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8|回复: 4

从黄淮创作谈格律体新诗建设 文/ 许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5 14: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黄淮创作谈格律体新诗建设     
                                                                  许霆
      新诗格律和格律体新诗建设,是当代诗歌发展无法回避的敏感话题。中国新诗发生已近90周年,伴随着新诗发生就开始了新诗格律探索,格律体新诗建设贯穿整个新诗历史。早在1918年6月5日,朱经农就致信胡适:“想想‘白话诗’发达,规律是不可不用的。”【1】但是,由于中外因素的逼迫,新诗发生呈现着诗体自由和解放的强烈要求,所以造成 90年来自由体新诗的强势地位,从而影响着格律体新诗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世纪之交诗界正面提倡格律体新诗建设,迎来了新诗格律和格律体新诗建设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是诗人和学者联手,创作和理论并重,尤其是以诗人创作为主导,理论概括立足创作,从而避免了意气用事的论争,显得更为切实有效。在这过程中,    黄淮是一位重要人物。他在20多年的新诗格律探索中,始终以作品来说话,提出了新诗格律和格律体新诗建设中的一些重要话题。
                                                       宽容新诗体多体并存
        新诗发生期的诗学核心观念是“诗体大解放”,“自由”成为新诗诗体价值论的关键。五四新诗运动本质是一场自由诗运动,它同世界诗体自由运动取同一步调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应予肯定,因为没有这种诗体解放,中国诗歌难以完成现代转型。但是,其中包含的偏颇同样应予重视,诗体自由解放造成新诗发展中自由诗体的强势地位,相对忽视和压抑了其他诗体的健康发展。在新诗发展中,胡适的“自然音节”说、郭沫若的“情绪内律”说和艾青的“散文美”说,不仅制约着格律体新诗发展,而且也影响到自由体新诗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新诗发展始终走着一条自由化和格律化对抗的诗体构建之路。具体表现就是主张自由体新诗和主张格律体新诗相互否定,唯我独尊,缺乏诗体建设的宽容精神。只是到了新的世纪之交,一批诗人主张重建新诗诗体,才同时强调完善自由诗体、倡导格律诗体和增多各种诗体,开始打破二元对立思维,推动新诗诗体建设走上健康道路。
黄淮的新诗创作体现着诗体建构的新思维。他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表新诗,多数作品为自由体新诗,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更多创作格律体新诗。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与诗友丁元等人筹建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召开“雅园诗会”,但仍然写作自由体和半格律体新诗。黄淮以创作和理论表示:自由体和格律体新诗可以也应该同时并存。自由体具有散文美和情调美,强调诗的内在旋律,感情表达坦率奔泻,随物赋形;而格律体则具有节制美和声韵美,强调诗的外在节奏,感情表达一唱三叹,节奏鲜明。在黄淮看来,新诗的自由体和格律体自有不同的美学特征,即“是从两种美学观点出发,因而也只能达到两种不同的境界”。正是立足在对两种诗体美学特征的肯定,黄淮充分肯定两种诗体并存,既有格律体又有自由体新诗的大量创作。虽然近年来黄淮更多创作格律体新诗,但内在的依据仍然是对两种诗体审美特征的肯定。首先,他要改变诗体建设格局的偏颇。他多次说过:“为了摆脱新诗的困境,为了改变新诗史上一腿长(自由诗)、一腿短(新格律诗)的畸形面貌”,自己就更多地创作格律体新诗,并把“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作为自觉追求,显示强烈的使命意识。其次,他要显示诗人选择诗体的自由。著名诗学评论家吕进在谈到黄淮格律体新诗创作时说:他的诗人气质似乎更倾向于格律化;和热情奔放的诗人相比,黄淮的热情是内化的,而沉静回环的诗情总是更钟情于按照舞步跳舞,在规范中寻求陶醉和创造。黄淮的诗体实践,体现的是尊重新诗多体发展的格局,尊重各种诗体自身审美的特征,尊重诗人创作选择诗体的自由,这是当前需要大力倡导的正确态度。
宽容新诗多体并存,还在于黄淮对半格律诗体和准格律诗体的肯定。半格律诗介于自由诗和格律诗之间,具有双重品格;准格律体是在格律诗中注入自由诗的因素,同样具有双重品格。两种诗体的总体特征是允许格律出格,允许散句介入。这同样体现着黄淮在诗体问题上的宽容精神。长期以来,我们总以用律严谨与否来衡量新格律诗的优劣,其实,格律诗中包含一定的非格律因素,并使之与格律因素在“相体裁衣”原则下结合,是诗美的重要方面。美国诗学教授劳•坡林认为:“格律完全正规化并非成功的准则”,因为“一切艺术主要在于重复与变化的要素的调配。如果格律的轻重问题过于规范化,其结果是失去变化,形成机械化,这对于听觉敏感的读者来说,就过于单调了。”“诗的基本格律确定之后,凡有别于这一基本格律的变化,就能显示其重要意义,诗人这时便可利用格律来强调他的思想内容。”【2】我国诗人也追求重复和变化、格律与非格律因素的结合,闻一多把新诗节奏美学基础规定为“一致”与“变化”,徐志摩的诗追求整齐和参差的统一。事实上,新诗史上存在大量半格律诗,黄淮的肯定有利于这类新诗健康发展。
