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lu 于 2020-7-10 10:53 编辑
著名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杜宏春
亚鲁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个很多人都非常陌生的学术概念,它是指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时下甘于寂寞、默默无闻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人寥寥无几,我的同学杜宏春却是这个领域的翘楚,且成就斐然,已成为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乃滁州学人楷模也。 杜宏春,男,安徽省滁州明光市人,1965年9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聊城大学运河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杜宏春出生于明光市(原嘉山县)古沛镇的农村,入学后学习一直刻苦认真,小学、初中阶段成绩均在班里名列前茅。1981年,正当他初中即将毕业之时,父亲因因糖尿病病故,家中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到他稚嫩的肩上,他被迫辍学。从此,上大学成为了他人生的最大梦想。这一年的秋天,家乡女山湖东岸的苏巷镇戴巷初级农业中学缺少英语教师,因学校偏远,无人感兴趣。经任当地大队书记的亲戚引荐,杜宏春到戴巷中学担任了一名英语代课教师,为今后发展创造了机会。 1983年,明光市教育局鉴于乡村中学教师师资短缺原因,与当时蚌埠教育学院磋商合作,在明光市开办中文、数学各一个函授班,鼓励乡村中学教师报考,杜宏春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遇。那时学习权力是要受到严重限制的,参加高校函授学习也是需要批准的,没有单位领导签字同意,你连参加函授招生报名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我那一年中等师范毕业,分配工作之前,冒名中学教师,在一个同学报考蚌教院中文函授的介绍信上添加自己的名字,考试顺利通过,于是我和杜宏春成了同学,始终保持密切交往。 这一届函授比较特别,函授教学非常认真,使用的多是中文本科教材,毕业证书上注明时间是3年,实际上我们学习了3年半时间,每次面授时间都很长,晚上也上课,大家如饥似渴,因此都学到了很多适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学费已由教育局承担,每次面授吃住开销都由教育局解决,书费资料费,面授差旅费及到滁州、蚌埠考试差旅费,教育局均下文由所在学校报销,面授期间享受公假待遇,在明光教育史上绝无仅有。我是冒名初中教师,只享受了部分待遇。我那时中师毕业月工资34.5元,外加5元粮食补贴,生活很清苦;杜宏春每月只有16.5元代课费,还要抚养幼小的妹妹,艰难可想而知。 全县近80名中文班学员年龄大多在30岁至40岁之间,当然40岁以上也大有人在,50岁好像也有几个。我和杜宏春属于20岁以下的小年轻,虽然人数较少,但我们很容易处得来。函授期间,杜宏春就对《说文解字》特别感兴趣,从头至尾,一个字一个字研读,书翻烂了就再买一本,继续研读,手不释卷。函授时教我们古汉语的高学钊老师学识渊博,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北大王力教授(主编的四卷本《古代汉语》是中文本科教材)的高足,与当时中央电大古汉语主讲教师、北大郭锡良教授(主编的三卷本《古代汉语》也是中文本科教材)是研究生班同班同学,高老师为杜宏春解答了许多汉字问题。当时我们不太理解,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无疑奠定了杜宏春研究中国古文献的基本功。 1991年底,安徽省进行了民办教师最后一次核编考试,杜宏春因有大专文凭,免试由代课教师转为正式编制民办教师,调回家乡古沛中学任教,并成立了家庭。1995年底,安徽省民师开始分批转正,杜宏春又一次因为大专毕业,第一批免试直转为公办教师。从此工作得以稳定,生活有了保障。可见,虽然是函授学习,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机遇。但杜宏春教学之余,一直坚持自学,曾到上海、浙江等地谋求发展,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4年,杜宏春接近不惑之年终于考取了兰州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王传明教授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内容:古代文学、古典文献、清代历史与文献。实现了一名初中原始学历进入985高校读研的非凡梦想。 2006年,杜宏春回到家乡明光过春节,他找到我,说想提前毕业,请我帮忙。我说我虽然后来又到安徽教育学院进修了本科,但已放弃中文专业,改修法律,现在大部分时间都用到律师业务上了,学术上无能为力。他说:“你研究吴棠的成果可以提供给我做硕士论文。”是的,那时我业余时间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吴棠,他是明光市老三界(清安徽省盱眙县三界市)人,几乎被历史遗忘,是我从故纸堆里将他扒了出来,让他走进人们的视野。为此,我已自费6万余元到北图、上图、南图、川图等全国30多家图书馆查阅了资料,正在编著《吴棠史料》、撰写《吴棠评传》等书。后来,也曾有许多亲友索要我的文稿、资料做硕士、博士论文,都被我婉言谢绝了。