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冬箫

【中诗简牍】2016年3月卷(总第47卷):【打开春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6 16: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福治 发表于 2016-4-22 08:25
久不来,上来问好各位兄弟姐妹们。

问好福治兄弟!!亲亲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 09: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诗简牍】3月之状元、榜眼卷讨论会(总第2期)汇报
文 /  山城子

版块领导清泉老师安排我主持这期的讨论会。
由于本人缺乏组织能力,致使讨论氛围很是冷清。只有极少几个人来跟帖。
我趁机学习了三首。如下:

学习【中诗简牍】三月状元卷作品-1


【原玉】
夜色中的河流
鲁橹

无论我身处何处,无论我有多强大,
我都接受天黑下来;

我抬头,天空派出一条河流,它覆盖了我,
它完全不顾我的疼痛,它覆盖了我;

我低头,大地派出一条河流,它淹没了我,
它完全不顾我的挣扎,它淹没了我;

我只好把自己交给人间,交给我暂居的人间,
人间派出一个夜色,竖着,直接吞没了我;

我默然。坐下。
也不,写下遗书。

【山城子学习】
这首诗,语言的艺术呈现密度,达到了80%以上。就是说只有结尾的11个字,散文化了些,但,却很含蓄。
第一节的艺术在于“无论”的复沓,立刻产生了铿锵的节奏美感,接下来“接受”的活用,产生了拟人的
阅读效果——很生动的了。
第二节的艺术在于拟人修辞格和反复修辞格的融合运用,遂使文本的行走鲜活灵动起来,遂把读者带入美。
第三节的艺术与第二节完全相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节的排偶美。
第四节又换成复沓修辞格与拟人修辞格的融合运用,同样产生了鲜活灵动的阅读效果。
第五节,虽未能艺术起来,但却精练而含蓄(诗性的最基本要素的呈现),且体现诗人埋藏很深的一种乐
观的人生态度。因为读到最后,我想到了伟人说过的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2016-4-9于观山湖


学习【中诗简牍】三月状元卷作品-2

【原玉】
我爱上了纸灯笼
鲁橹

我爱上了纸灯笼
我爱上了甜蜜的称谓

我爱上了纸灯笼纵火的勇气
我爱上了甜蜜的称谓

我爱上了纸灯笼纤瘦的骨灰
我怀念甜蜜的称谓


【山城子学习】

纸灯笼,每年集中出现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事实上春节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打扮城市与村庄了。
纸灯笼,是我们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是一种红红火火的氛围与心情。而龙形的纸灯笼,被村民或市民
举于夜里的时候,那跃动的精彩,无疑是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伟大祖国的一种由衷的歌颂。
青年女诗人鲁橹自然就是看见那些红灯笼有感而发——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屋及乌,就更加热
爱为祖国做出贡献的那些英雄们——进而就怀念那些为祖国而牺牲了的英雄们了。因此,第一个“称
谓”,是祖国,第二个“称谓”是英雄,第三个“称谓”就是烈士了。我做为读者,有权利这样解读。
如果这样的情思,用非艺术的语言来表达,就应当是这样:

红红的纸灯笼
是我们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我热爱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祖国
更热爱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们
特别怀念为祖国牺牲的英雄们

而这样的表达,尽管谁都能一眼看懂,但不过是几句话而已,绝不诗的。诗必须是隐藏着诗人情思的
艺术化的语言的密集呈现。无论分不分行——分行是自由体诗,不分行是散文诗;也无论押不押韵——
押韵的明显利于朗诵,不押韵的则利于阅读品味。

鲁橹的这首六行小诗,行行的文本语言都被艺术化了。其密集呈现的程度,达到了100%。如何分辨呢?
就是从阅读效果上看是否生动、活泼、形象,或诙谐、幽默、情趣,或铿锵、流畅、富有音乐性,或
跳跃、跌宕、富有张力等等。
该诗的1-5行,“我爱上了”的复沓,与2、4、6行的“甜蜜的称谓”的反复,再加上三节诗整体上的
排比递进,使这首小诗,阅读起来,感觉文本的行走极其铿锵、流畅、富有音乐性。而“纵火的勇气”
的拟人格的运用,以及“纤瘦的骨灰”拟物格的配合,又使文本的行走,显出了生动活泼。所以,这是
一首表达得既生动、活泼、铿锵、流畅,又简约、含蓄的好诗。

