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5|回复: 1

新诗探索之三:有韵OR无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6 08: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现代诗要不要压韵?
                      文/犟玉


  这个问题好象自新诗诞生那天就有了,无论谁怎么说,总会有很多的反对者。名人的话不多引用,我也不敢妄下结论,还是先从历史说起吧,顺便普及一点诗歌知识。
  除了中国现代诗,还有中国近体诗,古体诗,以及国外的诗歌。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其字数,平仄,对仗,用韵,有着最严格的规定,而且必须要一韵到底,且为平韵。
  古体诗是指唐朝之前的诗,也包括唐朝之后不合近体的诗。限制要宽松很多,字数不限,用韵也比较灵活。
  和现代诗相比,古体诗和近体诗都属于古诗范畴,毫无疑问,古诗都是压韵的,其中以近体(格律)诗的要求更严。

  说到这里,或者马上就有人反驳我了,说古诗也有不压韵的。比如杜牧《山行》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李白《望天门山》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句,特别是唐朝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及南北朝的《敕勒歌》等诗。在这儿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些诗其实也都是压韵的。只是古韵和今韵有不同之处罢了,就象广东话和苏州话咬字有不同一样,你能指望西京长安的普通话能和东京汴梁普通话一样吗?更不要说现代北京普通话了。前面两首都是名家的“七绝”,哪里会有不压韵的现象?“斜”应读作“狭”。和“家”自是一路;“回”读作“徊”,和“开”是同一个韵。后两首属于古体诗,可以用仄韵和多韵,《敕勒歌》就是前后两个韵的。这两首诗中的“者”,“下”“野”都属于“马”韵里的字,韵母都发"a"的音,且发三声。你把“者”读成“眨”,把“野”读成“哑”试试?中国的古典诗歌不仅是一幅流动的画面,更是一首清新的音乐。

  那么外国诗歌呢?
  外国诗歌也多是有韵律的。最起码一点,无论哪个国家,儿歌都是节奏鲜明,易于记忆的吧?“一闪一闪亮晶晶,天上都是小星星……”你可以看看英语的原版,儿歌可以说是诗歌的雏形,孩子的歌都是有韵的,你敢说他们长大后不会喜欢和发扬有韵的诗歌?举一个例字吧:
         《天真的预言》
              作者:威廉•布莱克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略懂英语的人都能看到,sand 和hand,flower和hour都是压韵的,这四句的韵律是英语典型的abab型,也就是1、3句压韵,2、4句换韵。再看这首诗的结构,每句中间一个in字,呈现了整体的结构和音韵的对称。
  国外没有中国的平仄四声,多音节的词更不象中国单音字这样好配,相比中文,外文同音可用的韵可谓少得可怜,所以有时不得不另辟蹊径诸如采abab,ccdd的换韵格式。比如英文,基本都要采取“轻音+重音”的“音步”,靠语音的轻重和长短来抒情。诗歌是最不适合翻译的文学体裁,外文水平高,不一定就能翻译诗歌,如果连“五步抑扬格”这个词都不知道的人,莫说翻译诗歌了,连读都读不对的。除此之外,国外也有自己的“格律诗”,比如“十四行”诗,你以为那只是我们看到的翻译过来的十四行那么简单的吗?你可以看看莎翁的十四行诗原版,有哪首是不压韵的?标准的十四行诗韵脚排列是:abba abba,cdc ded。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则是更严谨的“abab,cdcd,efef,gg”韵脚排列。为什么不能象中国律诗一样一“a”到底呢?是他们没有那么多同音的韵啊。另外举世闻名但丁的《神曲》,全诗三卷每卷三十三篇,14233行的诗更是三行一音节,隔行压韵贯穿全诗始终。这还不算,每篇的最后一行都以"群星"一词作韵脚彼此呼应。什么叫大师?这才叫大师。全篇形式工整匀称,韵律平稳有力,完全把诗歌化成了一门艺术。而回头再看看我们也有写“三行诗”的,仅仅就三行还感觉拗口,好意思说吗?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这四句是徐志摩对上面《天真的预言》的翻译,你感觉能够把原诗的美感完全展现出来吗?最起码一点,中国可用的韵字这么多,把外国好不容易能凑点韵的诗句,翻译得干巴巴不顺口,起码面子上就是失败。不过这几句翻译,从结构上还是动了心思的。