                  力倡自律体新格律诗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要求人们区分格律体新诗与格律体旧诗的差异,认为:旧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即四联八句,而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第二,旧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即不论表达何种思想情绪,其格律都是早就规定的,而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是相体裁衣;第三,旧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闻一多这里所说的格律体旧诗是固定形式的诗体,而格律体新诗则是诗节形式。劳•坡林把世界现代诗体分成三类,即连续形式、诗节形式和固定形式。其诗节形式的基础是“诗节”,在诗中以重复的方式再现,它具有固定诗行量数、相同节奏模式和相同韵脚图案。新月诗人大力倡导的新格律诗体就是诗节形式,这是我国诗人在借鉴英美诗体后创造的,其优势是既有外在的形式图案,又不为固定的图案所囿,体现了自由与规则的统一,我国大量的新格律诗都是这种形式。
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黄淮正面提出新格律诗的“自律”体。具体来说就是“一诗一律,自由创新”【3】,“诗人在创作时,根据诗思诗情的需求,从每首诗萌发时自然产生的基调出发,来确定这一首诗的格律形态。它可以是独创的新的格式,也可以是借用或改造别人的或自己所创的已有形式。但是对这一首来说,在创作时没有预定的格律框框;它也不一定成为下一首诗必须遵循的体式。所以必然形成一诗一格律,以至层出不穷,变化万端,自由创新,随心所欲。”黄淮归纳自律体的形式特点是“四不限”和“两具有”。所谓“四不限”就是篇不限节、节不限行、行不限字、字不限声;所谓“两具有”就是一有节奏,二有韵律,诵读节拍变化有规律(字拍规律化)和韵律要和谐有序(韵式有序化)。自律体不是自由体,而是格律体,其基本的要求是以新诗基本节奏单元音组建行,每音组大致规定为二、三字,然后按照“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原则建行构节。闻一多等人的诗节形式探索的特征就是“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朱自清认为这是数十年新诗格律探索的两大基本原则,由此简单的原则建行构节,就可以产生无数新格律诗的具体形式。黄淮的“自律体”同样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他要求把“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作分别处理,认为只要具备其中一项就可以构成新格律诗,并且要求每首新格律诗的体式在“节的匀称”或“句的均齐”方面都应该是自创的。黄淮的自律体新格律诗的四种格式:一是节内诗行字拍和字数参差,但诗节匀称对称;二是诗节之间并不对称,但诗节内部诗行音组和字数相同;三是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结合,形成节内诗行字数一致,节间诗行字拍和字数对称;四是在以上三种形式基础上穿插散句诗行或散句诗节。在以上基础上自创的自律体新格律诗,形式丰富,变化多端。
进入新世纪以来,黄淮的自律体新诗创作和理论概括都达到自觉程度,他直接用自律体命名自己的一批新格律诗,写成了一组《关于自律体新格律诗的思考》短文。黄淮以自己的创作和理论指明了自律体新格律诗的优越之处:第一,自律体主张律随情移,体缘律立,自由创新,呈现一诗一律,诗人可按自己当下的情思脉动,自然地创造某一首诗的节律;第二,自律体格律简明,容易掌握,可以成为新格律诗的普及形式,可以提高诗人创作的节律意识,激发新诗格律创新潜力,推动格律体新诗丰富变化;第三,原生态的自律体、继生态的共律体和节律宽松的自由体,三体共存推动新诗发展,而处于开放社会,自律体和自由体更为诗坛繁荣提供可能;第四,自律体立足内外节律谐振,主张诗体自由和格律统一,乃是诗的本质的自然体现,由某些自律体的提升有可能最终形成一种或多种共律体。【4】由此可见,黄淮所说的自律体与闻一多倡导的诗节形式,其存在理由是完全一致的,两者的基本追求都在于开辟新格律诗以至新诗发展的广阔前景,它充分证明倡导新诗格律不是诗的形式复古,而是诗的创造凭籍。大力倡导自律体,呈现着新格律诗创作的无限可操作性,预示着新格律诗发展的光明  。
          尝试共律体新格律诗