2016-4-10于观山湖

【中诗简牍第二期研讨帖】以菊香喻情的美丽


九月菊
占森

想去关一扇门时,它绽放了
一记图腾或某个情人
它很静。像要开在你心里
呼应你藏着的香,和柔顺
你相信,那个女子捧它时也会这样

它总在有风和荒芜的地方开着
这“高调”的对抗,能使你疏远叶落

你抚摸它。它湿润、雀跃
从花蕊里发出尖锐的鸣叫
你清楚的:那一声,来自于春天


【山城子学习】

1、
连读三遍,那感怀的主体,就由“你”变成“我”了。
诗人以第二人称替代第一人称,有一种别致的客观美。
2、
“图腾”意象是比喻——把九月菊比作“情”的图腾。
“情人”单指有过情感交流的异性友人吧?以菊隐喻。
3、
“藏着”,巧妙地写出了诗人对“某”的回忆与思念。
“也会这样”暗示两人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
4、
“高调”的移就式活用,是为表达对那位女子的赞赏。
“湿润”“雀跃”“鸣叫”——哦,曾经的美好时刻。
5、
好诗就是这样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也如疏竹筛月影。
说押韵的顺口溜才是诗的人无缘享受这样的语言审美。

2016-4-20于观山湖


本期值得庆幸的是,状元卷作者鲁橹,自己参与了这次讨论,写出了创作谈:

纸灯笼,日常物象的虚无呈现
文/鲁橹

追索文本的来龙去脉,有一种人总能讲得头头是道,比如小说家,他们在心中酝酿已久,一下笔就几乎是往框框里扔东西,我也曾看过一些人的创作谈,诗歌的甚至散文的,交代自己当时的心境、环境、写作初衷和动机,“他们都是一些有计划的人”,我在心里这样想。而我一贯糊涂,常常是拿起笔了,顺着笔走,把作品写完了,思路到了哪里我都没法子掌控,这也许是我写作经年却仍能得到“跳跃性太强”这样的评语的根源,这真令人惭愧。
然能够写作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啊。心血来潮时有些语言以及语言呈现的意义都令人猝不及防,我从不约束自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这首《我爱上了纸灯笼》就是如此。


我爱上了纸灯笼

我爱上了纸灯笼
我爱上了甜蜜的称谓

我爱上了纸灯笼纵火的勇气
我爱上了甜蜜的称谓

我爱上了纸灯笼纤瘦的骨灰
我怀念甜蜜的称谓

它是某一段情感的模糊记忆。是的,基于,诗歌的三段式我采用的复沓格,每一段都是递进的关系。“我爱上了纸灯笼”,灯笼是我内心的一种圆满的象征,它所具有的喜庆、鲜艳、欢快等品质无疑完全可以承担起一段感情的起承转合,而“纸”,轻飘中凸出虚无感,它是实像,但又不是实像,这才有了第二节的“我爱上了纸灯笼纵火的勇气”这句,我在一首诗中曾写过“爱情,是一种赴死”,这大概是我心灵深处顽固坚持的缘由;“我爱上了纸灯笼纤瘦的骨灰”,已经是结果了。
“我爱上了甜蜜的称谓”, “我怀念甜蜜的称谓”,在强调和反复中,语言不能再往前走了,它一直写到了“骨灰”,写到了“纸灯笼”,其实就是写到了毁灭,一段幻象,一场空欢喜,“纸灯笼”在这一段时间的流水中完成了它作为物象的比拟,而情感还未打住,我的轻叹你依旧能听见……
                                                                                                                                      ——2016年4月12日于阅江阁

可以说是静悄悄的,就这样过来了。基本跟没组织活动是一样的。
没组织时,每次【中诗简牍】出来,我都是要学习的,有的月份,可以学习七、八首的。
这个月我只学习了三首。

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希望参与的人能多一些。不妨再来一期,我是照例参与的。

2016-5-1于观山湖

点评

老师好。您辛苦了。我在内心存留对您 的敬意。  发表于 2016-5-3 08: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2-22 15:15 , Processed in 0.0934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