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42|回复: 41

大风起兮云飞扬,不懂格律又怎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9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律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天性,确实没有什么好神化的。古代的格律也是少数人归纳总结的“规律”,从一出现就不完美不健全,反复拗救,弄得补丁摞补丁,这样的“操作系统”早就该升级换代了。懂一点格律,大可不必认为自己学会了什么不起的学问,掌握了什么顶尖的技术。
   韵律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念的顺口一些,方便记忆。只要生活在汉语环境,完全能“自学成才”押上韵脚。邻居家的孩子,刚上一年级,学完了李白的《静夜思》,就能“口占一绝”,“床前明月光,李白睡的香,忽听什么叫,原来手机响。”这“诗”念着不是也挺顺口的吗?老夫曾到偏僻农村驻队,听当地农民说,旧社会,村里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去念私塾,教书先整天摇头晃脑的教孩子们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放羊娃们好奇的在窗户外偷听几句,就不无嫉妒的恶搞,编出了:“人之初,性本善,支小锅,炒鸡蛋,老师吃,学生看,老师一扭脸,学生捏一点”(那时农村穷,老师上课睡觉做饭吃饭都在一个窑洞里)。最后私塾的孩子把原句都念串了,一不小心就念成了支小锅,炒鸡蛋”,把私塾的老先生气的“七窍生烟。”

    平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节奏感,幼儿园的孩子也懂,老师教他们唱歌,他们就主动配合,拍着小手打拍子。有些喜欢动的孩子,一听到放音响,就不由自主的扭屁股。抖音上有一段视频,说的是一只狗,会跟着音响汪汪,汪汪汪。汪汪的有节奏感的叫,是不是他们也懂一点“平仄”?
    平仄与音乐两码事,与音乐相比格律只是小儿科,不值一提。平仄不同的字只是用嗓子不同部位发音,读的人舌头有一种起伏变换的感觉,发音区的规律变化是一种美感。与平仄的美感好相反,韵律是指两句后韵脚上的那些字发音地方(韵母)要相近。平仄与韵律,一远一近,一变一不变,读起来才有味道。但是这少许的变化与音乐相比差太远了,音乐有音高,音程(发音长短),休止,震颤,滑音,拖腔等变化,格律根本无法相比。话说回来,诗词主要靠语言表达传递的思想,意境,情感取胜。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外在读音上,那是舍本求末。诗人们把你的诗写出情志就行了,音乐的事交给音乐家去办,不必越俎代庖。《一封家书》有什么格律?音乐家把它谱成曲子,不照样可以很美。

    小时候看《中国古代笑话》,有一篇是讽刺读死书的书呆子的,语言犀利,记忆犹新。

   说的是一读书人家养了一头驴,主人嫌它年老,不能干活,欲杀之。驴子说,主人你不能杀我,我是读书“人”。主人说你怎么成了读书人了?驴子说,整天驮着你,听你吟诗作对,羡慕得很,默默地跟你学,很有收获。有一天,你的诗书被我偷吃了几本,都消化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啊,你没有听出来我的叫声都是带平仄规律的?驴子们见面都尊称我为“诗驴”。主人听后大惊,说你再叫一遍我听听。驴子连忙叫到“欧欧啊啊欧欧啊,啊啊欧欧啊啊欧,啊啊欧欧欧啊啊,欧欧啊啊啊欧欧。”主人说,果然是一头会吟诗的叫驴,完全合乎格律啊。准备留下来拉到街上“卖艺”挣钱。老婆子说:你傻呀,那能叫诗吗,那是驴叫。不由分说往驴肚子上戳了一刀,流出的都是“青草屎”。

    有人看了感叹说:《咏驴》

    平仄稍知莫自居,
    若无意境皆为虚。
    嗷嗷啊啊嗷嗷啊,
    律合也是一叫驴。


还有一个古代笑话: 巴豆不可轻用。

    一秀才, 苦读诗书,屡试不第,无奈弃文学医 。病人便秘,秀才开一药方,巴豆用了四两。病人服药后,狂泻不止,旋即身亡。家属告到县上,县令一拍惊堂木 ,说:你个酸秀才整天之乎者也格律韵律,看过药书吗 ?秀才说我现今天天都在研读 ,县令说,那你为什么能给病人开这么大量的巴豆?秀才答到:书上曰:“巴豆不可轻用”,我就重用,开了四两,不是“天对地,水对火 ,“轻对重”吗?县令说你真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还是回家务农吧!

