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9|回复: 4

【转】高教版美国文学选读20世纪诗歌翻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5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24 编辑

高教版美国文学选读20世纪诗歌翻译
作者:佚名

18种译文
1.在地铁站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
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罗池)
  
2.地下车站
人群中幻影般浮现的脸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钟鲲)
  
3.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
潮湿又黑的树枝上的花瓣.(成婴)
  
4.在伦敦的地铁车站里
这些脸的幻影在人群中,
一条潮湿的、黑色枝干上的点点花瓣。(李德武)
  
5.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
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赵毅衡)
  
6.在地铁车站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飞白)
  
7.地铁车站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
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又: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裘小龙)
8.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又:
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杜运燮)
  
9.地铁站里
出现在人群里这一张张面孔;
湿的黑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张子清)
  
10.在一个地铁车站
这些面孔似幻象在人群中显现;
一串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干上。(江枫)
 
11.地铁站上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郑敏)
  
12. 人群里这些脸忽然闪现;
花丛在一条湿黑的树枝。(流沙河)
  
13. 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余光中)
  
14. 人群中千张脸空的魅影;
一条湿而黑的树枝上的花瓣。(洛夫)
  
15. 这些面孔浮现于人群;
花瓣潮湿的黑树枝(颜元叔)
  
16. 在群众中这些脸的魅影;
花瓣在一根濡湿的辚树丫上(李英豪)
  
17. 在这拥挤的人群里这个美貌的突现;
一如花瓣在潮湿里,如暗淡的树枝(周伯乃)
18.人群中一张张魅影的脸孔
湿黝枝干上片片花瓣 (张错)
史蒂文森原诗——《坛子轶事》
 
