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丹青 于 2014-11-14 17:45 编辑
思想品德课——走歪路的思想教育
于子轩
我们全国各地的教育计划纲要中,大多有“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它的设立,本是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我们的爱国精神的。所以,它保留在了我国的教育计划纲要中。 这门课现在变味了。 现在在期中、期末级考试的考场上,我们大都会看见一群考生皱着眉头,痛苦地思索着,不时翻翻眼前的书,然后下笔,洋洋洒洒,龙飞凤舞,动辄数千言。成绩下发后,学生们大多对着比全班学生人数都少的分数发愁……这就是思想品德考试的现状。要知道,它本来是一种金科玉臬、金玉良言的存在,它应当给予人们思想教育;而不是它现在给予人们的——咬文嚼字,枯燥乏味的生搬硬套!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民族的道德觉醒,而不是强迫性的生硬动笔,这分明是左书右息、舍本逐末! 思想品德考试反映不了同学们的真才实学。书上的知识点就这么多,八股文式的格式早已规定好,就看运气——往哪儿套!有些人却掌握了“技巧”。这“技巧”,就是官话、套话。官话、套话是贪污之风,渎政之风的助长者,所以,这些人以后大多成为官场老油条。真正善良单纯,有道德的人却拿不到这类的高分。它的所谓“考好考不好”,完全看着符合不符合出题、批卷者的心思,而且死抠字眼。这不也正是死板教条之风的滥觞吗? 这门课存在的初始目的是好的,但它现在的做法已经很难实现它的目的。我们在道德上并没有什么质的提升,反而在付出极大努力后没有得到回报而产生消极心理!它的目的没有达成,反而越走越远,就像南辕北辙一样,怎会有效益呢?光讲究生搬硬套字句,就像小孩过家家用泥做饭,用木做肉一样,是虚有其表的。这不光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无裨,还严重影响学生心理。 中国现在的教育,就是重人文,轻科技。人文的偏重点又在死抠字眼,死板教条上。这样,长此以往,恐怕众多贤才被时局所抑制,不敢出世,国家的根本科技力没有改变,恐怕会追不上世界的潮流…… 当然,撤销这门课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求将这门课排出考试范围,改为由具体事例以及老师的循循善诱激发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算不排出考试范围,退一步说,我们也要消除它对我们心理的悲观消极作用——至少也要让我们为答卷而付出的精力、耐力与收获的呈正比!苦思冥想的奋斗换来的什么都不是,想必谁这样也是会懊丧的吧。我们在此反映自己的心声,愿诸位三思!
山东一初三学生 2014.11.13.
编者按:我不想叹气,却难掩心中的惆怅与无奈,不敢触摸、不忍触摸那些幼小的渴望阳光渴望健康教育体制的心灵。孩子嘱托我让我宣传,我知道他把我当做也许不算很亮的烛光,不敢说什么星星,因为浩瀚的星空,多少年了也没有换来素质教育的曙光,啊!苍天啊!谁来真正关注基层教育?!救救孩子!!!——本文作者是某中学学生会干部,山东省首届快乐汉字听写大赛冠军 ,文学社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