    读罢诗书读医书,科举无望学悬壶,
    人命关天千钧事,岂容秀才玩酸腐。
  格律自出现,就一直伴随着激烈的争论,臧否格律,自古有之。
   一个文人网上发帖,说不懂格律你就不要去写诗。刘邦听后大怒,这不是暗讽我的《大风歌》不算诗吗?下令把那个鼠目寸光泥古不化的无聊文人拉出去斩了,大汉不需空谈之人,随手写到:

    大风起兮云飞扬,
    不懂格律又怎样,
    剪灭强秦战霸王,
    谁敢笑我是文盲。  
山东老乡张宗昌将军前来接驾,吟到;

    威加四海回家乡,
    不识格律又怎样,
    谁敢笑您是文盲,
    大炮开兮轰他娘。
  刘邦哈哈大笑说:痛快,还是炮决来的痛快。

    其实好好想一想,格律没有完全定型的时候,出现了李白杜甫,等到格律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严苛,越来越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反而出不了比肩李白杜甫的大诗人,唐宋之后,鲜有好的律绝出现,这说明什么?不正是说明了格律对诗词创作的束缚限制吗? 而能够传世的好诗句,多数并不是因为能严守格律浪得虚名。如果格律那么好,那么重要,那么神奇,格律产生前的诗,因为不讲格律,不够规范,早就应该湮灭了,失传了。可是现在情况刚好相反,热爱古风的人越来越多了。正说明格律是这种千年不变的僵死模式已经让人望而生厌了。特别是今人的滥作,严重败坏了格律诗曾经的美好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9 13:4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纳兰容容 于 2021-4-29 13:45 编辑

诗体的演化,诗经、楚辞、乐府诗、歌行体、属于古体诗。律诗、律绝、词、曲。属于近体诗。是从四言、五言、到七言,到长句。
《大风歌》,是一首有楚辞体式的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5: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值班编辑,想请你帮我把这个帖子的题目改一个字行吗?将“大风起兮云飞扬,不懂格律又怎?”中倒数第一个字“么”改成“样”字。发帖时不慎打错,很抱歉,把它改为“大风起兮云飞扬,不懂格律又怎?”。能不能改,都先谢谢,向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9 21:1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纳兰容容 于 2021-4-29 21:24 编辑

其实,写好古体诗,比格律诗还要难。
刘邦了解楚文化,“书楚语, 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才能写出《大风歌》。现代人,想写出有古韵、有立意的古体诗,谈何容易?不懂格律,想写好古体诗更是妄想。
这是回溯的过程。清楚了解格律诗,以此过渡或起步,有助于写好古体诗。没能力,不学习,逃避,或者虚荣心,不懂装懂,都是不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30 16: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兰容容 发表于 2021-4-29 21:17
其实,写好古体诗,比格律诗还要难。
刘邦了解楚文化,“书楚语, 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才能写出 ...

您好;普通话推行70年了吧四声的读法根深蒂固了。古诗词,只需继承就完了。没有发扬的必要了。古人的口音,古人的五声,古人的认知,,都是今人达不到的。古人也聪明,也愚蠢。他们的世界观和现代人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创造太落后了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的状态。艺术源于生活。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中国语言历史的进步还是落后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30 16:46: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歌未竟。d 发表于 2021-4-30 16:33
您好;普通话推行70年了吧四声的读法根深蒂固了。古诗词,只需继承就完了。没有发扬的必要了 ...

你说的,和这篇文章有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30 20: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有时候必须打破格律的限制。古诗也是这样,不能让格律给限制住了。讲究格律又要善于突破。,敢于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30 20: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有时候必须打破格律的限制。古诗也是这样,不能让格律给限制住了。讲究格律又要善于突破。,敢于突破。

点评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格律是为人服务的,人不能作格律的奴隶,缩手缩脚,放不开自己。  发表于 2021-4-30 2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30 20: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歌未竟。d 发表于 2021-4-30 16:33
您好;普通话推行70年了吧四声的读法根深蒂固了。古诗词,只需继承就完了。没有发扬的必要了 ...

今人写古体诗写不过古人了,时过境迁不是那个时代了,本身古文的根底大都也不行了,没法跟古人比,我劝写诗的人还是少写古体诗,写古体诗只不过是上了年纪玩玩罢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 00:5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歌未竟。d 发表于 2021-4-30 16:33
您好;普通话推行70年了吧四声的读法根深蒂固了。古诗词,只需继承就完了。没有发扬的必要了 ...

语言的流变,是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对文学实践的影响,显而易见。文言是在先秦产生,千百年来,其形式没有变化。现代社会,普通人学习文言,不太好接受。然而,不能就完全废除。因为,这就是传统文化。

文言和白话,其实自古就有了。白话比普通话,产生的时间早多了。比如,司马迁的《史记》,“改古语从今字者甚多,不可胜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17 03:18 , Processed in 0.10486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