        在充分肯定自律体的同时,黄淮也肯定共律体(又称定型体)。黄淮说:“共律体是带着镣铐跳舞,自律体是伴着心声的节律载歌载舞。”“宏观诗体演变史,无论古今都是这两种格律体发生发展,共存共荣,相互促进的过程。”不仅如此,黄淮还揭示了自律体和共律体之间的特殊关系:“一种成熟的‘共律体’,往往是由某种‘自律体’,经过许多诗人,甚至几代诗人,共同采用,精心再创造而形成的。自律体是原创的母体,共律体是再创的子体。青出于蓝往往更胜于蓝。”【5】这里所说的共律体,即劳•坡林所说的现代固定形式,指的是“应用在整首诗中的传统体式”,诗人写作时必须把诗的情思纳入到规定的格律形式之中,类似于传统诗词中格律严谨的律绝体。这种体式来自诗人的群体继承和共同创造,来自前人规定的固定格律形式。我们之所以需要共律体,是因为一种或几种定型诗体的出现标志着新诗格律体的成熟,共律体是大量自律体新诗创作经验和规律的提升,积淀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它更以高难度向诗人的技术挑战,差的诗人当然时常遭遇失败,可是好的诗人却在挑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在通常的情况下不易想到的意象与概念,就能进入诗中,诗体将生活内容和诗人情思铸成审美形态,最大限度地呈现其内在意蕴。直到今天,我国诗人仍然喜欢应用传统的律绝体创作就是明证。
我国诗人探索新诗固定形式的共律体,主要是两个途径:第一是移植国外固定形式,如西方的十四行体。这种诗体有着规定的建行方式、构段方式、构思方式和用韵方式,在新诗运动初期被移植到我国,大量的汉语创作可以概括为对应移植的格律十四行诗、局部改造的变体十四行诗和更多改造的自由十四行诗。在新的世纪之交,汉语十四行诗创作的特点就是题材大胆开拓,各种组诗出现,中国诗人已经完成了十四行体从欧洲到中国的转徙,并为新诗的固定形式成熟提供借鉴。此外对汉俳的移植也值得注意,参与创作的有公木、晓帆、纪鹏、蓝曼等。第二,自创新诗的固定形式,如四行体、八行体、自由曲、白话小令等。如刘征和刘章的八行体是最为严谨的律体。刘征的诗每行均为四顿,也仿照旧体律诗中间四行两两对仗;刘章的诗则是对称体,一二和七八两两对仗,顿数有所变化。当然,这种探索虽然有着一定群众基础,但却没有得到更多的认可,无法成为新诗的固定形式或共律体。
在探索新诗共律体方面,黄淮另有出色的见解,即“新诗中的共律体,也大大不同于旧格律诗,呈现出许多变通和部分开放状态。比如,限字体,往往不限行;限行体,也常常不限字。至于平仄,则早已随心所欲了,基本上都采用了大致相近的普通话韵等。这种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既有诗的本质内因,也有社会进步开放的外因。”【6】这就提出了新格律诗共律体概念的新内涵,黄淮自己就依此探索新九言诗体。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闻一多就尝试九言建行的格律诗体,以后始终有人尝试九言建行,但都着眼建行,而非建立固定诗体。在新诗史上,着眼建立固定形式而探索九言体的诗人主要是林庚、闻捷和黄淮,三人的探索基本上是连贯的,从而形成了新九言体的典型诗行和基本格式。黄淮近年来大量创作新九言体,出版了《黄淮九言抒情诗》、《诗人花园》、《中华诗塔》、《黄淮九言哲理小诗》等九言诗集,在新诗固定形式方面作了积极的贡献。其基本格式是:诗行:每行九言符合现代汉语特征和人的呼吸吐纳要求;建行:每行四顿,每顿二言或三言;行间:追求行句统一,每行为相对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构节;双数诗行构;诗韵:一般偶句末尾用韵。学者指出:“现代九言诗诚然是一种新创的格律诗体,具有前所未有的新的特点,但它与传统的格律诗体又存在着一种继承的关系。不论当时创造这一诗体的诗人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客观事实却是无可辩驳地给予了证明。”【7】新九言诗是新格律诗中最为接近成熟的适应性强的新诗体,它不仅体现了现代汉语格律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传统诗歌的审美追求,不仅充分发挥了汉语基本格律因素表现内容的潜力,也满足了社会生活、现代汉语和现代审美的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对新九言体格律进一步规范和定型,就可能建立起新诗的共律诗体。(待续)
                                                                                     (原载《文艺争鸣》2008第8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5 20: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8: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的关注!黄淮致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13: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问候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3 21:3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8 18:41 , Processed in 0.08343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