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22-10-3 20:15 编辑
卷40 第七辑新蓝月舞会(下)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目录:
81、学习句首嵌字诗 82、学习顶针格及其续麻 83、柳永也要出嫁了? 84、要出新想象 85、三行写就美人儿 86、诗仙爱上楚辞? 87、微好微,而诗难诗 88、再学习一首微型诗 89、片尾的复沓排偶最有词味。 90、哇,怎样的盛大集会呢? 91、动词活用与拟人 92、美丽的排词复沓排比换韵句首嵌字诗 93、美丽的复沓排比节 94、既“地”也“地”还“地”及喻拟行走。 95、一首小诗句句美 96、诗意的比喻 97、嵌字回环-才高八斗。 98、为诗舞留下千古形象 99、千古名诗,千古名句
81、学习句首嵌字诗
舞会进入第二场,氛围热闹异常,恰如我们楼下各路花儿开得闹闹洋洋。 闹闹洋洋,有的瓣儿落红了一地,有的枝头骨朵才裂开小嘴儿准备怒放。 特别是那个【呵呵我是太白】和那位【海棠春】,才两天相互句首嵌字 诗已经发出数首了。是太白开的头吧,在《藏头——赠【海棠春】》中, 句首的嵌字是“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秦观《海棠春》里的句子) 【海棠春】的回帖,句首嵌的是“昨日夜深,闻棠花悲”。然后—— 【呵呵我是太白】首复《续藏》,句首嵌字为:“今日阳光好,海棠红 光照”,仍然是十行的诗。【海棠春】回诗中再嵌“读李白才华横溢”。 【呵呵我是太白】二复《再藏》,嵌的是“再迎海棠春,红颜照我身”。 还是五行为一节的十行诗。妙在签字一点也不影响诗的沉醉境界。请看:
再来敲键时 迎得君诗吟 海潮心中涌 棠花窗外春 春风撩谁鬓
红妆款步来 颜面若彤云 照得人晕眩 我自暗欢欣 身倾不由人
春暖花开的背景,和“我”一见倾心的诗境,与句首嵌字的诗意竟然还 相辅相成了。可以说,嵌字构成的句子,就是纲举,诗文本,则目张了。
事实上这都是“句首嵌字诗”,而非藏头诗。呵呵太白的文题应当依次改 “藏头”为“首嵌”,改“续藏”为“续签”,改“再藏”为“再嵌”。
真正的藏头诗据说始于白居易的《游紫霄宫七言八句》,原诗如下:
水洗尘埃道味甞,甘于名利相相忘。 心怀天洞丹霞客,各诵三清紫府章。 早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从兹可见,藏头诗是将句首的字,藏于前句句尾的字里。这是利用汉字字 形复杂的字里含有简单的字这种情况,用其增强创作难度的一种游戏之作。 不知从什么时候,什么人将句首的钳字诗,说成藏头了,现在居然还有了 电子创作软件。其实,如果按真正的藏头诗来要求,软件或许很难达到的。
2016-3-23 于夏云镇
82、学习顶针格及其续麻
顶针(也写作“顶真”),是古老的修辞格。前人称之为“连珠格”。也称为“接字法”。 最早可见于《诗经·大雅·既醉》中。汉乐府中也有,比如《陌上桑》中介绍主人公那里 就是。如果一句一顶针,又称之为“续麻”。古今续麻游戏之作较多。我们这次诗舞,同 样也出现了顶针,及其续麻。比如马甲【雨霖铃】写给【呵呵我是太白】的就是:
有缘网上遇太白,太白诗文好精彩;精彩之余生疑问,疑问真假怎分开。
这首连续顶针的诗,就成了续麻。其阅读效果不仅从形式上看着好看——所谓“连珠”了, 而且在音韵效果上,也和连续反复似的铿锵和谐有味道。下面的四首,第一首没用顶针, 但第二首,是采用顶针接龙的形式,与第一首相呼应的,接下来则是清一色的续麻。真好。
有缘网上遇诗仙,真假太白两难辨;诗文精彩如瀑布,一泻千尺挂网端。(【雨霖铃】)
网端高挂雨霖铃,铃响清脆一声声;声声如酒太白醉,醉卧泰岳看日升(【呵呵我是太白】)
日升东山西落雨,雨中即景惹人迷;迷酒吟诗是太白,白铃缘自诗舞起。(【雨霖铃】)
舞起如风转不停,停了怎个抒我情;情深意切抒与谁,谁的马甲雨霖铃 (【呵呵我是太白】)
2016-3-24 于夏云镇
83、柳永也要出嫁了?
专力写词者,首推是柳永,年少或有志,“怪胆”与“狂情”; 仁宗不见爱,索兴浪荡行,行于各城市,填词出了名; 存有《乐章集》,内容较丰盈:或写歌妓苦,或写京都盛, 或抒流落感,或诉离别情;有词《望海潮》,赞美杭州城, 又有《雨霖铃》,别绪情融景;口语入词来,传唱很流行, 但有管弦响,必有柳词声;艺术技巧高,曲辞开先声。(摘自本人《文学史歌》第三十三章)
【寻寻觅觅】遥寄雨霖铃 【柳永】
今天我两手捂住一场旧梦 甘愿被南方寄来的雨丝 反复质问归期 反复探寻半截西窗红烛的去向
今天我一定要将云彩请来 做件嫁衣 今天我一定要将彩虹请来 开通一条走向你的路
相遇的日子,和诗句一样美好的天气 我们一起剪春韭,一起炊黄梁
可是,来到现代柳永怎么“今天我一定要将云彩请来/ 做件嫁衣”,莫非要出嫁了?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变性了?不知在哪儿做的手术?或者这个马甲 本来是女儿身,玩着玩着,就说走嘴了——谁都这样,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呀哈哈!
书归正传,我是来学习的——不能忘了自己是个老学生的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