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0|回复: 6

【转载】乱花迷人眼:盘点2009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5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乱花迷人眼:盘点2009散文


                文/ 耿立

   
     到了年头岁尾,人们总要回顾,总要盘点,怎样为2009的年度散文作一个形象的描述呢,我以为最恰切的莫过: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乱花是繁茂,是生机,是众声喧哗,没有秩序也是一种秩序,在春的原野上,每朵花都喊出自己的声音,亮出自己的色彩,并没有一朵花有权利因为自己的开放,就让别的花蕾枯萎;而对阅读者,好比是马上的浏览,丽日蓝天,春阳温煦,马儿疾走还是徐缓,一任自由东西,这既符合散文的精神质地,也是阅读者的情怀。
                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中国散文的传统和底子,有浓重的史传色彩,《左传》《史记》是中国散文的最重要的源头,左传史记里对人的形态声口,对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之流的立传,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想象,丰富了几千年中国人的生活。故中国的散文,对人的生态描摹,一直是文字的主流,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是为文者所热衷,但近些年来,一些散文和散文家却在这一点上迷失,很多的所谓迷恋对艺术追求,忘却了人的存在,忘却了身边的世事,一下笔就是大词伟词,或者是空洞的不知所云词汇的堆砌,是一些凌虚高蹈的悬空,没有了泥土,也不见烟火气,少了人间情怀,少了些悲悯和文字的体温,读这样的文字,总觉得这文章和人世有点隔。但是我们提倡的关注生存状态,也并非畸形写作,我们提倡原生态,但笔底的文字,不是简单的还原,也非对生活的照单全收,作者的识见审美还是在内里起着剪辑的杠杆作用,不错,我们的生活有酗酒、一夜情、婚外恋、堕落、沉沦、金钱至上、权力至上,但文字不能媚俗,不能做欲望的奴仆,如果散文舍弃了人性的高度、人间的温慰和痛苦的挣扎,那散文难免步入泥淖。对生存状态不夸饰不扭曲,既能够看到生活的苦熬灵魂的尖叫,也能够看到生活的坚韧人性的坚韧与亮度,看到绝望处的希望,看到天上的深渊,既不盲从,也不盲信,在黑暗的屋子里还有一星光亮在,在暗夜里还有星光和歌声,这样的文字和人生才是值得留下的和留恋。
   余秋雨的《门孔》是写谢晋和他的弱智儿子阿四的,谢晋青少时代,如高阳酒徒,他的四个儿女中,只有大儿子谢衍是一正常的人,其他三儿女均是智障。谢晋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常常挤出时间在家中陪孩子们玩耍,享受异样的天伦之乐。唯一的健全的儿子谢衍却在59岁时先父亲而走。这对谢晋来说真是命运如此,情何以堪?此时的八十高龄的谢晋放声大哭:像虎啸,像狼嚎,像龙吟,像狮吼。 08年10月18日,谢晋在家乡悄然去世。身后遗下了八十多岁的老妻和儿子阿四,而阿四呢?阿四到现在都还不明白死亡是怎么一回事?还天天站在大门口,从门孔窥视,等着爸爸回家,好再给他拿皮包和拖鞋,因为阿四能做的只有这件事。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于菟。”余秋雨用诗性和知性的笔,写出了谢晋门孔的两重世界:门孔外,谢晋是事业的拥抱着;门孔内,谢晋是一个命运无奈的承受者和温情的父亲。
