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诗歌空间意境的机理
文/孙海勇
诗歌有诗人的偏好和习性,有的诗人对空间敏感,在读诗时,与他电波相同或相投时,会产生心灵感应式的电脑波共振,形成空间共鸣,最后形成意念美觉,化作绝美诗意。用现代科学空间理论深度分析经典案例,用逻辑学推理独立空间诗意境界形成的技巧。
一、逻辑学推理空间结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A在上
2、a部分看(作用)B
3、b部分看反作用A
4、C反应了A的另外一部分
5、A反反应了C的虚化部分
A
a→B
b→A
B(虚化)
C→a
A→c
是现代诗人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意象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在技巧和形式方面,诗人融会了传统的意境和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现代诗风。
得到:“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可见诗人主要希望表现一种相对关系,因而创作了此诗。
[局外人](整体构架空间)
奶奶背对着我
翻垃圾桶
孙女迎我而站
吃盒饭
奶奶很投入
没发现我关注她
孙女吃得香
没把我当回事
夕阳下
中秋月正升起
1、 A背作用B
2、 →
3、 C面作用B
4、 C(虚化)做P事c
5、 A状态K细化
6、 A(否定虚化)反作用A(对K事a感兴趣)
7、 C做P(虚化)c的事,效果香
8、 C没指向B(虚化)
9、 衬托背景D状态
10、 虚化怀情的物状态三、结构是空间逻辑感念模型
A
a→B
A→a
C(虚化)→c
a
B→a
反C→c(细化)
C→B(虚化)
四、独立空间形成原理
木鱼传说(段落独立成空间意境)
小和尚担水。桃花潭里的鱼,都知道
他担走的,是它们
一生吟游的经书
A---B。
b—1---C
老和尚在敲。诵回向偈的人,不明白
涅槃这样深奥的道理
怎么会,从一条木鱼嘴里
传出
D—c
虚化c-1-C
五、古代诗词的空间形成规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情感咏物哲理抒怀景色月亮数字
译文 注释
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2022年3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