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28|回复: 15

[长诗] 【诗评】这首一等奖“大诗歌”的语言技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9 00: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sg 于 2020-12-9 00:11 编辑

陈思同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如果散文是散步,诗歌就是舞蹈。如引进数学公式,即:
散文=词语如树叶,各就各位;
=词语如川脸,挑战本位。
陈思同的“大诗歌”是对日常语言的二度提纯与化学处理,让语言具备了变异性,然后在诗意的光芒里跳舞。
这里以《习近平和村民一起打糍粑》为例,讨论一下诗歌语言的“三性”:变异性。跳跃性。写意性。
这首大诗歌,荣获第四届“伟人颂·中国梦”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一等奖。



一、如赏四维画,破格出异质。


我写的诗歌如四维画。初看是朦胧的。之所以朦胧,是因为原来的语言经过“变异”,已经“破格”,其表意功能开始变得孱弱,似是而乎,似乎丧失本意,或者模棱两可。但是,一旦对焦进入,又是清晰得令人窒息。
怎样“对焦”?
所谓“对焦”,就是诗人对日常语言故意地“破坏了”,从而变异成“诗家语”。

流泻的风,定在季节的拐弯处,您将心思  /
倒进石臼,用一个滚烫的词汇  /
一锤一锤,锤成可口的香软  /
白如雪,拉如丝,软如棉,紧紧地  /
黏在一年里最浓的日子,槌响有曲  /
节奏流畅,四季分明  /

所谓“破格”,就是破除词意原来的格局,尽力给这个词汇“开疆拓土”。这里 ,“倒进”就是遭到语义破坏的词汇。“倒进”,不仅能表达“意义”,更能表达“意味”。经过“破坏”“心思”就能和“石臼”嫁接在一起。而“倒进”得到变异后,产生了新的交际功能,“词汇”锤成“香软”就顺理成章。
这个时候,“倒进”主要已经不是对打糍粑动作的叙述,虽然还有原来的一些含义,但是,更倾向于对领袖内心世界的呈现和抒情。“倒进”按照现代汉语常规的说法,显然是词语搭配不当。然而这种破格使用,再借前后词语的反射,却写活了打糍粑的质感和朦胧,更让打糍粑背后的含义凸显出来。



二、如画兰花图,飞白意犹存。


我喜欢和书画界的朋友聚一聚。书法上有“飞白”,比如画兰花,一笔飞出,有断有连,断之处,飞白出,意到笔随,亦有连意。
诗歌是由意象构成的,从一个意象跳到另一个意象,故意抽去了中间环节,压缩意象之间的距离,增强语言的跳跃性和张力。

一槌接一槌,一槌连一槌,模糊了 /
岁月和感动,无数的木槌都成为背景,您砸响了 /
糍粑做的歌谣,押下的 /
韵脚,在历史的起承转合里 /
随木槌暗香浮动 /

“砸响”......“歌谣”......这明显抽去了一些句子,造成语言的大胆跳跃,形成“飞白”。
此举既节省了语言,又拓宽了诗的表现空间,增添了诗意的流动美,从而赞美了“砸响”的壮举,因为里面有“歌谣”,有“暗香浮动”。   


三、如得写意性,形简而意丰。


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诗歌的写意,要求诗歌的语言必须在感情的墨水里浸泡,然后发酵、发芽。

非常精准的动作,撞击着/
心中的酸楚与疼,蛰伏在石臼里的 /
悬念,照亮了 /
木槌的乡居生活和粮食里的信仰 /

在这里,“蛰伏”使无形的“酸楚与疼”具象化了。这个“蛰伏”,既勾勒了打糍粑的过程,也写出了领袖心情由暗转亮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实现了“人”与“景”、“情”的交融,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写意能形成语言的落差,从而产生语言的张力与势能。再如:

根和魂,糯米粒粒,好日子 /
密不透风,在木槌与石臼的频频往来里 /
穿越,您把乡村 /
当做自己的老家,木槌一响,打捞到 /
乡愁的乳名 /

如果想大幅度地提高自由诗的诗性和艺术感染力,必须把胶着于白描和写实里的准确扔掉。诗歌越准确越蹩脚。这里写木槌的“打捞”,不求工细,而着意注重表现“打捞”神韵、情致“乡愁的乳名”,以虚获实,虚虚实实,意趣盎然。





