堰上。是的,堤上都是高3尺,长1尺,宽1尺,一色的长方形条石,建造城墙时,无需加工雕琢,堤上又有烧制的大城砖,距清江浦路程又近,垂手可得。于是,吴棠就征调数万民工,夜以继日地拆堤运石,搬砖造城。
但高家堰是苏北重要水利工程,拆了造堤石块,就会失去防洪能力,要知道当地流传一句谚语:“倒了高家堰,淮扬不见面。”苏北将成为一片汪洋,那危害太大了。不过吴棠经过详细分析,觉得黄河已北徙,高家堰北端石工无关修导,拆掉并无大碍,但尽管如此,拆堤造城,肯定会遭到高家堰附近百姓官员反对阻止,朝廷也会怪罪下来。但造城是为了防御捻军,保护地方,把捻军和太平军隔开,不让他们联成一片。朝廷那边好说,即使遭御史参劾,慈禧太后一定会帮我说话。关键是不好向地方交代,必须找一个借口。吴棠想了几天几夜,没有想到一个计策。这时吴棠一个幕僚献上一策,吴棠听后不住称“妙”!并放心地去取洪泽湖大堤的石料了。
从吴棠命令破堤的第一天起,清河、山阳、盱眙三县共管区的临湖百姓和护堤员工,心急如焚。因为高家堰是千年大计,从汉代筑土堤开始,已连续修了十几个朝代。尤其是明清两代,当地百姓出力流汗,发挥了全部的聪明才智,日费斗金,筑成了一百余里固若金汤的石工堤,是淮、扬、兴、泰等苏北里下河地区几千万黎民百姓生命财产的保护神。高家堰被苏北百姓视为生命线。一旦决口破堤,不知有多少生命又要葬身鱼腹,不知有多少百姓又要因此家破人亡。而每次修堤筑坝,出钱出工出力,付出巨大代价的也是当地百姓。吴棠破堤取石造城,明显是给灾区百姓雪上加霜。拆堤运石时,许多父老乡亲为保住大堤捧着香火,跪拜在大堰之上,乞求吴棠大发慈悲,而吴棠却不予理睬。因为不取大堤石料,无法建城,捻军攻来,身家性命难保。朝廷和百姓不能兼顾,权宜之计,只能暂时损害百姓利益了。由于吴棠有恩于慈禧,兼于这一层特殊关系,又由于吴棠此时是江宁布政使、署漕运总督,兼管河道事务,督办江北粮台,辖江北镇道以下文武官员,是苏北最高行政、军事兼其他所有事务首领,别人反对也没有用。
正在当地百姓怨天尤人、 痛心疾首的当儿,清江城还未全部建成,吴棠突然宣布停止拆堤取石。事有蹊跷,人们都不知是何缘故。是朝廷圣旨,还是吴棠居心不忍呢?有人前去打听,回来告诉大家说是因为刘基的一块石碑。原来 拆堤民工从堤中出土了一块石碑,把吴棠给怔住了。碑文这样说:“刘基造,吴棠拆,拆到此处拆不得。”民工赶紧上报,精通文史的吴棠得到报告后,立即带领手下的人前往现场查看,他见到石碑后忽然领悟了什么,马上告诉手下,自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帝乡盱眙人,高家堰是明代皇帝开始发帑修建的,理当维护明代的风水国脉,况且刘基又是朱皇帝手下一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忠实谋臣,神机妙算,未卜先知,能推知身后千百年人间的历史大事及其因果报应,是一个术相家,不能不信。吴棠还站在碑前沉思良久,然后果断下令立即停止拆堤取石。当地百姓奔走相告,庆幸大堤虽被拆了一大节,但终于绝大部分保住了。吴棠胆子再大,也怕刘基的神灵。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各地,越传越神乎。大家都对刘基阻止吴棠拆堤深信不疑。
殊不知这就是幕僚的计策,他知道洪泽湖大堤是明朝刘基造的,就找到刘基手迹,刻在石碑上,上漆,火烤,用烂泥涂抹,让人看上去很陈旧,然后就悄悄埋在大堤之下。吴棠事先已找人测算造城需要多少石料,要拆掉多长大堤才够造城的,到埋碑之处,大堤北端石料正好够造城的。这样既能完成造城任务,又能堵住百姓之口,还不影响家高堰防洪能力,实在是得意之作,老百姓不知道这其中奥妙。
三四个月后,清河县城以运河为中心,在运河两岸建成。此后,捻军数次攻打清江浦,均未能攻下此城。清廷为此下诏褒奖吴棠:“清江扼南北之冲,其地向无城郭,不足以资战守,经吴棠相度地势,筑建围墙,挑战濠堑,仅四月,巨工告成,足见该署督办事认真,甚属可嘉。”
此后,一直战争不断,吴棠始终不肯离开苏北,调任两广总督时,坚决辞谢不就,他觉得拆堤造城一事对不起苏北广大黎民百姓,是自己做官生涯中的一大污点。一直想筹资另选石料修复洪泽湖大堤,弥补自己的过失。虽派人做了一些大堤加固活动,但没有全部完成。同治五年八月,苏北大水,清水潭决堤,吴棠因此下部议处。一向不满吴棠的曾国藩趁机落井下石,上折攻击吴棠一番。慈禧太后无奈,只好改授吴棠闽浙总督。吴棠被迫从此离开任职近二十年的苏北地区。后来,吴棠调任四川总督,还一直惦记此事,但无能为力,直到病逝前还为此事深深遗憾。
  
     贡发芹,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评协会员,省民协、散协理事。曾任明光市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六级职员,滁州市民协、散协常务副主席等职。出版有散文集《故园乡愁》《帝乡散记》、诗集《轻描淡写》《浮光掠影》、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文史随笔《明光史话》《史林拾荒》等 25部约690万字。作品入选百度题库、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教材及《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等30余部作品集。获省社科通俗优秀读物奖、省金穗文学奖等省级奖项10余种及明光市一、二届政府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3 10: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这就是幕僚的计策,他知道洪泽湖大堤是明朝刘基造的,就找到刘基手迹,刻在石碑上,上漆,火烤,用烂泥涂抹,让人看上去很陈旧,然后就悄悄埋在大堤之下。吴棠事先已找人测算造城需要多少石料,要拆掉多长大堤才够造城的,到埋碑之处,大堤北端石料正好够造城的。这样既能完成造城任务,又能堵住百姓之口,还不影响家高堰防洪能力,实在是得意之作,老百姓不知道这其中奥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3 03:58 , Processed in 0.07270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