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瞰海诗观概要 文/大鹏瞰海
引 言
身后传来 低低的笑声......
——大鹏瞰海《爱的迷藏》
研讨会的日期近了。应师友的要求,梳理一下自己的诗观。
从两方面谈。
一、内涵上
笔者的诗观,是“生命诗观”。
我所关心与致力的,是如何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1.生之色
以微诗《深冬》为例。
深 冬 诗/大鹏瞰海 竖起耳朵 就看见妹妹立在门外 手里拎着 一兜阳光
所谓“深冬”,不仅仅是自然的一个节令,也是生命的一种际遇。 大道多歧,人生实难。“深冬”,对于每一个人,或长或短,总归是难免的吧?
而此时,那手拎一兜阳光的“妹妹”,就是我们心头的怀想、感奋与希望! 这里的“妹妹”,果真是妹妹吗?也许是弟弟,是哥哥、姐姐,父亲、母亲,老师、同学,是朋友,甚至是路人呢。
因为有“妹妹”的存在,我们灰黯的心灵,生出了缤纷的色彩!
2.生之力
看一首小诗——
苦 菜 诗/大鹏瞰海 苦心孤诣 为你开放 别嫌朵儿小哇 我已使出 全部的力量
汪曾祺先生说: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
所谓‘皮实’,就是韧性。
这是中国人的长处,也是短处。 人生在世,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为这世界,添一抹色,发一分光,留一丝念想。 对从文者而言,就是要倾尽心力,写一点像样的东西出来。
就像这诗中的“苦菜”,哪怕坏境再差,就算心里再苦,也要使出全部力量,绽开一朵小花,为自己,为他人,为世界,为后代子孙!
这是生之力,也是生之色,生之美!
3.生之趣
这里的“趣”,不是逗笑的意思。
袁宏道说: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作为诗者,对于这生命的趣味,不可不领略,不可不体察,不可不笔而录之,笺而出之。
长 途 诗/大鹏瞰海 又累又渴 向路边的白玉兰 寻一杯水喝
诗中的“白玉兰”,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一个地方、一段际遇......
在人生的“长途”中,当“又累又渴”的时候,假如没有了这些慰藉,这些趣味,我们的生命,岂不是太没有意思,也太没有光彩了?
写出这生之色,生之力,生之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这就是笔者的“生命诗观”,也是笔者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殷殷期许!
二、表达上
沈从文先生讲小说,不用“结构”,而代之以“组织”;不说“热爱”,而只说“温爱”......
大鹏瞰海谈诗写,不用“技法”,而代之以“表达”;不说“深度”,而只说“厚度”......
前面已经提到,笔者的诗观是“生命诗观”;下面就来谈一谈,笔者在诗写过程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生命诗观的(“厚度”是其中的一项)。
依然分为三点——
1.舞之美
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始终贯穿着“舞”的精神(典型的是书法)。这是生命韵律的表现,也是宇宙创化的象征。 笔者从开始写诗的那天起,就一直自觉践行着这一原则。
一句话: 让诗动起来! 当然,“动”,有飞动、流动之分,就像“舞”,有劲舞、曼舞之别一样。
前者壮美,后者优美。
而两者的共同点就是,皆须“灵动”。“板滞”,固然不可以,而“蠕动”、“躁动”也是要不得的。
前者如《双鱼》——
双 鱼 诗/大鹏瞰海
一双鱼在屋脊上 搁浅、打挺
海呵海 就在他们的头顶
波平如镜
后者如《瞬间》——
瞬 间 诗/大鹏瞰海 一朵花 在春风与春风的间隙里 想了想秋天
一刚一柔。前者飞动,后者流动。都体现了“舞”的精神,小诗也因此“动”了起来!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了朱光潜先生,他在翻译莱辛的《拉奥孔》时,因创造了“化美为媚”一词,而欣然自得,现在想来,实在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2.简之美
笔者写诗,一向是往简处写的。 这“简”,是简单、是简洁、是简练、是简劲、是简约...... 周作人说: “简单是文章的最高标准,可是很不容易做到。” 又说: “粗枝大叶却又疏劲有致,是很不容易的事。”
...... 知堂所言,深契我心。写诗多年,其中的甘苦,笔者是切身体会了的。
于是才写出了这样的微诗——
夜 凉 诗/大鹏瞰海 中天有月 膝上无你
东坡论书有云: “大字难于密结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写诗何尝不是如此? 长诗,难在密结无间,无冗词赘句之累;短诗,难在宽绰有余,有从容不迫之态。
再来一首写月的小诗——
无 言 月光轻脆 夜风清凉 我俩在静寂中 相视一笑 我是你的近处 你是我的远方
句无可削,而又绰有余裕,才是新诗——尤其是短诗——作者应该追求的境界。有志向的同路者,我们一起来!
3.厚之美
就诗写而言,“简”,显然不是目的。字简而意繁,诗简而味厚,才是诗写的目标与归宿。
古人曾有精辟的论述。
明末清初大画家恽向是这样阐释绘画之道的:
“画家以简洁为上。简者,简于象,非简于意。简之至者,缛之至也。” 外在精简到极致,内涵反而繁缛到极致,这正是艺术创造中的辩证法。
绘画如此,诗写何尝不是如此?
好在笔者呕心沥血,寤寐以求,总算有一点小小的收获。
比如小诗《废河》,是我的“少作”,至今仍被许多写诗的、不写诗的朋友偏爱着......
废 河 诗/大鹏瞰海 废河里突然水满了 废河已多年没见过洪水 老哥俩热烈地拥抱着 浑浊的泪水流出来 废河里突然水满了 河底的庄稼不认识洪水 等他们从颤栗中回过神来 才知道已经跑不掉了 桥上的农人是探监的老母 眼望着水牢中自己的孩子 一句话也没有讲
以上,就是笔者对自己诗观的粗略小结。不足之处,还请师友们批评指正。 关于作者 大鹏瞰海,教师。于学无所不窥,而要旨归于道、禅。嗜诗,兼工诗论。在《诗刊》及各类报刊发表过一些作品。著有诗集《雨浥飞尘》。诗观:好诗如铜钉,楔入读者心。 大鹏瞰海的公众号:大鹏诗语。
|