附:

【时政诗歌】习近平和村民一起打糍粑
                 陈思同



一进冬月,相传了多少代的
老石臼,便洗净岁月的
粉尘,让乡下最大的一件事
嚼细食物,一口一口,哺育村庄
长大,您与糍粑约定,把从淘米水里
流泻的风,定在季节的拐弯处,您将心思
倒进石臼,用一个滚烫的词汇
一锤一锤,锤成可口的香软
白如雪,拉如丝,软如棉,紧紧地
黏在一年里最浓的日子,槌响有曲
节奏流畅,四季分明




是归来,还是从未离去,您
在乡村正要祛魅的时刻,一把抓过木槌
把日子砸得黏黏糊糊,年味在您的手中
一起一落地返乡,藏在糍粑里的
乡村,比西北风轻
比石臼重,在一根木槌里,找到
根和魂,糯米粒粒,好日子
密不透风,在木槌与石臼的频频往来里
穿越,您把乡村
当做自己的老家,木槌一响,打捞到
乡愁的乳名




糍粑是农历寄给乡村的信,您
也被一封信相邀,被老乡的胳膊相邀,您
举起木槌,就会卸下一个包袱
一槌起,一槌砸,越打越稠,黏住
春天和散落异乡的心,您一槌锤下的响声
如此清脆,如此清晰,在江西之西
一槌接一槌,一槌连一槌,模糊了
岁月和感动,无数的木槌都成为背景,您砸响了
糍粑做的歌谣,押下的
韵脚,在历史的起承转合里
随木槌暗香浮动




风景从一根木槌开始,没有半点的
模糊,非常精准的动作,撞击着
心中的酸楚与疼,蛰伏在石臼里的
悬念,照亮了
木槌的乡居生活和粮食里的信仰,您
举起木槌,举起高于月亮的梦想,用一把力
再用一把力,把手纹里和最小细胞里的力量
迸发,让疼痛充满力量,折叠着
乡亲的幸福,木槌声声,是通关的身份证
种进石臼,撞响编钟,向苍茫大地
要回关切的眼神
                       2016.2.4

【自点名句】        
①让疼痛充满力量。
②把乡村当做自己的老家。

诗歌背景: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去年全国人代会,总书记参加江西团审议,代表们向他发出邀请,这次总书记应约而至,首站就是井冈山。这是总书记继2006年、2008年后第三次上井冈山。
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一家正在准备年货。总书记来到他家门前,拿起木槌,同村民一起打糍粑。看到左家加工竹制工艺品,养娃娃鱼,听说年后要改造房子,总书记十分高兴,希望一家人早日住上新房,生活越来越好。他叮嘱老人的孙子好好学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9 06: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写手法娴熟,义趣融通,正如诗评所写,虚实交互,写意与写实交叠,凝练性,跳跃性兼具,从提炼浓缩到表达呈现,精准细腻质感,语言纯澄洁净而意美,推荐问好陈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2: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sg 于 2020-12-9 23:43 编辑
吴殿平 发表于 2020-12-9 06:38
诗写手法娴熟,义趣融通,正如诗评所写,虚实交互,写意与写实交叠,凝练性,跳跃性兼具,从提炼浓缩到表达 ...

读着您的大评,非常感谢。用词专业,奢侈,分量重。谢谢吴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9 13: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的诗歌与点评,赏学问候师友冬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9 14:3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9 16: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的大诗歌,有意义,有价值,从题材、从写法、从气魄均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9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思同诗友诗作诗评,是一种学习和领悟。问好思同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9 22: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评俱佳,学习了。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0 08: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评俱佳的诗歌,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1: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田RINUAN 发表于 2020-12-9 13:55
精彩的诗歌与点评,赏学问候师友冬祺!

警礼!冬天来了,出门加衣服,人多地方戴口罩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9 04:45 , Processed in 0.0813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