    塞壬的散文向来是在场性叙事性见长,有大量的如小说一般的细节,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重在呈现生活的真相,而《合租手记》也可看作非虚构的文本,写了几个打工崽的生存状态,真实朴素,这样的散文有别与学者的文化散文,具有强烈的现代色彩和时代特征,塞壬说:“我写,一定是现实的什么东西硌着我了,入侵我了,让我难受了,我写的,一定是必须要写的,因为这已经是一个生理问题了,不写,我会更加难受。一种被动的,生理的,需要被现实引爆的写作在我身上萌动起来。这些文字有原生的腥气,一个人的挣扎,喊叫,对抗,破碎,痛,旁若无人的表达,像一头野兽。”这样的表白,应该是我们阅读塞壬散文的重要的视角。
   王开岭在散文《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中说:“在一个鲜耻乃至无耻的年代,我向任何有耻的人致敬,向爱惜羽毛和颜面的人致敬,向未泯的崇高意识致敬”,这篇散文无疑说的话题是:政治和政治家。通过卢武铉的死,让我们看到了脸皮薄的卢武铉的悲壮。
《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这是刘心武怀念王小波的倾情之作,他展现了王小波生活的侧影,颇可一读。鲁钝的《亡命走长白》让我读出那个荒诞年代的民族悲剧与个人悲剧,陈丹燕的《春日探寻聚源中学》,是汶川地震后陈丹燕到灾区的的文字,既令人悲伤,又让人看到不灭的民族的精神。
                      至情至性的歌吟   
庄子在《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明慧不真诚,就不能触动人 。因此强哭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 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身体之内者,神会行动与外。”散文是情的艺术,和别的文体比起,散文对情的依赖,超过其他文体,因此,在散文的笔下必须有情在,但我们说的情在,并不单单指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不能多写的,往往流入矫情;散文无虚夸,作者一无所旁,只有自己可以依靠,要写出至情至性确属不易。
       舒婷的《真水无香》在2009年22期《新华文摘》选载,我看到时吃了一惊,记忆中这是前几年的一篇文章,但现在重刊,说明好的文章是不会枯萎的,作者是以诗歌名世的,但舒婷的散文也仍看出她对母语热爱,如果说诗歌像绸缎,舒婷把散文当作手工棉纺,亲切的,坦率的,调侃的和细节的。对人来说棉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虽然我们也希望绸缎的抚摸。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佳作,母爱如水,舒婷的杯子却空了,舒婷用沉静徐缓的文字,写了母亲的一些前尘旧事,看似随意,其实深情,用舒婷的话说:快,标志着先锋、前卫、时尚和突破。而慢,意味着回眸,挽留,守候,也意味着某种抵抗!舒婷获奖的授奖词说:那些并不遥远的人和事,通过作者内心的回访,洋溢出一种令人叹息的真情和感伤;而那些贴身的细节,带着人性温度的怀想,被巧妙地嵌合在作者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它使我们看到,一个地方和一种生命气质的养成有着隐秘的联系,一种有感染力的写作,也往往是朝向故乡的一次精神扎根。
  2009年,读到的和《背影》媲美的文字,无疑是龙应台的《目送》:这篇写父亲的佳作,每次展读,让人心颤,有一段揪心的文字在篇中重复两次:“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平静下面有激流,委婉下面有哀痛。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落泪不可谓忠,读《陈情表》不落泪不可谓孝,而今读龙应台的至情的文字,真让人感到她从金刚怒目到菩萨低眉的温婉转身是多么的完美。
    余光中的《铜山崩裂》是写亡友吴望尧的,两人性情相投、诗心款曲,但后来,余氏的文学成就蜚声华人圈,而吴氏却误入商海,人生坎坷,籍籍无名。这篇文章名为悼亡,实是感喟人生,命运把人生做刍狗,人的挣扎的正误有同一的标准乎?
