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8|回复: 23

再谈诗歌创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9 20: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不为 于 2021-12-21 10:36 编辑

再谈诗歌创作
文/古不为

      总结诗歌创作的技术,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诗要具体,避免抽象。要从感受出发写诗,而不是从理念出发写诗。虽然感受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的特殊课题,就在于将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化成一种使他人可感的像。著名诗人孙文波1991年1月16日在给古不为的回信中指出,诗歌包涵了我们对语言在怎么触及事物,体现人的心灵这样的问题上的理解。而且这种理解不是表面的那种写事物或表达心情就完了,它最重要的在于语言必须使我们达到事物,使事物本身便构成了诗的要素。当年,孙文波老师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诲人不倦,指着古不为1991年的习作《落果集》点评道,这一组,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了,有些片段还相当不错。从那时候开始,古不为进一步领悟了,并不是任何分行排列的句子,都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的。
       第二,语言精练,不用废字,不用修饰。诗贵凝练,不能太拉杂,不能过于随意。美国诗人庞德曾反复说过,诗要写得准确,少用形容词,让其自己呈现出语言的准确性来。要写的更具体一些,不要写那些不着边际的话,或者说显得含糊模棱两可的话,像什么“青竹摇得失去了理智”之类的。诗的语言存在着歧义性,是指诗在客观呈现的意义上能够包容更多方向的意义可能,而不是含混模糊。
      第三,诗歌最忌讳叙述和描写。诗歌应把交代性的部分(包括叙事诗)压缩到最低限度,腾出篇幅,留出空间,让感情去驰骋。一首诗大部分在叙述,在交代,在铺陈,诗味就淡了,就不是诗歌,是分行散文了。要写诗,就必须克服这个要命的大毛病。
      举例:“在那里/它不生长枝叶/只把泡桐苦苦地等/等黄昏/等清晨/却铺上密密石子/厚厚沥青”之类,这样的语言,比较缺乏光彩,诗化得很不够。
      什么叫铺陈?就是铺叙和陈述。写诗不能铺陈太多,要把铺陈压缩到最低限度。
      “泡桐原来站立的地方/梧桐留一片相思的天空(古不为《串起散落的青春》)”,“既是结束黑夜的句号/又是祝福白昼的眼睛(古不为《启明星》)”,这才是诗歌的语言。      
      第四,立意高远,意在言外。在诗里直言诗意,是作诗的大忌。不应是写冬日仅止于冬日,写迎接爱人的路上就止于迎接爱人的路上,写诗言在此而意在彼才是妙着。写诗不能太实在,不能写啥就是啥,毕竟诗歌不是照相,每个细部都照得清清楚楚了,给人留下的余地(想象空间)就少了。这个毛病和立意一般有极大关系。譬如,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著名诗句,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就因为其立意高远,意在言外,从字面意思,可以悟出许多字面以外更深刻的道理。这是诗歌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语言的最显著特征。
      第五,意象要大胆。意象上要有更大胆更新奇更出人意外的追求。要注意诗歌的含蓄形象。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1989年,著名诗人陈所巨,在给古不为的一封信中说,你可以多看一看最近报刊上发表的诗歌,读不懂的多揣摩几遍,想一想别人的表诉方式,从而启迪拓展自己的想象和思路。
      第六,构思要巧妙,要多修改。
      1987年5月8日,禾子老师在给古不为的回信中说:创作不要求多求快。要选好题,做好成熟的构思。写出的作品不要怕修改。一遍二遍甚至八遍十遍,或者打破先前构思重来。
      举两个例子,下面是古不为自认为构思比较满意的两首习作。
      一首是《我猜》:

      生活的左手拿着幸福
      却吝啬地背在身后
      右手摊着艰难
      让人先把它接受

      另一首是《我把诗情寄存在两处》:

      我把诗情寄存在两处
      工厂和家,便成了两个仓库
      存进我的理想,我的奋斗
      我的精力,我的欢乐和痛苦

      第七,诗歌语言方面,提倡勤琢磨,却忌讳做作。如“乌云绑架了太阳”,就被著名诗人孙文波老师指为“太做作”,并说“最好不要这样写”。
      一言以蔽之,诗歌就是浸泡于诗人情感中的世事万物。写诗要从感受出发,诗是感觉与形象。在诗里直言诗意,是作诗的大忌。

2016年2月21日 原创
2021年12月19日修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0 21: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是《我猜》:

      生活的左手拿着幸福
      却吝啬地背在身后
      右手摊着艰难
      让人先把它接受

      另一首是《我把诗情寄存在两处》:

      我把诗情寄存在两处
      工厂和家,便成了两个仓库
      存进我的理想,我的奋斗
      我的精力,我的欢乐和痛苦

——————

拜读佳篇,受益匪浅!

  向师友学习!

    互动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0 21: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朔南 发表于 2021-12-20 21:23
一首是《我猜》:

      生活的左手拿着幸福

朔南编辑晚上好!敬茶请安!深深祝福!冬安文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0 23:5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到位,详细。值得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0: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儿PGY 发表于 2021-12-20 23:54
分析到位,详细。值得深思。

感谢四儿编辑留墨支持!敬茶请安!曼福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不为 于 2021-12-21 15:04 编辑

完整拜读了四儿编辑的佳作《 诗很贫穷,请不要践踏诗的灵魂!》受益匪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儿PGY 发表于 2021-12-20 23:54
分析到位,详细。值得深思。

《 诗很贫穷,请不要践踏诗的灵魂!》

                             ——四儿

          当中国诗歌在千疮百孔中艰难前行时,那些高举诗歌道义旗帜的诗者们,总在寻找语言感官上的刺激与激情,企图创造一些另类诗歌体裁去吸引大众的眼球博取关注。于是,各种怪象层出不穷。诗歌大杂烩繁衍下的新派低俗诗歌喧嚣而生。而带有帮派性质的诗江湖在尔虞我诈的诗界丑态百出,让真正热爱诗歌的诗者们瞠目惊舌,感慨万分。诗歌语言的变革不是在寻找中求取真知,而是在立异上怪象丛生。其中以“性”为主导的诗歌颠覆了人们的三观。更有人冠名为“诗歌的行为艺术”。对于“行为艺术”的扭曲理解为以肉体的快感去刺激拷问诗者与读者的灵魂,以此熔断诗歌机制中的庄重与尊严。

         在当今诗坛,诗歌乱象所衍生出的“以诗调情”现象在一些女诗人之间蔓延。她们以“性”为主题去写一些滥情之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一些乌合之众的高调叫好后,更加肆无忌惮、不知廉耻地继续抹黑诗的纯洁性。还有一些诗评人为她们的高调诗评,更为这些不良诗歌大加赞赏。溢美之词让人不寒而栗。

            
        诗歌评论,是对一个诗评人的全面考量。说白了,也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在当下诗歌界,诗歌评论大多成了赞歌,甚至是一些诗评人自我标榜,自我炫酷的名利场。他们的诗评富丽堂皇,引古论今,运用词组的堆砌去书写一篇豪华散文。而这豪华散文里和所评论的诗歌没有形成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基本默契,只是肤浅地去挖掘并剪辑各国诗人的名言名句去强加引用,似乎只有这样,才算一篇完美的与世界接轨的诗评。这似乎也成为诗评界不成文的规定。我认为在诗歌评论中,引用名言名句不是不可,要做到恰到妙处。而这个“妙”字是在结合诗文的同时,会立即关联到某些著名诗人的诗文论语,并加以鉴用。而这种关联是发自灵魂的共鸣。唯有这样,在读者的心中才能和诗歌及评论人产生琴瑟和鸣的妙感。再说的透彻通俗粗糙一点就是:“别闲扯淡了,要有里有面,更要一语中的。”

