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0|回复: 4

现代诗歌中的修辞性叙事模式 陈泽亮(安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30 12: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诗歌中的修辞性叙事模式
陈泽亮(安徽)


       文学叙事类型划分不异。
       如果从功能视角划分的话,文学叙事
可以主要分为语篇性叙事与修辞性叙事。
       语篇性叙事是一种主体性叙事。包括主叙事、次叙事;主、次叙事均可带有自己的卫星叙事和嵌入叙事。
       所谓主叙事,就是作品的叙事主线;所谓次叙事,就是作品的叙事副线;所谓卫星叙事,就是用来丰富和深化主次叙事的系列展开叙事;所谓嵌入叙事,就是为了增加细节,提高可读性与趣味性的故事。
      修辞性叙事是一种附属性叙事。它在作品中起着说明、描写和论证的功能,是语篇性叙事内容的辅助补充。
       修辞性叙事一般可以可按照以下六个流程去创写:一是点题;二是背景;三是进展;四是结局;五是评价;六是回应。
       所谓点题,就是点明事件主线;所谓背景,就是交代事件背景;所谓进展,就是告诉事件进展;所谓结局,就是呈现事件结果;所谓评价,就是展示事件影响;所谓回应,就是指出事件启示。
       语篇性叙事与修辞性叙事在叙事作品中互为依靠,各有侧重。
       在我看来,小说、散文与剧本中的叙事应侧重于语篇性叙事与修辞性叙事的融合;而诗歌中的叙事则应侧重于修辞性叙事。
      纵观当代诗坛上许多人的现代叙事诗,可以说,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不得其法,比较啰嗦,没有张力。
      归纳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就是没有掌握现代诗歌创作中的修辞性叙事模式。
      那么,如何创作修辞性叙事模式的现代诗歌呢?
       北京诗人作家 宋井海先生所创作的《心上秋》一诗很值得广大诗友去学习、去研读、去实践。
       这首诗最大的赏读点就是现代诗歌的修辞性叙事模式的运用。
       这种修辞性叙事模式的运用就是点题、背景、进展、结局、评价、回应六个部分。
       他在《心上秋》一诗中这样写道:


       不能再老的脸上
       刺猬的脚印,永远不会褪去


       如干涸的老井
       不再有处子,梦中的冲动
       也不再期望,辘轳
       清晨里,叫醒缠绵的井绳


       山楂树,咀嚼着酸
       他的脸又红了一回
       那棵比他还老的山楂树
       正在抠出皱纹里的泥
       发酵在山楂树下
       他敲山的头,山打他的背
       疼与不疼都一样


       天下离他太远
       他只能用一只,漏水的竹筐
       装下不灭和孤单的风

       在这首诗中,诗人作家是怎样推进他的修辞性叙事的呢?
       诗题《心上秋》是点题。
       言外之意,我写的既不是心上的春,也不是心上的夏,更不是心上的冬,而是心上的秋。
       诗句"不能再老的脸上/刺猬的脚印,永远不会褪去"是背景。
       我为什么要写心上的秋呢?那是因为这自然的秋就是我"不能再老的脸上"生理的秋的融合、更是我"刺猬的脚印,永远不会褪去"心理的秋的映射。
       诗节"如干涸的老井/不再有处子,梦中的冲动/也不再期望,辘轳/清晨里,叫醒缠绵的井绳"是进展。
       诗人作家是以什么姿态来应对这场心上的秋呢?他分别用了物象"干涸的老井"、语象"处子""梦中的冲动""期望"、事象"辘轳/清晨里,叫醒缠绵的井绳"隐喻了应对的姿态。
       什么姿态呢?物象"干涸的老井"隐喻青春不在;语象"处子""梦中的冲动""期望"隐喻意志消退;事象"辘轳/清晨里,叫醒缠绵的井绳"隐喻热情匮乏。
       诗段"山楂树,咀嚼着酸/他的脸又红了一回那棵比他还老的山楂树/正在抠出皱纹里的泥"是结局。
        诗人作家这种应对心上秋的姿态是对的吗?当然是不对的。这是他自己对自己做出的隐喻回答。这种回答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榜样的引领。诗行"山楂树,咀嚼着酸/正在抠出皱纹里的泥"隐喻我们: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痛楚;精神上,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
       二是受到的的震憾。诗行"他的脸又红了一回/那棵比他还老的山楂树"隐喻我们:与山楂树相比,他感动惭愧;向山楂树学习,他决心已定。
      诗文"发酵在山楂树下/他敲山的头,山打他的背/疼与不疼都一样"是评价。
      心上的秋到底怎么过?诗人作家在经历了点题、背景、进展、结局四个思维流程之后,做出了"疼与不疼都一样"这样铿锵的生命评价:我们要有视生命之秋如生命之春的格局;我们要有视生命之终如生命之初的信仰。
       诗话"天下离他太远/他只能用一只,漏水的竹筐/装下不灭和孤单的风"是回应。
      在完成了从自然秋的悲凉到生理秋的融合,从生理秋的融合到心理秋的映射,从心理秋的映射到生命秋的转型之后,诗人作家想对自己的生命重生总结出一点什么哲学呢?
      诗话"天下离他太远"隐喻:虽然远离别人视线,但要自己关注自己。
      诗话"他只能用一只,漏水的竹筐"隐喻:虽然生存状况不佳,但要生命顽强不息。
      诗话"装下不灭和孤单的风"隐喻:虽然个体势单力簿,但要梦想追求如初。






作者简介
       宋井海,北京市人。中共党员。文学爱好者。有诗发表《诗潮》《辽河》《长江诗歌》《西南作家》等杂志,报纸。


诗评人简介:
      陈泽亮,国际诗人,诗歌评论家,英诗翻译专家,中国先秦史研究会与国语双语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员,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省级家庭教育名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中诗网特邀编辑,新西兰《澳洲讯报》诗歌版主编,《西北凤凰诗社》社长,曾在《人民日报》《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四川人文》《山东诗歌》《长江诗歌》美国《海华都市报》、美国《世界日报》、新西兰《澳洲讯报》等网站、杂志、报纸、平台等发表诗歌四百多首、 诗评一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说二篇、散文评论一篇,小说评论二篇。 诗观: 诗是奔向远方孤独的激情, 诗人用激情把一杯水酿成了一杯酒!


附文:
心上秋
文/宋井海


不能再老的脸上
刺猬的脚印,永远不会褪去


如干涸的老井
不再有处子,梦中的冲动
也不再期望,辘轳
清晨里,叫醒缠绵的井绳


山楂树,咀嚼着酸
他的脸又红了一回
那棵比他还老的山楂树
正在抠出皱纹里的泥
发酵在山楂树下
他敲山的头,山打他的背
疼与不疼都一样


天下离他太远
他只能用一只,漏水的竹筐
装下不灭和孤单的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30 19: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佳评佳作,谢谢陈泽亮老师赐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16: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春不风度主编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6 09:4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陈老师!!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5 07:37 , Processed in 0.0831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