我把坛子置于田纳西州
它是圆的,立在小山顶。
它使得散乱的荒野
都以此小山为中心。
 
荒野全都向坛子涌来,
俯伏四周,不再荒野。
坛子圆圆的,在地上
巍然耸立,风采非凡。
 
它统领四面八方,
这灰色的无花纹的坛子
它不孳生鸟雀或树丛
与田纳西的一切都不同。
我把一只坛放在田纳西,
它是圆的,置在山巅。
它使凌乱的荒野
围着山峰排列。
于是荒野向坛子涌起,
匍匐在四周,再不荒莽,
坛子圆圆地置在地上,
高高屹立,巍峨庄严。
它君临着四面八方。
坛是灰色的,未施彩妆。
它无法产生鸟或树丛,
不像田纳西别的事物。  
(赵毅衡译)
一只圆坛被放在了田纳西的原野上,虽然其他一切没有改变,但是一种全新的秩序诞生了,这种既混乱又统一的秩序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围绕着它的“凌乱的荒野”似乎立即向这里涌来,这支坛子变成了一种焦点或中心——“它君临着四面八方”——给从前是荒僻、偶然和没有意义的东西赋予了意义或重要性。美国学者埃伦·迪萨纳亚克则从当代社会人的现实处境出发,指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不能只靠面包(甚或蛋糕)和电视活着。作为审美的人,我们的确需要美和意义——这些有关人类问题和欲望的答案是在‘人文学科’中被发现的。”
红色手推车
[美]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那么多东西
依靠
一辆红色                  
手推车
雨水淋得它
晶亮
旁边是一群
白鸡
——选自彭予编译《二十世纪英美抒情诗选》
之所以选这首诗,是因为它的色彩,雨中,红色,白色,晶亮。读来让人平静。《红色手推车》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日常生活画面,描述的是一个躲雨时见到的场景,躲雨的地方大概太小,所以人虽然躲了进去,手推车却还是淋得透湿。与它运送的东西相比,手推车显得似乎小了点,所以才引起诗人“那么多”的感慨。况且还被雨水浇得它“浑身溜滑”。可以想象那个始终没有露面的“推车人”的辛劳,不免对他(她)产生一丝同情。但“旁边有/几只白鸡”一句,使我们眼前一亮。想想看,在雨中,天色也许比较灰暗。但手推车的“红色”与几只鸡的“白色”却是那么的耀眼,何况鸡还是一个活动的东西,与停放在那里的手推车,正好又构成了一动一静的对比。生活的辛劳、躲雨时的焦躁,被几只“白鸡”的出现一扫而空。“这么多的东西/要靠/一辆红色轮子的/手推车” 象征了担当国家和时代生活重担的美国人民的不懈的奋斗精神以及依靠自我的美利坚民族性格。《红色手推车》除了用意象和色彩外,诗行在视觉排列结构上,长短行相间,由此造成的诗行音节上的长短,突出了人与自然、劳苦和安逸、生命与回归、紧张与舒缓的自然对应关系。威廉斯选择红、白对比色以及经雨水冲洗后的锃亮,写出了人类与大自然共创理想生活的一面。威廉斯用红色装饰手推车的轮子,隐喻人类积极的劳动,劳动造就了人类积极向上的欢快精神,用“小鸡”和“雨水”来表达他对自然的崇敬。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仿佛是一幅西洋油画,色彩鲜明,线条突出,立体感强,折射出大自然的光亮,整体画面宁静完美,富有和谐感,它向世人展示了20世纪美国人民的时代精神追求以及一代美国诗人的民族情结。
火与冰
有人说世界将毁灭于火,
有人说毁灭于冰。
根据我对于**的体验,
我同意毁灭于火的观点。
但如果它必须毁灭两次,
则我想我对于恨有足够的认识
可以说在破坏一方面,冰
也同样伟大,
且能够胜任。
                          (余光中 译)
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停留》
这是谁的树林我想我知道。
他的房子就在村子那一端;
他不会看到我在这里停留
望着他的树林积满白雪。
我的小马一定会觉得稀奇
为何停留在树林和冻湖之间,
附近见不到一个农庄,
在这一年中最黑暗的晚上。
它摇晃挽具上的铃子
探询是不是出了问题。
此外唯一的声音是轻风
和雪花擦出的飕飕响。
树林可爱、黑暗又幽深。
但我还有诺言要去履行,
还要赶几里路才可以睡觉,
还在赶几里路才可以睡觉。
(黄灿然 译)
《雪夜伫马林边》是美国大诗人弗罗斯特一首公认的短篇杰作。全诗写了主人公夜晚经过一个林子,雪景令他留连忘返,驻马良久,因想起有承诺在身,只好起身离去。 这首诗从最初的层面上看,很与我们的阅读心理相契合,因为它写景与叙事而融合,颇有中国传统田园诗的风貌。深一层看,诗中埋藏了一个矛盾,即美景与盟约不可同时兼得。作为雪夜的旅人,林子与村子构成了对他的呼唤与诱惑,内心里既有进入其间的催促,同时又有意欲离开的为难和依恋。于是我们可以追问林子的寓意,有诗人的眼里,林子是一个自由自在之物,是一个没有利害关系的对象,是一个神秘独立的他者。可以说它是荒蛮、死寂、不祥的象征,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危险、致死的力量的象征。弗罗斯特在全诗通过宁静布下了寂然冷漠的阴郁:黑暗深邃的森林、坚冷僵硬的冰湖、一年中最暗的黄昏,而这种阴郁是通过字面的光亮呈现出来的,既不突然也非无迹可寻。其次,这首诗语调缓慢低沉,与内心里来自他处的催促形了一种紧张关系。第三,我们还得注意到,这首诗还展示了诗人内心在斟酌、选择、掂量,诗人的处境、态度都堪值得玩味。正如诗人布罗茨基说的,弗罗斯特的诗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确实,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弗罗斯特是在歧义、情境、具体中揭示人与物的关系及其深层矛盾,语言平实而不故弄玄虚,平淡处透出他的深厚与独特的洞见。
未选择的路
[美]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美]兰斯顿·休斯
1
紧紧抱着梦
要是梦死亡
生活就是断翅的鸟儿
再不能飞翔
紧紧抱着梦
要是梦离开
生活就是荒芜的土地
被冰雪覆盖
                   (张文武  译)
2
要坚信你的梦
因为如果梦死了
人生就像断了翅的鸟儿
无法飞翔。
要坚信你的梦
因为当梦逝去
人生就成了一片荒野
遍布冰雪。
                     (佚名 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24 编辑

这个资料不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24 编辑

中国人过高地评价了《在地铁车站》,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新鲜比喻,里面没有深刻的思和浓郁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24 编辑

where is the origina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24 编辑

提起细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7 19:22 , Processed in 0.09571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