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21-11-16 13:34 编辑
推荐到《诗歌地理》8页本栏编辑的作品
1、彭建功的文章
(1)
忧郁
文/蓝蓝
/
一只接雨的灰瓦盆
被押往深夜。
滴答。滴答。
水珠轻轻敲响丧钟
浅绿。透明。
瓦盆走着,一刻不停。
//
诗歌趣味的寓意与多重借代!
【彭建功浅评诗歌】《忧郁》
读了蓝蓝老师的几首诗歌,很有厚度,深度,长度,宽度,这就是诗的空间吧!文字的张力与跨越,以及想象的抵达,短短几行,释放出无限的回味和趣味!
这首诗最大的靓点,是瓦盆走着……也是诗结尾的提升,力度之大,似一头豹的百米冲刺。瓦盆怎么会走?并一刻不停,滴答,滴答的雨声一夜未停。
灰瓦盆似一个囚徒?被押往深夜,水珠轻轻敲响丧钟,好像奔赴断头台,给读者一个传奇故事般的镜头!
滴答,滴答……有三重寓意,一是时间的秒声,二是丧钟声,三是瓦盆的走路声,真是奇思妙想,共振同感的借代,趣味无穷!
钟声,浅绿。透明。水珠与瓦盆上的绿苔互相衬托,盆如钟,每行的跨越,递进,互衬,彼此交替,替换,完美地融合,过度,延伸,意境优美!读来生津……
那么再看诗题《忧郁》,谁的忧郁?忧郁是人的也是灰瓦盆的,又是一语双关,又是一次借代,人意嫁祸于物,物体成为人意的载体,瓦盆如人,雨夜是场法场……
为什么忧郁?灰瓦盆犯了何罪?又是悬念,留白,诗的空间极其庞大,一个个疑团难解!既然忧郁,肯定有冤情,委屈,寂寞,困惑,多种复杂的心情,让盆代替!
再欣赏一首:
《低诉》
/
蟋蟀在我的窗下用歌声织着
不是一张网,而是一个洞——
/
把一个人慢慢装进去
用你那凄凉、温暖
空空的抱紧。
作者对词性的娴熟,转换,代替,掌握的非常恰当,文字造诣深厚,对诗的精湛,构思,非常精新奇,语言是诗的灵魂,注入感情和想象,就是一首不朽的生命体,百读不厌,她做到了!
作者简介:蓝蓝,诗人,童话与随笔作家,1967年生于山东烟台,祖籍河南郏县。少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出版有诗集20部;出版童话、童诗和随笔集等15部。
诗评:彭建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文艺评论家会员,中诗论坛评论版编辑。在《人民日报》《诗刊》《草堂》《星星》等几十家纸刊各大网站发表诗,诗评,歌词千篇首,并多次获国际诗歌大奖。
(2)‘
和田玉
——献给母亲
作者:祁人
/
当我穿越帕米尔高原
看见一只普通的和田玉
是那么地像母亲的眼睛
她的纯粹、内蕴和温润
令我怀想起遥远的故乡
想起故乡的天空下
那一丝母亲的牵挂
/
今生,我无法变成一棵树
在故乡永远站立在母亲身旁
当我走出南疆的戈壁与沙漠
为母亲献上这一只玉镯
朴素的玉石,如无言的诗句
就绽开在母亲的手心
/
如今,母亲将玉镯
戴在一个女孩的手腕
温润的玉镯辉映着母亲的笑颜
一圈圈地开放在我的眼前
戴玉镯的女孩
成了我的新娘
/
为什么叫作新娘?
新娘啊,是母亲将全部的爱
变做妻子的模样
从此陪伴在我的身旁
//
诗歌意境的延伸和寓意的错位!
【彭建功浅评诗歌】《和田玉》
和田玉,新疆特产。玉如人,人如玉,把一种美德和物质的精髓贯穿其中,纯粹,内蕴,温润,作者借喻和田玉,呈现人物的性格与特征!
通过玉,联想到母亲,母亲的手镯。自己无法站成一棵树,守候故乡,陪伴母亲,只有玉镯才能做到,是一种呵护,是一种寄托,玉也如乡愁,一样养人润心!
玉镯是一种象征和继承,是一种思想寓意的代表,是一个传家之宝,传家之德!孝顺是一个民族优良作风,也是家风,似一种家训!
