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90|回复: 47

组诗的魅力-------读楚木的独酌(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9 13: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雪人 于 2016-11-20 08:32 编辑

                                                           组诗的魅力-------读楚木的独酌(组诗)

                                                                               文/小雪人

      这次我想记录一次阅读的经历,一次读组诗的体会,强调诗歌题目的重要性.第一次阅读时因为比较匆忙,没有注意是组诗,因此没有看出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做了简单的理解.再读,我发现这组诗歌的排局布章是见功夫的.   
     组诗的魅力,首先在于题目的魅力.   
     一个好题目对于诗歌的成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题目与内容之间不可太粘滞也不可太飘忽.粘滞会少了空间感,飘忽会对全诗失去统领作用.尤其,诗歌贵在凝练,题目有时候正是诗眼.     这组诗歌的题目在内容上没有提及分毫.  独酌(组诗),作组诗来品味几首诗歌的关系,就能体会作者的构思之精巧.独酌,独是什么,独实指形单影只,虚指世人皆醉我独醒。酌什么酒?酒之醇厚在于酝酿,文本在酝酿什么呢?
     组诗的魅力,其次在于几首诗歌的关联性。
     从文本看,诗歌在酝酿一组人性之酒,人性之刀。作者从刀的两面性来构筑一个人性的世界。作者对世间的悲与痛隐藏在诗歌的细节末枝。比如“我年迈的母亲/一幅粗线条的黑白插图“。   
   《晨》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母亲,是写给底层那些勤劳朴实之人。悲之起点,如母亲之类的群体只是城市的一幅黑白插图。
   《秋》正是这一黑白世间的放大的特写。
   《唤》截取村庄之败象。也许单独看,会认为是现实村庄之凋敝,但是,从整体品味,我们更能体会,是人性之花的凋敝。
   《疤》者更进一步的鞭笞和痛。老屋是村庄的一部分,网上黑蜘蛛,社会角角落落的关系之网,之黑之毒,必须去除。那疤在隐隐作痒作痛。
     
     作者在悲与痛中还是心存希望的,一组排比“也许还活着,一河的石头/也许还活着,一山的枯草/也许还活着,一田的稀泥“,是对人性的那些石头/枯草/稀泥等的一点点期望“风正举着经幡,从北方赶来——“。这时要注意《唤》的题目与内容对组诗整体立意的重要性。

    好立意让诗歌成功一半。假如诗歌只有独酌没有唤起,那么,诗歌缺少一点向上的力量。当然,诗歌有鞭笞有揭示就够了,不一定要拔高。但是,假如没有向上的唤起,那么独酌的题目就真显出一种被打败的颓废和消沉了。
     
     


                                                                                                                                 2016年11月19日                                                                                   

附诗:独酌(组诗)
文稿/楚木



不是砍柴的那一把
不是割稻的那一把
不是杀猪宰羊的那一把
也不是机床上的那一把
亲人呵
是你眼角的  那一把





一背篓青菜
一背篓霜
一背篓虫子咬噬的故事

小城菜市口
我年迈的母亲
一幅粗线条的黑白插图




沿河路。满地落叶
白发老人正在为它们举行最后的葬礼

路虎车被阻。它的喇叭声有股美国味儿
而老人手中的扫帚有狼毫之美

当路虎再次尖叫
我看见一枚金黄的落叶终于跳了起来
它好像吻了一下
老人胸前晃荡着的银色十字架



也许还活着,一河的石头
也许还活着,一山的枯草
也许还活着,一田的稀泥

村庄无声。鸦雀无迹。
风正举着经幡,从北方赶来——




老屋檐下的一张蜘蛛网。
蜘蛛网上的黑蜘蛛。

2016.1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7: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组诗的魅力,其次在于几首诗歌的关联性。
     从文本看,诗歌在酝酿一组人性之酒,人性之刀。作者从刀的两面性来构筑一个人性的世界。作者对世间的悲与痛隐藏在诗歌的细节末枝。比如“我年迈的母亲/一幅粗线条的黑白插图“。
《晨》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母亲,是写给底层那些勤劳朴实之人。悲之起点,如母亲之类的群体只是城市的一幅黑白插图。
《秋》正是这一黑白世间的放大的特写。
《唤》截取村庄之败象。也许单独看,会认为是现实村庄之凋敝,但是,从整体品味,我们更能体会,是人性之花的凋敝。
《疤》者更进一步的鞭笞和痛。老屋是村庄的一部分,网上黑蜘蛛,社会角角落落的关系之网,之黑之毒,必须去除。那疤在隐隐作痒作痛。

     作者在悲与痛中还是心存希望的,一组排比“也许还活着,一河的石头/也许还活着,一山的枯草/也许还活着,一田的稀泥“,是对人性的那些石头/枯草/稀泥等的一点点期望“风正举着经幡,从北方赶来——“。这时要注意《唤》的题目与内容对组诗整体立意的重要性。

       好立意让诗歌成功一半。假如诗歌只有独酌没有唤起,那么,诗歌缺少一点向上的力量。当然,诗歌有鞭笞有揭示就够了,不一定要拔高。但是,假如没有向上的唤起,那么独酌的题目就真显出一种被打败的颓废和消沉了。

点评

谢谢知曰帮我分列条目。明朗多了!明天上网再修修!  发表于 2016-11-19 1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7: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立意让诗歌成功一半。    假如诗歌只有独酌没有唤起,那么,诗歌缺少一点向上的力量。当然,诗歌有鞭笞有揭示就够了,不一定要拔高。但是,假如没有向上的唤起,那么独酌的题目就真显出一种被打败的颓废和消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7: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词语:唤起——揭示——鞭笞——拔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7: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组诗的诗题及其内部关联性。关于诗歌立意的几个维度。有血有肉的诗品,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18: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来学习小雪人的美评!
更学习楚木朋友的美诗!

点评

谢山老师鼓励!只是对自己匆忙读诗的悔过!  发表于 2016-11-19 1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21: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美诗!让人受益匪浅!向你们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22: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知日 发表于 2016-11-19 17:25
关于组诗的诗题及其内部关联性。关于诗歌立意的几个维度。有血有肉的诗品,学习了! ...

感谢知日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9 22: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16-11-19 18:56
前来学习小雪人的美评!
更学习楚木朋友的美诗! ...

欣见老师!问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3 20:42 , Processed in 0.1276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