但杜宏春是一个例外,作为友情深厚的同学,我非常钦佩杜宏春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治学精神,也理解他当时所处的困境,从情感上讲,帮忙义不容辞,于是我当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作为律师,我提出一个书面约定,我将已发表的2万余字《吴棠传略》、约2万字《吴棠与捻军》、1万字《新老三届》、0.6万字《吴棠发迹记》、《吴棠手迹两篇注释》等文章和即将编入《吴棠史料》一书中的4万余字《“天下治平第一人”——晚清封疆大吏吴棠》、《吴棠简介》等文稿,以及搜集到的《盱眙吴公小像》,《盱眙吴氏孝敬堂族谱世系总表》,吴棠《望三益斋诗文抄》杂体文卷二、卷四等材料,其他关于吴棠的材料等,无偿提供给杜宏春撰写硕士论文使用。但杜宏春必须确保在我的《吴棠史料》、《吴棠评传》书稿正式出版之前,不得发表或出版有关于吴棠的文章和书稿,否则,要在全国四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公开道歉,并赔偿我的损失。杜宏春当即答应了我的要求。事后,杜宏春回校后利用半个月时间,对我的文稿及资料进行梳理整合、补充了相关背景资料,撰写了8万字的硕士论文《吴棠年谱》,提交学校,申请提前毕业。兰州大学在已下发文件同意5名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情况下,又单独下发文件同意杜宏春提前毕业。据杜宏春时候给我介绍,论文答辩时,5名答辩老师都说,没听说过吴棠,也查不到吴棠资料,他们对他的硕士论文几乎没有提出什么问题,只是说论文对吴棠评价有点高了,然后一致通过。杜宏春顺利提前毕业,取得硕士学位。 杜宏春原打算到上海就业,但求职并不十分顺利。于是选择到新疆石河子大学谋求发展。这是一所2004新组建的综合性大学,后来进入了“211”序列。学校文学艺术学院2006年面向全国招聘4名中文教师,要求博士毕业。杜宏春不符合条件,但他决定碰碰运气。他做了两天多火车到达了石河子大学,参加面试的为10名博士,每人说课20分钟,杜宏春没有参加面试资格。面试结束时,他缠住了校长向本春,要求给他一次面试机会,向校长没有同意。但杜宏春坚持说:“我坐了3天3夜火车,抱有十二分诚意,你们难道就不能给我20分钟时间吗?就20分钟,对你们来说20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对我来说,20分钟能让我进一步了解自己,让我3天3夜的辛苦得到一个明确的说法,起码我没白来一趟,希望能让我没有遗憾地离开这里,就这一点卑微的请求,不能满足我吗?”向校长被感动,临时决定给杜宏春一次面试机会。说课时向校长坐在最前排,边听边记,很感兴趣。突然,杜宏春停了下来,向校长问怎么回事,杜宏春说20分钟时间到了,校长说:“继续继续,你把话题讲完,不受时间限制。”杜宏春又继续了近30分钟,说课完毕。于是向校长召集应聘人员说,大家各自返回,听候学校复试通知,没接到复试通知的请另谋高就。杜宏春等一下,20分钟后给予明确答复。很快,校长秘书出来招呼杜宏春:“你可以跟我到人事处签订合同,留下来了。”就这样,杜宏春成了新疆石河子大学教师,后来,他经常说运气眷顾了他,实际上是他不放弃、努力争取的结果。不久,杜宏春先后承担了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礼记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RCS20073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基金项目“《礼记》与建设兵团和谐社会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8BSK1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基金项目“陶模奏议遗稿补证(项目编号:13YB09)”、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陶勤肃公奏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RCSX20121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刘锦棠别集辑笺(项目编号:14FZS033)”等课题研究工作。历任石河子大学文学院讲师、副教授、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研究员。2007年被评为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10大新闻人物;2008年被评为石河子大学SRP计划优秀指导教师。2014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2009年,杜宏春考取中央民族大学,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读博期间杜宏春继续从事吴棠研究,除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从馆藏录副奏折、朱批奏折中抄出180多万字的吴棠奏稿,并与《上谕档》和《清实录》及《望三益斋诗文钞》等典籍进行了核对之外,又申请中央民族大学资助,前往台湾,历时半年时间,将蒋家王朝运往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军机及宫中档》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总理衙门档案》等原始资料中120多万字吴棠奏稿抄回大陆。同时校证吴棠《游蜀疏稿》一书,撰写了《游蜀疏稿校证》一书作为博士论文,以此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但杜宏春一直遵守我们之间2006年签订的协议,信守承诺,一直没有发表或出版有关于吴棠的文章和书稿。因我工作任务太多太重。35万字《吴棠史料》一书于2008年出版后,原计划的55万字《吴棠评传》完成不到10万字就被迫搁浅。