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9|回复: 10

诗歌押韵与音乐律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6 08: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诗歌与音乐间存在共鸣性与共生性
1、诗歌与音乐间,何为律动:
简单的说:律动放在音乐上,它是音调高低、强弱交替间一种有规律性的节奏循环。律动放在诗歌上,它是文字平仄、押韵交替间一种有规律性的语韵循环。
2、祖歌与祖乐的起源,在于生存的本能与震慑:
很多人认为祖歌、祖乐的起源,是在于农耕。在耕种、收割时一种集体的有组织性的劳作过程中产生的,但我并不赞同这种说法。祖歌与祖乐的产生,更应该接近有组织的狩猎与防范这一过程中。它们产生于更加久远的原始社会时期。
如在一些现今位为数不多的只会狩猎,不会农耕的原始狩猎部落族群里。在狩猎与防卫的过程中,他们会有组织性的发出同节奏的声乐共鸣,来震慑与迷惑野兽。
比如:他们会发出“哦、哦、哦”,“呜哇、呜哇、呜哇”的语音,再结合器械有规律性的敲击声,从不同的方位形成一种有节奏性的语音共振,来集中或驱离听觉更为灵敏的野兽。而他们所发出的简单语音与器械敲击声,就是最原始性萌芽期的“歌”与“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祖歌与祖乐。
或许,把祖歌与祖乐的真正起源放到生存与杀戮间,放在了对于野兽的防范与围猎间。很多文明性的国家,都不会给予认可与肯定。但世界各族文明的产生前期,任谁也无法忽略那个茹毛饮血的原始时期。
3、诗歌与音乐,同样也经历了一个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当我们从祖歌与祖乐从原始狩猎时期,经历了一个较为久远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后,进入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时期时。
农耕时期,语言与器械都得到了更多的丰富与充实。而我们华夏民族,也就进入了夏商周的奴隶社会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祖歌与祖乐就从最原始的狩猎,开始衍生与演变向了更多领域中去。例如:指挥、农耕、祭祀、甚至部落间冲突的战争等等诸多方面。
   列如当人类的先祖们在劳作的过程中,发现耕种这复杂的劳动生产的过程中特别容易产生疲劳时,他们又发现一些有规律的简单循环语音和器械有节奏的敲击,能够更加有效的指挥与协调,个人或众人的组织劳动效率与疲劳减轻,所以祖歌与祖乐也被衍生到了农耕之中。
而这个时期里,祖歌与祖乐间的文字与节拍性源源不断地被丰富起来,开始从最简单的一字歌和一种器乐的敲击,演变成三四语音与多种器乐敲击的号子来。而号子,现今很多的领域间,还在沿用着。比如:众人搬运重物时,喊的“一、二、三、起”及军事操练时“一、二、三、四”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号子。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音符的丰富性与研发性,指挥、劳动、祭祀、包括部落间的冲突性的战争等等形式的更多需求,较为简单的号子又无法满足,历史对于歌与乐的必然需要性,所以才形成了最早的完整性三四言诗歌与夏周乐曲。而随后朝代的变迁,历史的延续。我们又经历了封建主义社会、至现今的历史性时代。语言的丰富与乐曲的丰富,其实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的,才走到了现代的音乐与诗歌中来的。
而诗歌与音乐不同时期的文艺与生存体现,其实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过。比如:祖歌它的简单,简单到只是种一字歌、二字歌,但现今还有很多领域依旧被沿用着。比如:音乐里美声练习时:“啊、啊、啊”的不同音调的发声,以及空灵声般的海豚音。其实,它们都是祖歌的另一种形式的演变。
只不过古今两种祖歌与祖乐的不同点在于,最早的祖歌与祖乐的萌生,它们是我们先祖一种为了生存而产生本能性的行为。而现今的美声练习与海豚音,它们是一种为了更加符合文艺欣赏的表达形式而产生的而已。
   