  诗是韵文,不论中外,即便是产生中国现代诗的母体,人家也是讲究韵律的。”新诗不用压韵!“这只是中国诗“五四”以后从国外翻译过来的无韵诗中得出的部分结论,那时候孔夫子都被打成了“孔老二”,为了跟旧的文化割裂,作为时代的先锋,新诗不韵自然看作时代的进步。但现在孔夫子已经正位,新诗又进步到哪里了?看看我们的诗刊诗集,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看,更有多少人会读?诗歌本来是可以口口相传的,现在却只能停留在纸上去意会,去玩“猜猜看”。西方诗那种宽松的韵律形式本来是其语言特点所造成的“缺点”,但被本土诗人拿来当作“优点”,是不是让人感觉苦笑?  新诗到底要不要用韵,还是先通过诗歌的定义看看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有韵为文(指诗词歌赋),无韵为笔(其它杂说传记)”,刘勰的《文心雕龙》里的原话,如果没有韵律,何称为诗歌?那和散文或者其它文体有啥分别?
  意境美,建筑美,音韵美组成了诗歌的“三美”。如果能用韵,会用韵的话,为何要舍弃其中的一环?韵的最大功用在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穿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利用声音的变化,唤起读者的共鸣。诗歌的三美并不是对立的,不要一提压韵就必是那些没有意境的诗歌,没有意境的话,莫说诗歌,别的文体也是不屑的。三美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清爽明快的结构,一个自然流畅的音律,更会让诗歌的立意鲜明突出,回味无穷。
  翻翻现代经典的诗歌,感觉还是有韵的名篇更多,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席慕容的《渡口》、 舒婷的《致橡树》《双桅船》、北岛的《回答》、曾卓的《悬岩边的树》、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顾城的《远和近》等等不用枚举。当然,这些诗之所以成名主要还是诗的意境和感情,但能更容易地让人耳熟能详,韵律的美也是功不可没的。就算习惯无韵诗歌的海子,最让人记起的也是那句“喂马,劈柴”“门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诗歌的美是多方面的,比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的双关意境自不必说,单单这种优美的环环相扣的架构,回文、对比加顶真的手法,本身就很有诗意(建筑美),你说这诗不压韵吗?首句的“景”和末句的“梦”,分明就是遥遥呼应的,中间无非隔了两行,把首末两句就算凑到一起也没有违和感。
  有韵可以成诗,这样的诗是动态的,因为它更适合朗诵给别人听。可以朗诵的诗稍稍浅显一些也是正常的,因为没人愿意连听十遍八遍去慢慢体会。当然,浅显并不是直白,必要的感情和语势也是不能少的,适当留人回味和想象的空间也是必须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诗够浅显吧,却是中国的名篇,带着感情去朗读一下,定会感染一片。不过现代人早就被玄而又玄的诗弄得麻木了,幸亏李白生在古代。
  无韵也可以成诗,这样的诗是静态的,更适合人捧在手上品味几十遍,每看一遍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这样的诗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让人一眼就看透了,就没意思了。只是这样的诗看多了,会不会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为啥说现代写诗的人更容易出现各种状况?

  压韵的不一定是诗(也可能是三字经或数来宝),但没有韵的就一定是诗吗?也可能是梦话。好诗没韵一样可以称其好诗,但好诗若是有韵了会不会更好?如果把诗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韵就是其装饰。如果你的诗是西施美女,不施粉黛也楚楚动人,但若是“淡妆”一下呢?会不会更“相宜”?如果你人资色一般,那出门前明显还是“打扮”一下的则好看。当然了,如果你是东施的话,我看还是算了,多加“捣哧”反而成为“效颦”的话柄。好韵就是一件珠链,你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如果用的不当的话,就成了锁链。
  那到底用韵还是不用韵啊?很简单,如果个人韵感十足,就尽可能入韵好了。如果能力有限,尽可天马行空,只要你的文字够美,能弥补韵律不足的话,无韵也未尝不可。中国现代双字词和多字词灵活搭配,已经远远超过古时的用字范围了。比如古时的一个“夜”字,我们可以用到半夜,夜半,夜晚,夜色,夜幕,夜沉沉,长夜漫漫,夜朦朦……只要用心,我想总会找到合适的词来烘托意境。中国同音近韵的词源真的是外文不能比拟的,我们为什么不发挥自己的语言长处呢?
  至于压韵,个人感觉,大体压韵就可以的了,压韵切不能刻意。那些句句压韵的不是诗歌,而是流行歌曲。韵脚多的歌词越容易配曲,配上长短不一的曲子后,唱出来歌词自会重新断句。但诗却不行。就算古诗压韵也要有跳跃感的,比如律诗的第三句和第七句,必须要一个不入韵的仄音。现代诗么,则更不讲究了,隔行压韵甚至段末压韵就够了,过多的韵脚,反而显得矫情。不管怎么压,都要以现代语言为基础,读起来和谐自然,不要有违和感,更切忌因韵害意。不该压的地方,有时就算遇到同韵的字词了,也要回避,找不到合适的字词时,甚至不昔调换整个句子。那如果整个句子都无法调换的话呢?废话,你这句就是金句,重点保护好了。一韵到底的诗,最后的金句却突兀的戛然而止,一样算你别具匠心。

【EN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6 09: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述有理有据,欣赏,学习,问好{:307:}{:3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2 10:27 , Processed in 0.08592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