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郑州布衣

布衣浅谈格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9 11:1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 〔唐代〕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你知道,“哂笑四杰”的,是什么人吗?

这些人,嘲笑四杰,没有完全摆脱,六朝文浮艳诗风。他们,贵古贱今、好高骛远,认为四杰的文章“轻薄”。这些人,过于极端,是一种,割裂历史的行为,完全否定六朝文学,对新兴的诗体,也没啥研究。他们和陈子昂、李白,用意是不同的。要注意区分。

不能把复古,都称为革新,这两者不对等。

六朝文学,产生了大量的骈体文。这种文体,有其文学价值。文学的发展,是一条长河。

《滕王阁序》,这样的名篇,就是骈文。

你不懂,就别引用。不然,出现错误。

点评

我以为有什么新见识,不过是老生常谈,拾人牙慧。  发表于 2021-4-29 1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9 15:5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崔颢的《黄鹤楼》上半首完全是古体诗,下半首是格律诗。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篇不对仗。这都是诗歌发展的过程。

杜甫说的,“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其中的“当时体”,就是这个意思。

何必要取笑平仄格律。

你写诗功底全无。遑论其他。


点评

解读能力有问题!  发表于 2021-4-29 1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30 16: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歌未竟。d 于 2021-4-30 16:42 编辑

您好;我不认为有什么,千古绝句。那都是,,狗舔效应,罢了,,,古人亦是人而已,古人放屁未必香。时代发展到五G,诗文扫地也正常!

点评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谢谢你的回复。诗人也是人,不是神。而且是平平常常的人。  发表于 2021-4-30 21: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3 21: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歌未竟。d 发表于 2021-4-30 16:40
您好;我不认为有什么,千古绝句。那都是,,狗舔效应,罢了,,,古人亦是人而已,古人放屁未必香。时代发 ...

您好;继承是好的,不必去刻意评论添狗古人,他们的世界观,决定他们写不什么来,,,尤其是值得继承的东西。我也不想一棒子打死他们,学习他们,也是为了否定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9 18: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律的诗大体雷同,千人一面;不合律的诗千奇百态,千娇百媚。赞同!

点评

谢谢你的理解,感谢你的回复,祝好!  发表于 2021-5-10 1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5 10: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写格律诗的小文人,说律诗这么好,为什么国歌军歌歌唱祖国一条大河都不用律诗?感动中国英模人物的颁奖词,本来是律诗的用武之地,为什么都不写成律诗?音乐家宁可给无韵的散文谱曲,怎么不给律诗谱曲。微信群中传律诗的有几个?多数都是打油诗,顺口溜吧?律诗其实就是诗中的八股文,文字堆砌,卖弄技巧,缺乏真情实感,有几个人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5 10: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写格律诗的文人,不要附庸风雅,咀嚼古人唾液
风花雪月、伤春、悲秋、闺怨是古人常写的题材。有人说,在中国古代上千年间,先后出现了诗、词文学形式,但是内容上总是来来去去的那一套?比方说,一写到想家,要写大雁,要么是看见大雁从头上飞过啦,要么是听见大雁的叫声啦。再比如说写闺怨,为什么总是写一个少妇啦,喝酒啦,流眼泪流得妆都花啦。为什么一看到月亮圆缺,就想到悲欢离合?一看落花,就伤春,都成了林黛玉。虽然这些题材的创意是不错的,但是那么多人千百年来反反复复地写,一个思路,没有任何创新,难道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吗?还会有读者吗?
这种发问确实有道理。古代诗词作者大多数是士大夫出身,他们的经历和思维方式和我们今天诗词作者的身份、经历和思维方式已经大不一样了。然而我们还亦步亦趋的看图索骥,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脱离生活实际,贻笑大方了。今天我们的时代发生了巨变。从日常生活到科技发展无不变化。生活变富了,住房富丽堂皇如宫殿,衣食无忧,退休老有所养。出门有自家小轿车。电脑、手机,信息四通八达。飞机、高铁、高速公路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绕地球半圈也就十来个小时,还怕山高路远吗?当然,今天我们也有忧愁事。我们愁什么呢?有人愁丈夫常年外出打工不归;有人愁老公花天酒地,找情人,搂小三。青年学生毕业愁找工作,找对象,老年人愁儿女远离身边,空巢孤单。家长愁孩子选学校、升学、就业。身体不健者愁看病就医,贪官怕赃款败露,等等,等等。我们为什么不去描写这些紧贴时代脉搏跳动的题材呢?
所以,我们不要一味重复写古人写烂的题材,嚼古人嚼过的馍,搞审美疲劳,还美其名曰“原汁原味”。古人都嚼过啦,还有什么味?即使写古人写过的题材,也要创新,注入时代的汁味,才会感人,才会有读者。
从老祖宗碗里扒拉剩饭吃,没有出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5 11: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为传统“范式”必须严守而不能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僵化的认识。看看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一切,从具体的衣食住行到社会制度以及抽象的思维方式,还有哪一样和古代原封不动地保持着一致?试问在世间:有哪种事物因为过去如何,所以现在也必须如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要真正理解“唯变所适”的《周易》精神,就应懂得让事物顺应时代变化而进行适当变通,是使其得以生存并获得持续发展的唯一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5 13:05: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布衣 发表于 2021-5-15 11:24
认为传统“范式”必须严守而不能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僵化的认识。看看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一切,从具体的衣食住 ...

你的态度,不知还不学。凭着主观狂想,是非就没有正确的标准。你不能使读者信服。很明显,你很欣赏自己,却对于渊博的文化,格格不入。如果,你这样的作者多了,将会给社会带来困扰。前人的作品,有助于研究历史,孔子说:“本立而道生” ,我们今人,就要博学众长,文章无论大小,要确实有信。

历史是创新的,也是传统的。新诗的写作,遇到困难,不应该否定旧诗,整天折腾、埋怨。更不要全部推翻,打倒,重新开始。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是需要逐步前进。

怎么没有原封不动,保存的经典?古建筑、景观、文物、古籍。比如,西周的毛公鼎,铭文为32行,计499字,抵得上一部《尚书》。如果,用现代的写法,是不是要长篇大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5 13:2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布衣 发表于 2021-5-15 11:24
认为传统“范式”必须严守而不能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僵化的认识。看看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一切,从具体的衣食住 ...

《周易》,就是融会贯通,通经致用。

点评

谢谢观看,谢谢回复。  发表于 2021-5-15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5 22:24 , Processed in 0.11618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