         如果诗歌评论是分行解释,那就有些可笑亦可叹了。在评论一首诗时,你抓不住诗人的灵魂加以解剖,加以阐述,而是满篇注词琢句,大话西游。看似高大上,实则假大空!诗歌评论的核心就是抓住诗歌透视出的锋刃,去深度解析并征服它。努力做到有理有据,亦赞亦批。

          诗人李发模老先生在评论诗歌中说:“诗歌病了,诗之病,一是“诗离人远去,人离诗远去”;二是在“自我”圈里把“你”和“他”划在圈外,划地为狱;三是一轰而起的“恶搞”,真正意义的诗歌日趋贫乏与苍白;四是某些诗人、编辑、选家和诗评论家各玩“花招”,既玩弄和误导了读者和初学写诗的作者,又把诗歌推到了边缘。”

                  ——摘自《李发模名家工作室》

         李发模老先生所说的“花招”可谓一针见血,直击诗界及诗评界各种沉疴旧疾,发人深省。

         诗坛变革自古雷声大,雨点小。而诗歌繁衍的土壤总还是停留在千篇一律的抒情大环境中。诗歌的改良不亚于一场战争。那些以诗为精神支柱的诗人们,不甘于在平庸中生存,总想搞出些动静以博取诗坛的关注。想方设法去挖掘一些热点话题,去写一些人性禁忌之诗。更有一伙女性写作者,以性为突破口而自我颠覆,以达到声名鹊起。而这名利场上的黄诗,在千万正义诗者眼里,就是一个诗坛笑话而已!

        诗歌的纯粹性是个很难过滤的河沙,如何让金子从筛网里沥出,是要经过无数诗人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目的。而这个过程就叫诗歌革命。当今诗坛千疮百孔,太多的民间诗人在社会低层生活艰难,入不敷出。而唯一打不倒的信念就是“热爱”。在热爱诗歌的路上不离不弃,在热爱诗歌的路上艰难取舍,在热爱诗歌的路上,始终坚定不渝。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民间出好诗。”因为在自己工作的岗位更有着力的话语权,更能触碰灵魂深处的痛点去发挥。这样有血有肉的诗歌才是当代诗歌价值观的体现。前一阵子,一位煤矿工人的诗歌震惊诗坛,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所处环境写出了井下煤矿工人的心声。

         只有深入生活,在灵魂孤寂的临界点,在所处环境的最前沿才能写出震撼人心的好作品。他叫榆木,一个煤矿工人,一个用生命书写灵魂的诗人。他的低调如同诗海里的一朵浪花,随波逐流在喧嚣的诗界。他用手中的笔为我们敲开了地下矿井里的生存故事,用所有作业在井下矿工的血泪史告诉我们,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一群“地下工作者”在为生存而奋斗着。我读完他的诗痛哭过。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煤矿工人。两个是我的哥哥,一个是我的妹夫。三个煤矿工人都是在井下工作的操作工。他们虽然躲过了井下各种随时而来的危险,却没有躲过长期在井下潮湿作业,煤尘侵蚀所积累的疾病。一个哥哥是严重的肺心病而死,一个哥哥是井下维修工,因长期在井下作业得了严重风湿病,后又转为肺结核病。而妹夫也是井下维修工,长期在井下劳作现得了股骨头坏死症,也活成了半个人,什么重活也干不了了。煤矿工人的生存就是玩命的营生,前脚还在说笑,后脚命丧黄泉者数不胜数。黑暗的地下,危险随时爆发,瓦斯爆炸,透水事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毒……等等灾难都如影随形。在读完榆木的诗后,我们在唏嘘感慨的同时,是否能够关注社会上还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为了生存每天命悬一线。没有人关心他们,更没有人记录这活生生的事例。只有一个热爱诗歌的小矿工榆木用亲身经历记录了下来并公之于众。这对于歌舞升平的诗界不亚于投了一枚原子弹,让那些无病呻吟者,自恋抒情者,尔虞我诈者,虚无主义者,占山为王者,自命清高者,唯我独尊者,……等等所谓的诗人们是否心存内疚,羞愧难当?

