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6|回复: 2

诗友学习老师点评《小心鱼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9 21: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别山诗刊网诗友学习老师点评《小心鱼刺》


       小诗写的耐人寻味,尤其最后一小节,可谓高矣!
       如果将一、二节列为开篇、发展的话,那么,第三小节可视为“高潮”;如果将第一、二节都列为蓄势、蓄势的话,那么,第三节也自然形成了高潮。绝不是《曹秽论战》中“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发展趋势。
      三小节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部分的组合形成了整体,但整体大于部分,有了1+1大于2的整体功能。第三节也可见出具有了“斗转”的艺术效果。
     “小心鱼刺!”,打上了一个重重的感叹号,这里有别于前两个“小心鱼刺”。妻子,我,母亲三人都在说同样的语言,但时代、语境不同,情感语调语气也绝不会一样,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沙粒一样,定然有细微的差异。黑格尔的“同中求异”,真是绝好的经典。
       到底有什么细微的不同,我想读者一定能会分辨的。这里仅举一例说明之。
       第一节的妻子和女儿可以同第三节的母亲和儿子进行对比。前者是“边吃边对女儿说”,后者是“不吃鱼的母亲”。母亲真的不吃鱼吗?作者没有任何交代。如果真的不吃鱼,一定没有被鱼刺扎过的生活体验,又为什么在“小心鱼刺”后边重重地点上了一个感叹号呢?所以,任何吃过鱼的人,都有被鱼刺扎过的生活经验的,我想母亲也不能例外。但这里的母亲的不吃鱼又为什么呢?这一问就有了“意味”了。绝不是母亲不吃鱼,而是母亲舍不得同孩子抢着吃鱼。“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啊!
那个时代生活同当下的生活比较起来,实话说是“贫穷”的,绝不如现代生活富裕。所以,那时能吃到一顿鱼,自然是“狼吞虎咽”,尤其是正在长骨长肉的孩子,一定不是细嚼慢咽的。这些母亲是知道的,处于疼爱,自然要带着浓厚的感情高声呵斥:小心鱼刺!
      “想起/不吃鱼的母亲/就被鱼刺深深地扎了一下”。这里作者没有特殊交代是在“吃饭”的时候,而作者特殊强调想起了母亲这句深情的“呵斥”,这句深情的呵斥真是一枚尖利的“鱼刺”啊!作者很巧妙地利用了“语义转换”的手法,实际上绝非前边鱼刺的实写,而是由实转虚,从而歌颂了伟大之母爱!
         小诗不小,母爱恩重!

                                                                     学习 于 2019-4-9 09:23

(来源:大别山诗刊 链接:小心鱼刺-※诗歌大厅※-大别山诗刊


附:小心鱼刺
文/牧驴山人

小心鱼刺
妻子边吃边对女儿说

小心鱼刺
我也常在餐桌上说

小心鱼刺!想起
不吃鱼的母亲
就被鱼刺深深地扎一下

2019.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9 21: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佳作,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0 10:4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q复活的依然 发表于 2020-4-9 21:29
赏析佳作,问好诗友。

谢谢老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8 00:48 , Processed in 0.08503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