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敏
这一切都是我的,我心爱的......我诞生在这里
——依萨科夫斯基
文/萧敏
一、老宅残墙
一块一块墙砖,硕大厚重,镌刻祖先姓氏,砌在早已风化了的石基上,一堵残墙,携着血脉气息扑面而来。
隔着烟尘和岁月,沉甸甸的日子铸就了你,往事蹉跎,面颊沧桑......
墙里桂花香飘十里,墙外田畴绵延百里,墙内管弦笙箫书声朗朗,墙外吆牛赶马呼朋唤友;墙里鸦片烟吹弯了炊烟,墙外丫环童仆四散,墙内婆媳妯娌争斗,姐妹兄弟失和,墙外刀光燑燑剑影、杀声啸啸震天。
那些人,那些事,风卷云收,人去楼毁。
残墙——与鼎盛、衰落抗衡,面对纵横风雨,一块块泥土的枯骨,站成故乡的文物和风景。
尘世的冷风,反复划伤墙边那些勇敢的棠棣花,反复絮叨竹笠下眼底的忧伤......
词语的根就在墙下,等到春暖花开,嫁接远处的花枝尽情怒放,句子不再坎坷,语言如诗如画......
二、故乡留白
从无到有,我诞生在这里,感谢父母,感谢故土......
一别经年
祖母的祖母,点亮桐油灯,光芒清纯四射,指引回家的路......
枯瘦的父亲不能还乡不想还乡,父亲的父亲,用石刻的名字呼唤儿子......
一枚红叶,从乡思的天空张开翅膀,落在秋的肩头......
打开故乡,并不像打开大门那样容易,读懂故乡:爬山越岭,翻晒历史——艰难;书写故土:探寻立意,选择词语
——困难!.....
感谢父母,感谢故土,让我从有到无,找到生命的归宿。
三、孝子河
孝子河(注1),故乡的河。
岸边,野菊花朴素地黄,救军粮(注2)鲜艳地红,传说里的孝道感天动地,源远流长。祖辈代代遗言:好男儿精忠报国,好女儿勤俭持家——小孝敬父母,大孝报国家。
祖辈们世世都与暴风雨有约,在庞杂的苦难里生气沛然。他们相亲相爱生儿育女,他们种地、贩盐、开煤矿、赶马帮......
他们不肯寿终正寝,热衷在生命的轮回里往返奔跑,汗水和血泪一起呐喊!一页一页的宗谱,顺着河水翻过去,直翻到坚硬无比的封底。
谁?能让歌声与水声重叠;谁?能让孝念孝行去成全父辈的遗愿......
四、中秋
绕过暮色,徜徉于天庭的掌心,远远地,期待凝为那轮满月。
夜的手,温柔地将我抚摸。静默中,倾听那悠悠划来的桨声,重温心湖里石子初落时的震颤和涟漪——那时,月色朦胧,月儿尚缺。
咸咸的泪水,浸湿了无月的夜晚,因看不见月色而放弃等待?!
只剩下透明的心事静立梦中。
月色如水,应情而生,恣意的倾泻使我相信,人与风景缘聚缘散?
想看月亮的心情总被冷雨浇灭,总被夜雾阻隔。失望的啜泣只是将夜无端地抹得浓黑。要看满月,初一初三不行,只有顺其自然,等待十五。
山色摇落晚花初菊,月夜的记忆波光远逝。青空尽管月亮高悬,能照彻人世几许苍白的故事?!
几多杯中酒香正浓?几多杯中茶色犹淡?在看不见月亮的日子,我们学会等待,学会忍耐。月色的诱惑总让我们躁动不安,让我们长出翅膀飞升,让我们拥有沧桑之感,拥有亘古如一的心情和爱恋。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年10月30日入选《散文诗精选》(湖南文艺出版社)入选《中国散文诗90年》(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
注1:
孝子河:万盛民间传说有一孝子,每天泅水过河打工赚回一碗米养活老母。有一天回家遇到河涨大水,为了母亲不挨饿,不怕水深浪急,不惧生命攸关,泅水过河被大浪卷走十几里后居然生还,人们说这是孝行感动了河神,所以这条河就叫孝子河。
注2:
救军粮:土名红籽,学名沙棘,民间传说当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军队被官兵围困,无粮可吃,只好吃红籽充饥,才杀出血路,所以当地人称红籽是救军粮。红军当年路过重庆万盛,被敌军围追堵截,也吃救军粮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