        诗歌的语言就应该是把利刃,去刺穿诗界尘封已久的痼疾,去切除麻木不仁的诗歌大同世界。去挖掘世界或生命中最噬骨的苦难与疼痛,抑或生命中最耀眼的瞬间。这些人性中的大悟在灵光一闪中被捕捉到了,那么一首有血有肉,有痛有爱的诗必将被大众接受并记住。

 
         诗歌是不分国界的语言艺术。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为什么能有让人铭记于心的好作品,无非是抓住了现实生活中那些疼痛、苦难、战争、瘟疫、欢乐等与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然后用笔澎湃而出造就诗歌辉煌。无论诗界如何划分,各流派之间如何斗争,如何在求同存异上争个你死我活,失去了“真”这一宗旨,一切都是笑谈。
 
        对于我们景仰的诗人,他们的伟大在于抓住了意识形态中那些词语的交汇点,能够在相交的刹那瞬间定格并融入沸点,然后在词语倾巢出动的排序中挑拣组合并一气呵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而灵感在井喷状态下孕育出的作品,一定会是精华之作。这也成就了伟大与平庸之间的分割。

          我们常说生活处处是诗,就看你的敏锐与嗅觉。词语是没有生命的,只有在优秀的诗人笔下并赋予它们鲜活生命的排列组合才是字与词组的重生。也就是诗人与词言的涅槃。

         前段时间,为李不嫁老师写的诗歌评论和朗诵了李老师的几首诗歌作品,李老师微信艾特我说已收藏,我甚是感动!能够得到李老师认可,是我一生的造化。因为我一直都是他的铁粉。他的每首诗都能成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段的标本,还原那些尘封已久的苦难与疼痛。他就是一名战士,始终冲锋在时代前沿,犀利的笔锋磨砺出的作品总能让人心生感慨。敘利亚国宝级诗人阿多尼斯被人们称为“阿拉伯世界的鲁迅”。而李不嫁老师定能称得起“中国诗界的鲁迅”这一称呼。

        很喜欢张二棍老师的低调,在朋友圈很少说话和发作品,但看过他的诗你就会发现,“每一朵浪花”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并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平静中叙述,又在现实中感悟。特殊的工作环境(地质队员)激活了他诗歌的艺术细胞,在荒山野岭里叩问大地,感恩泥土,矿石,野花,小草,孤寂,带给诗人的写作灵感。创作出大量有血有肉的作品,更有时光荏苒中的质朴淳厚。一首《太阳落山了》让我心生震撼,那落日中的景象被诗人平缓抒发,就如同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没有大的抒情,更没有华丽的词藻,就像正在讲解一个故事,平凡而内敛,但意象与喻意深藏其中。而且无论怎样解读,参照物不论是何物,都能还原“主角”的身份。因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只有落日中的人才是最原始的耕耘者。而诗人笔下的落日更像一个农民工,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日子里所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 太阳落山了 》   

无山可落时

就落水,落地平线

落棚户区,落垃圾堆

我还见过。它静静落在

火葬场的烟囱后面

落日真谦逊啊

它从不对你我的人间

挑三拣四



       霍俊明一针见血地切准了张二棍老师的命脉:

        “张二棍是经历过社会淬炼、迎受过苦难的人。对于他来说诗歌类似于黑夜旷野里的一丝微火。朴素、纯粹、隐忍、悲悯、痛彻、虔敬、荒芜、冷彻、向下、沉入,这是张二棍的精神态度和诗歌质地。他是用诗歌来反动自己或唤醒自己。诗歌是他的替身,诗歌替他一次次超度,替他一次次忏悔,替他一次次起死回生。他的诗是精神重负之下压榨的结果。”

         张二棍诗歌以文本说话,在低调中前行,他的谦逊是我难以忘怀的。我前几年加他微信称他为老师。他说:“可不敢称老师,我们共同学习。”让我心存暖流。我们常说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别的还能说什么呢?
 