    王鼎钧的《红头绳》是有小说品性的散文。讲了一个战争年代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写了一对少年男女纯真的爱,作者这样的越界的写作,增加了散文的厚度和可读性,文章有细节,有写实,又有空白有写意,特别是结尾留给大家一无限的想象空间。
    林青霞的《穿黑色貂皮大衣的男人》,吴佳骏的《父亲的疼痛与乡愁   》,章诒和的《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这些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不同的侧面,或者是高尚或者是卑微,或者是人性的复杂,如何写人,如何写好人的散文,可以借鉴《史记》里那些光焰万年长的人物形象,一句话人是X,这样说的意思是人是无解的,这样的方程式没有答案,如果散文的境界到达如此的化境,散文离传世就如隔墙邻里,期望不远。

            
历史的镜像
    自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的写作范式在散文界出现,借助历史的酒杯浇人生和现实块垒的写作如大河奔流,泥沙俱下,河流上百舸争流,也有黄鹤楼上看翻船。很多的文化散文往往被文化的重量覆盖,坐而论道,高高在上,没有历史的温度也缺少个人情感的温度,文化散文是一个个血肉和思想的呈现,文化散文作者,不能被历史的重量拖垮,抄一些冷僻史料,发几句隔靴搔痒寡淡议论,有史料而无史识,至多是一些历史的通俗注解,作者如同中药房里拉抽屉的师傅:引文二钱,清议二钱,想象如红枣甘草类,外加凉水文火的文字,然后喂给读者,既不治病也不防身。
   顾伯冲的文化散文写得大气,内蕴深邃,顾伯冲是军人出身,平常以杂文闻名,他的笔硬朗,思想敏锐,他的《帝王的文化》纵横2000年,从始皇帝到刘邦曹操李世民康熙乾隆,从杨广到李煜到赵佶,几乎把历史上有特点的皇帝梳理一遍,作者说:从封建社会朝代更迭的特征来看,一般情况下是开国帝王的文化都比较低,或者干脆是大字不识一斗,而那些坐在末代龙椅上的主顾,还是很少有文盲的,有的文学才情相当的高。可以说,论当皇帝,他们只是一个庸君;论诗人,他们却是高居上游。这说明了什么呢?难道说文化与治国是相悖的吗?顾伯冲从此入手,如抽茧剥葱,说出枭雄驾驭群雄、审时度势、借力打力、合纵连横没有传统文化的绑缚,头脑里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帝王不务正业,疏于朝政,不问民苦,而把吟诗填词作为事业干时,文化就成了为这个朝代垮台的助推器;当他们把文化作为陶冶情操,辅助于提高驾驭社会的能力,辅助于理清治国理政的脉络,那么文化则成为开辟盛世的铺路石。
     散文《临终的眼:萧红》,写出了才女萧红一个自由漂白的灵魂,无法躲避对肉身的迷恋和依靠,想以男性的肉身温暖却往往受到更大的伤害,女性的天空是低的,在男权的伦理下的悲剧,这篇文章,重新组合了萧红很多不被人注目的细节,凸显了一种人生的毁灭,虽然文字只是描述,但有一种震撼的力道。
  鲍鹏山的《孔子的攻击性》这篇文章体现了鲍子的一贯风格,鲍鹏山文章和他在百家讲坛上的风格一样,脑袋后面有“反骨”。在大家众口一词说儒家属于保守派思想之时,鲍鹏山却能探微发掘孔孟言行中的革命性的论据和观点,为文化散文和大众阅读注进了历史新意。  
          生态伦理的呼唤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楼一幢幢拔地而起,高速公路如蛛网辐射,人们陶醉于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改造,沉迷于物欲横流的温柔富贵之乡乐不思蜀,而生态伦理的呼唤好像还未引起文人的重视。生态的失衡,环境的污染,人类精神领域的逼仄乖张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病灶。生存危机和生态危机向世人发出严重警告,,人类必须与生态伦理达成默契,必须珍惜人类的唯一故乡,现代人类的精神痼疾和现代社会的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疯牛病”、“禽流感”“H1N1甲流感”等等正侵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于是呼唤慢的生活,与自然地和谐共处渐渐能获得人们的赞同。
阿来的散文《大地的语言》是作者淮阳土地上见到了大片农田和生长茂盛的庄稼,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联想到它伴随着农耕文明发展的历史,进而联想到农耕文明被挤压的现状,因而产生忧虑。以此为话题,阿来“高速路”比作“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表面上,高速路将城市与乡村连为一体,实际上,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乡村处于弱势地位,乡村向城市源源不断地输出资源,换来的只是城市的繁荣和自己的落后。阿来是在善意地提醒人们要冷静地看待农业,土地、庄稼,永远是人类最宝贵、最值得信赖的资源。谢有顺说,文学是让人学会生活得缓慢的学问。阿来在河南淮阳乡村风物中深情地一瞥,寄托了他对农业文明的遐思和依恋,以及对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高歌猛进的经济社会的理性批判。