母亲将玉镯带在一个女孩的手腕,一个增添了诗的趣味性,传奇性,如电视剧里的情景,戴玉镯的女孩,成了我的新娘!玉镯是一件定情物,如此珍贵,不仅仅是物体的价值,更是一种美德的象征!
“温润的玉镯辉映着母亲的笑颜 /一圈圈地开放在我的眼前
”这一情景特写,很美,锦上添花,入玉三分,人玉完美的融合,贴切生动形象!
为什么叫作新娘?一语双关,诗进入结尾的提升,开头是玉和母亲,最后母亲与新娘,相互交替,抵近,互衬,一下猛地把诗的空间释放出来,真情感染的文字,有血有肉的玉和人的融合,心灵间架势美丽的彩虹!
为什么叫作新娘?
新娘啊,是母亲将全部的爱
变做妻子的模样
从此陪伴在我的身旁
玉,母亲,新娘,逐步抵近,渗透,可想一个和谐的家庭,有多么幸福美满,新娘给作者带给多大的鼓励和温馨,是娘的一个化身,我中华美德的呈现和集中!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如玉,充满殷殷的爱,母亲远在故乡,由玉想到母亲,却在新娘,爱人的身上感到莫大的幸福和满足!
构思巧妙,新颖,感恩大地,感恩母亲,感恩亲人,继承发扬美德,就是一种信仰和寄托,立足天地之间,家和万事兴,更是一种兴旺,富强的象征!
作者简介:祁 人,当代诗人,四川荣县人。1998年加入中国作协,2001年出席第五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著有诗集《命运之门》《掌心的风景》等,主编有《中国诗人大辞典》《汶川大地震诗歌经典》。曾获1992首届诗国奖、2007《诗歌月刊》年度奖、2008首届网民节“中国十佳博客”、2009中国纯文学作家年度人物。历任中国新诗讲习所诗人培训中心主任、人民日报社《市场报》副刊编辑、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诗评简介:彭建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文艺评论家会员,中诗论坛评论版编辑!在《人民日报》《诗刊》《草堂》《星星》等几十家纸刊各大网站发表诗,诗评,歌词千篇首,并多次获国际诗歌大奖。
(3)
乡下的泥
文/杨俊富
/
有许多秘密,烂在肚子里
有许多故事,装在肚子里
/
就是不说出来
像那些走进棺材的人
像那些走进泥土的棺材
/
即使在你的脚下
被蹂躏、践踏、爱抚
它还是它,从不改变自己的秉性
//
诗歌的本质,泥土的属性!
【彭建功浅评诗歌】《乡下的泥》
文学源自生活,更贴切地说源自泥土,诗歌的泥土性,是千古以来的主流,大题目,大课堂,大学问!古体诗大多情景交融,传统的美学和技巧,极具泥土家园气息!
乡土诗,一般人沉入不进去,都是在表层,或外围入手,找不到切入点,入题口,真正的乡土诗是走进人心的,是共鸣的,抓住感情的脆弱处,使劲一攥,就是揪心的痛!
作者对泥土的体会之切,感悟之深,入骨的文字殷殷的泥土味涌出,不需要想象和延伸挖掘,就活生生地呈现给读者,泥土的属性,隐喻为泥捏的人!
土生土长的人,土生土长的故事,土生土长的一生,生于土归于土,是完美的结局,善始善终!这里作者把泥土盖棺定论,象征的手法,把人与泥土融为一体!
泥土的属性,包容,任性,憨厚,敦实,把一个人的性格用泥土借喻,泥土是被踩在脚下,但却蕴藏高贵的信仰,深厚的感情,有养育之恩的泥土!
乡下的泥土,更具泥土的气息之纯,之真,之深,之朴……活生生的一个农民的性格,他们所受的苦,秘密的故事,很多很多,烂在肚子里,装在肚子里,只能如此,说了又能如何?也是无奈之举!
是一种认可,承认,认命……把农民的疾苦寄托于泥土,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命运,是一种沉默,是一种无声的抵抗……就是不说话,耕牛般的俯首,仍受鞭打,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走进棺材,走进泥土,一种超越,视死如归的精神,就是从生下来就奔向一个方向,深知自己的使命和归宿!是无情?是麻木?是愚昧?不,是他们懂得太多……
泥土是最下层的物体,被蹂躏、践踏、爱抚/它还是它,从不改变自己的秉性,即使在你的脚下,是一种根本!字字如刀,刻骨铭心,秉性就是难移的精神!