          诗歌文明铸就诗歌的道路从来就没消停过。从胡适开创白话诗文开始到各流派之间的争论辩驳到如今的一盘散沙。百年新诗有太多的磨难与斗争。而前赴后继者都在寻找诗歌的最后宿营地。但“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当下诗界群雄逐鹿的状态下将更加维艰,而民间草根诗人的路更是前途渺茫。


        外国诗歌对于中国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些诗人们总在模仿其写作方式或套现诗意。这种僵化的模式有些样板间的味道,失去了属于自己的诗歌创新。而诗歌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间,前者提倡还原真实,后者提倡深度意象。瑞典著名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是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代表。他的诗歌在解语析义上隐晦深邃,而哲学思维的渗入使诗歌更加高深莫测。这也不可必免会引发诗意与透明的学术讨论。但恰恰如此,才显示出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度与厚重。意象对于诗歌就是主谓关联,一首好诗的诞生是造象立境制景的综合体。在词语选择的力度下为突破口点燃烽火,万壑争峰。

        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美国诗人W•S默温、法国诗人罗伯特•迪诺斯都是超现实主义典型代表人物。而美国著名诗人詹姆斯•赖特又是“新超现实主义”的先锋。在饯行新超现实主义的同时又祟尚中国诗人王维的田园山水风格的诗文。赖特在思想的泽国里在寻找超现实主义的“深度意象”同时又回归大自然本真的向往。这也间接说明现实主义诗歌的存在与珍贵。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对于当代中国诗歌的超现实主义论点我很欣赏诗人祁国的荒诞主义诗歌。它在象征主义大于现实主义的语言基础上进行了抽象化、镜像化、碎片化的加工合成,然后在支离破碎的语境中寻找荒谬的对白以及对白中的荒诞。是一种感性大于理性的文学创作。喜笑怒骂、讥讽批判,从微观到宏观的超现实荒诞主义诗歌。创始人祁国在诗歌中寻求一种革新,一种游离于诗歌内外的抽象立体模式。在语言造境中力求打破诗歌正常逻辑思维反其道而行。祁国诗歌的荒诞更好像是一种有趣的智力游戏。当语言被诗文“凌迟”到面目全非时,那骨感的揭露直击大脑。从荒诞中巧妙运用“哈哈镜原理”极度夸张,在似我非我之中寻找错位分裂的戏剧语言来还原大乘。

         祁国的荒诞主义诗歌在口语化的驱动中加入匪夷所思的先锋语言,在当下纷扰聒噪的诗界加入了一味佐料,嚼劲十足。

         诗歌的多种艺术形式是呈开放性的,包容性的多维立体的语言意识形态。语言的同质化是当下诗界的一种病态,而歌颂和赞美都在同一个模具里前行。寻找诗歌的多种艺术性就成了诗界高瞻人士共同的方向。于是乎不可避免地就出现了各流派的火拼场面,这是好事。最起码说明诗歌在当代人心中,还占有一席之地。还有热爱它的人为其拼的死去活来。

         其实说到底,诗歌的包容性及多样性决定了诗界的百花齐放。只有在勇于开拓创新者的脚下,才能延续百年新诗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



          ——     评论人四儿于山西大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5: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儿PGY 发表于 2021-12-20 23:54
分析到位,详细。值得深思。

完整拜读了四儿编辑的佳作《 诗很贫穷,请不要践踏诗的灵魂》受益匪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1 18: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受益,感谢老师分享,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20: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了天下 发表于 2021-12-21 18:59
拜读受益,感谢老师分享,学习问好!

欢迎天下君交流指导!冬至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5 01:44 , Processed in 0.08874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