       二、诗歌押韵与音乐节拍
1、歌曲与乐曲为何无国际之分,祖歌与祖乐世人自小就接触过:
写到这里,很多人会说:歌与乐曲是无国界的。
对!认同这种观点,一点都没错。但是谁也没注意到,人自出生的婴幼儿时期,我们接触最早的音乐节拍与歌谣,其实就是祖歌与祖乐的另一种延承形式。
当孩子的父母,有节奏地轻轻抚拍着怀抱中婴幼儿,同时嘴里轻哼着祖歌“呜、呜、呜”、“喔、喔、喔”,安抚襁褓中孩子入睡时。谁都无法说清,这种本能性行为它到底产生是哪个历史时期。只是知道,它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而且历史相当的悠久。
如果,真要深追这种行为的产生?是到唐宋元明清寻根?还是到三国、魏晋南北朝去寻根?还是到秦汉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寻根?甚至说,可以到去夏商周的奴隶社会时期去寻根呢?
其实,这一种最原始的歌谣与有节拍的拍抚行为。它并不是只有中国的各民族间独有的,其实世界各地的其它民族,它也同样存在。而且,无论你的社会文明发展是多么得悠久,还是社会文明依旧原始蛮夷,父母的这一种本能行为,它依旧存在于全世界各地。所以,我们最早的祖歌与祖乐,必然也要追述到人类起源的原始时期。
而我们最早接触到诗歌与音乐的律动,其实也是在婴幼儿时期。而这一点,更是一种谁也无法否认的血脉传承。
2、诗歌要押韵与音乐需节拍,都是为什么:
当我们读到,现今传世的最早诗歌集《诗经》时,会发现诗歌押韵与音乐节拍间的律动,比如:《国风·周南·关雎》。
关雎
先秦: 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当我们会第一眼看见这首诗歌时,就知道它是一首四言诗歌。如果,去掉了口语化的助语“之”字的话,我们会发现句尾的“逑”、“求”、“友”、“乐”口语上其实都是押韵的。
而音乐上一些器乐的敲击节拍,其实也是可以用四分拍的。至于四一拍、四二拍、四四拍,就看玩音乐的怎么个玩出个“不亦乐乎”的出彩了。  
诗歌为什么要押韵,音乐为什么需要节拍,其实都是为了产生一种文艺形式上,内在协和的有规律性的声乐律动。
3、诗歌可不可以不押韵,音乐可不可以不合拍:
其实很多人,一直在争论歌诗歌需要押韵的问题。有人问过我说:“诗歌可以不押韵。不信你看国外翻译过来的诗歌,它们就不押韵。”其实,这是一种极其不专业与不负责任的说法。
如果,你相对的懂得一门外语。是用耳朵去听音乐,而不是用眼见去看那些你并不了解的外国原文诗歌时,你就会发现其实外国诗歌它们都是押韵的。只是,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由于各国语言与发音的词汇不同,押韵的地方在原文翻译过来时,所以产生的语系上的隔阂把韵给遗失了。
     我们再看下,音乐的合拍上。这个问题,就更加的容易理解了。
你找一个初学乐器的新手,叫其用并不合节拍的演奏方式,为你拉一首小提琴去试试看。或许,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噪音与灾难了。
其实诗歌需要押韵,这一点更加的体现在一些有着独立语言,而未形成独立无文字的少数民族的史歌传承当中。只有一定程度上押韵的诗歌,才能更加有助于自身民族文化上的口述传承。而一些失传的民族史诗与歌谣,它们的押韵方面就缺少着一种内在协和性的律动。而缺少了音乐与声韵间的律动,使得一些少数民族的史诗与歌谣,就因难以记忆与传承而从历史的洪流中消失。
写到这里,对于诗歌的押韵与音乐的律动间,这两种惟妙惟肖的关系,基本上论述完了。如果你想写诗,如果你想把你的诗,可编成歌曲来传唱与留世。那么,还是从最基本的有韵诗歌的基础写作一点点的开始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 收起 理由
山城子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6 08: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6 09: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文友!
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6 11: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赐稿!您辛苦了——给您敬茶!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20-9-16 11:35
谢谢楼主赐稿!您辛苦了——给您敬茶!远握!

问好,山老。您老,也太客气了。

老前辈!其实,我们很多年前就在网络上交流过的。
不知道,山老您还是否记得,多年以前有人说过:自己师承纵横,及“茗花一流,自成一派”这一句话呢?

晚辈,在此!也特意再向您老,问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7 09: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埖茗 发表于 2020-9-17 09:06
问好,山老。您老,也太客气了。

老前辈!其实,我们很多年前就在网络上交流过的。

实话实说——我已经到了健忘的年纪!真是对不住,这样的过往也记不住!给师友问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7 21: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歌未竟。d 于 2020-9-17 22:03 编辑

您好;读过您的论文,基本赞同您的观点。其实,我个人(各见见谅)认为、人类的歌唱要早于语言的形成,甚至是语言的鼻祖。歌唱是人类不由自主地情绪表达。喜、怒、哀、乐、悲、恐、惊。既是音乐的形成,也是语言的产生。音乐是语言文字的伴生品。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4: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歌未竟。d 发表于 2020-9-17 21:59
您好;读过您的论文,基本赞同您的观点。其实,我个人(各见见谅)认为、人类的歌唱要早于语言 ...

问好,文友。
现在,我们常说的华夏上下五千年。其实,
1973年,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骨笛。而河姆渡文化,就在距今公元前5000——33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当中。所以,我把祖歌与祖乐的产生,直接把有文字论述与记载的历史,又大胆的向前推进了个一、两千年。
至于,观点学术界上诸多的认同与否决。就看,今后谁又能从科考中拿出更加有力的证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8 19: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埖茗 发表于 2020-9-18 14:53
问好,文友。
现在,我们常说的华夏上下五千年。其实,
1973年,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骨 ...

您好;语言产生之前就有音乐,,,这是我的想法音乐的产生、也许比“楔形文字”还要早吧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9 15: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问过我说:“诗歌可以不押韵。不信你看国外翻译过来的诗歌,它们就不押韵。”其实,这是一种极其不专业与不负责任的说法。
如果,你相对的懂得一门外语。是用耳朵去听音乐,而不是用眼见去看那些你并不了解的外国原文诗歌时,你就会发现其实外国诗歌它们都是押韵的。只是,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由于各国语言与发音的词汇不同,押韵的地方在原文翻译过来时,所以产生的语系上的隔阂把韵给遗失了。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5 12:42 , Processed in 0.08069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