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6|回复: 4

简易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3 14: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里做点小生意,楼下的两间门面房摆满了各色物件,有限的空间格外紧凑。夫人和我闲聊时,提起要在门前搭个简易棚。我坚决反对,我住的那条街是新开发的,街道很宽敞,环境也很好,在门前搭个棚子当然方便,但是太影响整条街的形象了。夫人很倔强,做事也很干脆利索,竟然请工人上门测量尺寸,准备动工。我着实生起忍无可忍的感觉,于是一通雷霆大发,和夫人进行了一场空前的口水战。后来,上初二的儿子也知道了夫人的想法,我很惊诧的是儿子竟然很有主见,和我是一个观点,而且还极力劝说夫人。儿子的意见举足轻重,夫人彻底打消了她固执的念头。
       岳父母是在我们几个儿女家里轮流住的,现在轮到大姐家了。大姐家在她们镇上也做点生意,只能把二老安顿在楼上住宿。二老年事已高,体质每况愈下,听说岳母上楼几乎都爬着的。半个月前,老头子竟然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肋巴骨断了四根,现在只能卧床。夫人和我就很自然地想到了我们家的情况,二老快要轮到我们赡养了,无论如何我们再也不能把二老安排在楼上住了。于是,搭简易棚的事情又旧事重提,我就想到了我家的后院。我家的后院很小,北口已经盖了一间厨房,楼梯通过通过厨房顶再到二楼,只剩下南口三米宽五米长见方的阳光地带。找来工人察看,测量,设计,确定可以利用那点狭小的空间搭建一个钢构的简易棚。考虑到要与墙外的邻居和睦相处,尽管墙外本来就有二十公分的滴水,我还是要求把棚子的檐口与我家的墙头保持一齐。我觉得邻里之间要互相谦让,争一毫也许会多一份烦恼,退一分肯定能添一份祥和。为了更为稳妥,我还亲自到后院的邻居家里征求意见,一番客套之后,邻居一家都说没有意见。
       简易房很快搭建好了。真佩服现在的科技,所谓的简易房,搭建起来简便容易,而且十分美观,据说还能保持冬暖夏凉。厨房灶具之类的物什可以搬出来放在简易房里,在厨房腾出些空间,终于可以解决二老的住宿问题,我和夫人都轻松了许多。
       昨天带着愉快的心情开车下乡,路上却接到夫人的电话,说是后院的邻居又找到我家了。原来,我家二楼的檐口有个下水管,下水管就在南口的拐角,之前是直接通到院内地上的。搭建简易棚之后,那个水管被截了,二楼的水就通过下水管直接流在简易棚上面。邻居说了,要是夏天大雨,下水管的水会很盛,顺着简易棚会射向他们院内很远,而且二楼的水也不仅仅是我一家楼顶的水,左右邻居家楼顶的水都要通过那个下水管流下去。邻居还给夫人建议,说是把下水管继续穿过棚板从我们家院里下去。
       真的郁闷,本来我是很谦让的了,而且都登门请示了,搭建的时候他们也是亲眼所见的,现在都已经建好了,却又说不合适了。下水管穿过简易棚也无所谓的,关键是棚子已经搭建好了,总共就三块大的长方棚板,棚板两面是铁皮,中间是夹着厚层泡沫。三块棚板相互紧密扣压,都是用长钉钉上的,下水管正处在拐角,要是穿过顶棚,就必须在顶棚上切割个洞,那就需要重新拆棚,然后再重新搭建一次,更何况拆过的棚子会出现损毁情况,小则“漏洞百出”,被长钉穿过的地方雨天会漏雨;大则棚板会折汇,无法修复。
       站在厨房顶,看着我家新建起来的简易棚,心里有些犯愁。又把目光移向邻居家的院子,邻居家是地地道道的老地丁子。我们这条街开发的时候,邻居家还是低矮的草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没有和开发商谈好,因为他们家没有让出地皮,以至于我家左右这一段的后院偏短,而邻居家后来盖起的楼房也十分地不规则,竟然是罕见的三间半。不过,邻居家的院子还是很大的,靠我家墙的位置是一片用树枝围起来的小菜园,菜园对面,隔着庭院小径是一排牛棚,大概养了十好几条牛。院子里的气味真的难闻,到了夏天还会有许多苍蝇乱飞。牛发情的时候半夜三更的会叫个不停,儿子就说吵他睡不好觉。平心而论,农民养牛是一条致富之路,但是在街上养牛,那是绝对不能干扰四邻的。记得2005年,河南省就有一起经过人民法院审理的关于养牛“气味”妨碍到四邻的官司。尽管养牛户辩称其养牛很注意卫生,连环保局都不加干涉,但最终仍被法院判决拆除牛棚。我一向很尊重邻居的,我认为邻里之间考虑问题要互相推心置腹,能迁就的就彼此迁就着,正所谓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远亲不如近邻啊。邻居家养牛也属于勤劳致富,所以,我从来都是抱着宽容的心态。但是这次,我却在心里给他们打了很大的折扣。我一直都能为他们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怎么就这么苛刻啊。
       哎,搭建一个简易棚,就工程量来说,很简单;但是,就思维量来说,却很不简单。因为搭建简易棚的同时还要搭建邻里间的和谐。看是小事,却能折射出大道理。 为人处事还是和善为好,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生命》,我在里面引用“六尺巷”的典故: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给地方官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挥笔回诗:“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读信后,惭愧不已,于是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和忍让行为,感动了邻居,邻居也把围墙向后退建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平息了,两家之间,空出了一条千古传诵、声誉全球的桐城“六尺巷”,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绵长。何必争强好胜,就算是挣得金山银山,“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孟庆东201204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3 15: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拜读感悟生活中的点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3 23: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朴实深刻的散文 转驿站交流好吧 欢迎来发散文诗{: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4 21: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6: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 围观 沙发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9 05:52 , Processed in 0.08431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