刘亮程的《喀纳斯灵》,是一篇诗意浓郁的散文,刘亮程的笔下,美丽的喀纳斯令人心动。石不能言最风流的抱在一起的男女石头人,裸露身体,在霞光彩云的山坡上做着天底下最美的事儿。千万年的相拥相亲,风流石在自然的天地和年轮里张扬挥洒着生命的野性和活力。
  这块风流石应是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的一帧生命图腾。而关于它的口传,应该是别有用心者添加了“德化”的元素。不管是风流成性的哈巴特被女萨满用“锁”锁住了“钥匙”脱不了身,还是后来被赋予了让情人回心转意魔力的神石,都与道德教化的思维相近,却与游牧民族天生爱自然的野性相去甚远。
刘亮程在喀纳斯听见山挤山相互推搡的声音,他踏上月光之桥,蹲在星星中间看自己匆忙经过却未及细看的人世——“这样的人世看久了,会是多么陌生,仿佛我从未来过,从我离开那一刻起,我就没有来过,以前以后,都没有过我。我会在那样的注视中睡去。我睡去时,满天的星星也不会知道它们中间的一颗熄灭了。我灭了以后,依旧黑黑地蹲在那些亮着的星星中间。”
   这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人就是自然的一个分子,无论多狂妄最后还是被自然收留。刘亮程固执地保持了对诗意的由衷热爱和对乡土的深情回眸。这样的反观和追忆是刘亮程借以审视现实呼唤生态伦理的一种支撑。
贾平凹的《从棣花到西安》尽显大家手笔,王宏哲的《杂草丛生》令人欣喜,但写狗的那节有点似曾相识,像是从刘亮程的文字脱胎,但借鉴是正常的,怎样把握继承与创新,因为继承是双刃剑,既可斫敌,也可自戕,不可不慎。
盘点2009年的散文,自然是取个人的视野,是一份不完整的精神档案阅读档案,在2009年散文创作中出现了几部重头的作品,篇幅都在10万字以上,展现了现代散文的博大与深邃。
    2009年出现了阎连科的长篇散文《我与父辈》,这是一篇乡村传,他用平实的笔调追怀了自己的父辈,同时也与灵魂对话、自我解剖,写出了一种乡土的生命精魂,阎连科思索乡土却无法走出乡土,在绝望和希望纠葛中于文字中爬行。
刘醒龙的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是一部思想激荡、情感深沉的书。散文并不都是舒适之闲笔。刘醒龙用太多确凿的命运灵悟,轻言细语却又振聋发聩地点出史实的吊诡,时世的纷纭,文明的嬗变。
  从2006至2008年,3年辛苦,只为寻找“一滴水”,继而追究其“有多深”,是中国知识分子知行相融品格的重现,这样的写作态度、眼界和胸怀是令人敬佩的。
   在散文开花的原野上的人与马,是马上观花,满眼的姹紫嫣红,往往使马忘记了责任,而作为观花者,虽然努力记住每一朵花的模样和芬芳,记住每一蝴蝶的滑翔,但限于篇幅,只能是留下小小的遗憾,那就、等待以后的补遗,来报答各位读者!
                       2009年12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5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没有读过,一定要找来读读,雨荷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5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点得很认真。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伍亚霖 于 2010-1-5 19:13:00 发表
很多没有读过,一定要找来读读,雨荷辛苦:)

值得一读,问候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冬箫 于 2010-1-5 19:49:00 发表
评点得很认真。辛苦

问候,冬总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6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找了半天一篇也找不到,特别想读舒婷的《真水无香》,  王鼎钧的《红头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6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读王鼎钧的《红头绳》,读了一半没有了,付费的网站。真缺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7 10:51 , Processed in 0.08770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