杜宏春一再催促我尽快完成,以便他出版吴棠研究成果。2014年,我得知中科院研究人员借助我的《吴棠史料》作为基础资料之一研究吴棠获得博士学位后,于是我电话通知杜宏春,关于吴棠研究的论文可以发表了,成果可以出版了,不需要继续信守当年的承诺了。杜宏春非常高兴,并一再表示对我的理解和感谢。很快,50万字的《游蜀疏稿校证》一书,2014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获石河子大学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随后,杜宏春研究成果丰硕,不断有学术著作陆续出版,2015年10月,60万字《陶模奏议遗编补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获石河子大学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1月,180万字的《吴棠行述长编》(上、中、下)作为国家古迹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由安徽黄山书社出版发行,当年在第32届全国出版社社长年会暨2016年度优秀古籍图书评奖会上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2016年6月,38万字《伊犁将军马、广奏稿校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获国家民委第四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6年7月,40万字《马亮集辑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2017年3月,88万字《瑞洵集辑笺》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2018年7月,55万字《散木居奏议校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2019年11月,100万字《刘锦棠奏稿校证》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另外,由杜宏春点校的300多万字精装10卷本《吴勤惠公奏议》(吴棠,谥号勤惠) 、80万字《吴棠文集》(上、下)正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之中,很快就要面世,这两部书出版将是滁州市历史文化事业上一件空前的盛事。同时他还在《名作欣赏》《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聊城大学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杜牧诗文的人文精神》《漫谈<礼记>的饮食文化》《论李清照诗词的生命意识》《论李煜词的文化内蕴》《〈《诗经·小雅〉重言与远古时代精神》《新启蒙运动的现代思考》等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学术论文30多篇。
因家人不太适应新疆生活,杜宏春申请调回内地,世界级名牌高校北京大学主动联系商调,并开出优厚的接收条件,也正是杜宏春梦寐以求的最佳选择。但国家教育部有规定,北大、清华等知名大学不得从中国西部等落后地区引进尖端科技人才。最后,杜宏春只好望北大兴叹。
2018年3月,杜宏春调入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聊城大学,任聊城大学运河研究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等课程。到目前为止,杜宏春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3项、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基金3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4项(含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2项(含重大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国家民委社科基金2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重点项目1项、新疆兵团社科基金3项、新疆自治区和新疆兵团重点文科基地招标项目2项(含重点项目1项)等9项,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目前,杜宏春正在主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重点项目“新疆巡抚潘效苏治疆文献整理与研究(ZK20180206)”项目研究。多年来,杜宏春不辞辛劳,成就卓越,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杜宏春时刻关注家乡滁州市文教事业,2018年滁州吴棠故居复建成功,布展时,杜宏春主动将《游蜀疏稿校证》、《吴棠行述长编》等研究成果捐献给布展吴棠故居布展领导小组,还曾于2019年3月27日、2019年11月6日分别接受家乡滁州境内高校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和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邀请为家乡学子作了“国家级课题申报技巧谈”等专题学术报告,受到滁州学界的热烈欢迎和巨大好评,大家一致认为,他是滁州学子的榜样。
2020年5月21日初稿于办公室
注:亚鲁,原名贡发芹,139xxxx1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