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诗人行天 于 2024-6-4 11:40 编辑
文/行天
从戎的少侠
天辽地宁的大东北,孕育了无数铮铮铁血汉子,从白山黑水到辽沈大地,黑土地上养育了抗击外侮顶立不屈的天地英雄。 有个热血男儿早年投身东北陆军讲武堂教导队,队长正是东北军北大营的少帅张学良。学习期间,曾经为蒙难的同学清除“通共的罪证”,,又上下奔走,多次营救被捕的同学,并向东北军 部说明那些同学为的是抵御外侮保国安民,最终救回同学。这位经过讲武堂历练,担任过见习官、军事及武术助教等职务的侠义男儿,就是一身侠肝义胆的萧军。
铿锵的军魂
兵连祸结,战火硝烟中,他两次组织抗日义勇军。上世纪三十年代,与进步青年一起开展文艺活动,挥笔创作了《八月的乡村》,一举奠定他在中国文坛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 大东北一望无际的田野,坎坷多难的民族,催生了长篇撼世力作《八月的乡村》。1935年8月,上海容光书局出版了萧军的《八月的乡村》。书中描写了主角梁兰,农民李三弟、被倭人凌辱后挎上已牺牲的男友的枪的李七嫂走上战场,与青年知识分子萧明、朝鲜女青年安娜一起,组成抗日游击队,在转移中机动灵活打鬼子、除汉奸、斗土豪,度过一个个苦难岁月,蔓延天边的青纱帐,有他们健步如飞的身影。战火纷飞的城乡,有他们抗敌的战场。直到王家堡子,这支小分队汇流成“抗日铁鹰”。 生活在21世纪新时代的中国人,可否记得这本铁笔丹书《八月的乡村》?可否记得鲁迅先生为《八月的乡村》所作序言中的金句:它“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 烽火硝烟里,热血青年们走上抗日前线,为我们的民族大业前赴后继,浴血捐躯,才有今日的和平。
历史的回音
时至今日,《八月的乡村》仍有警世意义,更有启迪价值。那些竟日分子们可曾度过听过萧军传世名篇《把合约的乡村》?国人爱国教育中可否肚子里传扬《八月的乡村》? 对死而复生的军国阴魂,对野心勃勃的东瀛宵小们,我们太过善良的民族对多么需要时时警醒。强军报国的铁血战魂多么需要时时擂响鼓声。尚武强身的民族魂多么需要代代传承! 直立行走的中国人,需要回看来时路。血管里喷出的是一腔热血,烈风漫卷征衣成为经久不衰的正义大纛,引领人类穿越乱世走向一个和平盛世! 萧军归来!战魂归来!满血复活的精灵电光扫过华夏的天空,让战意涨潮的狂飙惊醒那些躺平的无语,重振五千年绵绵不绝的龙的部族向全域进击。当夏日的阳光隆隆照耀《八月的乡村》,那一行行呼啸的文字带电深入骨髓。盛夏过后,金秋换景,八月桂花遍地开放。
2024年5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