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回复: 0

浅谈以诗人本色入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0 14:0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寒水烈冰 于 2024-5-10 14:27 编辑

       古典的诗词理论,比如格律、情韵、气脉、意境、境界等等专业术语,实际上与今人的理解是有很大出入的,个人的认知和解读也不一样。
       古人说诗词言志表情,所以情在象先。其实,基于此点,从古人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出是有分歧的。比如花间词系,一般都是词藻华丽,但缺少诗人的本色代入,王国维评说画屏金鹧鸪,也缘于此。而词帝李煜,苏东坡等则是本色入诗,故其诗词给人的共鸣振撼,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今人的诗词创作也在情之一字上分歧很大,有人主张诗词必须情韵谐和,以诗人本色入诗;也有人主张站在诗外写诗,把诗歌创作当作一种文字游戏,这样虽情感的代入较淡,但宏观上比较好把控。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二者融汇贯通,即在诗内代入本色情感,又站在诗外宏观调控呢?其实这点,古人早就偿试过了。回文诗,大家都不陌生吧。回文诗的创作就是即在诗内表情而又须站在诗外去创作构思的另类文体。我们可以把这种思维继续放大,也未必就不是诗词创作的一条路吧。
        因此,诗观可以不同,但可以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竹子虚心,更见风骨,顽石无缝,方失灵秀!诗词风雅,人亦风雅,为真性情也。惟真性情,方显诗人本色!本色入诗,才见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 15:41 , Processed in 0.09287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