天下最低一层的是土地,只有真正懂得泥土的人,才会爱抚,珍惜,融入,自己就是泥土的一部分,泥土就是祖先,父老乡亲……我阻挡不了文字的渗透,毫无抵抗力,被其征服!
作者简介:杨俊富,四川罗江县人,省作协会员,现在成都一家文化公司上班。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小说月刊》《延河》《绿风》《中国诗人》《人民日报》等百余家刊物。已出版《江浦草》《蜀盐说》(合著)等三部作品。
诗评简介:彭建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文艺评论家会员,中诗论坛评论版编辑!在《人民日报》《诗刊》《草堂》《星星》等几十家纸刊各大网站发表诗,诗评,歌词千篇首,并多次获国际诗歌大奖。
老灶火的嘴
文/彭建功
/
老灶火的嘴,不挑食
呼呼啦啦地,树叶,树枝,树皮……
只要能着火的都吃,就像庄稼人的嘴
好养活,吃饱就好
延续乡村的最后一口气
一段岁月在泥土里潜行
文/彭建功
/
铁锹翻动,古老的泥土
土垄翻了翻身,滚出一粒种红肥的根
黑暗下坐禅,日月里光合
它把火的颜色,蕴藏脆甜多汁的体内
挖一个萝卜,一个坑
老犁铧已经腐朽, 回忆锈迹斑斑
一段岁月在泥土里潜行,如藕
雷埋在天上
文/彭建功
长城北,阴森森的
秋晨,突闪现几条
叱咤风云的银龙,黑厚的云层中穿梭
撕破,炸裂,呐喊,雷埋在天下
可怜天下苍生,老天爷啊
收敛,收敛你的淫威
好生之德在你面前成为一句空话
人在做,天在看
因果与报应,老天爷积攒了太多
终会,一一倾下
王海云诗歌三首
钱塘江
你把我的心洗净,把我的泪收藏
你向我的身体注入粼粼波光
让圣灵之水,在我清澈的心田荡漾
你跃上春天的堤坝,擎着春天的喜悦
你怀抱着我的青春和歌声
让蔚蓝的阳光,一浪一浪,在蓝天绽放
我就是你岸边的沙砾,贝壳,水鸟
你用清冽的吻,舔醒水草,挠亮晨光
让每一天都晃动着细碎,清远,澄净的梦想
钱塘江,我已陷进你的柔情之乡
为你彻底沉醉,迷失,疯狂
纵使一万朵浪花,都无法将我蛊惑,降服
在八渡镇看龙王石
阳光很干净,它们贴着草尖在飞
闭上眼,我能听到2.2亿年前的风声
正穿过八渡镇山外的松涛,与时光共浴
这是一条比海水还要亘远的记忆
对于一个也生长在群山深处的北方人
面对这截雄然匍匐于大地的时光之骨
我除了惊愕,只剩下喟叹和欷歔……
山上,葱茏的藤蔓顺山势倾泻而下
穿山而过的公路,将龙王石拦腰切断
也将葱茏的藤蔓和我的目光切断
阳光依然那么干净,风也很干净
它们簇拥在龙王石身旁,学着水草的样子
把脚下的山,打扮的像一座碧波荡漾的龙宫
蜀道烽烟
将马蹄声声的岁月铺开
量量3000千年的光阴有多长
将烽火森森的历史晾干
晒晒3000千年的剑戈有多寒
先人的双脚从来毅力惊人
3000年海拔也挡不住倔强的登攀
现代化的机械在此叹息
栈道上的先秦人去了哪里
叹蜀相六出祁山泪坠剑门
惜姜维一世忠心愧憾献身
七十二峰硝烟早已散去
纵然城池百丈,也难敌炮火连天
诗三首
山城子-李
老乡
异域相逢
惊喜,定睛
突然拥抱成龙卷风
生命
窈窕淑女
篮子里挎着《氓》
下了古诗十九首小路
遇见了罗敷
两人携手而行
进入大唐
立刻加入了《兵车行》
成了三位女兵
原来是氓从篮子里跳出来
走在她俩中间
拎着一杆长缨
同事
是我教书时的女同事
调到八千里外的大都市
阴差阳错探访友人
我推开了她独自办公的门
真是神来之笔
她猛然扑过来
将我拦胸抱住
一时间不肯松开
我身后还有几个熟人
也不管。仿佛几十年沉淀的念想
顷刻引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